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采用新极谱法测定枣庄市食用和未食用富硒苹果后的健康居民的全血含硒量。其中食用富硒苹果的居民 56例 ,未食用富硒苹果居民 2 94例 ,全血硒含量分别为 1 1 9.1± 51 .0 μg/L和99.7± 53.9μg/L。食用富硒苹果后的居民中男性 2 4例 ,女性 32例 ,全血硒含量分别为 1 2 3.0± 61 .3μg/L和 1 1 6.2± 43.5μg/L,未食用富硒苹果居民中男性 1 53例 ,女性 1 41例 ,全血硒含量分别为 1 0 0 .1± 54.2 μg/L和 99.3± 54.0 μg/L。实验结果表明 ,食用富硒苹果后的枣庄市居民血硒水平处于临床营养状态 ,富硒苹果可提高人体全血硒水平 ,且食用与未食用富硒苹果居民血硒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 (P<0 .0 1 )  相似文献   

2.
喷施纳米硒有机生物制剂对苹果含硒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套袋红富士苹果树经根施、叶喷纳米硒有机生物制剂(简称硒剂)后,用原子荧光法测定叶、茎和苹果的含硒量。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期果树各部位的含硒量不同,其中苹果的含硒量比对照苹果(没喷硒剂)增加了4~6倍。在果树生长期之间,随着喷施的次数增加,苹果含硒量也随之增加;果树不同部位含硒量也在增加,其含硒量的顺序为:叶>茎>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采自恩施富硒区、浙江、江苏等低硒区的农产品进行含硒量检测,了解农产品中含硒量的现状。方法:采用AFS-9800原子荧光光度计,按GB5009.93检测方法进行检测。结论:恩施富硒区农产品含硒量明显高于低硒地区,并对恩施富硒区农产品有机硒含量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茶树不同部位硒含量分析及其与土壤有效态硒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开展富硒土壤区域内土壤与作物的深入调查研究,开发富硒食品。方法通过对茶树作物不同部位硒含量测定,对土壤总硒及其有效态含量测定分析,研究茶树不同部位硒积累的规律性,及其与土壤总硒含量、有效态硒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茶树各部位中含硒量次序为:老茶叶茶杆茎嫩茶叶;土壤总硒含量与茶叶含硒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但是,茶叶含硒量与土壤水溶态硒、交换态硒以及有机态硒的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且老茶叶的相关性水平更高一些。结论茶树作物通过吸收土壤中的硒,在茶叶、茶树、茎干等部位累积硒,土壤中有效态硒(水溶态硒、交换态硒和有机态硒)是茶叶累积硒的主要来源,土壤中有效态硒含量的高低决定茶叶中含硒量的高低水平。  相似文献   

