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狭小的主动脉根部行主动脉瓣机械瓣替代术时主动脉根部加宽的方法和结果。方法6例机械瓣双瓣置换(DVR),1例单纯主动脉瓣置换(AVR)患者主动脉根部狭小行主动脉根部加宽(Manouguian法为主)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例主动脉根部瓣环扩大直径5~8mm,主动脉根部植入21~23人工机械瓣,手术死亡2例,存活5例随访2~5年心功能良好。结论主动脉根部加宽采用Manouguian法对小主动脉小瓣环和冠状动脉开口下移的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此法可以根据术中情况酌情扩大主动脉根部。  相似文献   

2.
心脏瓣膜病的瓣膜置换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心脏瓣膜病的人工瓣膜置换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人工瓣膜置换手术治疗的414例病人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414例中风湿性瓣膜病349例、退行性瓣膜病21例、先天性瓣膜病13例,以及感染性心内膜炎31例。共行主动脉瓣膜置换(AVR)94例,二尖瓣置换(MVR)255例,双瓣置换(DVR)65例。414例手术并发症74例(17.9%)。围术期死亡16例(3.86%)。随访4个月-10年,远期死亡12例(3.02%),余各例均能从事正常生活和工作。结论 适当地选择手术时机、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手术技巧和围术期处理及恰当的术后抗凝治疗是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的必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巨大心脏瓣膜手术的几点体会杨丹宁周玉篇顾懋栋马旺扣蒋佩明(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胸外科南京210009)从1986年1月~1996年1月,我们对13例慢性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巨大心脏的病人施行二尖瓣置换术11例,二尖瓣加主动脉瓣置换术2例,三尖瓣成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的结果。方法:2002年7月至2005年10月共为70例心脏瓣膜病施行瓣膜替换术,其中主动脉瓣与二尖瓣双瓣替换术24例,二尖瓣替换术35例,主动脉瓣替换术10例,三尖瓣替换术1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14例。结果:全组无术后早期死亡,晚期死亡1例。随访6月~3年,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以冷血停跳液灌注、注意扩血管药物的应用,保持较高的血钾浓度,积极施行三尖瓣功能关闭不全瓣环成形术,对改善手术疗效与晚期效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罗沙  邝宇同 《广东医学》1995,16(11):775-776
55岁以上危重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麻醉处理(附32例临床分析)广东心血管病研究所麻醉科(510080)罗沙,邝宇同,陈满云我所于1989年10月~1994年12月对32例55岁以上危重患者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兹将其麻醉处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2例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降低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的早期病死率方法。方法回顾分析66例心脏瓣膜替换术病人的术前准备、手术方法、术中心肌保护、术后处理情况,总结经验教训。结果全组无术后早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以冷血停跳液灌注,注意扩血管药物的应用,保持较高的血钾浓度,同时注意三尖瓣病变的处理可以降低术后早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向迅捷  梁元恒 《微创医学》2004,23(5):596-597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治疗对重症换瓣病人的意义及有效方法.方法将32例重症换瓣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6例自由进食;营养支持组16例除自由进食外,每日静脉营养液1000 ml,时间为换瓣术前、术后各1周,共14 d.对两组病人营养支持前、术后第8天进行营养指标监测(体重、TSF、MAC、AMC、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结果术后8 d,虽然营养支持组各项指标仍偏低,但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或0.01),且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重症换瓣病人的营养支持能显著改善其营养状况,缩短其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降低死亡率.但短期内的营养支持并不能促使脂肪及躯体蛋白的大量贮存,亦不能显著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其营养状况的全面改善需要术后较长时间的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报道12例高龄心脏瓣膜外科手术治疗结果和体会.方法 对2002年10月~2006年6月的12例70岁以上的心肌保护、手术方法及围术期处理要点进行分析.结果 早期死亡1例.结论 对高龄心脏瓣膜患者只要选择好手术时机,尽可能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制订合理的手术方案,重视术后危险并发症等,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9.
心肌保护是心内直视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报告了40例重症病人心脏瓣膜替换术的心肌保护方法。本组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56.31±18.75min,自动复跳33例,术后1例死亡于低心排,1例死于心律紊乱。我们讨论了重症病人心脏瓣膜替换术心肌保护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王闽  李玮 《铁道医学》1997,25(2):94-95
目的 探讨加强重症心脏瓣膜病膜替换术围术期的处理,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术前常规应用GIK液7-14d。瓣膜替换术在全身中度低温,心脏深低温下进行,伴有严重三尖瓣关闭不全的病人附加三尖瓣成形。结果术后早期死亡4例,再次开胸止血2例,严重心律失常,37例出院时心脏功能均恢复至Ⅰ-Ⅱ级。结论 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替换术必须严格掌握手术时机,充分加强心肌保护,术前心脏功能Ⅳ-Ⅴ级可视为预置  相似文献   

