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院1992-1999年行同种异体肾移植126例,其中4例并发恶性肿瘤,现报告如下。例1男,56岁。因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并发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于1996年行肾移植术,手术后肾功能3 d恢复正常,术后应用环孢素A(CsA),硫唑嘌呤(Aza),泼尼松(Pred)三联免疫抑制疗法。3年后突然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经胃镜及病理证实为胃印戒细胞癌,予对症治疗,3个月后因晚期胃癌带肾死亡。例2男,37岁。因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于1995年1月行肾移植术,术后肾功能恢复正常。常规使用CsA、Aza、Pred三联免疫抑制疗法。术后2年出现移植肾肾炎,增加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2.
肾移植术后并发泌尿系统恶性肿瘤4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肾移植受者并发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肾移植术后发生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44例受者的免疫抑制方案,11例为环孢素A(CsA)、霉酚酸酯及泼尼松(Pred)联用,1例采用CsA、咪唑立宾及Pred联用,1例采用他克莫司、咪唑立宾及Pred联用,其余采用CsA、硫唑嘌呤及Pred联用。结果:44例的肿瘤诊断时间为移植后2~273个月,中位数为39.5个月,其中肾细胞癌5例,双侧肾盂输尿管癌10例,单侧肾盂输尿管癌16例,输尿管癌1例,膀胱癌12例;共有8例出现淋巴结或远处转移。诊断肿瘤后,对免疫抑制方案进行调整,43例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1例由于诊断不及时,丧失手术机会。经过治疗,39例存活,5例死亡。结论: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尤其是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明显升高,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并辅以免疫抑制方案的调整。  相似文献   

3.
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1991~2 0 0 0年6月进行了肾移植35 0例,有6例发生恶性肿瘤。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为38~5 6岁,平均4 6 .5岁。5例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其中1例HBsAg阳性;1例为肾结核终末期。术前5例行血液透析,1例行腹膜透析。6例患者均为第1次移植,移植术前供、受者血型相同,淋巴毒试验均<10 %。此6例患者肾功能在术后3~5d恢复正常。术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4例采用环孢素A(CsA) 硫唑嘌岭(Aza) 泼尼松(Pred)三联治疗;2例采用CsA十霉酚酸酯(MMF) Pred。术后有2例曾因移植肾急性排斥接受甲泼尼龙冲击治疗,2例接受单克隆抗体治疗。术后…  相似文献   

4.
肾移植术后脑血管意外的治疗和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6年1月~1995年12月行同种异体肾移植606例(611次),其中发生脑血管意外6例(7次),平均发病时间为2年8个月。对2例脑出血而血压增高明显者停用环孢素A(CSA),减少泼尼松(Pred)用量,加用硫唑嘌呤(Aza),1例脑出血症状较轻的患者维持Pred+Aza用量,3例脑血栓患者加用氨茶碱,同时服用复方丹参和潘生丁,适当加大Aza用量。结果5例治愈,1例死亡。认为对脑血管意外者除常规治疗外,免疫抑制剂的调整是很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术前充分透析,严格选择受者,切实做好组织配型,加强术后严格管理是预防肾移植术后脑血管意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两种免疫抑制方案在肾移植中应用的不良反应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免疫抑制剂的不同组合在肾移植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采用环孢素A(CsA)、硫唑嘌呤(Aza)及泼尼松(Pred)三联用药预防排斥反应者37例(Aza组),采用CsA、霉酚酸酯(MMF)及Pred三联用药者35例(MMF组)。比较分析两个组用药后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在消化道反应、白细胞减少、全血细胞减少以及继发感染发生率等方面,MMF组与Aza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肝功能损伤的发生率,Aza组明显高于MMF组(P<0.05)。结论 在药物性肝损伤方面,以MMF、CsA及Pred组成的免疫抑制方案较CsA、Aza及Pred方案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78年8月~1994年12月共开展同种肾移植568例次,通过实验室检测血尿酸增高(高尿酸血症)者15例,发生率为2.6%。现将其防治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5例均为男性,年龄23~53岁,平均35岁。原发病为慢性肾炎、尿毒症14例,双侧多囊肾、尿毒症1例。术前均行血液透析治疗,实验室检查血尿酸均正常。术后肾功能迅速恢复12例,延迟恢复3例。术后均采用环孢素A+硫唑嘌呤+泼尼松(CSA+Aza+Pred)三联免疫抑制治疗。1.2免疫抑制剂的应用15例肾移植患者手术前1d及手术当天清晨各口服Aza100mg,手术当天静脉滴注…  相似文献   

