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乳牛饲养过程中,常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来预防和治疗乳牛疾病,但抗生素的大量应用,会使牛奶中含有大量抗生素,不仅降低牛奶的品质,还会给人体造成伤害。本文主要分析了免疫分析技术在乳以及乳制品抗生素类兽药残留检测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预防与治疗乳牛疾病,抗生素类兽药被广泛应用于乳牛的饲养过程中。而滥用抗生素导致牛奶中抗生素残留超出最大允许残留量,不仅会对牛奶品质造成影响,而且可能会危害到牛奶饮用者的身体健康。因此,如何快速、准确地检测乳与乳制品中抗生素类兽药残留是乳品检测行业和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牛乳中兽药残留的来源、危害及其现状,阐述了酶联免疫分析技术、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检测原理及其在应用过程中所具有的不同特点,最后对2种方法的优势与不足进行简要总结,并对免疫分析法在乳与乳制品抗生素类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青霉素G钠,链青霉素,土霉素和金霉素给绵羊肌肉注射或乳房注入后,在乳中的泌出率。当肌肉注射青霉素G钠和链青霉素后,在乳中的泌出持续时间为24小时,土霉素在乳中的泌出持续时间为38小时,金霉素为72小时。经乳房注入青霉G钠和链青霉素后,在乳中的泌出持续时间为72~86小时,土霉素为96~110小时,金霉素为110~120小时。把青霉素、链青霉素和土霉素给绵羊肌肉注射后,其24小时之内产出的乳不适用于加工酸凝乳制品。金霉素虽然在乳中泌出时间较长,但并不影响生产酸凝乳制品。当这些抗菌素经乳房注入后,进入乳中的抗菌素对酸凝乳生产的影响时间分别是青霉素G钠72小时,链青霉素72小时,土霉素96小时,金霉素116小时。  相似文献   

4.
乳和乳制品中抗生素残留的危害及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综述了乳与乳制品中抗生素残留现状和危害,比较了抗生素检测Delvotest法与其他几种方法。认为Delvotest法优于其他几种方法,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引进该技术,以加强我国乳和乳制品中的抗生素监测,解决目前乳业中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原料乳中抗生素的控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料乳的安全问题是国内乳品行业面临的共同难题,其中药物残留.特别是抗生素残留是原料乳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之一。原料乳中抗生素残留物不仅影响乳制品加工(如严重干扰发酵乳制品的生产,影响干酪、黄油、发酵乳的起酵和后期风味的形成),而且长期服用含低剂量抗生素残留的乳制品,会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应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含抗生素的原料乳进入后续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6.
抗寄生虫药是牛羊等产奶动物养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投入品。这些药物经牛羊吸收代谢后, 容易残留在牛羊奶及其他动物组织中, 给消费者造成安全隐患。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了牛羊奶中21种抗寄生虫药的最大残留限量值, 科研工作者们也建立了多种检测方法。本文对2018~2023年牛羊奶中抗寄生虫药的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简要对比电化学传感器法、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胶体金免疫试纸条法、液相色谱-质谱法、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的优缺点, 并对抗寄生虫药检测方法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为乳及乳制品中抗寄生虫药的定性筛查和定量检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食品中抗生素的残留威胁着消费者的健康.目前用于食品中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方法通常经过复杂的预处理、耗时繁琐,而荧光检测具有快速、灵敏度高的特点.本文旨在利用荧光-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牛奶中磺胺类抗生素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应用所建立的校正模型对6个品牌共14种商业巴氏奶和UHT奶(包括全脂奶、脱脂奶、半脱脂、高钙)的未知样品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偏最小二乘-判别法(PLS-DA)模型能准确地区分磺胺甲基异恶唑最大残留量上下的样品,假阴性的概率为3.12%,远小于欧盟规定的5%.偏最小二乘法(PLS)法对样品进行定量测定时,在0~210μg/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2,样品的回收率可达到87.9%~ 131.6%,方法的检测限(CCα)为2.54μg/L,定量限(CCβ)为5.07μg/L,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为3.24%.该方法可应用于液态乳中磺胺甲基异恶唑残留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8.
影响乳制品品质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原料的质量安全是首先要关注的。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在延长保质期、增加风味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β-内酰胺酶可分解并掩盖抗生素在生乳中的残留量,在很大程度上对检测工作带来了困难,对生乳中抗生素的残留、检测方法和β-内酰胺酶的研究现状、检测2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青霉素是使用最广泛的治疗乳腺炎和其他乳牛疾病的抗生素。乳牛用药后,青霉素将不可避免地移行到最初几天的乳汁中,这一现象一般称之为青霉素残留,这会给乳制品(特别是发酵乳制品)的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与其他抗生素相比较,青霉素对乳酸菌的抑制作用最为强烈,而不同种类的乳酸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也不尽相同。一般认为:lml牛乳中含有0.05~0.10IU的青霉素就会对乳酸菌的生长产生影响,而当含量达1IU/ml时则能完全抑制乳酸发酵过程。对病牛处以1,000000IU剂量的青霉素肌肉注射后,会有40%的青霉素出现在第一次挤出的乳汁中。…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原料奶中药物残留对人类健康以及乳制品加工造成的危害,介绍了中国大陆和香港两地关于原料奶中药物残留的相关规定,提出了控制供港原料奶中药物残留的5项措施,包括提高饲养和防疫管理水平、规范兽药管理、加强牛群管理、使用高效低毒的药物以及加强药残检测。  相似文献   

