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4蜂胶提取浓缩技术的研究 蜂胶化学成分复杂,毛蜂胶不能直接食用,必须用溶剂提纯其中的活性成分,而提纯所有的溶剂必须浓缩去除。蜂胶浓缩方法主要有水蒸气蒸馏和冷冻干燥法。采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蜂胶中对热敏感的化合物以及一些分子量低的化合物可能会随溶剂蒸发而损失。采用冷冻干燥的方法,耗能高,而且温度也需要70℃。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GC-MS法分别对巴西绿蜂胶原胶、乙醇提取液、蜂胶渣石油醚微波辅助萃取法所得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比较,为蜂胶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用GC-MS联用仪对巴西绿蜂胶原胶、乙醇提取液、蜂胶渣石油醚微波辅助萃取法所得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鉴定。色谱柱:HP-5MS毛细管柱(30m×I.D.0.25mm×Film0.25μm);柱温:初始80℃,保持5min,以5℃.min-1速度升温至185℃,保持5min,Post:270℃,2min,分流进样,分流比20∶1;进样口温度:250℃。质谱条件:EI电离源,电子能量70eV,接口温度:280℃,离子源温度:230℃,扫描范围:30~500amu。[结果]GC-MS分析鉴定出蜂胶原胶挥发性成分中主要活性物质9种,主要是芳香酸及萜类衍生物;蜂胶乙醇提取液及蜂胶渣挥发性成分中主要活性物质分别为13种和5种,主要为有机酸酯类。[结论]蜂胶原胶、蜂胶乙醇提取液及蜂胶渣中的挥发性成分在含量及化学组成上存在差异,但活性组分间存在转化关系。  相似文献   

3.
蜂胶的挥发性成分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蜂胶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和药理学活性,其中的挥发性成分是蜂胶发挥生物活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对蜂胶挥发性成分的提取方法、化学组成、生物活性的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蜂胶的成分复杂,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不同提取方法及工艺对于蜂胶的活性成分和功能活性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对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溶剂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超高压加工提取等几种不同的蜂胶提取方法及工艺研究进行综述,并比较其利弊,以期为蜂胶提取工艺的开发及蜂胶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处于宁夏不同气候条件草地百里香(Thymus monogolicus)不同部位的鲜、干材料挥发性有机物的组成及其差异,本研究于10月上旬分别在宁夏盐池麻黄山荒漠草地、固原云雾山典型草地与海原南华山草甸草地采集百里香地上植株,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利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3种类型草地百里香不同部位鲜、干样品中共检测出339种挥发性有机物,分属于烃类(125种)、醇类(70种)、酯类(29种)和其他类化合物(115种)。对于挥发性成分种类数量,草甸草地百里香挥发性有机物数量大于荒漠草地和典型草地,鲜样多于干样。挥发性成分中烃类物质相对含量最多,主要以萜烯类物质对伞花烃和γ-萜品烯为主,分别为14.24%~42.24%和3.30%~37.35%,对伞花烃在草甸草地的相对含量多于典型草地和荒漠草地,在嫩茎中多于木质化茎和叶片,而在鲜样与干样中的相对含量相当。酚类、醇类及其他挥发性有机物主要有香芹酚、桉树醇、芳樟醇及2-异丙基-4-甲基苯甲醚,香芹酚的相对含量在荒漠草地最高,达20.61%,桉树醇和芳樟醇在草甸草地的相对...  相似文献   

6.
不同萃取头固相微萃取提取分析饲料香味剂致香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AR/PDMS和PDMS/DVB两种萃取头的固相微萃取(SPME)提取乳香饲料香味剂挥发性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分析比较两种萃取头提取的挥发性成分差别,确定适宜的萃取头。结果表明:两种萃取头的固相微萃取共检测出27种挥发性成分,CAR/PDMS提取数量为24种,PDMS/DVB为18种。采用CAR-PDMS萃取头获得的苯甲醇、丙位辛内酯、茴香脑、洋茉莉醛、丁酸苄酯的峰面积要高于PDMS/DVB萃取头,而前者丙位壬内酯、乙基香兰素峰面积分别稍低于后者。CAR/PDMS萃取头获得的挥发性物质的总峰面积均高于PDMS/DVB萃取头(即557.30×107vs426.72×107)。因此,根据获得挥发性物质数量和总峰面积,CAR/PDMS萃取头比PDMS/DVB萃取头更适于提取分析乳香型饲料香味剂致香成分。  相似文献   

