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纳洛酮对心肺脑复苏成功率及自主呼吸循环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心跳骤停患者70例,随机均分为2组(n=35)。给予2组患者均行连续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同时辅助构建静脉通道,不间断性监测患者血压,并例行心肺脑复苏治疗。然后对照组静注肾上腺素约1 mg,隔3~5 min重复1次,直至复苏成功;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注射纳洛酮2 mg,每隔30 min重复1次,但剂量≤10 mg。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51.3±17.8)min,自主循环恢复时间(8.1±3.0)min,意识恢复时间(32.9±10.7)min,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可以明显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有效减少患者自主呼吸循环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郭剑锋 《基层医学论坛》2014,(23):3057-3058
目的 观察纳洛酮在急诊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5月—2013年10月急诊抢救的84例心搏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心肺脑复苏(CPCR)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观察2组复苏成功率,自开始CPCR至恢复自主循环和呼吸的时间,复苏成功者72 h存活率及存活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 观察组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恢复自主循环和呼吸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复苏成功者72 h存活率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纳洛酮用于心搏呼吸骤停患者的CPCR救治,可加快复苏时间,提高复苏成功率,而且具有显著的促进脑复苏作用,值得临床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纳洛酮用于常规心肺脑复苏时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年间抢救心跳骤停患者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心肺脑复苏联合应用纳洛酮)和对照组(常规心肺脑复苏),观察心肺脑复苏效果。结果观察组自主循环呼吸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1),自主循环、自主呼吸恢复率和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最终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用于心肺脑复苏中可缩短复苏时间,有助于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CPR)后静脉尿激酶溶栓临床疗效观察。方法:AMI并发呼吸心跳骤停CPR成功患者1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例,心肺复苏后即刻静脉给予尿激酶150万U,30分内静脉注射;对照组6例,在心肺复苏后予除静脉溶栓外的积极抢救治疗。结果:治疗组的自主循环、自主呼吸恢复例数,24小时存活例数和出院存活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AMI患者心肺复苏后进行溶栓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自主循环、自主呼吸恢复率、24小时存活率、出院存活率,缩短自主循环、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且不增加继发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纳洛酮在呼吸骤停急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接受急救的呼吸骤停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N组和Y组,每组各65例,N组采用纳洛酮进行治疗,Y组采用盐酸纳曲酮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自主呼吸恢复率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结果通过对比发现,N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自主呼吸恢复率均优于Y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低于Y组,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在呼吸骤停急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提升复苏成功率,提高患者的自助呼吸恢复率,缩短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心肺脑复苏时联合应用肾上腺素、纳洛酮、钙剂的疗效。方法 65例心跳骤停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肾上腺素标准剂量组(对照组)30例,联合应用肾上腺素、纳洛酮、钙剂(治疗组)35例,各组分别观察自主循环恢复率、存活率及自主循环恢复时间。结果 对照组、治疗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分别为20%、48.6%,存活率分别为,6.7%、25.7%,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心肺脑复苏期间,联合应用肾上腺素、纳洛酮、钙剂比单独应用标准剂量的肾上腺素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大剂量肾上腺素联合纳洛酮在心跳骤停时间超过5min患者复苏中的效果,选取心跳骤停时间超过5min的患者73例,分为经典组和递增组两组进行复苏。经典组35例,每3min肾上腺素1mg静脉推注。递增组38例,肾上腺素剂量每3min递增。两组的纳洛酮用法及用量相同。结果经典组心脏复跳及血压恢复患者2例,自主循环恢复率5.7%,自主呼吸及意识恢复各1例,清醒率2.9%。递增组心脏复跳及血压恢复患者12例,自主循环恢复率31.6%,自主呼吸恢复3例,意识恢复2例,清醒率5.3%。认为大剂量肾上腺素加用纳洛酮能明显提高心跳骤停较长时间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率,但对患者的意识恢复无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阿托品对心跳呼吸骤停复苏后患者血气参数的影响。方法:将409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03)及对照组(n=206),观察组在心肺复苏过程中不使用阿托品,对照组给予阿托品。比较复苏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有26、19例患者恢复自主循环,24、15例患者分别恢复自主呼吸。两组患者的循环及呼吸恢复率和恢复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复苏前两组患者的SPO2、PaO2、PaCO2及pH值均无统计学差异,均与正常值存在明显差异(P<0.05)。复苏后1h以上指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SPO2、PaO2及pH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以上复苏成功患者的24h存活率均为100%,且两组患者的出院率与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使用阿托品可降低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SPO2及氧分压,因此建议避免使用;阿托品对心肺复苏成功患者远期预后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小永 《基层医学论坛》2012,(35):4701-4702
目的探讨盐酸纳洛酮在小儿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就诊的小儿心脏骤停患者45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3例,试验组22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给予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纳洛酮静注,观察2组自主呼吸循环的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自主呼吸循环恢复率高于对照组,平均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生存率及满意度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心肺复苏中应用盐酸纳洛酮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的呼吸循环情况,提高生存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盐酸纳洛酮在心肺脑复苏急诊抢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盐酸纳洛酮对不同原因所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心脑血管疾病、各种中毒、休克、电击、窒息及原因不明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为纳洛酮组及对照组各25例。2组均给予心外按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电击除颤、静脉用药(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等)及支持对症治疗。纳洛酮组除上述治疗措施外,同时给予盐酸纳洛酮2.0 mg加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液250 m l中静脉滴注,观察2组心肺脑复苏情况。结果纳洛酮组25例复苏成功17例,成功率68.0%;对照组25例,复苏成功10例,成功率40.0%。纳洛酮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结论纳洛酮能有效地应用于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心肺脑复苏,能显著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血管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在心肺复苏中的作用.