5.
富硒食品含硒量范围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制定富硒食品含硒量范围标准,规范富硒食品的生产、加工与销售行为。方法:采集不同硒区农副产品、预包装食品和居民膳食样品,按GB5009.93食品中硒的测定方法进行检测,参考国内相关资料提出的富硒食品含硒量量值设定范围,下限设置注重补硒有效性,上限设置注重食物安全性。结果:谷物硒含量0.1~0.4 mg/kg,蔬菜0.03~0.25 mg/kg,肉食品0.2~1.0 mg/kg范围内的富硒食品,可使居民每天硒的摄入量稳定在50~250μg/d的最适宜摄入量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6.
用量子共振检测技术配合三种含硒肥料在水稻富硒强化培植生物转化试验中的应用,大大节省了检测费用,缩短了试验周期,是一种值得在农业科技试验中推广的新型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恩施高硒区硒源背景监测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监测恩施高硒区石煤、土壤、农作物硒及人体血硒含量的变化,并对其原因进行探讨。方法:抽样方法按高硒区、富硒区和适硒区随机抽样,检测方法采用2,3———二氨基萘荧光法。结果:高硒区、富硒区和适硒区石煤含硒量均值982.4、183.7、80.2 mg/kg,与以往的报告一致,高硒区和富硒区土壤硒含量由9.54、3.09 mg/kg,分别下降至6.02、0.75 mg/kg,适硒区与过去的报告一致。农作物含硒量均有大幅度下降。高硒区人体血硒水平已由1.51±0.05 mg/L下降到0.14±0.45 mg/L。结论:恩施高硒区硒矿及石煤含硒量稳定,高硒区和富硒区土壤和农作物含硒量逐年下降,适硒区含硒量稳定,人体血硒水平降至正常范围。恢复传统耕作方式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作物硒含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研究长期摄入高剂量不同富硒植物对大鼠体内硒累积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诱发大鼠胃癌模型,连续灌以硒高剂量四种不同富硒植物17周,测定大鼠硒累积以及参与硒蛋白合成组织的含硒量。结果摄入富硒青花菜、富硒红羽、富硒绿羽的大鼠肝和肾硒水平显著高于摄入富硒大蒜的,摄入富硒大蒜的大鼠红血球和脾脏硒水平显著高于摄入富硒青花菜、富硒红羽和富硒绿羽的。结论初步认为长期摄入高剂量植物硒后,动物组织硒的累积和分布取决于摄入的硒种类;与其它源硒相比,长期摄入高剂量富硒大蒜后,动物肝组织的低硒累积可以作为富硒大蒜高安全性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9.
我国富硒农产品开发生产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科学地开发富硒农产品的重要性,我国富硒农产品开发生产的现状,富硒农产品含硒量标准的依据以及富硒农产品开发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富硒大葱硒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在生长过程中追施亚硒酸钠肥后的大葱不同部位的硒含量。实验表明此种大葱含硒量比对照组高 3倍 ,不同部位含硒量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富硒大蒜和洋葱中功能性硒化合物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文婕 《卫生研究》2002,31(4):252-255
本研究设计了几个实验 ,研究富硒大蒜和洋葱中水溶性含硒化合物的稳定性。结果发现 :冷冻干燥加工能保持富硒大蒜中含硒化合物化学性质 ,富硒大蒜室温水提液中Se 甲基 硒半胱氨酸不稳定 ,蒜氨酸酶专一抑制剂盐酸羟胺能有效抑制该含硒化合物丢失 ,提示Se 甲基 硒代半胱氨酸的分解反应可能主要受蒜氨酸酶催化。富硒洋葱中同样含有蒜氨酸酶 ,但其室温水提液中Se 甲基 硒半胱氨酸却能稳定存在。Se 甲基 硒半胱氨酸是富硒大蒜一种主要功能硒组分 ,加工储存过程中应避免它损失 ,以保障富硒大蒜医学功能的发挥。富硒大蒜和洋葱含硒化合物的稳定性差异、分解机理以及分解产物活性等均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恩施花被富硒地区的环境硒水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恩施花被富硒地区近50种样品分析表明,各种样品硒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地区的同类样品,其中膳食以玉米、黄豆、叶类蔬菜含硒量较高,各种样品硒含量变异较大。这与以往报道的基本一致,但它们的硒含量除土壤外,其它样品都明显的比以往报道的要低。高硒石煤的风化、雨淋,尤其是人们的开采和使用是造成环境富硒的主要因素。植物通过富硒土壤而富集,从而进入人们的食物链。了解富硒地区的环境硒水平对指导富硒产品的开发和利用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活化硒矿粉用于农副产品补硒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方法:将含硒煤矸石经粉碎、活化后按一定剂量直接施入农田或作为饲料添加剂,生产富硒农产品和富硒禽蛋。结果:按每亩100 kg施入稻田和茶园,大米硒含量由0.086 mg/kg增加到0.38 mg/kg,增硒4.4倍;茶叶含硒量在两个月内由0.11~0.21 mg/kg增加到0.34~0.82 mg/kg;番茄含硒量均值由对照组的0.032 mg/kg增加到0.46 mg/kg;鸡、鸭蛋硒含量在1周之内增加5倍。试验证明,恩施丰富的含硒煤矸石经加工后作为肥料和饲料添加剂,用于生产富硒农产品和畜、禽产品,能使农作物补硒丰产,增加附加值。  相似文献   

14.
我国富硒大米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72%的地区为低硒和缺硒区,居民每天硒的摄入量不到40μg,国家禁止在食盐中添加硒以后,硒的摄入量每天减少6~10μg。大米是绝大多数居民的主食,每天从主食中获取硒的量占总膳食硒获取量的60%以上,但我国大米平均含硒量仅为0.025 mg/kg,每天只能获取6.25~12.5μg,仅占推荐摄入量(50μg)的12.5%~25%。开发生产富硒大米,把大米中的含硒量平均提高6倍以上,达到国家富硒大米标准要求,每天可以从主食中获取约40μg以上的硒,占推荐摄入量的80%以上。研究表明,硒能提高稻米产量和品质,增强抗病能力,富硒大米具有抗氧化、提高人体免疫力等营养功能。  相似文献   