7.
蜂胶提取技术及提取物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伟 《中国蜂业》2002,53(5):28-29
蜂胶是纯天然物质 ,常用作疗疮、食品抗氧剂、美容化妆品等 ,具有许多神奇的作用 ,现就其提取技术和用途作一概述。一、提取蜂胶技术2 0世纪 80年代多是用酒精浸提 ,得到乙醇提取物 ,现在已有一些新工艺。1 二氯甲烷法 :取一定量的经冷藏、研碎后的蜂胶 ,加入一定量的二氯甲烷 ,充分搅拌 ,进行加热、回流 ,搁置数小时后 ,进行过滤 ,再让溶剂挥发后 ,用乙醇热回流提取、过滤、去蜡 ,即可得到蜂胶抽提物。2 乙酸乙酯法 :将蜂胶用乙酸乙酯溶解形成浸膏状 ,静置数小时后 ,再用 5 %NaHCO3 溶液提取 ,得到蜂胶乙酸乙酯提取物和蜂胶酸性物质…  相似文献   

8.
蜂胶含有的生理活性物质,主要是类黄酮和酚类化合物,利用乙醇等有机溶剂进行萃取时,存在溶剂不能够完全除去等关键性问题。利用超临界CO2萃取分离法,与目前有机溶剂萃取法不同的是,超临界CO2萃取完全没有萃取溶剂的残留,近来在食品和医疗领域成为被人们关注的萃取技术。超临界CO2对于脂肪性成分是很好的溶剂,由于萃取温度、压力等的控制会让超临界CO2的密度等基础物性发生显著变化,所以,萃取时选择温度、压力变化范围是该萃取法的关键点。在这个树脂类物质、含有多种成分的蜂胶中,选择萃取生理活性成分的萃取方法,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是较为适宜的。  相似文献   

9.
1原理及常用溶剂溶剂提取法是根据中草药中各种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质,选用对活性成分溶解度大,对不需要溶出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而将有效成分从药材组织内溶解出来的方法。当溶剂加到中草药原料(需适当粉碎)中时,由于扩散、渗透作用逐渐通过细胞壁透入到细胞内,溶解了可溶性物质,而造成细胞内外的浓度差。于是细胞内的浓溶液不断向外扩散,溶剂又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气质联用技术和标准图谱检索对照的方法对蜂胶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研究。核对和补充检查的方法分离和鉴定各化学组分,用离子流色谱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分离鉴定黄酮类、脂肪酸、芳香酸、烷醇、烷类、萜烯类等80个组分峰,用峰面积归一法通过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统计得出蜂胶超临界萃取物组分的相对含量,并且蜂胶超临界萃取物含量中99.09%的物质被剖析出来。  相似文献   

