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方剂学的课程特点以及方剂学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要求,对“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剂学教学课堂进行探索,通过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优化教学设计环节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再通过客观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实现“教”与“学”模式的最优结合。文章通过教学实践反馈,对提高方剂学课堂的教学效果进行思考和总结。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护理专业中医类课程的教学成效,提出基于精准教学思想结合BOPPPS模式进行教学改革的思路,并将其实施于线上线下的教学活动中。此种教学方式能够针对学生学习问题,精准制定教学方案,提高学习参与度和学习成绩,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符合当前高等教育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改革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顺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潮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巩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全员育人”的思想观念[1],不断深化德育思政第二课堂的教育改革,我们通过改革强化内涵建设;通过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坚持“学生为本、道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2],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载体,围绕“以学生为中心、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自2010年9月起,在学生中开展了“励志班”教育,并以《基于励志教育的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以高等中医院校为视角》作为研究课题,在2013年获广东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重点课题立项,现将有关做法和心得汇报如下,以供交流商榷.  相似文献   

4.
基于迪·芬克教授“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理论,运用“有意义的学习分类法”和“以学习为中心”的综合性课程设计方法,指导课程思政融入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在重构“问题教学法+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的基础上,通过调查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感知和评价,分析基于理论开展的教学实践的可行性和存在问题,对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方法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通过开展教学实践,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思政教学目标,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为目标,以社会心理学课程为研究对象,结合中医药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心理学的课程目标,探索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无缝衔接、有机融合,从而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与价值观的引领。基于此,此研究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效果评价等方面对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期为全国中医药院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课前、课中及课后进行教学过程设计及组织实施。结果该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明显增强。结论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值得在中药药剂学及相关课程教学中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等中医药院校生理学教学需要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知识迁移融合、提高科研创新意识。以北京中医药大学生理学线上教学资源为例,介绍了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教学资源建设情况。该平台包括基础教学模块、课程思政模块和高阶创新模块,通过这些模块的建设和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生理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构建生理学线上线下双线混融教学新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一引二点三推”模式就是以教师“教”、学生“学”“、教与学”的教学主体,“引”出高水平的基层教学团队“、点”出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推”出服务社会的教学延展平台,以夯实基层教学组织单元,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创建新模式。以推拿功法学小工具辅助创新训练为例,探索一引二点三推模式的实际运行方式,总结教学方法和实践经验,以期为一引二点三推模式在教学中的推广应用打下基础,为其他学科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结合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探索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主导,建立医学人文思想”的教学理念,探讨如何做到理论、实践相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和实践的积极性。同时,根据教育部相关政策的要求,加强思政育人,探讨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针灸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去,从而全面提升西医院校针灸学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医内、外、妇、儿各科与针灸辨病辨证之不同,认为“辨病位”是针灸辨病辨证的关键。根据病位不同,将《针灸学》治疗篇中的病证分为脏腑病、肢体经络病、皮肤病、五官病、妇科病、气血津液病,并分别阐述每类病证的辨病辨证规律及治疗特点,以“辨病位”为核心,构建针灸临床诊疗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中医文化交流英语》是我国第一部以中医文化交流为主题设计、编写的中医英语教材。文章基于产出导向法,论述了该教材的设计思路和编写特色,具体讨论了如何将产出导向法的“学用一体”“学习中心说”和“文化交流说”应用于中医文化类教材,以及如何在“驱动-促成-评价”的教学流程指导下设计和构建单元的小循环和中循环,并从内容安排、材料选择、练习设计和教学目标角度讨论了该教材的编写特色。文章特别提出了在中医文化英语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言之有物+结构合理+用词准确”的新三合一话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思辨能力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2.
《妇产科护理学》是培养护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核心能力课程,是运用护理程序,即基于临床工作过程,对孕妇、产妇、产褥期妇女、妇科病人、计划生育妇女及其家庭实施整体护理的课程。通过创设性运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以临床真实的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实践教学为主,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护理人才,为从事妇产科护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我在中医教学、临床工作中,宗恽铁樵“医术之精粗,在能辩证,辩证之真确,在能明理”之论,以临证、立法、用方为中医临证之三大关键,治学力求汇集诸家,博采众长,师古而不泥古,在理解和运用中医学理论及前人的经验中,有所领悟,有所创新,对于治疗中医内科疑难杂症,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医和西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医学体系,“以症为病”是中医识病之源,“以症(证)为治”是中医最具特色治疗方法的客观事实,提出守正中医也应“以症为效”。开展“以症为效”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研究,将为开展中西医结合、发展中医,以及构建以健康为目标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提供新的思路与启迪。  相似文献   

15.
民以气为天     
民以气为天王在文“民以气为天”,是张震寰将军生前给北京字心辟谷养生研究中心成立时的题词。寓义深刻。《汉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记得毛主席也曾强调“民以食为大。吃饭第一。”天:指所依存、依靠的天大事物。人民以粮食为赖以生存的东西,...  相似文献   

16.
在新医科教育背景下,越来越多新的教学理念被应用于中医学专业课程教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实践的重要学科,也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重要切入点。因此,做好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对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及提高教学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依据原有经验,在互动情境中主动地建构新知识,从而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本课程组基于医学免疫学和微生物学课程特点及中医类专业学生特点,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文章从课程教学内容整体设计、教材建设及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解决策略、教法学法的多元化应用、教学过程实施、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以“免疫预防”内容为例,详细介绍了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实践过程。尤其是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入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讨论分析中获取、运用并建构新知识,同时进行能力培养和思政教育,完成了多项教学目标。该课程教学模式能够为教学工作提供参考,也可应用于其他中医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中,以服务于高等院校及医院培养中医类及医药类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肿瘤病因病机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及基于以脾为基(基础)枢(枢纽) 的理论依据、益气清毒法的内涵、清毒的辨证思维等方面来浅谈以脾为基枢的“益气清毒”法在肿瘤治疗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是以动脉粥样硬化为病理基础的疾病,归属于中医学“胸痹”“真心痛”等范畴。基于现代医学关于冠心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结合中医学病因病机认识,发现“瘀”“毒”相互兼夹、互结从化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关键病机。笔者通过探讨瘀毒理论源流,分析动脉硬化类疾病瘀毒互结病机的致病特点,梳理活血解毒法干预相关疾病的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进展,为以冠心病为代表的动脉粥样硬化类疾病的病证结合防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分析药事管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多元化教学方法,以提高药事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文章以“药品知识产权保护”专题教学为例,从教学内容与目标、教学对象、教学设计、教学效果与反思等多方面,介绍该专题教学的实施过程与效果。紧扣教学目标,针对教学对象组织教学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在最近两年我校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基础中医学教学过程中,作为其中分段式教学一部分的针灸教学,针对该教材针灸部分内容涵盖量大,编写以条款式为主,文字相对简约,学生学习比较抽象枯燥的具体状况,为更好地承接全书的中医教学理论,同时激发学生对内容相对独立的针灸的兴趣,我们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