15.
太原市食物硒含量及居民硒摄入量的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测定了太原市50多种常见食物中硒的含量。结果表明,以动物性食品特别是鱼类、鸡肉、猪肝和鸡蛋中硒含量最为丰富,均在0.1ppm以上。谷类与豆类含硒相近,其中进口小麦加工的面粉为0.14ppm,大多数蔬菜及干果类的含硒量均低于0.01ppm。大部分菌藻类食物含硒较其它植物性食物高。这些测定值为太原市食物硒含量的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可以看出,太原市食物硒水平虽远高于克山病病区但低于北京市。以太原市全年食物消费情况和膳食调查得到的居民每日硒摄入量,刚刚达到生理需要量和适宜供给量的低限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富硒平菇对老年大鼠脾淋巴细胞的凋亡和血清sIL-2R分泌的影响。[方法]健康18月龄Wistar大鼠66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富硒平菇A、B组,亚硒酸钠A、B组,普通平菇A、B组。与基础饲料同时给予:含0.4mg/kg或0.6mg/kg含硒量的富硒平菇或亚硒酸钠或等重量普通平菇。123d末处死,测定全血硒含量,血浆sIL-2R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淋巴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1)饲料添加0.4mg/kg和0.6mg/kg富硒平菇能升高全血硒含量;抑制脾淋巴细胞凋亡,并有剂量依赖关系。两组抑制率分别为31.62%和40.70%;(2)0.4mg/kg富硒平菇使血清sIL-2R含量降低,0.6mg/kg富硒平菇使其升高;(3)与同剂量亚硒酸钠组比较,富硒平菇A、B组脾淋巴细胞凋亡抑制率更高、sIL-2R含量更低。[结论]富硒平菇可抑制老年大鼠脾淋巴细胞凋亡,适量补充可降低sIL-2R分泌,并调节老年大鼠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大鼠对富硒平菇硒的生物利用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群  祝寿嵩 《营养学报》1993,15(4):426-431
本实验用低硒大鼠对人工栽培富硒平菇作了硒生物利用率观察。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9组,其中1组为低硒对照组,2~5组补充Na_2SeO_3,饲料内硒含量分别为:0.51、0.75、1.91、3.18ppm;6~9组补充富硒平菇,硒为0.45、0.72、1.59、3.41ppm。3周后处死大鼠,采血、肝、测定硒含量,并测定红细胞GSH-Px酶活性。结果表明:血、肝硒值及红细胞GSH-Px酶活性均随补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以亚硒酸钠为基准,富硒平菇硒生物利用率,按血硒指标为66.66%;按肝硒指标为125%;按红细胞GSH-Px酶活性指标为123.42%,说明人工栽培富硒平菇可作为极好的食物硒来源。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2,3—二氨基萘荧光法测定土壤中总硒、水溶性硒和饮水中总硒、四价及六价硒的含量。准确测定含硒量达0.1ppm的土壤,只需0.2克样品;含硒量1ppb的水样只需20ml样品,测定土壤总硒含量范围为59—159ppb时变异系数为12%,回收率为96.2±2.3%。水样硒含量范围为2.4—27.9ppb时变异系数为4.3—5.8%,回收率为98.6±1.1%。一般天然水中有机物含量不高时,可用消化后加HCl和不加HCl方法分别测定Se~(4+)及Se~(6+)含量。不同地区的天然饮水中含硒形式不同,有些水样主要含Se~(4+),有些水样主要含Se~(6+),因此在测定水样总硒含量时,样品消化后必需用HCl还原。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2,3-二氨基萘荧光法测定土壤中总硒、水溶性硒和饮水中总硒、四价及六价硒的含量。准确测定含硒量达0.1ppm的土壤,只需0.2g样品;含硒量1ppb的水样只需20ml样品。测定土壤总硒含量范围为59—159ppb时变异系数为12%,回收率为92±6%。水样硒含量范围为2.4—27.9ppb时变异系数为4.3—5.8%,回收率为98±2%。一般天然水中有机物含量不高时,可用消化后加HCl和不加HCl的方法分别测定Se~(4+)及Se~(6+)含量。不同地区的天然饮用水中含硒形式不同,有些水样主要含Se~(4+),有些水样主要含Se~(6+),因此在测定水样总硒含量时,样品消化后必需用HCI还原。  相似文献   

20.
硒对稻谷发芽及富集效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硒溶液对稻谷生长及芽米含硒量的影响,并初步探索硒的有机化程度。[方法]以市售稻种为样本,采用亚硒酸钠供硒,观察稻谷发芽情况并检测芽米中硒及有机硒的含量。[结果]硒溶液浓度为1.25mg/L、2.50mg/L、5.00mg/L时,对发芽具有促进作用,发芽率高于对照组,当硒溶液浓度为10mg/L、20mg/L时稻谷发芽率稍有下降,但稻谷对硒的富集量达到了普通大米的40-76倍,当硒溶液浓度达到40mg/L以上时对稻谷发芽产生了明显的毒害作用。在进行有机硒测定时,将处理后的富硒芽米样品不经消化直接测定其无机硒含量。闻接计算得到有机硒含量高达98%以上,硒的有机化程度更为合理。[结论]提出培养富硒芽米的较佳生产工艺:20mg/L的硒溶液浸种培养65h后获得的富硒。芽米硒含量为3mg/kg,为普通大米的76倍,且有机化程度达到98%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