11.
研究采用同时蒸馏-气相色谱-质谱(SDE-GC-MS)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法对猪乳风味物质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同时蒸馏提取鉴定出分子量较小的挥发性物质21种,其中顺-1-甲基-4-(1-甲基乙基)-环己烷、萜烯醇和反-1-甲基-4-(1-甲基乙基)-环己烷为3种主要成分;而固相微萃取提取鉴定出分子量相对较大的挥发性物质22种,其中芥酸、环己基甲酸十二醇酯和十六烷基环己基甲酸酯为主要的3种;同时蒸馏提取的风味物质出峰时间均早于固相微萃取,综合两者分析显示,猪乳中主要风味成分是酯、脂肪酸、烷烃、醛、醇、酮等化合物。研究结果对模拟猪乳乳香风味,开发仔猪用饲料香味剂具有一定的参考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申晋山 《中国蜂业》2007,58(1):45-46
蜂胶是一种的树脂类蜂产品。蜂胶的成分极为复杂,主要成分是蜂蜡、树脂和挥发性物质,后两种物质是从植物中获得的。与蜜蜂采集花朵上的花蜜和花粉相反,蜜蜂通常采集植物分泌腺或伤口部位流出的物质作为蜂胶。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与比较博落回属两种植物不同生长部位的挥发性成分,本研究采用了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其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与比较。共分离并鉴定了博落回属植物中123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相对百分含量大于1%的挥发性成分共26个。博落回与小果博落回各部位中均含有芳姜黄酮、芳樟醇、金合欢烯、(S)-β-双代谢烯、百里酚、香芹酚等9种挥发性成分,且芳姜黄酮与(S)-β-双代谢烯的相对百分含量均高于1.0%,其他成分与含量均有一定差异。各生长部位中含量具一致性与差异性的挥发性成分具多种药理活性,为博落回属植物作为饲料添加剂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奠定基础,也为饲料行业提供新的思路与讨论。  相似文献   

14.
以福建省主栽品种‘黄金’和‘紫香’西番莲果实为试材,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GC-IMS)分析两种百香果果实挥发性风味物的差异。结果表明:基于GC-IMS技术,在西番莲果实中共检测出4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已定性物质43种,主要包括酯、醇、萜烯、酮和醛类化合物,以酯、醇和萜烯类为主。‘黄金’西番莲果实中己酸乙酯、乙酸乙酯等酯类和柠檬烯、月桂烯等萜烯类物质含量较高,而‘紫香’西番莲果实中己酸异戊酯、辛酸乙酯、己酸甲酯、甲酸乙酯、2-甲基丁酸丁酯、丁酸甲酯、丁酸己酯等酯类和2-庚酮、丙酮等酮类物质含量较高。主成分分析可以有效区分两种西番莲果实,前两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高达99%。同时,构建了两种西番莲果实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指纹图谱,为西番莲品种识别、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干鲜连钱草不同部位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利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干鲜连钱草茎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再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法,对提取的成分进行分析鉴定,最后运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分析其成分差异。由GC-MS数据分析可知,从连钱草干鲜茎叶提取的挥发性液体中共鉴定出125种成分,其中主要挥发性成分70种,包括醇类、羧酸类、酮类等。从鲜叶、鲜茎、干叶和干茎中分别鉴定出39、13、52、25种主要成分,相对含量分别占各组总挥发油的83.92%、97.21%、67.48%和98.29%,其中共有挥发性成分5种,各部位特有成分分别有13种、1种、16种和1种。分析结果表明,连钱草的鲜叶和干叶中挥发成分有显著差别,鲜茎和干茎中的挥发成分较为相似,但与鲜叶和干叶有较大区别。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明油梨不同组织挥发物成分及其含量的差异,本实验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萃取最优条件进行分析,并测定油梨顶芽、果皮、果肉、种子、枝条和叶片的挥发物成分和含量。顶空固相微萃取最优参数为:50/30 μm DVB/CAR/PDMS固相微萃取头、萃取温度60℃、萃取时间40 min。各组织中包括19种萜烯类、5种醇类、14种醛类、4种酯类、4种酸类、10种芳香烃类和1种其它化合物,共有57种挥发物成分被检测出。在顶芽、果皮、果肉、种子、枝条和叶片中分别检测到22、15、21、18、18和19种挥发物成分。顶芽挥发物成分主要以萜烯和芳香烃类为主,占总含量的72.23%和12.07%;果皮挥发物成分主要以萜烯和醇类为主,分别占总含量的59.38%和30.23%;果肉挥发物成分主要以萜烯、醇类和醛类,分别占总含量的63.45%、18.55%和14.12%;种子挥发物成分主要以萜烯和醛类为主,分别占总含量的60.57%和27.55%;枝条挥发物成分主要以萜烯和芳香烃类为主,分别占总含量的58.06%和20.84%;叶片挥发物成分主要以萜烯和芳香烃类为主,分别占总含量的64.30%和15.87%。α-荜澄茄油烯、1-石竹烯、Z,Z,Z-1,5,9,9-四甲基-1,4,7-环十三碳三烯和橙花叔醇是油梨不同组织中主要的挥发物成分,但其对不同组织挥发性成分的贡献率亦不同。油梨不同组织挥发物成分及其含量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是引发桑青枯病的病原细菌。为了寻求防治桑青枯病的天然药剂,以工业提取黄酮化合物剩余的蜂胶渣为原料,经甲醇、乙醇、乙酸乙酯、氯仿及石油醚等溶剂分级浸提获得除蜡蜂胶渣提取物。通过比浊法测试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对青枯劳尔氏菌5个生理小种菌株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菌率8.36%~99.73%),其中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显著高于其他溶剂的提取物(P0.05)。0.1 mg/m L除蜡蜂胶渣乙醇提取物对青枯劳尔氏菌RS-5菌株的抑制率达91.61%±4.75%,最低抑菌浓度为0.25 mg/m L,最小杀菌浓度为4 mg/m L,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部分病原细菌发生变形和细胞壁破损,用平板法监测到菌体的泳动性能受到不同程度抑制。基于负离子全扫描模式的LC-MS谱图鉴定除蜡蜂胶渣中主要含有咖啡酸及其酯类化合物(包括咖啡酸丙酯、咖啡酸丁酯、咖啡酸苯乙酯及咖啡酸戊酯),采用选择性反应监测模式外标法检测出其中所含咖啡酸和咖啡酸苯乙酯的质量比为1∶3.3。研究结果表明,除蜡蜂胶渣的乙醇提取物对青枯劳尔氏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发挥抑菌活性的主要成分可能是咖啡酸及其酯类衍生物,该提取物有进一步开发为天然来源的桑青枯病防控药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蜂胶及其在畜牧业中的开发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蜂胶的化学组成及饲用安全性1 1 蜂胶的化学组成 蜂胶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而且由于季节、蜜源植物种类以及提取工艺的不同,蜂胶的化学组成存在差异。一般来讲,蜂胶中约含50 %~55 %的树脂、芳香油,30 %~40 %的蜂蜡,5 %~1 0 %的花粉,还含有黄酮类化合物、芳香酸与芳香酸酯、醛与酮类化合物、脂肪酸与脂肪酸酯、萜类化合物、甾体化合物、氨基酸、糖类化合物、烃类化合物、醇和酚类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30 0余种物质,蜂胶的许多生理功能都与其中的黄酮类和萜烯类化合物有关。1 2 蜂胶的饲用安全性 由于蜂胶的提取方法仍然没有标准…  相似文献   