7.
肾移植术1053例次总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对临床肾移植的经验进行总结。方法 回顾分析 10 5 3例次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 ,从供肾及移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处理、免疫抑制剂的应用、HLA配型及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等对移植效果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988年前免疫抑制治疗采用硫唑嘌呤 (Aza)和泼尼松 (Pred)二联用药 ,人 /肾 1年存活率为 6 9.3% /6 9.0 % ,3年为 4 3.0 % /42 .6 % ,5年为 30 .7% /2 7.8% ;1989年后采用环孢素A(CsA)、Aza和Pred三联用药 ,人 /肾 1年存活率为 93.2 % /92 .4 % ,3年为 79.3% /78.2 % ,5年为 6 6 .2 % /6 4 .2 %。术后早期并发症以急性排斥反应为主 ,晚期主要是移植肾慢性功能丧失 ,后者是导致受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只要治疗及时 ,80 %的急性排斥反应能够得到逆转。结论 良好的供肾和组织配型 ,术后免疫抑制药的合理应用 ,并发症的预防和及时治疗 ,是提高肾移植术后人、肾存活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他克莫司(FK506)加泼尼松(Pred)二联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22例尸肾移植患者术后应用FK506加Pred二联免疫抑制治疗,临床观察3-22个月,监测FK506血浓度和副作用及移植肾功能。结果:22例患者术后肾功能均恢复正常,无排斥反应,FK506血浓度手术后第1个月为10-15μg/L,第2-3个月为8-10μg/L,3个月后浓度维持在5-9μg/L即可。22例中,仅1例于术后3个月发生糖尿病,现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肾移植术后FK506加Pred二联免疫抑制治疗方案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肾移植术l053例次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临床肾移植的经验进行总结。方法 回顾分析1053例次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从供肾及移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处理、免疫抑制剂的应用、HLA配型及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等对移植效果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988年前免疫抑制治疗采用硫唑嘌呤(Aza)和泼尼松(Pred)二联用药,人/肾1年存活率为69.3%/69.0%,3年为43.0%/42.6%,5年为30.7%/27、8%;1989年后采用环抱素A(CsA)、Aza和Pred三联用药,人/肾1年存活率为93.2%/92.4%,3年为79.3%力8.2%,5年为66、2%/64.2%。术后早期并发症以急性排斥反应为主,晚期主要是移植肾慢性功能丧失,后者是导致受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只要治疗及时,80%的急性排斥反应能够得到逆转。结论 良好的供肾和组织配型,术后免疫抑制药的合理应用,并发症的预防和及时治疗,是提高肾移植术后人、肾存活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肾移植患者感染血吸虫的报道较少,我院2000年收治1例,现将其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女,45岁。因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治疗13个月,无血吸虫感染史。于2000年1月在我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手术顺利,术后以环孢素A(CsA)、硫唑嘌呤(Aza)及泼尼松(Pred)联合用药预防排斥反应。术后7d,肾功能恢复正常。术后22d,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3d后逆转。  相似文献   

