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蜀蓉  杜蕾  黄堃 《中国药房》2010,(14):1273-1276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20家医院的药品应用情况,为药品管理、临床用药及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重庆地区20家医院2006~2008年14大类药品的总销售金额、销售金额增幅较大的几类品种及生产企业进行综合排序分析。结果与结论:3年来重庆地区医院药品总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抗恶性肿瘤药销售金额增幅最大,达98.11%。重庆地区制药企业销售金额增长率最高的是重庆莱美药业有限公司,达106.46%。预计各医院药品销售金额未来几年还将继续增长。重庆地区制药企业已基本完成大的重组,现正进入大力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
广东地区62家医院2005~2007年药物利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春霞  李国成  黄际薇  石坚如 《中国药房》2008,19(20):1533-1535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医院的用药现状及趋势。方法:对广东地区62家医院2005~2007年的用药数据,包括药品名称、规格、数量、销售金额、制药企业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07年药品销售金额增长率分别为15.1%、42.4%;14大类药品销售金额排序稍有变化,抗感染药、心血管系统药、抗恶性肿瘤药、消化系统药等应用较稳定;销售金额排序列前15位的药品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比例较大;销售金额排序列前15位的制药企业平均约占总销售金额的23.3%。结论:广东地区药品销售金额逐年增长,且增幅较快;销售金额排序列前15位的药品中抗感染药较多;销售金额排序列前15位的制药企业相对稳定,其中进口企业较少,合资企业居多。  相似文献   

3.
2000年~2002年重庆市14家医院用药回顾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营销企业、医疗机构和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参考信息。方法 :对重庆市14家医院2000年~2002年购药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4家医院2000年~2002年药品销售总金额分别为3 33、4 09、4 43亿元 ,分别比上一年增长19 78 %、22 82 %、8 31 %。结论 :重庆市14家医院用药金额仍处于上升阶段 ,但受“医保”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影响 ,增长速度由前两年的快速增长逐渐转为慢速增长。  相似文献   

4.
2000~2002年杭州地区18家医院用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维 《医药导报》2005,24(1):74-76
目的了解杭州地区医院用药状况及发展趋势。方法根据杭州地区18家医院提供的2000~2002年用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 a 中杭州地区药品销售金额逐年稳步递增,其中抗感染药销售金额均居首位,但递增幅度趋缓。国产药稳居市场份额46.0%,进口药品增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药品销售金额呈逐年增长,但增幅逐渐缩小,市场用药仍以国产药为主导,进口药品销量有逐渐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金蜀蓉  杜蕾  许平  刘晓红 《中国药业》2005,14(12):62-63
目的:了解2002-2004年重庆市18家医院药品销售情况.方法:对3年的购药金额、购药品种以及生产厂商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来药品销售总金额一直在上升,其中抗恶性肿瘤药物、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物和维生素类药物增长率超过100%.重庆制药企业销售金额入围前100名厂商的数量在减少.结论:预计重庆市医院药品销售金额将继续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长.但重庆制药企业因无新产品上市,其发展将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6.
汪华蓉 《中国药房》2005,16(2):121-122
目的 :评估重庆市万州区医院非甾体抗炎镇痛药 (NSAIDs)应用现状及趋势。方法 :以限定日剂量为指标 ,对该区16家医院2001年~2003年NSAIDs用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NSAIDs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逐年增长 ,年增长率分别为2.4 %、3.1 % ;在销售金额排序前10位的生产企业中 ,国内企业销售金额占总销售金额的比例由2001年的62 %减少到2003年的24 %。结论 :应着力开发副作用小的NSAIDs新制剂 ,以满足患者需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治疗骨质疏松症药品的应用现状及趋势。方法 :调查长江流域6城市136家医院1999年~2003年治疗骨质疏松症药品的销售金额、生产厂家等信息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9年~2003年治疗骨质疏松症药品销售金额在药品总销售金额中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 ,品种结构呈动态变化。在治疗骨质疏松症药品中 ,钙制剂和活性维生素D类药品销售金额排序各年均居首位 ;双膦酸盐类和降钙素类药品的销售金额增幅较大 ;他汀类、选择性雌激素调节剂等新品种也有应用。结论 :治疗骨质疏松症药品的市场前景仍较广阔。  相似文献   