11.
自1989年1月至1995年3月,我院心外科共施行了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142例,其中重症心脏瓣膜104例,术前心功能Ⅲ级77例,Ⅳ级27例,心胸比率0.69 ̄0.90,全组病例都有反复的心力衰竭史。术后早期死亡7例。随访6个月至5年3个月,远期死亡4例。存活的病例心功能明显改善。本文就我们对病例选择的观点、瓣膜置换的技术进展及术后主要的并发症做重点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538例50岁以上患者中检出SDHVD93例,检出率为17.28%,其中≥60岁患者,检出率为21.8%。分析了老年心脏瓣膜钙化的规律和特点,认为老年心脏瓣膜随龄性退行性变是SDHVD的基本原因。讨论了心脏瓣膜钙化造成瓣膜功能障碍的机制和SDHVD对心脏增大与功能障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手术效果,探讨影响手术疗效的主要因素及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2月至2006年12月427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资料。427例中男196例,女231例;平均年龄(45±3)岁。风湿性瓣膜病403例(94.3%),非风湿性瓣膜病24例(5.7%)。其中二尖瓣置换术30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46例,主动脉瓣与二尖瓣置换术65例,再次二尖瓣置换术14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231例。结果术后早期并发症46例(10.8%),手术死亡11例(2.58%)。主要死亡原因为心力衰竭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影响瓣膜置换术后早期疗效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术前巨大左室,收缩功能减弱,心功能Ⅳ级,肾功能衰竭,严重感染,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合理选择手术时机,保留瓣下结构,积极纠正三尖瓣病变和心律失常,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80例心脏瓣膜疾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80例患者中行二尖瓣置换术43例,二尖瓣成形术5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2例,双瓣置换术12例,单瓣膜置换+冠状动脉搭桥术4例,二尖瓣成形+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带瓣人工血管置换术(Bentall术)2例,三尖瓣置换术1例,同期三尖瓣成形18例,血栓取出术13例,左房缩缝+左心耳结扎3例。结果 死亡3例,死亡率为3.7%,死亡原因为左室破裂、低心排并肾衰、心律紊乱各1例,低心排3例,心律紊乱10例,心包积液1例,术中二次转机2例,二次剖胸止血1例。结论 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死亡率,应重视围术期处理及心脏功能的支持、保护,提高手术质量,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黎一峰  徐明权 《吉林医学》1993,14(6):348-348
<正> 本院于1992年6月~1993年1月间共进行二尖瓣替换术9例,主动脉瓣替换术1例。现将治疗情况及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16岁~67岁。病史最长36年,最短6年。9例为风湿性瓣膜病;1例为先天性二尖瓣畸形同时合并法鲁氏四联症。心胸比率>0.70者3例;0.60~0.69者7例。心房颤动7例,左房有血栓6例,瓣叶结节钙化者6例。心功能Ⅲ级2例,Ⅳ级7例,Ⅴ级1例。应用Medtronic机械瓣膜27号7例,  相似文献   

16.
17.
心脏瓣膜替换术相关心瓣膜病的病种病情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近年来心瓣膜替换术相关心瓣膜病种和病情变化。方法:总结228例心脏瓣膜替换手术资料。结果:儿童,育龄妇女和中老年患者占32.0%,术前Ⅰ级心功能占1.8%,Ⅱ级24.6%,Ⅲ级68.9%,Ⅳ级4.8%。主动脉瓣替换术(AVR)占15.8%,二尖瓣替换术(MVR)60.5%,MVR并AVR21.5%,三尖瓣替换术(TVR)2.2%,5例行保留全瓣下结构的二尖瓣替换手术(MVRP),8例MVRP失败,术中改行经典MVR。术后早期病死率4.8%,心功能Ⅳ级病例病死率27.3%,病变以瓣膜增厚为主,钙化和挛缩等较少。结论:适当提前手术时机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MVRP应保持瓣膜,附件和左室游离壁的“J”关系,生物瓣仍有相当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Zhong J  Xie SS  Wan SJ  Wang WX  Zhang HC  Yu LF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7):2644-2646
目的总结20年间应用413枚GK2型人造心脏瓣膜的治疗效果,评价国产GK2型单叶式机械瓣膜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985年初至2004年间施行的327例心脏瓣膜替换术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男123例,女204例。年龄1.6~68岁(38.62岁±10.14岁)。心功能Ⅱ级21例,Ⅲ级216例,Ⅳ90例。术式为二尖瓣置换(MVR)205例(62.69%),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DVR)86例(26.30%),主动脉瓣置换(AVR)31例(9.48%),三尖瓣置换(TVR)5例(1.52%)。共使用GK2型二尖瓣296枚,主动脉瓣117枚。随访0.5~19.6年(9.05年±4.59年),总随访人年数为2440.7患者年。结果早期死亡11例,死亡率为3.36%(11/327)。远期死亡24例,死亡率0.98%患者年。5年、10年、15年生存率分别为93.31%±0.03%、89.59%±2.1%及83.61%±6.09%。12例发生出血事件(0.49%患者年),7例发生瓣膜血栓形成或栓塞(0.29%患者年)。91.98%的患者(241/262)心功能恢复至(NYHA)I、II级。结论连续20年的临床应用和长期随访表明,该型瓣膜具有多项优点,瓣膜相关事件发生率处于较低水平,远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我院于1994年5月~1996年5月,对心胸比率超过0.70的19例巨大心脏瓣膜病人进行外科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结果1.1 一般资料本组男5例,女14例,年龄16~53岁(平均36岁),病史最长14年,最短1年半。既往多有关节痛及心衰史。术前心功能Ⅲ级者16例,Ⅳ级者3例。超过50岁的患者需行ECT检查,了解冠脉供血情况。临床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10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例,联合瓣膜病7例。全组有11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全组术前均长期服用洋…  相似文献   

20.
1000例心脏瓣膜替换术的临床经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