11.
免疫抑制方案对移植肾早期各种功能状态的治疗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早期 不同的肾功能状态下,三种免疫抑制用药方案对移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196例肾移植患者根据其初始的免疫抑制用药方案分为A、B、C三组。A组:环孢素A(CsA) 硫唑嘌呤(Aza) 泥尼松(Pred);B组:CsA 霉酚酸酯(MMF)+Pred;C组:他克莫司(FK506)+MMF(或Aza) Pred。根据移植后早期肾功能状态,将患者分成肾功能即刻恢复正常(IGF)、缓慢恢复正常(SGF)、未恢复正常(AGF)和延迟恢复正常(DGF)四种情况。统计四种肾功能状态下,A、B、C三组患者的1年移植肾存活率、急性排斥发生率及治疗逆转率、药物副作用和相关并发症。结果:在四种不同肾功能状态下,B组或C组患者的移植肾1年存活率高于A组;B组和C组的急性排斥发生率均低于A组,急性排斥反应逆转率高于A组,但差异无显著性;B组或C组的肝功能损害、肾毒性、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结论:在肾移植后各种肾功能状态下,B组和C组的免疫抑制方案,都可减少急性排斥反应、药物毒副作用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6例肾移植术后并发自体尿路上皮多器官癌的病因、临床诊断及治疗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肾移植术后并发自体尿路上皮多器官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肿瘤的发生原因、临床诊断和治疗结果进行了总结.结果 6例患者肾移植术后均采用环孢素A(CsA)或他克莫司(Tac)+霉酚酸酯(MMF)+泼尼松(Pred)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并以抗CD3单克隆抗体(OKT3)或达利珠单抗进行免疫诱导.6例患者发生肿瘤的时间在肾移植术后2~48个月,平均为26个月.除1例是在使用B型超声波复查时发现膀胱肿瘤外,其余患者均以间歇性血尿为首发症状,临床症状发生后通过B型超声波、尿找脱落瘤细胞、膀胱镜、输尿管镜、静脉尿路造影(IVU)、逆行肾盂造影及CT明确诊断,并经内窥镜下取材活检证实.6例患者均为非同时发生的尿路上皮多器官癌,非同时发生肿瘤的间隔期为1.5~15个月.每例患者均因肿瘤复发或新发而接受了2~5次肿瘤切除术,其中1例行全膀胱切除术及移植肾输尿管皮肤造瘘术,1例行全膀胱切除术、移植肾输尿管皮肤造瘘术及全尿道切除术.术后均通过膀胱灌注给予丝裂霉素、吡柔比星和表柔比星等进行化疗.治疗效果满意,但复发率高.结论 肾移植术后并发的尿路上皮多器官癌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密切相关;并发自体尿路上皮多器官癌往往进展快,易扩散和转移,因此,应注重患者移植后的筛查,做到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慎重对待移植肾切除.  相似文献   

13.
我院从1978年8月至1994年4月共作同种肾移植477例(530次)。术后发生恶性肿瘤5例,包括大脑网状细胞肉瘤1例,膀胱移行上皮癌2例,宿主肾透明细胞癌1例面部皮肤鳞癌1例。发生肿瘤时间分别为移植后4个月、2年、2年半,4年和10年。经手术治疗,并将免疫抑制剂用量减少30%,4例在诊断肿瘤后2年内死亡,1例术后至今(半年)仍健在。认为肾移植后并发恶性肿瘤与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密切相应,发生肿瘤后  相似文献   

14.
肾移植受者发生的恶性肿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提高对肾移植后发生恶性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总结18例肾移植受者术后发生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18例患者在发现肿瘤时,13例移植肾功能良好,5例血肌酐升高;有9例患者为晚期肿瘤,已发生肿瘤浸润或远处转移,其中8例在3个月内死亡;9例患者接受手术、化疗或放疗,除1例非何杰金氏淋巴肉瘤和1例基底细胞癌分别于治疗后7个月、13个月死于肿瘤转移外,其余7例至今仍带肾存活。结论 (1)肾移植受者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恶性肿瘤;(2)早诊断、早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良好;(5)肾移植术后肿瘤患者应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实体瘤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不同免疫抑制方案在肾移植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根据肾移植术后所用免疫抑制方案将180例肾移植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环孢霉素A(CsA)十霉酚酸酯(MMF)+泼尼松(Pred);B组:普乐可复(FK506)+MMF+Pred;C组:CsA+硫唑嘌呤(Aza)+Pred。术后随访18~62个月,观察3组用药后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在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方面,A、B、C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05,P%0.05)。在胃肠道反应、肾移植术后糖尿病、感染发生率方面,A、B、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07,P〉0.05);而在肾毒性、高血压发生率方面,A、B、C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明显高于A、B组;在多毛、牙龈增生、骨髓抑制、高血脂、肝毒性的发生率方面,A、B、C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明显高于B组。结论:在药物不良反应方面,以FK506、MMF、Pred组成的免疫抑制方案较CsA、MMF、Pred方案和CsA、Aza、Pred方案相对专伞。  相似文献   

