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行改良手术切口腮腺区域性切除术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26例,瘤体直径≤ 2cm,采用改良的"S"形切口18例,改良手术美容切口8例,在距肿瘤周1.0cm处的正常腺体内切除。结果: 26例术后创口均一期愈合,改良切口术区瘢痕不明显,患侧局部未见明显的凹陷畸形。暂时性面瘫4例,术后3~6个月恢复正常;术后未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经1~6年随访,未见腮腺区肿瘤复发。结论: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及改良手术径路是一种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切口隐蔽、效果良好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杨光辉 《中国现代医生》2012,(34):136-137,139
目的探讨区域性切除术和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将76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区域性切除术。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解剖面神经分支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6个月~2年,观察组Frey综合征、涎瘘或积涎、耳周皮肤麻木及面部凹陷畸形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势,可作为瘤体较小的浅叶良性肿瘤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保留腮腺主导管及部分腮腺浅叶切除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保留腮腺主导管及部分腮腺浅叶加肿瘤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或多形性腺瘤22例。结果除1例失访外,余21例经1—3年随访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腮腺肿瘤及瘤周部分正常腺体区域性切除术是治疗腮腺浅叶峡部和后下极良性肿瘤和临界瘤的较好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区域性腮腺切除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首发病例24例,肿瘤直径均≤3.0cm,采用保留腮腺嚼肌筋膜的腮腺切除术治疗,在距肿瘤边界1.0cm处的正常腺体内切除肿瘤,随访0.5—3年,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24例患者术区面部畸形较轻,腮腺功能良好。随访期间肿瘤无复发,其中2例出现暂时性面瘫,1例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结论 区域性腮腺切除术可以作为体积较小(≤3.0cm)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在腮腺良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改良的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56例。结果:本组术后面神经损伤5例,耳垂麻木37例,术后1-3个月内均恢复正常;涎瘘及积液2例,经抽液加压包扎后消失;Frey综合征阳性2例。本组随访5~57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按压术侧腺体均可见导管口有清亮液体溢出。术后局部凹陷不明显,手术效果满意。结论: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4 cm)效果满意,未增加肿瘤术后复发率,既缩短了手术时间,又保留了残余腺体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区域性切除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3月入住本院的70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首发患者(肿瘤直径均≤3 cm),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区域性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术后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2年,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解剖面神经分支数,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肿瘤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切口长度、平均术中出血量、解剖面神经分支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暂时性面瘫、面部畸形、涎液潴留、耳垂麻木、Frey综合征和口干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肿瘤复发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区域性切除术用于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肿瘤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腮腺浅叶良性肿物与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患者68例,对患者肿瘤部位、手术方式、肿瘤大小和术后面神经功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腮腺良性肿瘤术后面神经损伤在肿瘤及腺体浅叶切除术、肿瘤直径大于4cm和肿瘤部位位于耳前区和耳垂下区时发生率较高,采用区域性切除术、肿瘤直径小于4cm和位于耳后区面神经损伤发生率较低。结论:腮腺良性肿瘤术后面神经损伤与手术方式、肿瘤大小和肿瘤部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腮腺沃辛瘤(Warthin's瘤)区域性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20例腮腺沃辛瘤患者纳入试验组,行肿瘤及瘤体周围腺体区域性切除术.另选14例行肿瘤及腮腺浅叶切除术的腮腺沃辛瘤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涎瘘、面瘫、面部畸形及Frey综合征发生率.结果:均无肿瘤复发,试验组腮腺术区凹陷畸形不明显,腮腺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腮腺浅叶良性肿瘤67例中多形性腺瘤44例、淋巴瘤性乳头状囊腺瘤23例均采用区域性切除术治疗。结果:67例术后均一期愈合,有4例出现暂时性面瘫,给予维生素B1、维生素B2肌内注射,1~3个月后恢复。术后随访1~7年无一例复发。结论: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了并发症,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值得提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两种切除腮腺肿瘤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探讨保留腮腺功能、减少手术并发症及术后面部畸形的最佳方法。方法:将我院收治确诊的31例腮腺肿瘤患者分为2组,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20例(浅叶组),肿瘤包膜外0.5~1.0 cm部分腺体连同肿瘤切除术11例(部分切除组)。结果:随访1~3年,浅叶组口干1例,部分切除术组无口干;两组分别有一过性额支症状1例和下颌缘支症状1例;浅叶组面部均不同程度出现凹陷畸形,部分切除组面部畸形不明显;两组随访期内均无复发。结论:肿瘤外0.5~1.0cm肿瘤与部分腺体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安全可行,面部畸形不明显,腮腺功能保留良好。  相似文献   

11.
