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8 毫秒
1.
采用水热法制备MF树脂微球,讨论了反应体系pH值、水热时间、三聚氰胺质量分数等因素对MF树脂微球理化性质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热重(TG)等方法对微球的粒径、形貌、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pH值为11、水热温度160℃、水热时间12h和三聚氰胺质量分数1%条件下,能够制备出表面光滑和球形度好的平均粒径为5μm左右的MF树脂微球。  相似文献   

2.
采用沉淀聚合法由纳米SiO2、三聚氰胺、甲醛共聚制备了纳米SiO2/三聚氰胺甲醛(MF)复合微球,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以及热重分析和上清液中SiO2的含量测定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以及纳米SiO2粒径对复合微球外观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4 h,反应温度80℃,采用硝酸为催化剂。随着纳米SiO2粒径的增大,纳米SiO2/MF复合微球的粒径逐渐变小。纳米SiO2可显著增强MF微球的热稳定性,扩大其在木材复合材料和其他行业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以三聚氰胺(M)、甲醛(F)和乙二醇(EG)为主要原料,三乙醇胺为催化剂,己内酰胺、H2O2为甲醛吸收剂,采用低n(F)∶n(M)比例、乙二醇醚化MF(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三聚氰胺分次加料和添加甲醛吸收剂等手段,制备MF树脂。研究结果表明:当n(F)∶n(M)=2.5∶1、n(EG)∶n(M)=2.0∶1、pH值为8~9、反应温度为80℃、三聚氰胺分次加料量为50∶40∶10(质量比)和n(己内酰胺)∶n(H2O2)∶n(甲醛)=10∶5∶100时,制成的MF树脂具有相对较低的游离甲醛含量(0.13%)和相对较长的储存稳定期(>120 d)。  相似文献   

4.
以聚合物三聚氰胺甲醛(MF)微球为模板,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致孔剂,经溶胶–凝胶和高温煅烧两步法,制备了SiO2和TiO2介孔结构的空心微球。以亚甲基蓝水溶液为模型物,分别评价了SiO2和TiO2微球的吸附性能和光催化活性。对空心微球的结构、形貌和光谱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两种微球的粒径为300 nm左右,具有完整的球形空腔、较高的比表面积和介孔结构壳层;SiO2空心微球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而TiO2空心微球在紫外光照射下有高效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以甲醛、尿素和三聚氰胺为主要原料,合成了E0级木地板胶粘剂用MUF(三聚氰胺-尿素-甲醛共聚树脂),并采用13C-NMR(核磁共振碳谱)法对MUF、UF(脲醛树脂)、MF(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3种树脂在制备过程中的酸性条件下都能产生亚甲基、二亚甲基醚键,MUF中三聚氰胺单元与尿素单元之间是以亚甲基醚键的形式相结合的。  相似文献   

6.
以三聚氰胺和甲醛为原料制得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将其与辛基苯酚聚氧乙烯(10)(OP-10)、正戊烷、甲酸混合均匀后制备MF泡沫.结果表明,MF的黏度随反应时间增加而提高;MF泡沫的表观密度首先随着甲酸用量的增加而减小,然后再增加;MF泡沫有良好的阻燃性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将聚酰胺-胺(PAMAM)树形大分子、聚对苯乙烯磺酸钠(PSS)和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ADMAC)在三聚氰胺甲醛(MF)微球上进行静电自组装,制得聚电解质壳层的核壳式微球. 通过反应沉积吸附方法生成具有稳定荧光性能的CdS/聚电解质核壳式复合微球. 用透射电镜表征复合微球形貌,用反射紫外和荧光表征了CdS/聚电解质核壳式复合微球的光学特性.  相似文献   

8.
以乙二醇(EG)为溶剂,三聚氰胺(M)和多聚甲醛(F)为主要原料,氢氧化钾和三乙醇胺为催化剂,合成了三聚氰胺-甲醛(MF)树脂。采用红外光谱(IR)、高效液相色谱(HPLC)、核磁共振(13C-NMR)、热重分析等对EG在MF树脂中的反应机理以及MF树脂的热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乙二醇可以与羟甲基化后的三聚氰胺反应,形成亚甲基桥和醚键结构。当m(EG)∶m(M+F)=0.6∶1、n(F)∶n(M)=2.5∶1、pH值为9~10、反应温度为95℃时,合成的MF树脂固体质量分数高(90.2%)、游离甲醛低(0.51%)、储存稳定性好(240 d)。树脂的热失重温度约为345℃,800℃残炭率为17.24%。  相似文献   

9.
使用惰性的玻璃微珠作为芯材,用密胺(MF)树脂对其进行包覆,通过平行实验法研究了预聚体配制及包覆过程中不同工艺条件对产物形貌及粒径等方面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制备MF树脂预聚体时,三聚氰胺/甲醛物质的量比为1:2.5,温度80℃,pH值7.5,聚合时间40~60 min时制备出的预聚体较为稳定。在制备微胶囊时,芯囊质量比为1:20,温度65℃,pH值5.5,包覆时间60 min,搅拌速率400 r/min的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质量最好,微胶囊的形态完整,包覆产物团聚现象和MF树脂结块较少,粒径较小且粒径分布较窄。  相似文献   

10.
陆峻 《热固性树脂》2009,24(4):40-42
采用苯酚对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进行改性,研究了3种原料(苯酚、三聚氰胺和甲醛)不同配比下的合成产物的模塑料性能,优选出低酚摩尔分数(8%)的用于模塑料加工的苯酚改性蜜胺树脂(PMF)。该树脂中甲醛与三聚氰胺的物质的量比(F1/M)为1.75∶1,甲醛与苯酚的物质的量比(F2/P)为1.7∶1,甲醛和苯酚的物质的量之和与三聚氰胺物质的量比((F1+F2+P)/M)为2.5∶1。该树脂可提高模塑料的加工性能,降低加工能量损耗,改善制品的模塑性和耐冲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