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碎石机行APLD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盘切除的疗效国内报告有效率为89.6%~98.7%,其中症状完全消失者为57%~84.6%,与国外报告相近[1]。我院自1995年初利用碎石机影象系统及改良后床体开展自动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简称A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2例,近期效果满意,仅做初步报告。临床资料本组22例,男14例,女8例;平均年龄41.2岁(25~60岁)。全部病例均住院治疗,术后平均住院9.5天(5~21天)。每例均摄有正侧位X线片及CT扫描,2例加作MRI检查,全部病例均具有长短不等或轻或重的腰腿…  相似文献   

2.
经皮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对62例患者行欧尼克或卡宾的经皮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结果 随访2年2个月-7年7个月。成功率为77.4%。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症发生。结论在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时,经皮椎间盘切除术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易操作等优点,使得此种手术步骤较其他侵入性手术更地,但只有谨慎地选择病例才能达到既安全又有效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道后路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后路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43例疗效,将腰椎间盘突出分为膨出型及突出型两类,所有病例均经CT和(或)MRI检查确诊。结果治疗43例,7例失访,其余36例,随访1—12个月,下肢放射痛症状缓解率95%,腰背部疼痛症状缓解率54%,总有效率81.4%,术后无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路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确切,关键在于恰当的病例选择和正确的术中操作。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造影及其临床意义:附68例83个椎间盘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993~1994两年间腰椎间盘造影计68例83个椎间盘,造影椎间盘以L4-5和L5-S1为主(95.2%)取后外侧穿刺方法,造影后无明显不良反应,部分病例有腰痛等自限性表现。造影像按Adams法归纳了50在,椎间盘突出表现为撕裂型,破裂型,突出位置在外侧,后外侧占78%,做手术治疗40例,术中探查与影像诊断符合率为85%,椎间盘造影术主要用作椎间盘突出的检查和诊断,能显著椎间盘突病变细节和突出的  相似文献   

