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刘红 《江西建材》2010,(1):18-19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适应了高层重载次跨度等现代土木工程对结构强度高月J度大耐久性好的要求,同时满足现代化生产施工,是钢筋混凝土工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阐述了国内外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概况;重点对钢纤维混凝土胡管混凝土以及钢骨混凝土作了分绍  相似文献   

2.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适应了高层、重载、大跨度等现代土木工程对结构强度高、刚度、耐久性好的要求,同时满足现代化生产施工,是钢筋混凝土工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阐述了国内外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概况;重点对钢纤维混凝土、钢管混凝土以及钢骨混凝土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高强混凝土与高性能混凝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肇元 《建筑技术》1997,28(9):641-643
本文所提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或强度,均按我国的标准表示;凡国外数据由于强度测定的标准试件不同,均已近似换算到与我国标准相当的数值。1高强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发展应用概况具有良好的工作度并能预拌生产和泵送施工的现代高强混凝土是在混凝土的传统组分(水泥、水、砂、石)中引入高效减水剂之后,从70年代初期开始在国际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的,以后又在其组分中加入硅粉、超细矿渣、优质粉煤灰等矿物掺合料而使其性能更趋完善。最早大量应用高强混凝土的工程对象是高层建筑。利用高强混凝土的高强、早强及高变形模量的特点,可以大…  相似文献   

4.
1前言目前,混凝土材料科学和工程界都在进行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工作,对于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通常是掺加活性矿物掺和料即“混凝土的第六组分”。第六组分通常为超细矿渣、硅灰以及粉煤灰。使用活性矿物掺和料可以配制出高强、大流动度、高耐久性的混凝土。加之这些矿物...  相似文献   

5.
王龙 《中州建设》2005,(9):64-64
在钢筋混凝土领域,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适应了高层、重载、大跨度等现代土木工程对结构强度高、刚度大、耐久性好的要求,并能满足现代化生产施工的要求,因此是钢筋混凝土工程的个重要发展方向。各国对高强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划分不尽相同。从我国目前的设计施工水平出发,强度等级达到或超过C50的混凝土就被定为高强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随着高强混凝土的出现而问世。  相似文献   

6.
高强和高性能混凝土在青海盐湖卤水中的抗腐蚀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树东  余红发  孙伟  鄢良慧 《混凝土》2003,(1):38-40,56
针对青海盐湖地区特定的自然环境,配制了普通、高强和高性能混凝土,同时进行了不同混凝土的卤水腐蚀单因素试验和卤水腐蚀--干湿循环双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普通混凝土的耐久性很差,高强混凝土的抗腐蚀性不尽人意,高性能混凝土具有优良的抗腐蚀性能,钢纤维和高强高弹模聚乙烯纤维增强高性能混凝土在双因素作用下抗腐蚀性更好。  相似文献   

7.
1 前言 高强混凝土强度高、变形小、耐久性好,能适应现代工程结构向大跨、重载、高耸发展和承受恶劣环境条件需要。混凝土高强化已成为混凝土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一些地区的工程中,如高层建筑、桥梁、钻井平台等已开始部分应用高强混凝土。我国在1999年制定了《高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04:99)》。由于高强混凝土的质量全面控制和现场  相似文献   

8.
不添加矿物掺合料,以5种组分(水泥、砂、碎石、水及减水剂)配制五组分高强混凝土,国内外目前尚无统一成熟的方法.首先对Mehta等推荐的五组分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试验验证,然后以此为基础,将砂率(质量分数)和设计强度系数作为变化因素,利用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进行拟合计算,得出适用于C65,C70,C75,C90五组分高强混凝土配合比的最佳砂率和最佳设计强度系数,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可利用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进行C65,C70,C75,C90五组分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相似文献   

