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颈部中心静脉置管长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心静脉置管可以随时监测危重病人的中心静脉压,同时也提供了胃肠外营养支持的途径,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对置管方法、材料、径路以及并发症已有较多的研究和报告,以颈内静脉生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应用最普遍,但对其置管长度的研究报道甚少。本文结合30具尸体解剖和临床82例置管病人的X线造影,对中心静脉置管的长度进行了具体研究。结果表明,经低位颈内静脉(下1/3)穿刺置管和长度左侧15 ̄16cm,右侧1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两种不同穿刺方式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对比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4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897例成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穿刺植入的操作方法,并比较两种植入术式的相关并发症。结果 2897例中经颈内静脉穿刺共2718例(93.82%),其中经左颈内静脉穿刺1222例,经右颈内静脉穿刺1496例;经锁骨下静脉穿刺179例(6.18%),其中经左锁骨下静脉穿刺77例,经右锁骨下静脉穿刺102例。颈内静脉穿刺成功率(98.68%)明显高于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率(88.83%)(χ2=80.814,P=0.000)。发生植入时并发症25例(0.86%,25/2897),锁骨下静脉穿刺气胸发生率(4.47%,8/179)明显高于颈内静脉穿刺气胸发生率(0.04%,1/2718)(χ2=106.54,P=0.000)。左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气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79% vs. 1.96%,P=0.077)。左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血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8% vs. 0.07%,P=0.697)。全组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是临床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的常用技术。颈内静脉穿刺植入为一项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颈内、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89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锁穿组(41例)和颈穿组(48例),颈穿组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锁穿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观察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颈内静脉穿刺应作为中心静脉置管的首选路径.  相似文献   

4.
锁骨下静脉置管导管误入颈内静脉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导管误入颈内静脉的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将600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患者分为A、B两组,采用不同穿刺置管方法。结果经X线透视、X线摄片检查证实,锁骨下静脉导管误入颈内静脉者20例,其中A组18例,B组2例。结论采用阻断颈内静脉法,可降低导管误入颈内静脉的概率。  相似文献   

5.
护理干预对喉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89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锁穿组(41例)和颈穿组(48例),颈穿组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锁穿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王管。观察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厦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厦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 颈内静脉穿刺应作为中心静脉置管的首选路径。  相似文献   

6.
改良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经锁骨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方法进行改进。方法:穿刺点在锁骨中点下方1cm,再偏外侧1cm,方向指向锁乳突肌胸民锁骨的夹角平分线上1cm处,紧贴锁骨进针行针。置管深度为12-15cm,结果:经锁骨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各类病人共2158例,穿刺成功2138例,占99.07%,穿刺失败20例,占9.93%,失败原因包括畸形、出血倾向、导管质量、操作技术等,导管放置时间最短3天,最  相似文献   

7.
经皮股静脉穿刺置管定位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心静脉插管是外科基本操作之一。经颈内静脉或经锁骨下静脉置管操作要求高 ,失败率达 7%~ 19%[1] ,偶可致严重并发症。经皮股静脉穿刺置管则方法简单 ,尤适合非熟练者。我们采用改进的经股静脉插管方法 ,使穿刺成功率大为提高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1.病人2 0 0 0年 1月~ 12月 ,对 15 4例需迅速建立中心静脉径路的危重病人、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插管难以施行或插管未成功者及因输液或静脉营养需置中心静脉插管者 ,施行股静脉穿刺置管。禁忌证 :①深静脉血栓形成者 ;②处于高凝状态者 ;③近 4周同侧曾行股静脉插管 ;④有下肢缺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颈内静脉入路与锁骨下静脉入路行输液港的效果。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行输液港置入术的病人104例,包括颈内静脉入路55例(A组)、锁骨下静脉入路49例(B组),比较两组不同入路病例在手术时间、穿刺时间、导管长度、术中、术后并发症等差异。结果 A组、B组穿刺时间分别为(8.84±3.10)分钟和(11.22±3.86)分钟,出血量分别为(12.64±5.63)ml和(15.71±7.07)ml,导管移位发生率分别为0和8.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气胸等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内静脉穿刺耗时较短,成功率较高,导管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较为安全、适用,应首选右侧颈内静脉。  相似文献   