大子宫肌瘤腹腔镜下剥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前瞻性研究最大直径>5 cm的子宫肌壁间肌瘤、黏膜下肌瘤〔已经占据全部宫腔,无法行经宫颈子宫肌瘤电切术(TCRM)者〕、子宫阔韧带内肌瘤及多发性子宫肌瘤腹腔镜下瘤体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术前B超检查,仔细确认肌瘤位置、数目、大小,测量肿瘤最大直径。采用容积法测定出血量。手术方法:切开肌瘤包膜,剔除瘤核,缝合创面。对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进行观察。术后定期随访。结果可供分析病例102例,肌瘤类型:多发性肌瘤33例,单发肌瘤69例。肌壁间肌瘤29例,其中单发肌瘤13例,最大直径5~12 cm,平均(7.6±2.0)cm;多发肌瘤16例,肌瘤数目2~14个,平均4.9个,最大直径3~8.5 cm,平均(5.2±1.5)cm。浆膜下肌瘤61例,其中单发肌瘤44例,最大直径6~15 cm,平均(8.2±2.5)cm;多发肌瘤17例,肌瘤数量2~14个,平均4.0个,最大直径2~10 cm,平均(4.9±2.1)cm。阔韧带内肌瘤8例,均为单发;最大直径7~12 cm,平均(8.1±0.9)cm。黏膜下肌瘤4例,均为单发;最大直径8~10 cm,平均(8.7±0.5)cm。手术结局:腹腔镜肌瘤剥除101例,腹腔镜辅助下腹小切口肌瘤剥除1例,无中转开腹及改行子宫全切除术者。手术时间30~240 min,平均(87.2±43.1)min。术中出血量5~400 mL,平均(53.6±56.6)mL。近期疗效:完全切净100例,基本切净2例。术中术后并发症:皮下气肿3例,皮下血肿1例(双侧腹壁/腰骶部淤血),穿刺孔感染1例。结论大子宫肌瘤及多发性子宫肌瘤腹腔镜下剥除是可行的,该术式对术者的技术熟练程度有较高要求,应该注意手术适应证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椎管内硬膜下肿瘤经半椎板入路切除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半椎板切除入路行椎管内硬膜下肿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1999年10月~2008年7月共手术治疗86例颈、胸、腰椎管内硬膜下肿瘤患者,均在偏肿瘤侧对应肿瘤节段切除半侧椎板、棘突根部、关节突内1/3,切开硬膜,游离并切除肿瘤。结果:86例肿瘤均获得顺利切除,手术时间45~70分钟,平均54分钟;出血量80~120ml,平均90ml。3例患者术后出现脑脊液漏,每日切口旁局部穿刺抽出漏出液,并采取头低脚高位,术后3周愈合。61例获得4个月~8年1个月,平均3年5个月随访,无颈、胸、腰痛等症状,获得随访的42例术前不完全性瘫痪患者肌力由术前3~4级恢复至术后5级。结论:位于椎管内脊髓背侧、腹侧及突入椎间孔的硬膜下肿瘤,采用半椎板切除入路可顺利切肿瘤组,该方法出血少,创伤小,可最大限度地保护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低温下肾动脉阻断在肾脏手术中的临床应用(附41例报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局部低温肾动脉阻断在肾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2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在局部低温肾动脉阻断后行肾实质切开取石术,对6例肾错构瘤患者行肿瘤切除术,对2例肾结石分别合并左肾上、下盏重度积水患者和1例右侧重复肾患者行肾部分切除术。结果:阻断肾动脉时间15~50min,术中出血量120~400ml,手术时间120~180min,结石最大5.5cm×4.5cm×3.0cm,最多一次取石30余枚,肿瘤最大12.0cm×11.0cm×9.5cm,25例患者获随访,结石复发3例,1例术前IVU患肾显影浅淡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IVU患肾不显影,其余患肾显影良好。结论:此术式具有方法简单、出血少、手术安全并能较好地保护患肾功能等特点,是较理想的手术方法之一,易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假体的改进及其在保肢术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采用改良的人工假体置换治疗肱骨近端肿瘤8例,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14~48岁,中位年龄19.1岁.