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在中试条件下,研究了纯氧曝气和活性无烟煤滤池联用对氨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待滤水氨氮从0.8~1.0 mg/L突然升至约1.7、2.5、3.0 mg/L时,只要保证硝化反应所需的溶解氧浓度,采用活性无烟煤滤池过滤,在0.5~1 h内即可有效去除氨氮,运行12 h时滤后水氨氮分别降至0.05、0.08、0.21 mg/L;在待滤水氨氮为2.8~3.3 mg/L、DO为13.7~14.0 mg/L的条件下持续运行10 d,24 h之后滤后水中基本无亚硝酸盐氮积累,氨氮稳定在0.04~0.08 mg/L;采用微纳米曝气板进行纯氧曝气,去除2.5~3.0 mg/L氨氮所增加的运行成本为0.017~0.021元/m3,因而适用于水厂应对季节性、突发性氨氮污染。  相似文献   

2.
以南方某自来水厂待滤水为对象,通过比较纯氧曝气-活性无烟煤滤池与石英砂滤池的出水水质及滤料的生物活性,研究不同滤料的生物活性对滤池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纯氧曝气-活性无烟煤滤池长期运行后,其滤料的物理吸附容量已基本饱和,对污染物的去除主要依赖于生物膜的降解和粘附絮凝作用。在8m/h左右的滤速下,纯氧曝气-活性无烟煤滤池对有机物及氨氮都有较高的去除效果,并能有效控制后续消毒工艺中三卤甲烷的生成,其中,TOC的去除率为28.7%,COD_(Mn)的去除率为33.9%,低浓度氨氮能够彻底去除,并且能够将三卤甲烷的生成量降低20.8%,显著提高水厂的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3.
在5 000 m3/d处理规模的生产性示范工程条件下,开展了高压增氧系统提高待滤水溶解氧浓度、高压增氧系统与活性无烟煤滤池联用去除水源水中氨氮的研究。结果表明,该高压增氧系统的纯氧曝气效率基本保持在90%以上,将待滤水DO从6.3~6.6 mg/L提升至满足去除3~4 mg/L氨氮所需DO的总运行成本为0.040~0.049元/m3;当待滤水氨氮≤3.5 mg/L时,高压增氧系统与活性无烟煤滤池联用,能使滤后水中氨氮浓度降至国标限值(0.5 mg/L)以下。  相似文献   

4.
南方某市第三水厂水源采用地表水。为应对季节性水源污染带来的有机物、氨氮等进水水质问题,对一期滤池进行综合改造。将原有石英砂滤料滤池改造为活性无烟煤滤料滤池,并增加纯氧曝气系统。滤池综合改造工程实施后,能够在保持原有滤池浊度去除效果的基础上,增加对有机物、氨氮、亚硝酸盐氮、臭味等的去除效果,进一步提升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5.
针对南方饮用水源水氨氮和有机物浓度季节性上升的特点,开展了活性无烟煤多功能滤池处理高氨氮原水的中试研究。中试处理规模为120 m3/d,滤速为8 m/h,原水氨氮平均浓度为3.1 mg/L。试验结果表明,滤池进水溶解氧浓度不足会导致工艺出水氨氮浓度高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同时伴随有亚硝态氮的积累;当采用纯氧曝气提高滤池进水DO至11.9~13.6 mg/L后,活性无烟煤滤池的净水效果大幅提高,出水氨氮<0.1 mg/L,亚硝态氮浓度几乎为零,氨氮全部转化为硝态氮,氨氮有效去除浓度与所需DO浓度的比值平均为1∶4.49。在纯氧曝气条件下,滤池对氨氮的去除率达到97%,对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均在44%左右。  相似文献   

6.
采用活性无烟煤滤池与高压增氧系统联用技术,研究其处理排涝期原水氨氮与亚硝酸盐氮的效果,并与常规砂滤池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活性无烟煤滤池在排涝期对氨氮与亚硝酸盐氮的去除效果优于砂滤池,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为63.56%,当待滤水氨氮≤2.5mg/L时,活性无烟煤滤池出水氨氮均能小于0.5mg/L;对亚硝酸盐氮的平均去除率为73.88%。运行3年的活性无烟煤滤池在排涝期的处理效果与往年相比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7.
纯氧曝气/平板陶瓷膜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中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试规模的设备中研究了纯氧曝气/平板陶瓷膜与活性无烟煤过滤一体化集成工艺对微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纯氧曝气可以显著降低跨膜压差,陶瓷膜在通量为100 L/(m2·h)下运行5 d后跨膜压差仅增长约1.22 k Pa。纯氧曝气/陶瓷膜工艺能够有效截留浊度、铁离子、锰离子和二甲硫醚,去除部分颗粒态TOC,活性无烟煤滤池能够利用生物作用有效去除DOC、氨氮、土臭素和2-MIB;纯氧曝气/平板陶瓷膜—活性无烟煤过滤一体化工艺的出水浊度约为0.1 NTU,出水中粒径2μm的颗粒数小于50 CNT/m L,原水氨氮为3 mg/L时出水氨氮均值为0.08 mg/L,且无亚硝态氮积累,出水铁离子平均为0.009 mg/L,锰离子平均为0.027 mg/L,典型嗅味物质浓度低于检测限,大大提高了出水的安全性。因此,纯氧曝气具有显著的强化作用,该一体化工艺能实现对微污染原水的深度处理。  相似文献   

