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9,(8)
本文从装配式建筑的防水质量管理和装配式建筑结构的相关理论入手,首先介绍了项目防水质量管理的含义以及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然后重点对装配式建筑防水质量管理体系的具体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构建完善的项目防水质量管理体系并制定通过措施方法的实施方案,在装配式建筑的构件、人员、机械和管理体系研究中反馈问题,不断更新和完善装配式建筑防水质量管理方法,建立健全的防水质量管理体系,改进装配式建筑防水质量检测标准,完善装配式建筑的防水质量管控体系。  相似文献   

2.
为增强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力,保障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采用文献梳理与实际调研结合法,贯穿全生命周期时空链,阐释装配式建筑产业企业链、供应链与价值链内涵及相互关系,进而构建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力评价体系,采用COWA-DEMATEL法分析其自主可控力影响因素的综合中心度及其原因、结果效用,并从科技自主性、组织安全性与产业脆弱性3个方面提出了改善建议。结果表明:装配式建筑企业链属结构单元层面,价值链属结构目标层面,供应链属结构运行层面,三者存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关系; 核心技术水平、外部环境波动、信息可控能力、合作协同程度、组织应急能力对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力提升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外部环境波动、资金自主水平、人员综合素质为影响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力水平的主要原因因素,而产品安全水平为影响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力水平的主要结果因素。  相似文献   

3.
结合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基于产业价值链理论,分析产业链市场主体协作的主要障碍;介绍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市场主体协作模式框架设计并阐述其运作流程,提出加强市场主体协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2019年4月,第三届中国(济南)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展览会(以下简称装配式建筑展)在济南开幕。本次展会以"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助力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现场主要围绕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展示了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装配式卫生间、装配式装修、建筑保温、干法地暖、建筑机械设备、装配式建筑体系等全产业链的前沿新技术、新产品及解决方案等内容。  相似文献   

5.
面对智能建造时代的需求、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政策、劳动力人口减少等社会因素,发展绿色可持续的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可成本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为有效管控装配式建筑成本, 分析了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管理模式的内涵与优势,提出了承包商视角的全产业链管理模式, 调研识别了各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 并通过 AHP 法,找出关键影响因素, 从全产业链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相应措施,为相关企业降本增效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5)
本文分析研究了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现浇建筑的发展现状,对装配式建筑产业链成本控制主要环节的有关问题剖析阐释,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重点研究影响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的成本管理问题,依据成本组成、影响要素分析和控制措施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以实现对装配式建筑成本的全过程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收集山东省 17 个地市的集成应用类与部品生产类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指标数据,选取集成应用类基地 10 个计算指标与部品生产类基地 15 个计算指标,构建使用 SoftMax 函数作为输出层激活函数的 BP 神经网络计算模型,分析了产业基地对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构建的整体支持度,并利用 SPSS 软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山东省集成应用类与部品生产类产业基地对全产业链支撑程度较高,且具备优化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8.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注重全生命周期的设计与应用,BIM技术是解决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全产业链的信息集成与传递的重要手段。其中,预制构件是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利用BIM技术,对预制构件系统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中各类预制构件的适用性,BIM构件库的建立原则;分析产业链中设计、施工、生产、安装等环节对预制构件设计的影响权重,并提出了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的方法。通过BIM技术有效解决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产业链各环节的信息协同与传递、重复工作量增加、设计周期加长及建造成本大幅增加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科学合理的合作伙伴评价选择是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企业之间能否高效协同运作的基础。结合装配式建筑特点,分析建立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合作伙伴选择评价体系的原则,构建由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组成的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合作伙伴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灰色关联度法,结合熵值法及TOPSIS欧氏距离法,建立具有灰色特征的合作伙伴选择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我国装配式建筑的产业化工作流程出发,分析了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的动力机制,提出产业发展中的政策、技术、效益等相关问题,研究了完善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的路径,从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提出了促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识别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瓶颈,构建了装配式建筑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综合评价模型;根据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利用建立的评价模型对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合不安全因素搜索分析法,对影响因素风险高低进行排序,从而得出制约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瓶颈因素。研究表明: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外部环境、战略计划、组织关系、科研力量、采购、制造、装配、运输与交付;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产业链成熟度、新材料、建筑规范及行业标准、部品集成化程度、构件制造成本是影响着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以构建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为切入点,探讨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各节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包括大力研发核心技术、打造企业品牌战略、发挥行业引领能力、建立人才高地等,并着眼装配式建筑相关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提出打造企业集团、高效整合产业链,提升BIM技术应用水平、建立产学研用合作平台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装配式建筑产业链拉长,涉及的环节和要素较多,建造过程复杂,出现质量问题难以及时进行管控,事后质量责任难以追溯。基于TQM的"PDCA循环"理念,结合BIM手段,考虑装配式建筑生命周期质量因素(4M1E),建立一套基于TQM理论和BIM的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系统。然后介绍质量管理系统在装配式建筑的应用流程,为提升装配式建筑质量和提高质量管理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混凝土》2019,(8)
<正>8月19日,记者从合肥市城乡建设局获悉,到2020年,合肥市将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20%以上,建筑产业链总产值达1 000亿元以上;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30%以上,建筑产业链总产值达2 000亿元以上。据了解,从2012以来,合肥市装配式建筑累计76个,建筑面积1 014.8万m2。"去年,实现装配式建筑产业链总产值  相似文献   

15.
正本刊讯日前,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牵头完成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新型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研究与示范"验收会。项目针对我国主要采用的新型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关键技术开展了理论研究、试验研究和工程应用示范,提出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结构设计、预制构配件生产、结构安装施工、可持续性评价方法等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全产业链主要环节的关键技术31项,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对装配式建筑相关指标进行了解析,然后分析了装配式建筑成本估算指标,接着对装配式建筑与现浇混凝土建筑建造成本进行了对比,最后给出了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路径,包括设计标准化,形成相关标准;生产工厂化,形成产业链;加强技能化、机械化,提高安装效率.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装配式建筑模式成本始终高于传统现浇建筑模式的问题,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和推广运用,文中对我国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分为设计、生产、运输和施工4个阶段进行成本因素分析。应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来构建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成本指标评价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成本影响因素的权重,通过模糊综合评判法构造隶属度矩阵,创建评判模型。得出所列成本因素对于装配式建筑整体造价成本高的影响程度。评判模型结果分析施工阶段对全产业链成本的影响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18.
以设计-生产-施工-运维的建筑产业链流程为主线,通过分析国内外BIM理论与实践经验,从建筑工业化角度,归纳BIM技术在建筑产业链自动化中的应用流程框架,总结出BIM技术在自动化设计、预制构件生产、装配式施工、信息化运维中的自动化应用举措,推动建筑行业走向智能化与自动化。  相似文献   

19.
许志权 《建筑经济》2021,42(2):81-85
分析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的成本构成和成本影响因素,然后基于BIM技术分析装配式建筑各阶段的成本管控措施,以期为建筑企业的装配式建筑成本管理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进行设计过程中,BIM技术的应用是非常关键的一种手段,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产业链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BIM技术能实现整个产业链信息的高度集成和有效传输,预制构件是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充分利用BIM技术对相关预制构件进行系统分析,进一步提升预制构件在整个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中的适应性。针对BIM基础下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件系统设计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