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成活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以家猪躯干部皮瓣为实验模型,研究了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血供方式及成活机理。采用成活长度、ECT测定核素分布范围等方法证实,超长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远侧部分得不到来自蒂部的血供,这种皮瓣实际上是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与皮片的复合物,超长超宽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实际上大部分不是皮瓣而是皮片。超长超宽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成活大部分依赖创面及创周血供,为皮片样成活。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蒂部作用。方法用健康、白色家猪的实验,按自身相互对照原则在动物躯干两侧分别设计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传统皮瓣动物模型。通过两组皮瓣成活过程的大体观察,及皮瓣 ECT 检查核素分布情况的比较方法进行研究。结果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成活长度、面积均值较传统皮瓣有显著差异(P<0.05)。ECT 检测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核素分布均相似局限于近蒂端,长宽比为(1~1.5)∶1。结论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蒂的作用与传统皮瓣相似,对其超长成活部分作了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以12只猪为模型,在其两侧背部各制备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筋膜皮瓣和真皮下血管网皮片,长均为15 cm,宽为3 cm,各24个。术后7天观察其成活长度,并取离蒂部4、8和12 cm处的以上三种皮瓣(片)的真皮下层组织行自由基测定。结果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成活长度较筋膜皮瓣增加了38%。分析了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超长成活的因素之一是皮瓣内自由基产生较少。  相似文献   

4.
用家猪为实验动物,研究了真皮下血管网皮管、皮瓣、皮片的血供方式及成活规律。皮管是研究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血供的良好模型。用成活长度、ECT 测定核素分布范围等方法证明超长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远侧部份得不到来自蒂部的血供,这种皮瓣实际上是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与皮片的复合物。超长超宽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树叶状)实际上大部分不是皮瓣而是皮片。实验及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富含真皮下血管网的供皮区;保持真皮下血管网完整无损及皮下脂肪厚度不超过3mm;受区创面状况良好;在30mmHg(4kPa)左右的压力下持续加压包扎17天是保证真皮下血管网皮片成活的四个要素。报告了包括面积在600~1000cm~2的大张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在内的88例(102个皮片)临床成功经验。用局部加热,术后肌注抗缺氧药物和双氧水皮片下滴注的方法分别使带有4mm 厚脂肪的猪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的成活率达到93.5±5.8%,94.0±8.2%,84.0±4.3%。  相似文献   

5.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切取方法及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效果。方法临床应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创面32例,皮瓣面积最大14.0cm×10.0cm,最小2.0cm×1.2cm。断蒂时间为术后5~7天。结果本组32例中的30例皮瓣一期愈合。结论(1)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血供重建速度快、成活面积大;(2)断蒂时间以术后第6天为宜;(3)本组应用的耕耘开沟式平行分离脂肪法,利于真皮下血管网的保护,提高皮瓣的成活质量;(4)皮瓣质地良好,是修复手创面的较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撕脱皮瓣修剪制成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后对皮瓣成活面积的影响.方法采用3~4月龄白色约克夏小猪7头,麻醉后在自行研制的皮肤撕脱伤模型机中复制撕脱伤模型,将一侧的撕脱皮瓣制成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另一侧为撕脱皮瓣,原位缝合;7天后,对两侧皮瓣的成活和坏死面积进行测量和计算分析.结果修剪制成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后的成活面积为(60.90±15.26)%,而撕脱皮瓣组的成活面积为(40.41±9.23)%,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皮肤撕脱伤撕脱皮瓣修剪制成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后增加了成活面积.  相似文献   

7.
真皮下血管网游离皮瓣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近年来已广泛用于烧伤整形及皮肤缺损的修复,随着对它的深入研究,轴型动脉蒂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临床应用表明,游离皮瓣或岛状皮瓣如只携带真皮下血管网,可形成超薄型皮瓣,且皮瓣成活的长宽比例会明显增加,所应用的面积相应增大,修复后功能良好,外形美观,尤以适合于面颈部及四肢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8.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感染创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抗菌能力和临床修复感染创面的应用。方法:以家猪为实验动物,在臀部两侧分别形成传统的岛状皮瓣和真皮下血管网岛状皮瓣,用细菌计数、吖啶橙荧光染色测定白细胞吞噬指数和白细胞内杀菌率等方法,进行对比。结果:真皮下血管网岛状皮瓣的抗菌力明显降低。 1989年起临床应用 5例,创面彻底清创后用吻合血管的真皮下血管网游离皮瓣修复,全部成活。结论:该皮瓣抗菌力虽低于传统皮瓣,但仍可用于修复感染创面。  相似文献   