19.
采用3种提取方法提取杨梅叶精油,将其添加入卷烟中评吸评价,评价最好的为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出的杨梅叶精油。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杨梅叶精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结合嗅辩仪分析检测杨梅叶精油成分和主要香味物质。共检测出84种物质,烯烃类物质46种,醇类物质16种,酮类物质8种,醛类物质5种,酯类物质4种,酸类物质1种,酚类物质1种,烷烃物质1种和酰类物质1种,其中β-石竹烯(40.16%)和α-葎草烯(28.023%)含量最高。检测出46种香味成分,综合分析表明β-石竹烯、α-白菖考烯、氧化石竹烯和α-葎草烯是杨梅叶精油的关键特征香味成分。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巴氏杀菌和微波杀菌方式对锦橙汁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杀菌后的锦橙汁香气成分变化,并用面积归一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杀菌后,共检测出51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共有的挥发性成分有34种,主要是烯烃类、酯类、醇类、醛类和酮类。相比未杀菌橙汁,巴氏杀菌后产生了2种新的挥发性成分,同时消失了10种挥发性成分;微波杀菌后新产生了5种挥发性成分,同时有3种挥发性成分消失了。微波杀菌处理橙汁有利于橙汁中萜烯类和酯类香气物质的保留,而两种杀菌方式对橙汁中醇类、醛类和酮类物质的影响均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