8.
某肿瘤专科医院2008-2010年药物利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惠萍  黄平 《中国药房》2012,(14):1261-1264
目的:了解某肿瘤专科医院2008-2010年的药物应用情况。方法:根据该院2008-2010年的用药数据,采用金额排序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药品总销售金额3年内呈逐年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达28.20%,且增幅逐年递增;抗肿瘤药、抗感染药、消化系统药、影响免疫功能药和血液及造血系统药销售金额连续3年稳居前5位,这5类药销售金额合计接近年度总金额的80%;每年用药品种数达500余种,10%的药品品种销售金额占全部销售金额的70%以上。结论:该院药物利用呈现明显的肿瘤专科特色,药物品种及销售金额呈明显的集中趋势,药品消费结构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9.
2001年~2003年重庆市18家医院药品应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通过对重庆市2001年~2003年18家医院用药情况的分析,为制药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和政府决策提供宏观的、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对3年购药金额、药品品种排序、生产厂商排序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3年来药品销售总金额不断上升,医院销售国产药占70%,合资药和进口药占30%.重庆制药企业总体发展不容乐观.结论:18家医院用药金额处于发展上升阶段,但受"医保"目录审评和药品招标采购等政策的影响,发展速度快慢起伏.  相似文献   

10.
金蜀蓉  曾钰  杜蕾  黄堃 《中国药房》2013,(18):1643-1647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医院各类药品的应用情况及趋势,为政府、"医保"部门、生产厂家和销售企业等提供参考。方法:对重庆地区34家医院2009-2011年14大类药的购药金额、重点品种销售情况以及生产厂家的信息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该地区医院药品购药金额呈逐年增长趋势,3年的总增长率为47.67%,但2011年增速放缓,仅为17.89%。在各大类药中,抗感染药的销售金额仍列第1位,但所占比例逐年下降,从2009年的27.88%降至2011年的22.20%;生物制剂与生化药品是增长最多的一类药,增幅达99.26%,虽然销售金额并不算太高,但其增长却是最快的。国产药品的销售仍占主导地位,但其所占比例在缩小,市场占有率已低于75%;合资药和进口药3年来市场占有率均小幅增加。生产厂家方面,重庆西南药业有限公司的药品销售金额始终排名第1位,但2011年销售金额也呈下降态势;外企中,德国拜耳公司3年里一直排名销售第1位。销售金额排名进入前10位的国外制药企业,药品销售金额均呈逐年增长趋势,发展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11.
2001年~2003年成都地区16家医院药物利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利平  肖健  潘晓鸥  唐尧 《中国药房》2005,16(9):680-682
目的评估成都地区医院用药现状及趋势。方法对成都地区16家医院2001年~2003年药品销售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2年、2003年的销售金额增长率分别为19.56%、27.19%;进口、合资、国产药品的销售金额比例趋于稳定;14大类药品中销售金额排序的第2位~8位有较大变化;销售金额排序前15位药品的品种及排序变化较大;销售金额排序前10位的药品生产企业随其产品的竞争力改变而发生改变。结论成都地区的用药现状较好,且随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医院用药将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12.
2004-2006年重庆市18家医院药品销售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2004-2006年重庆市18家医疗机构药品销售情况。方法:对3年的购药金额、购药品种和生产厂商等进行综合排序统计与分析。结果:统计分析表明,3年来药品销售的总金额一直呈上升趋势。其中水、热量、电解质平衡药物总增长104.59%;维生素类药物降幅最大为45.01%。重庆制药企业进入前100名厂商的个数在下降,到2006年只剩3家入围。结论:预计重庆市医院药品销售金额还将继续增长,但增幅不会太大。重庆制药企业由于受全国医药市场整顿的影响,其发展将减缓。  相似文献   