按ISOLS功能评价标准,得分18~22分,平均20.5分;恶性肿瘤及骨巨细胞瘤术前行1周期新辅助化疗.结果6例病例,术中瘤段截除6~14 cm,平均10.3 cm.随访5~20个月,平均13.2个月.5例骨肉瘤患者中,4例患者存活至今,1例于术后5月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后全身病情稳定,局部未见复发;良性肿瘤2例未见局部复发.所有患者术后拍片检查显示:骨-假体连接处对合良好,骨痂状态稳定;假体均无松动和断裂发生,加长垫无移位.按ISOLS功能评价标准,术后得分22~27分,平均24.4分.结论人工肱骨头假体的应用在临床可获得良好的关节功能,对假体的改良有助于加强假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在胸部疾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电视胸腔镜对42例胸部疾病的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34例术中见有肺大泡破裂行肺大泡钛夹间断夹闭,4例血气胸由于胸内有大量凝血块,胸腔镜下难以清除而附加一个6cm的切口;5例肺部肿块在辅助小切口下行肺楔形切除和肺叶切除术;1多汗症患者行两侧胸内交感神经切除。结果 所有病人均成功地进行了电视胸腔镜手术,术中仅有1例并发复张性肺水肿,抢救转危为安,无手术死亡。平均手术时间78分钟,住院时间为6.1天,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疗效满意。结论 电视胸腔镜手术具有切口小、创伤轻、出血少和对心肺功能影响小等优点,是一项很有发展前景诊治胸内疾病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姚卫东 《黑龙江医学》2008,32(2):142-142,153
目的探讨经乳房周围隐蔽式切口对早期乳癌手术的效果。方法2001-11-2004-06,对28例肿块直径≤2.0 cm,乳房周围性肿块选择经乳房周围腋窝和(或)乳房下缘乳沟沿皮肤褶皱等隐蔽式切口入路进行保留乳房的乳癌切除术。结果手术后皮下积液者6例,经每日抽吸积液,积液消失。上肢水肿者2例。无切口感染、皮瓣坏死等并发症。保留的乳房形态良好,切口隐蔽,术后效果患者满意。术后随访6个月-3年,平均11个月,有1例死于肿瘤复发、转移,其余未发现复发及转移迹象。结论经乳房周围隐蔽式切口对早期乳癌行保乳手术效果肯定,病人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经腹部入路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巨大肾癌(肿瘤直径≥12 cm)的经验.方法 2002年5月至2009年5月收治巨大肾癌患者45例.选择肋下斜切口经腹腔人路,利用肝脏拉钩显露术野;先结扎肾动脉,阻断肾脏血供之后游离非肿瘤侧组织;分离肿瘤时,将微创技术(如钛夹、Hem-o-lock)应用术中;遇肝下腔静脉癌栓,心耳钳阻断癌栓周围腔静脉,将癌栓取出.回顾性总结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估计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理等.结果 肿瘤直径12.2~28.3 cm,平均14.5 cm.手术时间(150±58)min,术中估计出血量(350±180)ml,输血3例(6.7%),住院时间(12±6)d.本组术中无十二指肠、肝脏、结肠及大血管损伤,术后无腹腔感染及术后肠梗阻.因肿瘤侵犯腹膜累及脾被膜粘连紧密及暴露肾上极致脾损伤各1例,切除脾脏2例(4.4%);术后病理分期,T_2N_(0~1)M_(0~1)期13例,T_3N_(0~1)M_(0~1)期23例,T_4N_(0~1)M_(0~1)期9例.随访3~63个月,肾床肿瘤复发3例(6.7%).结论 经腹部入路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巨大肾癌是安全、有效的术式,术中应用肝脏拉钩手术视野显露良好,应用钛夹、Hem-o-lock阻断肿瘤周围血管,可减少术中出血.术中应注意保护脾脏.  相似文献   

18.