9.
轴型血管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在创伤整形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应用轴型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和临床经验。方法 对12侧下肢标本进行解剖观察。重点解剖观察前外侧和隐血管轴型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轴心血管在浅筋膜层的走行,分支范围等情况。临床应用轴型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对四肢外伤进行修复。以肌皮穿支为血供的股前外侧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制备时应采用“圆形”超薄法,以直接皮肤血管为血供的隐血管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制备时应采用“U形”超薄法。结果 37例皮瓣成活良好,经0.5-3年随访,皮瓣色色泽好,质地柔软,外形不臃肿,运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不同血供类型的轴型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超薄方法不同,轴型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具有明显的优点,在创伤整形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应用带蒂随意、轴型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和吻合血管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65例72个皮瓣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带蒂随意和轴型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53例59个皮瓣,皮瓣长宽比例最大3.5:1,断蒂时间4-20d;吻合血管的真皮下血管网12例13个皮瓣,修复面积最大为60%。结果除1例随意皮瓣远端有1cm×3cm皮肤坏死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效果优于传统皮瓣。  相似文献   

11.
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血运重建方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的成活机理。方法 分别在3组家兔背部形成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真皮下血管网皮片、传统随意皮瓣。运用组织透明技术,观察3组动物术后1~7d、14d血管构筑变化的差异。结果 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段存在一血管增生快速密集区-“中介蒂”,其血运重建过程明显早于传统随意皮瓣、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结论 本研究证实了“中介蒂”的存在,且这是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可早期断蒂、有一定限度超长成活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中应用轴型真皮下血管网皮瓣 ,提供解剖学依据和临床经验。 方法 对 12例下肢标本进行解剖观察 ,重点观察股前外侧和隐血管轴型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轴心血管在浅筋膜层的走行、分支、真皮下血管网构筑和超薄范围等。对 2 6例四肢深度烧伤患者进行了轴型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 结果 以肌皮穿支为血供的股前外侧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制备时 ,应采用“圆形”超薄法 ;以直接皮肤血管为血供的隐血管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制备时 ,应采用“U形”超薄法。 2 6例患者皮瓣成活良好 ,经 0 .5~ 2 .5年随访 ,皮瓣色泽好 ,质地柔软 ,外形不臃肿 ,运动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 不同血供类型的轴型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超薄方法不同 ;轴型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具有明显的优点 ,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以12只家猪为实验动物,对随意型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及岛状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的减薄层次、范围及其血供的可靠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意型及岛状真皮下血网薄皮瓣减薄层次,在真皮下血管网的下方保留0.3cm脂肪和在真皮下血管网的下方保留1/3浅筋膜层,两种减薄层次的成活率无显著差异。随意型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成活的长宽比例为2.5:1,术后6天可断蒂。岛状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可减薄60%~70%。临床应用随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腓动脉穿支逆行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踝部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8例踝部皮肤缺损患者,缺损面积(3 cm×5 cm)^(5 cm×9 cm),均采用腓动脉穿支逆行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以外踝至腓骨小头为轴线,根据创面大小设计皮瓣,以外踝上5 cm为蒂部旋转点,由远端向近端切取皮瓣,修剪皮瓣远端成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转移修复踝部皮肤缺损。结果皮瓣大小(3 cm×7 cm)^(5 cm×15 cm)。除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外,余皮瓣均成活,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小腿外侧逆行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不牺牲主要血管,是修复踝部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12只猪为模型,在其两侧背部各制备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筋膜皮瓣和真皮下血管网皮片,长均为15cm,宽为3cm,各24个。术后7天观察其成活长度,并取离蒂部4、8和12cm处的以上三种皮瓣(片)的真皮下层组织行自由基测定。结果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成活长度较筋膜皮瓣增加了38%。分析了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超长成活的因素之一是皮瓣内自由基产生较少。  相似文献   

16.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研究进展杨勇何清濂林子豪吴其林早在1976年,Myers等[1]就已提出了藉真皮下血管网供血成活的随意型薄皮瓣。国内司徒朴等(1986)[2],胡安军等(1991)[3],马福顺等(1993)[4]相继报告在应用Tsukada(19...  相似文献   

17.
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扩张术在面部畸形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应用的新形式,方法:在掀起的胸部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下埋置扩张器,注水扩张完成后将皮瓣转移至面部以修复面颊部瘢痕畸形,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年,色泽、质地协调,收缩不明显,修复效果满意,结论: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经扩张术后更适宜形象修复。  相似文献   

18.
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的自由基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12只猪为模型,在其两侧背部各制备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筋膜皮瓣和真皮下血管网皮片,长均15cm,宽为3cm,各24个,术后7天观察其成活长度,并取离蒂部4、8和12cm处的以上三种皮瓣(片)的真皮下层组织行自由基测定。结果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成活长度较筋膜皮瓣增加了38%,分析了真皮下血管网膜皮瓣超长成活的因素之一是皮瓣内自由基产生较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穿支血管筋膜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的方法.方法2009年3月-2012年3月对四肢皮肤组织缺损创面.采用穿支血管筋膜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6个月,皮瓣及供区外观、质地、弹性良好。结论穿支血管筋膜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皮瓣及供区外观恢复满意。是修复四肢创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髂腹股沟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指毁损伤后外观及功能恢复情况。方法:2008年2月~2013年1月我科应用髂腹股沟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指毁损伤病例30例32指。术中彻底清创,克氏针内固定指骨骨折端,髂腹股沟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包裹指骨,Ⅰ期修复手指毁损伤创面。结果:30例患者髂腹股沟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全部成活,手术效果良好,术后患指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应用髂腹股沟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指毁损伤,术后患指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