8.
陈明 《城镇供水》2014,(5):28-29
本文从南方地区某两间给水处理厂(A水厂和B水厂)的实际生产中,生物砂滤池对氨氮的去除情况,探讨碱度对水厂生物砂滤池去除氨氮的影响。据此可以得出结论:在常规水处理工艺中,对于低pH、低碱度的水源水,在混凝反应前投加石灰,增加待滤水的碱度(pH),可以有效提高生物砂滤池对水中氨氮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9.
以哈尔滨市某地高铁、高锰、高氨氮(平均浓度分别为15、1.0、2.2 mg/L)的地下水作为处理对象,通过调节其p H值分别为6.5、7.0和7.5,考察不同p H值条件下对铁、锰和氨氮的去除效果,并对填料的表面形态进行SEM和EDS分析。结果表明:p H值越高,滤池挂膜时间越短,对锰和氨氮的去除效能越好。在p H值为7.5、7.0和6.5时,滤池分别在第40、80和170天表现出去除氨氮的能力,80、110和190 d后不同p H值下的去除效果趋于一致,出水值维持在0.4~0.5 mg/L。p H值越高越有利于锰的去除,p H值为7.5时滤池出水锰含量均可达标;p H值为7.0的滤池也有一定的除锰能力,锰砂滤池出水为0.3 mg/L,石英砂出水为0.6 mg/L;p H值为6.5的滤池运行220 d后仍没有除锰效果。p H值对滤池除铁没有影响,运行150 d后,出水铁含量均在0.3 mg/L以下,除铁主要是依靠接触氧化作用。p H值越低则滤料表面铁含量越高,铁深入滤柱下层,干扰锰质活性滤膜的形成进而影响对锰的去除。  相似文献   

10.
水渣填料曝气生物滤池去除氨氮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水渣为主要原料开发了一种新型曝气生物滤池填料,并以陶粒为参比填料,通过改变进水pH值和氨氮负荷等工艺参数,研究了水渣填料去除氨氮的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水渣曝气生物滤池较陶粒曝气生物滤池具有更明显的去除氨氮的效果.在进水pH值为5.2~5.5,进水氨氮浓度分别为16、32、64 mg/L时,水渣曝气生物滤池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63%、85.39%、63.46%,这是因为该填料能够溶出CaCO3,为硝化反应提供了碱度;而陶粒曝气生物滤池则因碱度不足而导致对氨氮的去除率较低.水渣曝气生物滤池内的pH值沿水流方向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而陶粒曝气生物滤池的则相反.当处理pH值较低而氨氮浓度较高的原水时,与传统的陶粒曝气生物滤池相比,水渣曝气生物滤池更能显示出在去除氨氮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中试研究了活性无烟煤滤池在纯氧曝气条件下,对高氨氮的耐冲击负荷能力和响应时间。结果表明:进水氨氮在1. 38~1. 75 mg/L时,滤池显示出良好的去除氨氮效能,滤后水氨氮稳定在检出限(0. 02 mg/L)以下,没有NO_2~--N残留,能及时响应且无时间滞后。进水氨氮为2. 46~3. 07 mg/L时,出水平均氨氮为0. 18 mg/L,无NO_2~--N积累且能实现同步响应去除氨氮。进水氨氮在2. 71~3. 07 mg/L时,滤池能同步去除氨氮至0. 30 mg/L左右。进水氨氮在3. 61 mg/L左右时,出水平均氨氮达0. 99 mg/L,出水不达标;无NO_2~--N积累,进、出水NO_2~--N均在0. 020~0. 030 mg/L之间。  相似文献   

