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误诊为颈椎病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52岁。因颈肩部疼痛伴双下肢麻木、无力,行走不稳2个月余,加重致大小便功能障碍9d为主诉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颈肩部疼痛伴双下肢无力,行走不稳,不伴有胸腹部束带感。当地医院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并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2.
胸椎管内哑铃形原始神经外胚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东宁  张龙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8):2852-2852
患者男,25岁.因胸背部疼痛4个月,双下肢及胸腹部麻木,并双下肢无力加重6 d入院.患者4个月前出现左侧胸背部疼痛,阵发性,夜间明显,止痛效果差.1个月前扩展至双侧胸背部疼痛,6 d前出现双足麻木并逐渐向上进展至乳头水平,伴胸背部束带感,双下肢无力并逐渐加重,站立及行走不稳.发病以来无发热、盗汗,体重无明显减轻.[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病例】男,57岁。因间歇性上腹部疼痛5年、加重10天入院。患者缘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感上腹部隐痛,呈间歇性发作,不向腰背部放射,疼痛以空腹为甚,伴腹胀,乏力、食欲缺乏。无反酸、嗳气,无恶心、呕吐及黑便。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自服胃药(具体不详)症状稍好转。外院行胃镜检查示消化性溃疡,经抑酸、护胃等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近10天来感上腹部胀痛,且疼痛加剧,伴乏力、食欲缺乏。查体:体温36·5℃,脉搏90/min,四肢动脉搏动强弱不等,血压:右上肢140/100 mmHg,左上肢120/100 mmHg,右下肢160/120 mmHg,左下肢140/110 mmHg。心率90/min,律齐,…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47岁,主诉"腰骶部疼痛伴左下肢麻木1个月余,加重1周.现病史: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骶部疼痛,多于站立较久、活动过多或天气变化时发作,尤其是由坐位站起时疼痛明显,同时伴有左下肢胀痛、麻木,左小腿程度较重,休息后可缓解.1周前上述症状加剧,休息亦无法缓解,行走时还感觉腰部束带发紧感,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腰骶部疼痛待查"收入病房.患者自发病以来.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54岁,因发现脾肿大2个月余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症状,伴有腰背部疼痛不适,就诊于当地医院;辅助检查提示:脾大、脾占位、脾功能亢进,给予输血、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现为求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体格检查:皮肤及巩膜稍苍白。腹部膨隆,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  相似文献   

6.
患者 ,男 ,19岁 ,因游走性腰腿痛 5个月 ,皮下多发性肿块 2个月于 2 0 0 0年 5月 9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 5个月出现右腰背疼痛 ,当地医院诊断为肾结石 ,予金钱草口服 ,第 2天疼痛消失。半月后出现左下肢间歇性疼痛 ,予强痛定针剂治疗 2~ 3个月后 ,疼痛加剧 ,伴双下肢乏力 ,行走呈微跛状。当地医院行盆腔及双下肢CT检查示 :左下肢神经增粗。予以抗炎治疗 ,4d后左下肢疼痛消失 ,但出现双侧腰背疼痛伴低热 ,同时发现左前胸皮下有一肿块 ,约 1.0cm× 1.5cm ,质硬 ,无痛痒 ,予以腰背部按摩及封闭治疗 1个月 ,低热及腰背部疼痛加剧 ,左下…  相似文献   

7.
王娜  谢守军 《检验医学》2008,23(5):546-547
患者男,50岁,主因胸背部疼痛20d,加重伴双下肢麻木、无力5d,于2007年11月14日入院。患者20d前曾有腹泻史,无发热寒战,之后出现胸部过电样疼痛,逐渐向左胸肋、后背、右胸肋等部扩展,疼痛剧烈,难以忍受,胸腹用力可加剧疼痛。5d前上述症状加重伴双下肢麻木,无法正常行走,乳头水平束带感明显,乳头以下感觉消失。入院检查显示,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77岁.因"反复腰背部疼痛不适2个月,加重伴腹痛1周"于2011年7月入院.患者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疼痛不适,伴有全身关节酸胀,无明显缓解因素,无发热、黄疸,无恶心、呕吐,曾于外院腰椎平片检查考虑"L1-L2骨折",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症状未见明显缓解.一周前患者出现上腹部胀痛不适,伴呕吐,在当地医院查血清淀粉酶1 132 U/L,诊断为"急性胰腺炎",予禁食、消炎、解痉、补液等治疗,疗效欠佳,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拟"急性胰腺炎"收入我科.患者自起病以来,精神、睡眠较差,胃纳差,大小便正常,体重下降约3 kg.  相似文献   