Zhong YS  Zhou PH  Xu MD  Zhang YQ  Chen WF  Ma LL  Yao LQ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1):1452-1456
目的评价套扎器法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SMRL)治疗直肠类癌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2002年4月至2006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收治的45例直径≤2cm直肠类癌患者,均行ESMRL,其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19~73岁,平均年龄(58±18)岁。分析本组患者切除根治性、术后并发症和远期疗效。结果本组患者占同期内镜中心肠镜检查患者的1.8%(45/24600),病灶距离肛缘从2~15cm,直径从0.3~2.0cm,平均(1.4±0.3)cm。超声内镜提示本组中24例(53%)患者的病灶为仅位于黏膜下层(第3层)的无回声占位,后方不伴有声影,肌层完整,平均病灶直径(0.8±0.2)cm,另21例(47%)患者的病灶同时位于黏膜层(第2层)和黏膜下层(第3层),平均病灶直径(1.5±0.2)cm,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接受ESMRL术,手术成功率100%,平均手术时间(25±4)min,有34例(75.6%)患者切除后切缘有动脉性出血,予止血夹夹闭止血或硬化剂注射止血。有7例(15.6%)患者于术后2~7d出现迟发性出血,其中3例(43%)为创面底部肌层渗血,另4例(57%)为切缘渗血或动脉性出血,需再次内镜检查进行止血处理。无穿孔、感染等其他并发症。病理检查切除标本直径从1~3cm,平均(2.2±0.6)cm,厚度从0.3~1.5cm,平均(0.5±0.3)cm。切缘阴性率86.7%(39/45),另有6例患者镜检下肿瘤周边无法见到正常黏膜下层结构,无法判断切缘有无受累,但肿瘤包膜完整,边界清晰,重新活检无肿瘤依据,选择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1(6~52)个月,随访率100%,无转移、复发和死亡病例。结论ESMRL是治疗直肠类癌的一种安全、疗效肯定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50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前外侧小切口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价值。方法:5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Garden Ⅲ型29例,Garden Ⅳ型21例。均采用前外侧小切口行微创全髋关节置换。结果:手术切口平均长9cm(7~11cm)。手术时间60~100min,平均80min。随访6~28个月,无感染、脱位、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早期X线片显示骨水泥型假体周围骨水泥分布均匀;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评价:优35例、良13例、中1例。所有病例无下肢深静脉栓塞及术后感染发生,无明显双下肢不等长。结论:采用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切实可行,手术操作无明显困难,有创伤小、愈合快、失血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消化内镜技术在胆管疾病中的治疗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内镜括约肌切开(EST)和内镜乳头气囊扩张(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胆总管结石160例中,男94例,女66例。年龄24~80岁,平均59.1岁。其中,65岁以上60例,占37.5%。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1例,单纯胆总管结石29例,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110例。结石最大径〈1.0 cm 72例,1.0~2.0 cm 68例,〉2.0 cm 20例。44例合并乳头旁憩室,对于〈10 mm结石采用EPBD治疗,〉10 mm采用EST。结果91例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EST),69例采用内镜EPBD。自然排出者30例(18.7%);采用网篮或取石球囊取出结石有100例(62.5%),其中6例2次取石取尽,5例残留结石行外科手术治疗;采用碎石网篮碎石后取出结石者25例(15.7%),其中单颗结石4例,多发性结石10例。13例1次碎石取出,10例2次取出,2例经3次内镜取石取净。1例继发急性胆管炎,4例急性胰腺炎。本组无消化道穿孔及死亡。结论EST和EPBD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是目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