9.
创伤病人经颈外静脉行深静脉置管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诊创伤病人由于失血、创伤性休克等原因,表浅静脉往往塌陷,穿刺有时较为困难,而直接行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穿刺费时且易发生并发症。现就本院1998年至今,对225例急诊创伤病人行套管针穿刺颈外静脉后行深静脉置管的应用,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225例,男性145例,女性80例;年龄17~63岁;在急诊室穿刺48例,在手术室穿刺177例;从右侧颈外静脉进针131例,左侧颈外静脉进针94例;多发伤166例(含血气胸9例),脾破裂32例,肝破裂18例,肢体毁损伤9例。2.穿刺方法:病人…  相似文献   

10.
头位预防锁骨下静脉置管误入颈内静脉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锁骨下静脉置管,因其感染率低、固定方便以及患者感觉舒适而成为临床监测和保持较长时间静脉通路的重要途径[1].误入颈内静脉为穿刺置管的并发症之一,易引起中心静脉压读数错误和血栓性静脉炎[2].误入多发生于右侧锁骨下途径,发生率约为5%~10%[2].而此途径,在其他方面,又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是最常用的穿刺途径.本文观察了两种头位对右侧锁骨下静脉置管误入同侧颈内静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将80例肿瘤化疗患者根据所选择导管类型分成PICC组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各40倒,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问、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比较,PICC组显著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均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发生严重感染2例、血气胸1例、动脉损伤2例,PICC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ICC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可作为肿瘤患者长期化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30岁,因终末型肝炎后肝硬化行原位肝移植。麻醉满意后穿刺右侧颈内静脉放置Swan-Ganz漂浮导管,右锁骨下静脉放置三腔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左侧股静脉与左侧颈内静脉,置入  相似文献   

13.
静脉穿刺置管术临床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50,自引:2,他引:48  
施雁 《护理学杂志》1997,12(4):237-238
静脉穿刺置管术已广泛应用于危重病人和低血容量病人的中心静脉压监测、静脉营养方法、血液标本采集和长期输液而周围静脉穿刺困难的病例。我院自1978~1995年进行了24460倒静脉穿刺置管术,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现将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介绍如下。1材料和方法行预外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的穿刺用长7cm、内径0.2cm的20号不锈钢穿刺针及外径0.15cm、长40cm的硅胶管,采用外管内置管法;颈内静脉用国产静脉穿刺套管针,采用钢丝导引置管法;头静脉用进口深静脉穿刺套管外,也采用钢丝导引置管法。静脉穿刺置管术临床应用情况见…  相似文献   