12.
陈妙兰 《供水技术》2015,9(2):47-49
以南方某水厂为例,探讨了O3-BAC工艺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运行结果表明,O3-BAC出水p H值随运行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因此影响亚硝化作用及后期投碱量;O3-BAC工艺运行初期对CODMn的去除作用以物理吸附为主,运行后期以生物降解为主,二者均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O3-BAC工艺应对突发性氨氮污染较滞后,但在高氨氮环境下随着运行时间的推移,对氨氮的去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地表水中突发性、季节性超标锰的去除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西水厂选用高锰酸钾作为氧化剂,在pH值为中性的条件下,使二价锰氧化成不溶性二氧化锰,再通过常规水处理工艺将其去除。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投加高锰酸钾对锰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出厂水锰含量符合国家标准。不改变水厂原有工艺,通过投加适量高锰酸钾,去除源水突发性、季节性的锰含量超标的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原水氨氮日益升高的情况下,优化砂滤池对氨氮的处理效果尤为关键。在原水中投加NaOH和NH4Cl溶液,中试结果表明:投加NaOH溶液后,原水pH值上升至8.5左右,而待滤水pH值只上升至7.6左右;滤后水DO的高低与滤池处理效果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待滤水氨氮为0.91~1.90 mg/L,未投加NaOH溶液时,待滤水pH值在6.80~7.00,砂滤池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为54.81%;待滤水氨氮为1.25~1.91mg/L,投加NaOH溶液后,待滤水pH值在7.02~7.68之间,砂滤池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为70.26%。当待滤水氨氮升高至2.0mg/L时,滤后水中没有明显的NO-2-N积累,而当原水水质明显变差,待滤水氨氮升至2.38~3.21mg/L时,氨氮处理效果受到DO影响,NO-2-N有一定的积累。投加NaOH溶液一段时间后,即使待滤水浊度有较大幅度的升高,滤后水浊度均能稳定在0.3 NTU以下,显示出对浊度较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以南方地区某水厂砂滤池为例,研究了石英砂滤料去除氨氮和有机物效果随季节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春、夏和秋季石英砂滤料均能稳定有效地去除氨氮,在冬季石英砂滤料对氨氮的去除效果不稳定,待滤水氨氮高于1.0 mg/L时,出水氨氮含量5次测量结果均高于0.5mg/L;季节性变化对CODMn的去除效果影响较大,在秋、冬季石英砂滤料对CODMn的去除效果较春、夏季差;CODMn的去除效果不受氨氮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铁西水厂选用高锰酸钾作为氧化剂,在PH值为中性的条件下,使二价锰氧化成不溶性二氧化锰,再通过常规水处理工艺将其去除。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投加高锰酸钾对锰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出厂水锰含量符合国家标准。不改变水厂原有工艺,通过投加适量高锰酸钾,去除原水突发性、季节性的锰含量超标的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7.
污水中高浓度的H2S会严重污染污水厂环境,并加重设备、设施的腐蚀。针对"曝气沉砂池+水解酸化+曝气生物滤池"工艺,研究了预曝气、投加铁盐、投加硝酸盐、控制p H值、控制氧化还原电位等方式对H2S产生与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沉砂池曝气可减少硫化物对工艺的影响;投加铁盐药剂对硫化物的去除效率不高;控制水解池的氧化还原电位在-260 m V以上时,可有效抑制水解池中硫酸盐的还原;将硝酸盐回流至水解池可以高效去除硫化物。  相似文献   

18.
针对四川某水厂水库水源季节性藻类污染导致的嗅味问题,开展了臭氧氧化、活性炭滤柱吸附和投加粉末活性炭去除嗅味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3种方式均能有效去除水中的嗅味:在应急处置期间,可投加25 mg/L粉末活性炭;从长远利益考虑,新增炭砂活性滤池或臭氧-炭砂生物滤池,能解决高藻期的嗅味问题。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活性炭和沸石2种滤料的曝气生物滤池中亚硝酸盐的生成规律,通过分别改变两滤柱的p H、进水氨氮浓度和溶解氧,考察了这3种因素对亚硝酸盐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p H值超过7.6时,亚硝酸盐沿着水流方向呈逐渐增加的趋势,p H值在8.0附近,亚硝酸盐积累出现最大值;进水氨氮含量超过3 mg/L时,出水亚硝酸盐氮含量增加0.2 mg/L以上,进水氨氮含量为4 mg/L时,能明显观察到亚硝酸盐积累;气水同向流时,进水溶解氧越低,亚硝酸盐积累现象越明显,气水逆向流时,基本不会发生亚硝酸盐积累;在相同条件下,生物沸石滤柱中亚硝酸盐积累更为严重,通常是生物活性炭滤柱亚硝酸盐增加值的2~3倍。  相似文献   

20.
叠式曝气生物滤池预处理高氨氮原水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针对南方地区存在季节性高氨氮和有机物污染的水源水,采用叠式曝气生物滤池进行生物预处理.枯水期水温≥5℃,滤速为8 m/h,气水比为0.5~1.5,原水氨氮、CODMn和浊度的周均值分别为5.02~9.45 mg/L、5.79~10.1 mg/L和19.7~63.1 NTU,叠式滤池出水对应指标分别为0.30~0.96 mg/L、3.24~5.85 mg/L和3.83~19.9 NTU(去除率分别为90.3%、42.7%和66.3%),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Ⅲ类标准.丰水期滤速为12 m/h,气水比为0.3~0.5,原水氨氮、CODMn和浊度的周均值分别为2.19~3.41 mg/L、5.30~7.56 mg/L和27.3~40.1 NTU,叠式滤池出水对应指标分别为0.18~0.41mg/L、2.87~4.50mg/L和5.43~16.8 NTU(去除率平均为89.3%、40.2%和65.0%),符合GB 3838-2002的Ⅱ类标准.初滤池去除了原水中大部分可滤SS,为曝气生物滤池的稳定运行创造了条件,同时使曝气生物滤池过滤水头损失的24 h变化量不超过2 kPa,满足了多座滤池共用鼓风曝气系统,实现均匀曝气对过滤水头损失的控制要求.叠式曝气生物滤池的工艺投资约为140~180元/m3,运行费用约为0.05~0.07元/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