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胸腔内注射尿激酶用于防治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发生胸膜粘连的价值。方法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给予2HRZE/4HR(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方案常规抗结核和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每次胸腔穿刺抽液后胸腔内注射尿激酶10万u。观察2组胸腔积液消失时间及胸膜粘连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胸腔积液引流量、胸腔积液消失时间、胸膜粘连发生率分别为(1 900±670)mL、(6.75±3.52)d、6.8%;对照组分别为(1 280±530)mL、(10.14±6.47)d、32.8%,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注射尿激酶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可缩短胸腔积液吸收时间、降低胸膜粘连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穿刺胸膜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均进行胸腔穿刺抽液手术,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预防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胸膜反应发生率和护理前后的疼痛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比较,试验组患者的胸膜反应发生率更低,疼痛程度更轻(P0.05)。结论:对行胸腔穿刺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进行预防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效果,可有效降低胸膜反应发生率,减轻患者疼痛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CVC)持续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和护理。方法将229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5例,采用CVC置入胸腔持续引流胸腔积液;对照组114例,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焦虑程度、疼痛程度、有无肺复张后肺水肿及气胸、胸腔积液吸收时间、胸膜增厚粘连、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等。结果治疗组患者焦虑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胸腔积液吸收快,住院时间短,胸膜粘连及胸膜增厚、气胸发生率低,医疗费用低,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治疗组患者肺复张后肺水肿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胸腔置管持续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创伤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结核治疗联合TDP灯热疗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78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标准抗结核治疗、胸腔穿刺抽液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TDP灯局部热疗60min。观察并记录两组抽液总量、胸膜厚度、粘连发生率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0d后,在胸膜厚度、粘连发生率、治疗有效率、治疗满意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而胸膜粘连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结论抗结核治疗联合TDP灯热疗可减轻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胸膜肥厚度、降低胸膜粘连发生率及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胸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83例结核性胸膜炎伴中量以上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2HRE/4HR抗结核方案及激素治疗,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43例,常规胸腔穿刺抽液后胸内注射尿激酶治疗;对照组40例,仅行胸腔穿刺抽液;治疗1月后进行复查,显效:无胸膜肥厚粘连,有效:胸腔肥厚粘连,无效:胸膜包裹积液;治疗6个月后行胸膜厚度前后对照;采用SPPS统计学分析软件,行x^2检验。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为70%,两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胸腔内注射尿激酶可促进胸水吸收,防止胸膜肥厚粘连,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胸膜肥厚的疗效.方法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予抗结核治疗、使用糖皮质激素、胸腔穿刺抽液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胸腔内注射,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壁层胸膜厚度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壁层胸膜厚度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结论 结核性胸膜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尿激酶胸腔内注射,能有效改善胸膜肥厚.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胸腔置人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CVC)持续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和护理。方法 将229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5例,采用CVC置人胸腔持续引流胸腔积液;对照组114例,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焦虑程度、疼痛程度、有无肺复张后肺水肿及气胸、胸腔积液吸收时间、胸膜增厚粘连、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等。结果 治疗组患者焦虑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胸腔积液吸收快,住院时间短,胸膜粘连及胸膜增厚、气胸发生率低,医疗费用低,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治疗组患者肺复张后肺水肿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胸腔置管持续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创伤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疗程左氧氟沙星联合四联抗结核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结核性胸膜炎92例按左氧氟沙星治疗疗程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2个疗程左氧氟沙星联合四联抗结核药治疗,对照组采用4个疗程左氧氟沙星联合四联抗结核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临床症状指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 1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 7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胸腔积液穿刺抽液量、胸腔积液消失时间、胸腔穿刺次数、胸膜厚度及胸膜粘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 70%,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9. 57%,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不同疗程左氧氟沙星联合四联抗结核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效果相似,但短疗程左氧氟沙星联合四联抗结核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可减少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6年5月期间,住院的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置管抽液患者62例,28例入住普通病房的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34例入住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的为观察组,采用个体化舒适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心理反应、胸膜反应发生率、满意度及舒适度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心理应激方面、胸膜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在满意度和舒适度方面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舒适护理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和舒适度,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心理应激反应和胸膜反应的发生率,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患者在门诊行胸腔穿刺抽液术致胸膜反应的抢救及护理,并通过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总结我院2011年1~7月在门诊检查室行胸腔穿刺抽液术患者中出现胸膜反应的例次、原因分析以及所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在门诊检查室行胸腔穿刺抽液术2803例患者中出现胸膜反应7例,发生率为0.25%。其发生的原因主要与年龄、体质和首次抽液、心理因素有关。结论:门诊检查室护士针对胸腔穿刺抽液术时出现胸膜反应的诱发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减少胸膜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胸腔置管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该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78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全身抗结核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早期胸腔置管联合胸腔内间断注入尿激酶100 000IU治疗,对照组患者在给予尿激酶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间断胸腔穿刺抽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胸腔积液引流量,胸闷、发热等症状持续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胸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胸膜厚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胸膜肥厚、气胸、胸膜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13%、2.56%、2.56%,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17.95%、15.38%、30.77%(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性胸腔积液发生率分别为5.13%和2.