5.
采用胶原酶盘外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63例。全部病例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经CT或MRI确诊并且保守治疗无效。对其中24O例进行了3月、6月及12月的随访,治愈率为62%,总有效率为92%,无效率为8%。阐述了胶原酶盘外注射的理论依据,胶原酶能够溶解椎间盘突出物,而对椎管内其他组织无明显毒副作用。分析了注射后疼痛反应的机制。认为胶原酶溶解术的疗效与适应证的选择、注射部位的准确性及药物剂量密切相关。胶原酶盘外溶解术是一种安全、简便和有效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办法及疗效..方法:29例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感觉及/或运动障碍.合并后纵切带骨化者16例,合并黄韧带骨化和肥厚者13例。病变部位主要在下胸段(68.3%).上胸段次之(19.5%),中胸段最少(12.2%)。采用后路全椎板截骨、经一侧或两侧关节突和下位横突进入切除突出椎间盘、椎板再植椎管成形术,共切除突出椎侧盘41个,9例加用后路椎间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同定结果:5例出现片发症,其中运动障碍加重2例,脑脊液漏3例。所有患者术后即有感觉恢复,运动功能6个月以内恢复较快,24个月后无明显恢复。24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62个月,平均19个月。疗效评价参照Epstein标准,优11例.良9例,改善2例,差2例,优良率83.33%,总有效率91.67%。术后CT及MRI显示椎板融合成形良好,手术减压满意。结论:胸椎间盘突出症发病部位以下胸段为多.如出现症状多需手术治疗,切除突出的椎间盘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增生前列腺组织细菌感染与前列腺摘除术细菌感染的关系。 方法:对75 例前列腺增生症病例作前列腺摘除术的前列腺组织进行细菌培养,同时作血液和尿液细菌培养。 结果:75 例中,前列腺组织细菌培养阳性 30 例(40% )。术前置管导尿的病例前列腺细菌感染率较高,为54.5% ;术前未行导尿的病例前列腺细菌感染率较低,为19.4% 。术前有菌尿症的病例,87.5% 有前列腺细菌感染;术前无菌尿症的病例,仅21.3% 有前列腺细菌感染。术中或术后菌血症占10.7% 。前列腺有细菌感染的病例,术后菌尿症发病率较高,为40% ;前列腺未发现细菌的病例,术后菌尿症发病率较低,为11.1% 。 结论:留置导尿管和菌尿症的病人前列腺细菌感染率较高,有前列腺细菌感染的病例发生术中、术后菌血症和术后菌尿症的危险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中颈椎间盘造影在诊断颈椎损伤和颈椎病方面的价值,并检验MRI在诊断颈椎损伤和颈椎病方面的价值。方法2006年1月-2007年2月,对30例颈椎损伤患者行前路切开复位、椎间盘摘除(含椎体次全切除)、取髂骨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术,术中对拟切除间盘及邻近间盘进行造影,共造影105个椎间盘,切除45个椎间盘,术中观察前纵韧带的损伤情况,造影观察颈椎间盘和后纵韧带的损伤情况。13例颈椎病患者,术中对41个椎间盘进行造影,切除15个椎间盘。所有患者术前均由同一名放射科有经验的主任医师阅读MRI片,对颈椎损伤情况做出诊断。造影由术者执行。结果MRI诊断前纵韧带损伤:灵敏度为85.00%,特异度为90.00%;诊断后纵韧带损伤:灵敏度为64.28%,特异度为93.75%;诊断椎间盘损伤:灵敏度为73.17%,特异度为75%。术中颈椎间盘造影诊断间盘损伤41个,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100%。13例颈椎病患者,术前MRI诊断病变间盘13个,术造影椎间盘41个,诊断病变间盘15个,手术切除15个。结果发现漏诊2例,误诊0例。因颈椎病患者病例数较少,本研究未计算灵敏度和特异度,仅对其造影图像进行了分析总结。对所有造影图像分析发现,后纵韧带断裂和椎间盘损伤均有特征性改变。结论术中颈椎间盘造影,在明确手术的必要性及手术节段的选择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术中椎间盘造影是X线、CT和MRI检查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9.
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43例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病例,均累及颈髓引起不同程度的痉挛瘫。本组均无颈部外伤史。65%的病例颈椎X线平片无异常所见;60%的病例仅单间隙突出;7%的病例呈跳跃型多间隙突出;上位颈椎突出约占全部突出间隙的14%.本组有两种临床类型:亚急性突出和缓慢型突出。游离髓核偶可刺破后纵韧带,突入椎管内甚至硬膜下腔,引起急性严重四肢瘫。缓慢突出型常为多间隙突出,少数合并后纵韧带钙化、骨化。35例经前路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2例行椎管成形术。1例前路减压不彻底、半年后再行单纯椎板切除。平均随访7年月,97%获得优良疗效,无手术并发症和加重例。  相似文献   

10.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骨化退变(附2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骨化退变,临床报告发病率不一,我们自1992年9月~1997年12月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8例,术前CT及术中发现骨化退变者24例,术后均经病理证实占1428%,因该病在临床表现及处理上有一定特殊性,现将病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  相似文献   

11.
腰人工椎间盘的研究和临床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腰人上椎问盘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病变研究历经四十年,已经有良好前景:长期沿习采用椎问盘摘除术和/或椎间融合术,常引起诸如下腰痛、腰椎不稳、脱位和邻椎代偿性退变等并发症。为了术后获得活动性腰椎和减少并发症,采用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腰椎问盘病变,是目前最佳的措施。从各种假体的设汁、病例选择、并发症和疗效对比,认为sBⅢcharit‘e假体的疗效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预防或减少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吻合口早期出血的操作技术,将12例PPH患者分为早期病例组(手术方法改进前病例)6例和后期病例组(手术方法改进后病例)6例,观察术后早期出血病例与原因。结果显示,早期病例组吻合口术中出血1例(16.6%),术后吻合口出血1例(16.6%),后期病例组无术中和术后吻合口出血,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操作技术改进后的PPH对减少术中出血及防止术后出血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德明 《颈腰痛杂志》1994,15(4):240-241
后路椎体间植骨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的腰椎不稳(附10例报告)李德明腰椎间盘摘除后可引起或加重椎体间关节和小关节的一系列退行性改变,是腰椎不稳的原因之一。1988年以来,我科对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滑脱及椎间盘突出术后可能出现腰椎不稳的病例,采用同时后...  相似文献   