14.
颈内静脉穿刺时头部不宜过度偏转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误穿动脉,发生率为3%~10%。与传统颈内静脉穿刺方法对比,保持穿刺时患者头部近中立位(偏转<40°),可提高进针时回抽血阳性率和穿刺一针成功率,减少穿刺并发症发生。资料与方法229例择期手术患者,麻醉诱导前头低足高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床旁简单实用检测锁骨下静脉插管误入同侧颈内静脉的方法。方法 自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胰腺外科对179例胃肠癌病人实施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置管成功后,向导管内快速推注10mL生理盐水,同时触诊病人同侧颈内静脉处,手掌有震颤感为阳性。所有病人置管后均行胸部计算机X线摄影(CR)。 结果 剔除7例穿刺失败病例。9例(5.23%)阳性,均经胸部CR证实为导管误入同侧颈内静脉。未发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病例。胸部CR发现另有3例(1.74%)病人的导管经胸部CR证实插入右心房。结论 生理盐水冲击法是检测锁骨下静脉导管是否误入颈内静脉的简单实用床旁检测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不同途径经皮中心静脉置管用于6岁以下小儿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通过对锁骨上途径行锁骨下静脉置管与锁骨下途径锁骨下静脉置管及高位前路颈内静脉置管进行比较,评价锁骨上途径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用于6岁以下小儿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拟施各种大手术6岁以下的小儿18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60例,Ⅰ组:经锁骨上途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Ⅱ组:经锁骨下途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Ⅲ组:高位前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观察记录总穿刺成功率、一次试穿成功率、置管成功率、穿刺成功时间、置管完成时间及并发症。Ⅰ组患儿中随机选取30例于术后X线摄胸部平片,观察中心静脉导管位置。结果 Ⅰ组穿刺总成功率为100%,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6.67%,均显著高于Ⅱ组(91.67%和51.67%)和Ⅲ组(93.33%和58.33%)(P<0.05或0.01);Ⅰ组患儿穿刺成功时间(18±5)s,插管完成时间为(134±39)s,均短于Ⅱ组[(65±21 s)和(257±688)]和Ⅲ组[(51±16)s和(184±53)s](P<0.05或0.01)。Ⅱ组误穿动脉2例、置管困难3例;Ⅲ组误穿动脉3例;Ⅰ组无误穿动脉、气胸、血胸及导管异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锁骨上途径行锁骨下静脉置管用于6岁以下小儿具有操作容易、安全性大、穿刺置管成功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等特点,是小儿经皮中心静脉置管有实用价值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置入PICC在重症婴幼儿应用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儿童重症病房64例婴幼儿经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置入PICC,实施置管、置管维护和并发症的预防护理。结果 患儿均置管成功,一针穿刺成功率92.19%;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12.50%,未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导管留置时间为5~27 d。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置入PICC并进行有效管理,可为重症婴幼儿治疗提供安全可靠的静脉输液通路,满足其静脉治疗需求。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植入式静脉输液泵植入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肿瘤医学部从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1856例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输液港植入手术的资料。结果〓1856例患者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植入成功率100%。其中经右侧颈内静脉植入1838例(占99.03%),经左侧颈内静脉植入18例(占0.97%)。发生置管术中并发症6例(0.3%);发生术后使用输液港过程中并发症25例(1.3%),无死亡病例。结论〓植入式输液泵在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植入成功率很高,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低,且多不是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可用于术中输血输液、给予血管活性药和测定中心静脉压,给术中麻醉管理提供了诸多便利[1,2].但全麻后的小婴儿由于肌肉松弛、颈短和解剖标志不清楚等,给定位及穿刺带来了困难.对于小婴儿心脏直视手术患者,我院麻醉科采用锁骨上端切迹定位的最低位颈内静脉穿刺技术,确保了较高的穿刺成功率.但自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所实施7 kg以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患儿中,出现4例严重并发症,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比较传统的体表定位和实时超声引导穿刺方法,观察实时超声引导下腋-锁骨下静脉穿刺方法的有效性。方法择期手术需行中心静脉穿刺患者142例,男73例,女69例,年龄19~85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传统定位组(T组,n=71)用传统的体表定位方法行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实时超声引导穿刺组(U组,n=71)先探头置于锁骨中线处,与锁骨水平夹角成30~40°,探头纵切面与人体冠状面夹角呈60°左右,超声图像上清晰显示静脉长轴,采用平面内技术进行穿刺。记录穿刺时间、次数、并发症,计算一次成功率、二次成功率和失败率。结果 U组穿刺时间明显短于T组[(5.02±2.05)min vs(14.02±3.98)min,P0.05]。U组的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T组(95.8%vs 67.6%,P0.05)。T组和U组分别有2例和3例误入颈内静脉。T组发生气胸、误入动脉和血肿例数分别为1例、3例和2例,U组未见上述并发症(P0.05)。结论实时超声引导下腋-锁骨下静脉穿刺,效果优于传统的体表定位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