方法 以42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作为治疗组,予血管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治疗,以44例标准剂量肾上腺素救治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为对照组,分别观察自主循环恢复率、自主呼吸、神经意识恢复率及其恢复时间、出院存活率、复苏后血压等.结果 治疗组自主循环恢复率为66.67%、自主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机在心脏呼吸骤停时对心肺复苏的成功的影响。方法将50例心脏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心肺复苏机组运用心肺复苏机对急诊心脏呼吸骤停患者运用标准心肺复苏。对照组采用普通徒手心肺复苏。两组使用复苏药物及电击除颤等抢救措施应用相同。监测体温、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心电、动脉血气分析情况。结果心肺复苏机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和24小时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心肺复苏机组的经皮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则明显短于后者(P<0.01)。结论心肺复苏机在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提高自主循环率,改善患者生存机会等方面明显优于徒手胸外心脏按压。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1):152-155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急诊患者心跳呼吸骤停急救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87例,依据不同护理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n=43)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n=44)联合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在心肺复苏成功所需时间、恢复自主循环时间及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方面的差异;比较两组相关并发症发生比率、呼吸机使用时长、ICU住院时长及总住院时长差异。结果研究组心肺复苏成功所需时间、恢复自主循环时间及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11.4%)显著低于对照组(30.2%)(P0.05);研究组呼吸机使用时长、ICU住院时长及总住院时长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急救干预的过程中联合应用针对性护理,可显著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发生率,加速患者的康复速度,缩短患者的ICU住院时长及总住院时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人工气道建立方式对大鼠心跳骤停模型自主循环恢复后呼吸功能、存活率的影响及改良经口气管插管法的可行性。方法建立窒息法大鼠心跳骤停模型;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经口气管插管组(n=15)和气管切开插管组(n=15)两组。观察复苏后大鼠在机械通气与自主呼吸状况下动脉血气值的变化,比较复苏后6、24、72h生存率。结果经口气管插管组在机械通气与自主呼吸状态下的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气管切开组在机械通气与自主呼吸状态下的pH、PaCO2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01);同期两组间pH、Pa-CO2、PaO2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01);气管切开组6、24h存活率有明显下降趋势,72h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观察时间长、需要脱机或撤除人工气道的大鼠心跳骤停模型,经口气管插管法建立人工气道优于气管切开插管法;且改良经口气管插管法是值得推荐的一种大鼠气管插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李激文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2):128-128,145
目的探讨高浓度氧联合大剂量纳洛酮救治心肺脑复苏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心脏骤停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采用高浓度氧联合大剂量纳洛酮,对照组25例采用机械通气,40%~60%给氧,不用纳洛酮,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在自主循环恢复、自主呼吸恢复、意识好转方面的比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浓度氧联合大剂量纳洛酮能提高心肺脑复苏率,在自主循环恢复、自主呼吸恢复、意识好转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并分析急重脑血管病变早期应用纳洛铜药物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2例急重脑血管病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早期采用纳洛酮进行治疗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n=21)。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患者的呼吸和心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早期采用纳洛酮进行治疗后,患者的呼吸循环恢复稳定较快,出现心率失常7例(33.3%)和呼吸异常6例(28.57%),显著少于对照组的心率失常10例(47.62%)和呼吸异常9例(42.86%)(P<0.05);观察组经早期纳洛酮治疗1周后意识恢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此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药物的毒副反应。结论急重脑血管病变患者早期采用纳洛酮进行治疗可以明显抑制颅内压的升高,降低颅内压,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成人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ARDS)的护理进行分析。方法选取ARDS患者89例,随机分为干预组(n=45)和常规组(n=44)。常规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接受常规治疗和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VILI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ARDS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患者自主呼吸功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纳洛酮与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合用抢救心脏骤停的脑复苏疗效。方法:观察75例心脏骤停急诊抢救患者,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复苏治疗基础上早期加用纳洛酮和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脑复苏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脑复苏总有效率23%,观察治疗组总有效率5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诊心肺复苏时早期应用纳洛酮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提高脑复苏有效率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纳洛酮在急性重型颅脑外伤中的运用效果及其机制。方法 146名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成纳洛酮治疗组(n=75)和对照组(n=71),观察治疗早期病人生命体征、颅内压、头颅CT变化和远期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脑脊液中β-内啡肽变化情况。结果纳洛酮治疗组早期病人呼吸循环较快恢复稳定,呼吸异常(29.3%)、心律异常(30.7%)及伤后1周颅内压显著升高(20%)和重度脑水肿者(20%)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纳洛酮组1周后意识转清醒率(54.7%)及伤后3个月恢复良好率(42.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残及病死率(37.3%)明显减少(P〈0.05)。纳洛酮组病人β-内啡肽下降程度及速度较对照组显著加快(P〈0.01)。结论 纳洛酮可以降低急性重型颅脑外伤病人颅内压的升高幅度,缩短昏迷时间,降低伤残率,促进病人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其机制可能是拮抗并抑制伤后β-内啡肽的释放。  相似文献   

20.
霍光  邓美蓉  麻华武 《吉林医学》2009,30(13):1289-1290
目的:探讨血管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在心肺复苏术(CPR)中的作用。方法:将67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随机分为肾上腺素组(对照组)32例和血管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组(治疗组)35例,观察自主心律恢复时间、1h有效率、24h有效复苏成功率。结果:对照组、治疗组自主心律恢复时间分别为(21.5±4.5)min、(9.5±3.5)min;1h有效率分别为41%和77%;24h有效复苏成功率分别为13%和43%。治疗组的自主心律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h有效率、24h有效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心脏骤停患者,在标准心肺复苏中,联合应用血管加压素和肾上腺素,可有效缩短自主心律恢复时间,提高1h有效率和24h有效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