14.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式探讨廖可国,宁志杰,赵汉平1983~1993年5月我科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13例,疗效优良率93.8%。本文在如何选择后路最佳手术方式来解除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受压,稳定脊柱,预防或减少术后遗留腰背痛,恢复患者的工作能力方面进行了...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4例经保守治疗无效或临床症状特别严重的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单侧或双侧椎板开窗减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个月-11年,平均4年2个月,11例术后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工作与生活,无复发;2例术后症状基本消失,但仍有轻微腰部不适,劳累后出现腰痛,短暂休息后症状消失,不影响正常工作;1例术后症状明显减轻,体征大部分消失,但未能恢复正常体力活动。结论: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突出物较大且神经损害症状较重,保守治疗不能取得满意疗效时应尽早采用单侧或双侧椎板开窗手术,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自从1934年Mixter和Barr首次报告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成功地施行第一例髓核摘除术,半个多世纪以来,髓核摘除术被广泛地应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据统计,仅在美国每年大约要做20万次腰椎间盘手术。虽然术后有70~80%的患者症状得到改善和恢复,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术后症状持续存在,甚至加重。例如,Rish报告在15,000例手术中,效果良好或治愈者仅占50%,改善或好转者为80%,有  相似文献   

17.
胸椎间盘突出的胸腔镜显微手术胸椎间盘突出症是脊髓压迫的原因之一,症状复杂,无特异性,常致误诊,治疗困难,预后不良。Arseni和Nash的病例后路手术后50%以上无效或恶化。后来为了避免术中牵拉脊髓,肋骨横突切除、小关节椎弓根切除、经胸等进路被用于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与传统开放式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4年3月采用临床同期、随机化、病例对照研究。将97例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50例采用后路MED治疗,对照组47例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方式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恢复日常生活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按1994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外科学组制定的手术疗效标准评价术后出院时疗效,并按照腰痛疗效评分方法评价其术后6、12和24个月时的临床效果。结果:MED组有2例发生脑脊液漏,对照组有2例定位错误、3例脑脊液漏和1例马尾神经损伤。MED组比对照组手术时间缩短1/3,术中出血量减少100ml,术后住院时间缩短5.8d。术后下地活动时间缩短9d,恢复日常生活时间减少24.2d,住院费用减少737元。MED组患者出院时的优良率为92.0%,对照组为91.5%,差异无显著性(P〉0.05)。MED组术后6、12和24个月时临床疗效评价优良率分别为88.0%、86.0%和84.0%,对照组分别为91.5%、91.5%和89.4%,各时间点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在术后2年内效果相近,但MED安全可靠,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以及恢复日常生活时间早、且费用较少的优点,是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存在发育性或退变性颈椎管狭窄合并巨大椎间盘突出或骨赘压迫脊髓前方的脊髓型颈椎病(CSM)的手术方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将存在脊髓前后受压同时前方压迫明显(MRI上椎管侵占率≥50%)的132例CSM患者分为三组:A组(53例),一期后路椎管成形术+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B组(48例)。后路椎管成形术;C组(31例),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平均随访27个月,比较和分析三组患者术后近期(1年内)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结果:A组在术后3个月和1年时脊髓功能平均改善率分别为75.75%和84.51%.明显高于B组(61.41%和70.3%)和C组(66.49%和72.45%)同期改善率(P〈0.05)。术后半年时A、B、C三组的优良率分别为100%、81.25%和80.65%。B组有2例、C组有1例因症状改善不满意或复发分别于1年后再次手术。各组之间疗效差异与患者年龄、病程及术前病情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对于脊髓前、后受压而前方局部压迫特别明显的CSM采用一期前、后路手术减压更加充分,有利于脊髓功能更快、更好地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作者设计的新型椎间盘切割刀及用此刀实施的两种治疗颈椎病的新术式的临床应用和生物力学进行评价。方法:1993~1997年,作者对108例颈椎病患者施行椎间盘切割刀手术治疗,采用经前路主要阶段椎间盘切除植骨及次要阶段椎间盘切吸术或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加椎间盘切吸术。同时用椎间盘切割刀对6俱新鲜尸体颈椎施行不同术式的切吸术,研究手术前后颈椎的生物力学改变及手术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到3年不等。随访结果:手术总有效率98.23%,优良率88.23%。尸体实验表明:颈椎间盘实施前后路的手术量(髓核总量的50~60%)切除后,颈椎前、中柱系统稳定性不受影响,其生物力学改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上述新术式具有安全性高、手术相对简单、术后外固定时间短等优点,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