16.
尸体肾移植1210例总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尸体肾移植手术经验,提高肾移植长期存活率。方法 回顾分析1986-2003年1210例肾移植患者取肾、手术技术、免疫抑制药应用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等资料。男773例,女437例,年龄6~75岁。病因主要为慢性肾炎(1047例),1210例淋巴毒细胞试验均〈10%,640例行PRA测定,340例HLA-A、B、DR配对。结果 1986-1996年免疫抑制剂采用环孢素A(CsA)、泼尼松(Pred)、硫唑嘌呤(Aza),人/肾1、3、5年存活率分别为96%/95%、85%/80%、65%/64%,主要死亡原因为心脑血管疾病(99/205,48%)。1997-2003年免疫抑制剂采用CsA、Pred、骁悉(MMF),人/肾1、3、5年存活率分别为96%/96%、87%/82%、66%/65%,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14/25,56%)。结论 良好的供肾和组织配型,术后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预防和及时治疗并发症是提高人/肾长期存活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肾移植术后妊娠对移植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妊娠对移植肾的影响。方法 对1978年4月至2002年3月妊娠超过5个月的13例肾移植受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免疫抑制方案,4例采用环孢素A(CsA)及泼尼松(Pred)。5例为CsA,霉酚酸酯(MMF)及Pred。4例为他他克莫司(FK506),MMF及Pred。13例中,10例患者妊娠足月,生产,母,婴均存活,移植肾功能稳定;1例产后2周因并发肺部感染,心力衰竭死亡,死亡时移植肾有功能,婴儿存活;2例妊娠中期出现蛋白尿,病理证实移植肾发生慢性排斥反应,终止妊娠,但抗排斥治疗无效,切除移植肾,恢复血液透析,目前11名子女健康,无发育异常。结论 肾移植患者若情况允许,在严重监护下是可以妊娠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和探讨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发病机制,提高移植肾功能的有效恢复率。方法对25例肾移植术后无尿,临床完全排除排斥反应,而移植肾血液供应良好的病人进行临床观察治疗。常规三联免疫抑制药(Pred+CsA+Aza),13例病人使用川芎嗪静脉点滴,80mg/d,连续10—15天。12例病人使用前列腺素E1静滴,100mg/d,利尿合剂每天1次。全部病人每周血透2次。每周CsA血药浓度监测1次。结果25例病人中有11例病人于3周后肾功逐渐恢复正常,12例于4—6周后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只有2例SCr始终保持在250~300mmol/L不降。结论对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病人,如诊断明确、处理及时,绝大多数病人肾功能可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19.
肾移植术后妊娠三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妊娠及分娩对移植肾功能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观察分析3例女性肾移植患者妊娠及分娩过程移植肾功能及新生儿健康状况指标。3例患者年龄分别为32、31和31岁。肾移植术后均接受环孢素(CsA)、硫唑嘌呤(Aza)和浚尼松三联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分别于肾移植后35、34、43个月妊娠。结果3例患者妊娠过程中均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未出现异常。发生先兆子瘸2例。3例患者分别于孕第34、38和37周实施剖腹产手术,过程顺利。新生儿体重分别为2350、3800和3800g.新生儿Apgar评分均为10分。随访14—46个月,患者移植肾功能及新生儿生长发育均未见异常。结论肾移植术后肾功能正常的育龄妇女可以成功妊娠和生产。  相似文献   

20.
肾移植术后并发尿路上皮肿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肾移植患者并发尿路上皮肿瘤的特点,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 自1998~2003年肾移植患者1293例,术后发生尿路上皮恶性肿瘤21例(1.6%)。男4例,女17例。17例原发病为慢性问质性肾炎。发生尿路上皮肿瘤距肾移植6~62个月,平均26个月。其中膀胱癌6例,单侧肾盂或输尿管癌6例,单侧肾盂或输尿管、膀胱癌8例,双侧肾盂输尿管癌1例。10例上尿路肿瘤发生部位与移植肾同侧,4例发生于移植肾对侧。临床症状以无痛性肉服血尿和反复泌尿系感染为主。19例行手术治疗,术后所有患者免疫抑制剂用量减少1/3并辅以局部灌注化疗。结果 2例行姑息性治疗的晚期肿瘤患者分别于发现肿瘤5、8个月死亡。余19例现已随访2~5年。13例肿瘤复发,复发部位为膀胱或对侧原。肾、输尿管。所有患者在免疫抑制剂减量期间均未出现急性排斥。2例因切除移植肾恢复透析,17例肾功能正常。结论 慢性间质性。肾炎导致。肾功能衰竭的。肾移植患者和女性肾移植患者易发生移植后尿路上皮肿瘤;移植肾同侧上尿路较对侧好发肿瘤;对移植肾对侧为首发的上尿路发生肿瘤者可预防性行双侧上尿路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