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日,第二届北京国际储能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储能是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接入、分布式发电、微电网及电动汽车发展必不可少的支撑技术,因此储能产业正成为新能源领域投资的热点之一。储能是构建智能电网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正在建设的坚强智能电网以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利用和智能化为主要特征,发电形式将是大型集中式发电和分布式发电相结合,电力系统中的储能系统也将分为大规模集中式储能系统和大规模分布式储能系统。因此,没有任何一种储能技术可以全面满足智能电网接纳分  相似文献   

2.
栗然  周鸿鹄  刘健  党磊  董哲 《现代电力》2016,33(4):15-22
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利用和共享是能源互联网的主要目的。将可再生能源转化成电能,实现了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通过输电网对电能的远距离传输,实现了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共享。本文针对输电网,提出一种广域协调消纳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出力的策略,实现可再生能源广域内的大规模共享。并运用鲁棒优化技术,有效控制新能源出力不确定性给电力系统带来的影响。首先,给出了一种“传统关口调度结合风电消纳”的联络线调度模式,将日前联络线功率调度计划分为计划值和调整值;其次,建立两阶段零和博弈模型;最后,针对所建博弈模型,提出一种改进的“非线性割平面”算法进行求解。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新能源广域协调消纳策略能够在保证互联系统鲁棒性的同时提高互联系统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3.
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和众多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给电力系统运行与规划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储能是电力系统实现高比例新能源发电消纳不可或缺的资源。首先简要分析主要储能类型的转换原理、技术优缺点、适用范围,重点探讨了热能储能以及电制氢气、电制天然气等储能技术。在此基础上,对能源互联网背景下储能系统在发电、输电、配用电以及多能源系统互联中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最后对储能应用面临的挑战和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4.
为了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增强电力系统各区域间的互联协调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级联分析(ATC)法的输电网结构优化模型。首先,利用母线撕裂法将电力系统解耦为多区域互联系统;其次,建立含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输电网结构优化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多区域互联电力系统的统一分析和决策;再次,采用ATC法将模型分解为主问题和子问题进行并行计算,实现源网荷协同的输电网结构优化。最后,通过对IEEE 14节点及IEEE 118节点系统的测试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可有效协调互联电网的运行,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5.
大规模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及微电网、调频辅助服务、延缓输配电扩容升级等依旧是储能在中国最主要的应用。预计到2020年,储能在这些领域的应用,理想情景下,总装机规模将达到24.2GW,常规情景下,总装机规模将达到14.5GW。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利用飞轮储能装置调控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的方法,用于解决系统的能量补偿问题;同时,将广义动量概念引入电力系统,通过建立飞轮储能系统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的广义动量模型,提出广义动量补偿控制方法。将飞轮储能装置接入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的电压中枢点,实时检测电压中枢点母线电压、飞轮角速度,计算发电系统等效惯性参数和飞轮储能装置瞬时动量;计算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相对于标准状态的动量增量;对飞轮角速度进行调节,使飞轮储能装置的动量增量等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的动量增量。该方法不仅能实时计算电网能量的不平衡程度,对该电网系统进行快速、准确补偿,而且该装置运行寿命长,对环境无污染,可广泛应用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和海浪能发电系统等。  相似文献   

7.
正储能对电力系统的典型作用当前,电力储能在电力系统发输配用端的典型作用如下。在发电端,储能针对新能源发电和火电的主要作用为平滑功率输出、跟踪计划出力以及削峰填谷;在输电端,储能的主要作用为延缓输电设备投资、改善电能质量、提高系统可靠性以及维护输电网电压稳定性;在配电端,储能的主要作用为缓解高峰负荷需求、延缓网络升级扩容、应对故障情况以及保证供电稳定;在用电端,储能的主要作用为辅助  相似文献   

8.
随着能源转型的深入,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替代传统能源发电并网,电力系统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导致电网惯性变低、稳定性变弱。另外,风力发电功率的波动性将导致电力系统调度困难。因此,在风电并网系统中增加构网型储能系统,并给出构网型储能系统的控制策略,进而围绕风电并网的稳定性以及电压跌落故障,对构网型储能系统增加前后风电并网波形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构网型储能系统可以大大提高风电并网的稳定性,并且对电压跌落故障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储能技术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结合应用,可能是实现未来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应用的重要手段。将储能技术与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相结合,可以使得储能和可再生能源成为一个联合系统,从而减少波动,增强电力系统的灵活性,使其输出可控和可调度。(续)(四)2019~2024年细分市场发展趋势预测1、生物能在能源危机的大背景下,生物质能源作为可再生、无污染(或污染小)的能源,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也是科学家研  相似文献   