13.
金蜀蓉  胡蕾  杜蕾  黄堃 《中国药房》2012,(10):872-876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医院药品的销售情况,为临床合理选药,厂家生产、销售药品,政府监控及"医保"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重庆地区29家医院2008-2010年14大类药品的销售金额、重点类别及品种、生产厂家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3年来,该地区医院的药品销售金额呈逐年较快增长趋势。其中,抗感染药的销售金额始终列第1位,年均占总销售金额的28.81%;抗恶性肿瘤药3年中的总增长率最大,达86.79%。在所统计的该地区医院所用药品中,重庆西南药业有限公司的药品销售金额始终排在重庆地区制药企业的第1位;重庆天圣制药有限公司是药品销售金额增长最多的重庆地区制药企业,增长率达73.51%;德国拜耳公司和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姆公司是药品销售金额增长最多的国外制药企业,增长率分别达107.11%和107.86%。预计未来几年该地区医院的药品销售金额仍将继续保持增长的趋势。由于重庆地区正在实行"药品交易所"挂牌采购药品,故其医院药品的品种结构将可能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4.
1996年~2000年湖南省10家医院用药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卢安瑛  徐玲玲 《中国药房》2001,12(4):223-224
目的:分析1996年~2000年湖南省10家医院的药品使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药品生产、销售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按年度、药品类别统计金额及百分比,结果:药品金额年增幅在18%左右,抗感染药物占全年用药金额40%左右,进口药品金额在20%以上。结论:用药金额还将逐年增长,临床用药将更多选择,更趋合理,进口药品比例将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5.
徐领城  曾哲 《中国药房》2005,16(5):361-363
目的:评估治疗骨质疏松症药品的应用现状及趋势。方法:调查长江流域6城市136家医院1999年~2003年治疗骨质疏松症药品的销售金额、生产厂家等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9年~2003年治疗骨质疏松症药品销售金额在药品总销售金额中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品种结构呈动态变化。在治疗骨质疏松症药品中,钙制剂和活性维生素D类药品销售金额排序各年均居首位;双膦酸盐类和降钙素类药品的销售金额增幅较大;他汀类、选择性雌激素调节剂等新品种也有应用。结论:治疗骨质疏松症药品的市场前景仍较广阔。  相似文献   

16.
归成  徐红冰  黄堃 《上海医药》2007,28(10):441-444
目的:对2006年世界药品销售与上海市医院用药进行比较分析。方法:世界药品销售资料来源于2006年IMS HEALTH编辑的World Review,与上海市样本医院2006年销售数据比较,结合临床应用作分析。结果:2006年世界药品销售金额增长6.5%,上海市样本医院药品销售金额增长幅度为17.16%。两者用药品种逐年接近,但仍有差异,世界药品销售中,调脂药和抗精神障碍药所占比例较高,而上海市样本医院中,抗生素和大输液应用比例较高。结论:上海市样本医院用药结构与世界的差距逐步在缩小。  相似文献   

17.
吴逢波  徐珽  唐尧 《中国药房》2010,(38):3567-3569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17家医院2006~2008年新药的利用情况及趋势。方法:对成都地区17家医院2006~2008年新药的销售金额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该地区医院新药的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增长率分别为678.4%、280.6%;抗恶性肿瘤药、神经系统药和抗感染药的销售金额排在前3位;销售金额排序列前10位药品中,抗恶性肿瘤药、神经系统药、抗感染药在2006年有4种、2007年有7种、2008年有8种。在新药的应用过程中,除了应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外,还应对其安全性给予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重庆2003-2005年18家医疗机构药品销售情况。方法:对18家医院3年的购药品种应用进行排序综合统计分析。结果:统计分析表明,3年来药品应用一直呈上升趋势,但增幅明显减缓。结论:预计重庆市医院药品销售金额还将继续增长。  相似文献   

19.
2002年~2004年成都地区16家医院药物利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和分析成都地区医院用药现状,以供相关部门参考。方法:对成都地区16家医院2002年~2004年的药品销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2年2、003年2、004年药品销售总金额增长率分别为19.57%、27.19%、17.84%;14大类药品排序小有变化;销售金额前15位药品金额占总金额份量大,其中有9个品种一直占据前15位;销售额前10位的制药企业占总金额的比例约为20%。结论:成都地区用药现状渐趋合理。  相似文献   

20.
张霞  徐领城 《中国药房》2011,(30):2794-2797
目的:了解杭州地区医院2006-2010年的药物利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杭州地区24家医院2006-2010年的用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地区医院的药品总销售金额逐年增加。销售金额排序列前3位的分别是抗感染药、神经系统用药和抗恶性肿瘤药。抗感染药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比例5年平均为25.87%,低于广东、成都地区医院的同期水平;神经系统用药销售金额上升趋势明显。销售金额排序列前20位的药品中,抗感染药占大多数,其中以β-内酰胺类居多。销售金额前20位的厂家中,外资及合资企业占大多数,其销售金额占总销售金额的比例达25%左右,但国产企业数量逐年增加。结论:该地区医院2006-2010年的用药结构较以往有一定变化,与当地疾病谱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未来几年可能不会有太大变化,但各类药物的市场份额会有明显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