9.
杨跃鹏 《中华民居》2013,(1):126-127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人口数量快速增长,高层建筑物也不断增多,从而促进了混凝土的广泛应用。高强混凝土因具有强度高、渗透性低、空隙小以及耐久性好等优点而得到了广泛地使用,特别是在大跨度桥梁结构和高层建筑中。但高强混凝土在使用的过程中也时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在高温条件下会发生爆裂的现象等,严重影响了建筑的质量,缩短了其使用寿命,甚至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可见,研究高强混凝土的性能对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高强混凝土的耐火性能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提出了一些提高高强混凝土耐火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四川建材》2017,(7):13-14
混凝土具有高耐久性和高工作性,为了配制出早期抗压强度较高的混凝土,需要加入高效减水剂和活性矿物掺合料。本文首先对混凝土的主要特点进行了介绍,然后对混凝土的配制途径进行了分析,最后重点对早强型高强混凝土配制设计优化和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超细石灰石粉对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超细石灰石粉作为掺合料对配制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影响,研究分析了超细石粉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以实现在混凝土各项性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合理减小坍落度,降低水胶比,改善抗硫酸侵蚀性能,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大掺量矿粉抗氯盐高性能混凝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试验论述了掺矿粉的高性能混凝土随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矿粉掺量及细度等因素不同,其抗氯离子性能、抗压强度及碳化等耐久性能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掺入矿粉使得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能力提高,早期强度降低,后期强度增大,但抗碳化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3.
高性能混凝土的养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姚明甫  詹炳根  惠玲 《工业建筑》2006,36(4):70-72,90
养护对混凝土的水泥水化有重大的影响,养护的温度和湿度是影响水泥水化的关键因素,早期良好的养护能减少高性能混凝土的自收缩。分析了高性能混凝土组成结构上的特点并阐述了高性能混凝土在养护上的特点。为了更好地应用高性能混凝土,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适宜的养护方法获得高性能混凝土的全面性能。为了获得所期望的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性能,充分的养护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高强防水喷射混凝土用粉状速凝剂的研究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爽 《混凝土》2007,(7):101-104
对目前国内普遍生产的用于C20喷射混凝土的粉状速凝剂从作用机理、最佳掺量、铝氧熟料(AOC)的生产控制、填充料、增强料的配合使用等方面进行了改进研究.生产出了具有早期强度更高、抗渗指标高、28d强度比达到约90%(现粉状速凝剂普遍为70%左右,一般超不过75%)的用于高强防水喷射混凝土(C30 以上)的粉状速凝剂.并对该新产品进行了工程应用,强度、抗渗指标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以期通过本研究,提高粉状速凝剂的各项性能指标,促进干法喷射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水平和经济技术综合效益,以满足隧道施工对初期支护强度要求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5.
水下不分散混凝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实验室和工程实例,研究了采用絮凝剂或聚合剂制成的水下不分散混凝土(nondispersible underwater concrete,NDC)的性能,结果发现,此类混凝土性能优异,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其自身的内聚力较高,抗水分散性较好,可以解决水下混凝土的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6.
魏晓斌  富立志  杨忠伟 《山西建筑》2009,35(20):161-163
根据不同掺量的硅灰、粉煤灰配制高强混凝土,结合28d的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分析了活性矿物掺料品种以及掺量对高强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并对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进行了一般阐述,以进一步推广高强混凝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朱建立 《山西建筑》2002,28(6):69-70
综述了混凝土冬期施工理论,分析了混凝土早期冻害的产生原因,对防冻剂的认识由防止混凝土拌合物中的水结冰提高到允许有一定量的冻存在,分析了现代防冻剂的组成成分与作用原理。提出了防冻剂掺量应以用水量为基准,根据环境负温调整防冻剂的掺量和对应高效减水剂的掺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中低强度混凝土工作的状况分析和对中低强度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影响实现混凝土高性能的因素分析,提出中低强度混凝土实现"高性能"的施工技术关键,并进行工程实践,为混凝土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混凝土是当前建筑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混凝土早期特性是影响混凝土整体质量的关键因素,对影响混凝土早期质量的因素加载龄期、构件截面尺寸、环境相对湿度、强度、粉煤灰、外加剂以及养护条件等进行了定性分析,并针对影响混凝土早期质量特性的问题从材料的选用、配合比的确定、误差的解决以及养护条件等方面提出了解决的对策,研究可为反映泵送混凝土早期质量特性的预测模型的建立及早期混凝土质量的改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高性能混凝土及其矿物细掺料   总被引:55,自引:2,他引:53  
吴中伟 《建筑技术》1999,30(3):160-162
高性能混凝土将主宰21世纪的混凝土工程,它为今后水泥与混凝土工业的可持续 了一条有效途径。细掺料是高性能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材料,当前使用较多的是矿渣粉细掺料以及优质粉煤灰、硅灰与沸石粉,而复合是材料进化的主要途径之一,轻质与低热高性能混凝土等构想可能成为混凝土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