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老年心房颤动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心房颤动(房颤)是仅次于早搏的第二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长,60岁以后发病率约为2%~4%。笔者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房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左心室功能,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一、材料与方法:病人组176例房颤患者,年龄60~82岁,平均68.6±8.6岁,男92例,女84例。房颤的诊断依据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记录,其中每次房颤发作持续时间≤3个月为阵发性房颤(90例),>3个月为持续性房颤(86例)。对照组60人,男32人,女28人,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70.8±10.2岁,均无各类心脏病史、心功能不全及心脏肥大。心功能检测应用M型…  相似文献   

2.
观察86例慢支患者的肺炎衣原体(C.pn)感染情况,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观察组慢支急性发作(或感染)86例,为1995年2月~12月住院患者,经病史、临床表现、痰培养和胸片等检查诊断。男性66例,女性20例,年龄42岁~80岁,平均63.4岁。慢支病史3年~36年,平均18年,所有患者入院前使用过1~4种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1天~10天不等。对照组80例,为同期非呼吸系疾病住院不伴有急、慢性呼吸系疾病,3个月内无呼吸道感染病史的患者,男性60例,女性20例,年龄40岁~86岁,平均60.8岁。1.2 方法与阳性标准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48小时内采静脉血1ml,部分患者于2周~3周采血复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约有6%~ 15%的心房颤动患者缺乏器质性心脏病的依据 ,称为“特发性”或“孤立性”房颤[1] ,多数呈阵发性 ,以男性居多 ,往往有家族史。本文通过研究P波离散度(Pd)及P波最大时限 (Pmax)两项指标 ,探讨其对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1 临床资料1·1 对象 选取 1993年 10月至 2 0 0 0年 5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 (心房颤动组 )3 0例 :男性 2 3例 ,女性 7例 ,年龄 18~ 60 ( 4 7 1± 9 6)岁。本组心房颤动均经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证实 ,持续 4 8小时内并自行终止。…  相似文献   

4.
张满红 《中国校医》2000,14(6):442-442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以下简称“甲亢”)是由于甲状腺激素过多所致的一组常见的内分泌疾病 ,可由多种原因引起 ,诊断一般不难 ,但由于中老年人甲亢表现常常不典型 ,容易引起误诊。本人收集了 10例误诊患者 ,女性 6例 ,男性 4例 ,年龄从 47~ 6 2岁 ,平均年龄 5 3岁 ,误诊时间为 1个月~ 10年不等。其中误诊为冠心病 3例 ,更年期综合症 3例 ,肠道感染 2例 ,神经官能症 2例。1 误诊为冠心病例 1,男 ,5 6岁 ,反复阵发性心悸、胸闷 3年 ,心电图示房颤 ,疑房颤由冠心病引起 ,以冠心病治疗 1年 ,症状无缓解 ,且乏力、消瘦 ,检测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  相似文献   

5.
现将我们近 4年来所观察的老年房颤患者 111例进行统计分析 ,重点探讨老年人房颤与高血压的关系。1 临床资料1 1 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的老年患者 ,年龄 6 0~ 78岁 ,其中男 10 8例 ,女 3例 ,共 111例。1 2 房颤发作均有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证实 ,大多数病例有发作前或发作间期转为窦性心律的心电图作对照分析。1 3 心脏大小以胸片 (或胸透 )作依据 ,大部分病人作心脏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 ,测定左心房、左心室内径。2 结 果2 1 房颤年龄 从初次出现房颤的年龄看 ,分布如下 :<4 5岁 10例 (9 0 % ) ;4 6~ 5 9岁 6 1例 (5 5 0 % ) ;>6 0…  相似文献   

6.
房颤是心房纤颤的简称,指心房肌失去规律收缩的特性,变成“蠕动”状态。这种状态很容易形成血栓。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约占心律失常住院患者的1/3,并且随年龄增加而发生率增加。房颤很常见资料表明,我国房颤总患病率约为0.8%,国外为1.0%。65岁人群发生率为4.0%,到75岁猛增至15.0%。房颤可分成阵发性、持续性、持久性3种,我国调查资料显示,在住院的房颤患者中,持久性房颤占了绝大部分(79.64%),给治疗带来难度。房颤的主要危险是血栓性栓塞房颤时,心房呈“蠕动”状态,因此很容易在左心房形成血凝块———即血栓。血栓随血流流出心脏,…  相似文献   