9.
廖穗祥  夏虹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0):1540-1540
患者,女,38岁,以“胸背痛伴四肢麻木、乏力半年,加重2个月”为主诉入院。患者缘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胸背部烧灼样疼痛伴四肢麻木、乏力症状并进行性加重,走路有踩棉花感,胸部有束带感,无伴系衣服扣子障碍,可以拿筷子钳夹食物,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颈椎病”。予以牵引、推拿、按摩等保守治疗,效果欠佳,双下肢无力症状呈进行性加重。  相似文献   

10.
1病历摘要患者女,54岁,工人。因“腰背部及左下肢疼痛三月余,加重20天”于1998年5月21日入院。患者于1998年2月初感腰背部疼痛,开始为阵发性隐痛,与活动无关,伴左下肢疼痛,以大腿后外侧为甚,能坚持正常工作。症状进行性加重,多次到某医院门诊就诊,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给予药物、理疗、按摩等治疗,未见疗效,疼痛逐渐增重。近20天夜间疼痛明显,一般镇痛药无效,疼痛时伴出汗,入睡困难。起病后体重下降约10kg。家族中无特殊病史,爱人抽烟30年,每日约20支。体检:体温36.2℃,脉搏86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2/8kPa。…  相似文献   

11.
陈绪珠 《磁共振成像》2011,2(5):397-398
患者,女,14岁。因“阵发性头痛3月,加重2月”入院。既往体健,无恶心、呕吐、眩晕、复视及抽搐等,体检病理征阴性。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48岁。无明显诱因双侧乳房泌乳,伴多饮、多尿、乏力10个月余。既往有产后大出血病史。实验室检查:血清泌乳素470 000 ng/L(参考范围:3500~24 200 ng/L),促卵泡生成素1.31 IU/L(参考范围:25.8~134.8 IU/L),促黄体生成素0.1 IU/L(参考范围:2.4~12.6 IU/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相似文献   

13.
鳃裂癌一例     
患者女,53岁,以"发现右颈部肿物10余年"为主诉入院。患者1年前肿物稍有增大,约核桃大小,当时无特殊不适。体检:右颈部可触及一肿物,大小约2.5 cm×2.0 cm,质中,界清,活动度可,未及搏动感,无触痛,局部皮温正常,无瘘管及瘢痕。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MRI检查:右下颈部锁骨上窝处见一结节,大小为2.5 cm×2.0 cm×2.0 cm,呈囊实性,在T1WI上呈低信号,在T2WI呈高信号,囊壁不规则增厚,边界清楚。增强后囊壁呈不规则环形强  相似文献   

14.
正患者男,40岁。因"头部外伤后发现鞍区肿瘤3周要求手术治疗"入院,偶伴有头晕,无恶心、呕吐,无多饮、多尿,既往左眼视力较差,已数年。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左侧视力0.1,右侧1.0,无其他阳性体征。头部CT扫描:鞍内及鞍上见不规则形团块影,  相似文献   

15.
1976年唐山大地震灾害巨大,死伤人数空前。在各种损伤中,脊柱损伤因可能会造成伤者瘫痪而后果最严重。截瘫将会给伤员带来终生残疾,因截瘫导致的各种并发症还会威胁生命,给患者自身及家庭带来巨大痛苦,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医疗棘手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经患肢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需PICC化疗患者96例,对健侧无法置管的31例(试验组)采取经患肢置管,并与健侧置管(对照组)的65例进行比较,观察两组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导管留置时间。结果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导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健侧无法置管的患者可以经患肢PICC进行化疗。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26岁,因头晕不适月余于2009年3月来我院就诊,查体、神经生理学检查未见明显阳性体征,EDSS评分为0。体温36.9℃,脉搏72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10/65mmHg。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期妊娠胎盘前置状态出血引产行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中期妊娠胎盘前置状态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同时,应用利凡诺羊膜腔注射或米非司酮配合米索前列醇引产治疗,术前、术中、术后全程监护,密切配合医生,予以严密的观察和护理。结果 13例中期妊娠前置胎盘状态出血患者中,行介入治疗同时行利凡诺羊膜腔注射7例,术后平均31.5h胎儿及其附属组织娩出;行介入治疗同时行米非司酮配合米索前列醇引产治疗6例,术后平均7.5h胎儿及其附属组织娩出,13例术后均未发生产后大出血,平均出血量约130ml。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应用在中期妊娠胎盘前置状态引产中,可有效降低引产中阴道大出血的发生,改变了该类产妇传统以剖宫产作为终止妊娠的方式,同时加强全过程的观察与护理,可减少产后出血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教学方法要符合高等护理教育的特点和未来职业要求,才能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激发学生对专业和学习的兴趣。临床实践是护理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学生在实际护理环境中应用知识和技能做好准备[1]。李小妹[2]也提出,护理学作为一门应用性科学,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培养自学能力、人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88岁,以发现右股部肿物15年余,肿物表面破溃4d为主诉入院,肿物已严重影响右下肢功能及外观,目测肿物主体纵向长约30 cm,横向宽约15 cm,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