11.
乳及乳制品中β-内酰胺酶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酶活测定及青霉素分解实验,研究了市售的生鲜牛乳抗生素分解剂中所含β-内酰胺酶活力、其在乳制品中最低检出限及其在液态乳制品中活力残留,结果表明,市售的四种生鲜牛乳抗生素分解剂(A、C、D及E)主要成分为β-内酰胺酶,其酶活力分别为5672590、1174215、1008126、1414437U/mL;经十万倍稀释后,可检出它们在乳中残留的酶活;经百万倍稀释后,只能检出A在乳中残留的酶活。巴氏杀菌和UHT可导致乳中残留的β-内酰胺酶活力损失近50%。73份牛奶样品中,原料乳中β-内酰胺酶检出率较高,占所检样品总数的12·33%;而巴氏杀菌乳和UHT乳样品β-内酰胺酶检出率较低,仅分别占所检样品的2·74%和1·36%。  相似文献   

12.
内酰胺酶能将牛乳中抗生素残留量降到限量标准,基于该原理,出现人为向乳及乳制品中加入β-内酰胺酶,营造“无抗奶”的假象,增加乳品行业的安全风险。而β-内酰胺酶杯碟法被认为是较为可靠的方法,但牛体本身会产生β-内酰胺酶及牛体本身感染某些抗性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体内不断表达分泌β-内酰胺酶类,致使出现假阳性现象。为准确控制生鲜牛乳的质量、提高检测准确性,需对生鲜牛乳中β-内酰胺酶杯碟法进行优化研究。在β-内酰胺酶杯碟法的基础上增加检测牛乳内源性β-内酰胺酶方法,排除内源性β-内酰胺酶的干扰,旨在为加强我国乳制品中的抗生素监测、解决乳品工业发展中面临的难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 三、乳制品 乳制品微生物的控制主要在鲜奶和发酵奶两类产品上。 鲜奶 一般从健康乳牛经无菌操作挤出的牛奶含菌数不多,但用普通挤奶机和大桶贮存立刻会造成鲜奶的污染,见表15  相似文献   

14.
对乳中抗生素残留的2种微生物检测法进行了比较,确定2种方法对6种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检测限,同时指出了国标TTC法对6种广谱抗生素均不能检出欧盟法典规定的MRL残留浓度,而AOAO纸片法对其检测限均在MRL浓度范围内,且符合欧盟药典确定的最大残留量限制。建议乳中抗生素残留检测过程中,采用特异性与灵敏度高、经济简便、检测限达到MRLs规定的AOAO纸片法作为国标TTC检测法的补充。  相似文献   