7.
苏秀莲 《工企医刊》2005,18(1):17-18
近年来,我院采用了灌肠疗法,对预防夜间哮喘发作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来源自1999年起,收集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 16岁~56岁。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15岁~ 60岁。条件:(1)年龄70岁以下;(2)没有严重的心脏疾患; (3)没有严重的肾功能不全病史。 1.1 方法两组日间所用药物相同,包括吸氧、平喘、应用抗生素等。治疗组:将10%水合氯醛20ml抽取在50ml空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及年龄人群身体水分含量。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7月在本院进行人体成分分析检测的体检人群共计6617人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按照性别及年龄段进行分组,共分为女性20~29岁组、女性30~39岁组、女性40~49组、女性50~59岁组、女性60~岁组、男性20~29岁组、男性30~39岁组、男性40~49组、男性50~59岁组、男性60~岁组10组进行研究。按照标准进行人体成分分析,统计分析不同组别人体水分含量、细胞内液、外液的含量及占比。结果体重:男性(77.00±11.67) kg,女性(60.30±9.28) kg;身体水分量:男性(42.90±4.93) kg,女性(31.80±3.21) kg;身体水分比率:男性(56.14±4.01)%,女性(53.25±4.20)%;细胞内液:男性(26.32±3.30) kg,女性(19.52±2.26) kg;细胞外液:男性(16.58±2.12) kg,女性(12.28±1.51) kg;细胞外液比率:男性(38.68±2.55)%,女性(38.65±3.01)%;细胞外液占体重比率:男性(21.70±2.10)%,女性(20.57±2.27)%。其中身体水分量、身体水分比率、细胞内液两、细胞外液量、细胞外液占体重比率等指标男性均大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人群体重、身体水分、身体水分所占比率、细胞内液量、细胞外液量、细胞外液占身体水分比率及细胞外液占体重比率等指标均不全相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体重30~39岁组达到高峰,其后逐渐下降;女性则自20~29岁组至50~59岁组逐渐上升,之后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男性身体水分含量随年龄的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女性身体水分20~29岁组至40~49岁组呈缓慢上升趋势,40~49岁组至60~岁组呈缓慢下降趋势。男性及女性各组中身体水分所占体重的比率均呈现随年龄增加而递降趋势,其中女性身体水分所占体重比率的下降趋势较男性更为明显。不同年龄段组中,男性的细胞内液、外液量均大于女性;在细胞内液量方面,男性及女性各组均呈现随年龄增加而递减的趋势。细胞外液占身体水分比率在男性及女性各组中均呈现随年龄增加而递减趋势,女性20~29岁组至30~39岁组间降幅较大。女性的脂肪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水分所占比率逐渐下降,女性的下降速度快于男性;可通过检测人体水分含量评价人体健康情况并防控某些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湖北省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药物治疗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和分析2000-2010年湖北省8市12家三级甲等医院心衰住院患者资料,根据年龄、性别和随访结果分组,分析不同组间药物治疗种类和药费的分布差异.对药物治疗年费用进行log10对数转换.结果 (1)共16 681例心衰患者纳入研究,随访期间有6453例死亡.死亡组药物治疗年费用低于存活组(3.19±0.65vs.3.32±0.57,P<0.01).(2)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使用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而地高辛、利尿剂、B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使用率随年龄增加呈倒“U”形分布.不同年龄组药物治疗存在性别差异.(3)随着患者年龄增加药物治疗费用有增加趋势(<30、30~、40~、50 ~、60~和70 ~ 79岁组分别为2.96±0.70、3.09±0.62、3.15±0.58、3.30±0.59、3.25±0.58和3.35±0.60,P<0.01),而年龄≥80岁组减低至50~岁组水平.男性患者药物治疗费的分布与全部患者水平相似,而女性患者在<30、30~和40~岁组间无差异,在其他年龄组的分布与全部患者水平相似.结论 湖北省心衰患者药物治疗有待改善,药物治疗受年龄、性别影响,其中女性患者药物治疗情况较男性差.  相似文献   