10.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是当前储能在电力系统应用的热点领域。对国内外相关示范工程进行介绍,总结了储能在当前分布式发电领域的主要应用功能,包括提高电网对分布式发电的接纳能力,提高配电网供电能力以及融合用户侧多种能源利用需求。提出了储能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一体化、功能多元化和发挥汇聚效应等发展应用趋势,指出以储能作为核心承载的多能互补技术和互动技术将是未来储能在能源互联网中应用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1.
UPS的接地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符合国际标准IEC规定的低压接地系统,并对各种接地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阐述UPS接地系统的设计原则;提出适用于电信、数据、计算机等系统用UPS的接地系统电路结构;为UPS工程建设提供实用的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12.
电力系统时间同步方案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从实际工程应用需求出发,从不同侧面分析了电力自动化设备(系统)对时间同步的要求,介绍了电力系统时间同步技术相关概念,澄清了一些模糊认识,给出了电力系统时间同步时钟的组成及其对时方式,以及适用于主站、子站的不同的时间同步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一种基于电压源型多端直流输电的供电系统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针对目前单个电压源型FACTS装置只能抑制和消除某一种特定的电能质量问题,提出了一种能综合控制电能质量的新供电方案,其核心是将电压源型多端直流输电系统应用于向重要负荷供电的方案设计。介绍了该供电方案的系统结构,并设计了相关的控制器。一电压源型五端供电系统在几种典型异常运行工况下对重要负荷供电影响的数字仿真表明,电压源型多端直流输电系统是实现电能质量综合控制的有效供电方案。  相似文献   

14.
贾玉君  白英等 《电力学报》1999,14(2):125-127,138
本文介绍了一种智能嵌入式电力系统运行管理专家系统的实现,文中详细地阐述系统数据库、网络拓扑图、推理机及知识库模块的技术。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前美国各地由独立系统运营者或区域输电组织控制调度的电力系统控制中心的功能。通过对电力系统调度中心能量管理系统发展背景和主要功能的介绍,展现了当前美国电力系统调度和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实际应用情况,其中一些较为先进的方法和概念可为国内电力系统的运行及新型调度中心的设计及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张贺 《江西电力》2005,29(6):1-4
在对多代理系统(MAS)技术和电网故障诊断系统相关技术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MAS技术的新型故障诊断系统的可行性和优越性,阐述了该系统的特点、分类、功能、结构,并就其诊断信息的交互过程做了详细的介绍。文中提出的电网故障诊断系统能充分地利用已有的诊断资源,提高电网故障诊断的效率.并便于构造大型的全网故障诊断系统。  相似文献   

17.
电力系统不是自组织临界性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洁  李仕雄  刘年平 《电力学报》2009,24(3):206-209
从自组织临界性理论的提出以及存在的问题出发,从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所承受的扰动、仿真模型等方面全面阐述了电力系统连锁故障不是一种自组织临界性现象。自组织临界性理论只是一种统计学理论,这种统计学理论不能全面解释电力系统灾变的发生机制。要深入分析电力系统灾变的发生机制,必须研究复杂系统的动力学演化理论。  相似文献   

18.
电力系统中的光缆线路自动监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晋宝 《电力建设》2005,26(5):59-0
光缆线路自动监测技术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光电技术为一体,它具有多种优点,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这项技术在电力系统也受到关注,它能在电力通信调度系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IEC 61850体系下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总结配电网自动化发展的基础上,对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技术进行了前景预测;介绍了IEC 61850规约的主要内容和技术特点,重点分析了IEC 61850标准在馈线自动化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并讨论了该标准对整个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针对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的自动化检测,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计算机和CAN通信接口的虚拟电池管理系统。此系统基于动力电池电量特性和热特性的数学模型,根据测量所得充电设备的输出模拟动力电池的充电响应,如单体电池电压、单体电池温度、电池荷电状态(SOC)等,再将这些状态信息回馈给充电设备,从而为充电设备检测提供实验环境。该虚拟电池管理系统可按检测要求设置不同的动力电池类型及参数,配置不同的充电要求,为充电设备提供相应的虚拟电池负载,实现充电设备检测过程可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