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胸腔置管引流联合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安全、高效、创伤小、容易操作,能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效果明显,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留置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留置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方法:42例结核性中至大量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对照组常规多次胸腔穿刺。对照分析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抽放胸水量多(P〈0.01)、胸水消失时间短(P〈0.01)、胸膜肥厚发生率低(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留置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优于常规胸腔穿刺。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观察微创单腔导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与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文登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住院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共60例。患者在接受3HRZE/9HR正规口服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其中30例应用微创单腔静脉导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另30例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抽液,对比观察两组发热消退时间、胸闷症状改善、胸水消失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应用微创单腔导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组,发热消失时间、胸闷症状改善时间、胸水消失时间分别为(4.7±1.4)、(1.4±0.3)和(4.10±1.31)d,而穿刺抽液组对应分别为(9.5±2.3)、(4.5±1.2)和(13.56±2.11)d,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并发症方面,导管引流组3例(10%)出现胸膜增厚,1例(3.3%)出现包裹性胸腔积液,未发生血胸、气胸及胸膜反应;穿刺抽液组18例(60%)出现胸膜增厚,12例(40%)出现包裹性胸腔积液,血胸、气胸和胸膜反应各3例。两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微创单腔导管进行胸腔引流术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症状改善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胸腔穿刺抽液方法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及云南武警总队医院1998年6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20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相同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首次胸腔穿刺抽液即缓慢地将积液尽可能一次性抽取干净,对照组则分3~5次将积液抽取干净。结果退热时间、积液消失时间治疗组分别为(4.72±1.83)d、(8.84±2.17)d,对照组分别为(8.23±1.95)d、(13.43±2.98)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包裹性积液、液气胸、脓胸)的发生率治疗组为1例(1.7%),对照组为10例(1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首次即缓慢抽取干净胸腔积液可更为有效地改善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症状,减少并发症,是一种值得临床肯定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透明质酸防治结核性胸腔积液胸膜肥厚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爱莲  郭兰萍  唐良春  吴平 《新医学》2003,34(8):480-481
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防治结核性胸腔积液胸膜肥厚的疗效。方法:初治的有中等量结核性胸腔积液(B超示积液包裹及胸膜肥厚超过0.2cm)患者5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均按同样的抗结核方案治疗,治疗组抽胸腔积液后注入透明质酸2.5mL,对照组抽胸腔积液后注入生理氯化钠2.5mL,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胸腔穿刺次数较对照组减少(P<0.05)、胸腔积液完全吸收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变短(P<0.05)、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注药后胸膜厚度犤(0.57±0.11)cm犦较注药前犤(0.92±0.15)cm犦减轻(P<0.05),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也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注药后胸腔积液中的蛋白含量、白细胞数、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含量较注药前明显下降(均为P<0.05)。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胸腔内注射透明质酸有防治结核性胸腔积液胸膜肥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水稀释联合尿激酶胸腔注入对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将7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胸水稀释联合尿激酶胸腔注入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全身化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用0.9%氯化钠作为胸水稀释液,联合尿激酶胸腔注入。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的总有效率(86.96%)明显高于对照组(61.54%);实验组胸腔积液中的蛋白含量以及白细胞浓度比较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胸腔积液消失时间以及患者住院天数和胸膜厚度的比较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水稀释联合尿激酶胸膜腔注入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安全有效,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山莨菪碱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炳图 《临床医学》2003,23(12):18-19
目的 :观察胸腔内注射山莨菪碱 ( 65 4 Ⅱ )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初治的有中等量以上的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 5 6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3 1例和对照组 2 5例 ,两组抗结核方案相同 ,均予以抽胸腔积液 ,治疗组在抽腔腔积液后注入 65 4 Ⅱ3 0mg ,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胸腔穿刺次数较对照组少 ( P <0 0 5 ) ,胸腔积液完全吸收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 (P <0 0 5 ) ,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治疗组用药后胸膜厚度 0 5 8± 1 0cm较用药前 0 93± 0 15cm减轻 (P <0 0 5 ) ,治疗组用药后胸腔积液中的蛋白含量、白细胞数、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含量较用药前明显下降 (均为P <0 0 5 )。结论 :胸腔内注射 65 4 Ⅱ有缩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程 ,减轻胸膜肥厚和粘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和评价深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引流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5例初治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规则抗结核治疗,治疗组予胸腔内留置深静脉导管引流,对照组予胸腔间断抽液。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在胸液引流量、胸液消失天数、住院平均天数、胸膜肥厚、胸膜粘连包裹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在继发感染、血气胸并发症、穿刺晕针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对照组的发生率高于治疗组。结论:深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引流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明显优于间断抽液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操作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和评价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将确诊的结核性膜炎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尿激酶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应用抗结核药物和胸穿抽液的基础上,尿激酶治疗组于每次抽液后用注人生理盐水20ml稀释尿激酶10万u,对照组在胸穿抽液后注入生理盐水20ml,两组抗结核化疗方案相同。结果治疗组在抽液量、胸膜厚度、胸膜粘连度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可以增加抽胸液量,减轻胸膜肥厚、粘连,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效果。方法: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34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71例。两组患者均胸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每天1次抽取胸液,并给予2HRZS(E)/4HR化疗方案。治疗组每天1次胸腔内注射尿激酶10万U、雷米封0.3 g和丁胺卡那0.4 g;对照组胸腔内只注射后二种药物。结果:两组在胸腔积液消失时间、胸膜厚度、胸膜粘连、积液分隔发生率、肺通气功能指标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VC%)、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胸腔内注射尿激酶可以减轻胸膜肥厚,减少胸膜粘连、积液分隔,改善肺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