10.
任振芳 《职业与健康》2012,28(19):2430-2432
目的观察老年心房纤颤(房颤)患者使用口服抗凝药进行抗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2011年年龄大于75岁持续性房颤患者232例。依据CHA2DS2系统评分大于2分栓塞风险较高,建议口服抗凝药抗栓治疗,HAS-BLED评分系统大于3分相对出血风险较高,需综合评估风险与收益选择治疗方案。根据不同的抗栓治疗方案将所有病例(232例)随机分为华法林组(95例)、阿司匹林组(103例)与氯吡格雷组(39例)。记录所有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卒中史、冠心病史等),观察各组间基本资料分布情况和口服药物6个月内定期随访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在华法林组有高血压59例(62.1%),阿司匹林组75例(72.8%),高于氯吡格雷组7例(20.6%),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基本临床资料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华法林组CHAD2S2-VASc评分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和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1.1 vs 3.9±0.9,3.6±0.7,P0.05);栓塞发生率氯吡格雷组4例(11.8)、阿司匹林组9例(8.7),与华法林组1例(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HAS-BLE评分、轻微出血、大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于栓塞及出血风险均相对较高的老年房颤患者,使用口服抗凝药将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控制在2.0~3.0之间可明显降低栓塞发生率,并未明显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心绞痛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在住院心脏病中所占比例 ,正逐年增加 ,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我科从 1999年 2月以来 ,在常规治疗方案上加用心安胶囊 (贵阳英利医药有限公司出品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10 6例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全部病例均符合WHO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1] 。治疗组 10 6例 ,其中男性 78例 ,女性 2 8例 ,年龄 4 3~ 74岁 ,平均 (5 8 2± 4 5 )岁。病史 2个月至30年 ,平均 9年 4个月 ;对照组 10 2例 ,其中男性 77例 ,女性 2 5例 ,年龄 4 3~ 6 9岁 ,平均 (5 6 8± 3 9)…  相似文献   

12.
笔者自 1996年 5月~ 2 0 0 0年 4月 ,联合应用六神丸与双嘧达莫治疗带状疱疹 34例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治疗组 34例 ,其中男性 2 1例 ,女性 13例 ;年龄 12~ 38岁 ,平均 2 1.8岁。对照组 30例 ,其中男性 18例 ,女性 12例 ;年龄 13~ 40岁 ,平均 2 2 .5岁。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分布上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具有可比性。两组病例选择均按沿外周神经分布的皮肤成簇带状丘疹、疱疹 ,伴有神经性剧痛 ,符合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1 ] 。2 治疗方法治疗组 34例内服六神丸 10粒 ,每日 3次 ,同时 ,取六神丸40~ 60粒研末 ,…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某肿瘤专科医院(简称研究医院)恶性肿瘤住院死亡病例的特征,为医院更好地服务患者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8—2021年研究医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死亡患者临床资料,计算各年病死率及变化趋势、前10位病种的病死率及变化趋势,死亡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分为2008—2012年、 2013—2017年和201—2021年三个时间段,分析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征的变化。结果2008—2021年,研究医院恶性肿瘤死亡1553例,总体病死率0.22%;男性死亡923例,病死率0.24%;女性死亡630例,病死率0.19%;总体病死率、男性病死率、女性病死率均呈下降趋势(χ2=1 198.30、 717.24、 481.00, P<0.001)。死亡顺位前10位的恶性肿瘤病死率也均呈下降趋势。死亡病例最多的年龄组是60~<75岁组,649例(41.79%);但乳腺癌、肾癌、卵巢癌死亡例数最多的是45~<60岁组,分别是55例(45.83%)、 27例(45.00%)和21例(51.22%);恶性淋巴瘤死亡病例数最多的是0~<45岁组,31例(3...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龄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治疗的影响因素与出血风险。方法该院收治的高龄房颤患者55例,根据患者的年龄将患者分为70~79岁组11例,80~89岁组35例,90岁以上组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控制心律、抗血小板以及抗凝药物治疗。结果 55例患者中,共有38例患者接受抗血小板治疗,全部患者均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所有患者均无深静脉血栓以及心房血栓的发生。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发生出血事件的机率也随之增加。结论华法林在高龄房颤患者中可以有效的预防血栓的发生,但存在出血风险,需注意患者出血情况,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正>心脏原发性肿瘤(Cardiac tumors)极少见,据Sirauss报告480331例尸检中心脏肿瘤有8例,发病率为1.7/10万。心脏黏液瘤(Cardiac myxomas)占心脏原发性肿瘤的30%-50%,其中良性者占75%[1],但心脏黏液瘤致房颤的病例更少有报告,我科收治一例巨大左房黏液瘤致房颤患者,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42岁。因"气急10年,心悸3年,呼吸困难1周"为主诉入院。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气急,未就诊治疗。3年前出现反复心悸,在我院行心电图检查提示:心房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蚌埠市某医院就诊的非瓣膜性房颤并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并发组,选取在该院就诊的单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作为无并发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性方法对2组患者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并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 并发组患者男性268例,女性256例,平均年龄(72.85±8.81)岁;无并发组患者男性251例,女性273例,平均年龄(65.76±9.05)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65~74岁(OR=6.764),75~86岁(OR=4.288)、BMI≥28.0 kg/m2(OR=3.871)、吸烟(OR=2.898)、饮酒(OR=3.431)、病程≥5年(OR=9.771)、高血压(OR=2.481)、糖尿病(OR=3.153)、TC异常(OR=2.225)、FIB异常(OR=2.544)的NVAF患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较大,抗凝治疗(OR=0.199)的NVAF患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较低。结论 非瓣膜...  相似文献   