15.
β-内酰胺酶可降解乳及乳制品中的残留抗生素,是国家严格监管的非法添加物质。通过添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可抑制β-内酰胺酶的活性,干扰β-内酰胺酶阳性奶的检出,非法添加行为严重威胁消费者身体健康,降低了群众对乳品安全的信任度。本文综述了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的分类、性质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分光光度法、微生物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生物传感器等方法,并探讨这些方法在乳及乳制品中的应用及其优缺点,为建立乳品中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标准检验方法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山西省太谷县所销售纯牛奶中抗菌药物残留的情况,随机采购此种牛奶50份,分别采用TTC法、微生物检测法和酶标免疫分析法对样品进行抗生素残留检测,以农业部2001年发布的“无公害食品”牛奶中不得检出抗生素为判定标准。TTC法检测出4份阳性,3份可疑,阳性率为8%,可疑率为6%;微生物法检测出青霉素类残留阳性5份,阳性率为10%;酶标免疫分析法检测出四环素类阳性4份,阳性率为8%,链霉素残留阳性11份,阳性率为22%,磺胺二甲嘧啶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调查结果显示,市售消毒纯牛奶中有部分存在抗菌药物残留。  相似文献   

17.
固定化乳酸菌制备生物传感器测定抗生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立新  吴苏生  庞广昌 《食品科学》2015,36(16):261-265
用海藻酸钠-淀粉凝胶作固定剂,将乳酸菌固定到两片核微孔膜中间制成“三明治”式传感膜,然后将其固定到玻碳电极上制成生物传感电极。通过电化学工作站检测3 种抗生素分别在不同质量浓度条件下的响应电流,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固定瑞士乳杆菌的最适量为0.05 g,此时对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10-10、1×10-9、1×10-9 g/mL,检出时间为4 min,明显优于国内外对抗生素残留量的要求。而且经测定表明该电极在37 ℃的MRS培养基中至少可以稳定保存7 d,低温保藏应该可以保存更长时间,说明电极性能比较稳定。总之,固定化乳酸菌制备的生物传感器提供了一种新的定量测定抗生素的方法,其检测灵敏度高、成本低、简单、快速,不仅适用于乳制品中抗生素残留的定量化快速检测,而且可以实现对多种类型的抗生素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乳品中的抗生素残留已越来越多的受到政府和消费者的重视。我国常采用的检测抗生素的标准方法为TTC法.该法结果可靠、检测费用较低、一般实验室皆可进行操作.但存在检测周期长.操作繁琐、结果不易辨别等局限性.因而在应用方面也受到一定限制。虽然目前国内外的原料乳及乳制品中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方法有很多.  相似文献   

19.
近日,云南省卫生厅制定的《云南省学生营养餐、学生饮用奶生产企业卫生规范》正式出台实施,以保证全省“学生营养餐”和“学生饮用奶”的卫生安全。《云南省学生饮用奶生产企业卫生规范》(以下简称《饮用奶规范》)适用于生产专供学生饮(食)用的灭菌乳及乳制品加工厂(场),并规定了“乳”、“乳制品”、“灭菌纯牛(羊)乳”和“灭菌调味乳”的定义。在工厂设计与设施卫生要求上,《饮用奶规范》规定了生产用水、非饮用水、蒸汽用水应该如何使用和管理;工厂应有足够的供风能力;乳品加工厂车间必须有更衣室、淋浴室、休息室和厕所;生产车间接触乳…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乳与乳制品中双氰胺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采用水-乙腈提取样品、氨基色谱柱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测定双氰胺残留.该方法的检出限为牛奶0.01mg/kg,乳粉为0.05 mg/kg(均为质量分数),线性范围为0.25.0 mg/L,并确定了回归方程,相关系-R2=0.9998,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0%~8%,相对标准偏差为1.2%~2.3%.该法具有样品处理简单方便,灵敏度高,分析时间短等优点,可以满足乳与乳制品中双氰胺残留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