17.
我院 1 995 - 2 0 0 0年 ,应用盐酸纳络酮治疗酒精中毒 85例 ,效果良好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按入院顺序将确诊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纳络酮治疗组 85例 ,年龄 1 8~ 45岁 ,饮酒量80 0~ 1 60 0ml(按啤酒计 ) ;对照组 70例 ,年龄 1 9~ 48岁 ,饮酒量 750~ 1 50 0ml,两组在年龄、性别、饮酒量及病情程度均无显著差异 ,见表 1。表 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临床对比组别例数 年龄(岁 )饮酒量(ml)病情 (例数 )兴奋期 共济失调期 昏睡及昏迷期治疗组 853 1.580 0~ 160 0 453 0 10对照组 70 3 3 .5750~ 150…  相似文献   

1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研究对象50例,其中男38例,女12例。均系本院老年病的住院患者,总病程8年~36年。平均年龄60岁~71岁(64.35±3.55)岁。平均住院次数1次~12次(3.27~2.12)次。 1.2 入组标准符合下列标准的病人可纳入本试验 (1)年龄,60岁。(2)符合CCMD-12-R有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3)PANSS>60分。(4)研究认为患者目前的精神状态需要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5)入组者在用药期间必须住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观察静脉应用常规剂量胺碘酮在老年重度心力衰竭合并快速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时的疗效及安全性。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2年3月~2003年9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符合以下条件者入选:(1)年龄≥60岁。(2)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3)EF<30%。(4)房性或室性快速心律失常。(5)无胺碘酮应用禁忌证。共入选病例45例,男32例,女13例,平均年龄(72.5±9.0)岁,其中冠心病19例,高血压心脏病10例,扩张型心肌病7例,风湿性心脏病5例,肺源性心脏病4例;初发房颤4例,阵发性房颤16例,持续性室速20例,频发短阵室速5例。1.2研究方法所有病例均在严密心电、血压监护下首剂负荷量150mg胺碘酮(杭州赛诺菲圣德拉堡民生制药公司生  相似文献   

20.
轴承制造加工业噪声对工人心电图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为了探讨轴承制造加工业噪声对工人心功能的影响 ,本文对某轴承厂作业工人进行了心电图异常改变的分析。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接噪组为全厂产生噪声车间工人 12 72人 ,男性 791人 ,女性 481人 ,平均年龄 3 0 8岁 ( 18~ 5 9岁 ) ,平均接噪工龄 10 8年 ( 1~ 3 9年 )。对照组选择本厂非接触噪声的行政后勤人员 468人 ,男性 2 99人 ,女性 169人 ,平均年龄3 7 9岁 ( 18~ 61岁 ) ,平均工龄 15 9年 ( 1~ 3 9年 )。其两组年龄、工龄分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年龄t =0 72 ,P >0 0 5 ;工龄t=0 5 8,P >0 0 5 )。1 2 方法 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