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 ,可能与遗传和自身免疫有关。病变主要位于直肠和结肠粘膜层。主要症状有腹泻、脓血便、腹痛等。腹痛呈阵发性 ,兼有里急后重感。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患者 76例 ,男 39例 ,女 37例 ;年龄 1 6~68岁 ,平均年龄 36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 ,多在左下腹或下腹部 ,呈阵发性痛 ,或疼痛时即有便意 ,便后腹痛可缓解。腹泻每日 2~ 4次 ,大便呈脓血样。检查可见左下腹或下腹部有不同程度的压痛。本组均经内镜或 X线钡剂灌肠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2.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46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病因不明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以直肠、结肠粘膜出现特异性炎症,形成溃疡性改变为病理特点,以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慢性反复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是下消化道疑难病之一.1990~1998年我院共收治46例经内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查诊断为慢性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患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我院于2002年3月~2009年2月对收治的2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先进行诊断,然后采用巴柳氮钠对其进行治疗;结果: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断主要进行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肠镜检查、钡剂灌肠检查,巴柳氮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有显著疗效;结论:巴柳氮作为目前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线药物,具有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芍药汤加味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4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钦伟  李翠萍 《河北中医》2001,23(11):880-880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UC)是一种病因尚未阐明的结肠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治疗尚缺乏疗效确切的手段和药物。 1998~ 2 0 0 0年 ,我们采用芍药汤加味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4 2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 4 2例均为门诊患者 ,其中男 30例 ,女 12例 ;年龄最小 18岁 ,最大 6 4岁 ,平均 4 2岁 ;病程最长 12年 ,最短 6个月 ,平均 4年。均接受过西药治疗 ,疗效不稳固。1.2 诊断标准 按《实用内科学》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和黏膜活检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2 治疗方法予芍药汤加味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12年—2019年于我院确诊经蒙药治疗的246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诊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蒙药治疗的246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组比较民族、年龄、性别及其内镜特征、临床表现、诊疗情况等资料。结果:246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民族及性别无明显差别,患病以中青年为主,病变部位主要分布于直肠、左半结肠,程度以轻中度活动并不伴有不典型增生的弥漫性浅表炎多见。活动期临床表现以腹泻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腹痛、黏液脓血便,治疗主要以蒙西医结合为主,多数患者经内科治疗好转出院。结论:我院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性别和民族无明显差别,病变主要累及直肠及左半结肠,以轻中度弥漫性浅表炎为主,蒙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候与其内镜下分型、黏膜组织学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级的方法来描述18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电子结肠镜的内镜特征,黏膜组织学分期,并同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溃疡性结肠炎内镜分型Ⅰ型中,以大肠湿热证和脾胃气虚证为多见,脾虚湿热证少见(P0.05);内镜分型Ⅱ型中,三证型出现几率相当;内镜分型Ⅲ型中,以脾虚湿热证多见,与其他2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溃疡性结肠炎黏膜组织学检查活动期多见于大肠湿热证、脾虚湿热证中,与脾胃气虚证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缓解期多见于脾胃气虚证,脾胃湿热证亦多见,与大肠湿热证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内镜分型、黏膜组织学分期与中医证候有明显的相关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结肠镜检查可作为望诊之延伸应用于临床,为中医辨证提供有力的客观化指标。  相似文献   

7.
笔者自1993~1998年5年间以四逆平胃散加减治疗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139例,取得较好疗效,并与氟哌酸胶囊加强的松治疗的102例作比较观察,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年龄为20~70岁,无全身性疾患,经纤维结肠镜检查确诊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者列为观察对象。1.2 诊断标准 参照《消化内镜临床应用问答》[1]有关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及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诊断疗效标准[2]拟定。临床表现:腹痛、腹胀、肠鸣、肛门下坠感,体检左下腹或右下腹压痛,大便呈习惯性改变和性状改变,羊屎状或溏烂,带粘液或少许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配合保留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痊愈30例,好转22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结肠镜检查及病理检查,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明确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疾病类型多以慢性复发型,给予中药内服配合保留灌肠可以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按1993年太原<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讨论会>所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表现和结肠镜检查及活检结果,选择轻中度病人38例,全部病例均为2000~2003年住院病人,男24例,女14例,年龄26~64岁之间,平均49岁,其病变位于左半结肠者14例,直肠乙状结肠者18例,直肠者6例,全部病人均有腹痛腹泻症状,粘液血便32例,里急后重感27例,治疗时随机将病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9例,两组病人症状,体征,男女比例接近.  相似文献   

10.
溃疡性结肠炎 ,是一种原因不明主要发生在结肠粘膜层的炎性病变 ,以溃疡糜烂为特征。主要侵犯直肠、乙状结肠 ,以血性粘液便、腹痛、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 ,具有反复发作、顽固难愈的临床特点。自 1993年以来 ,我们采用肠炎散肛内注入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 0例 ,临床观察发现具有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 :根据 1993年太原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究会上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经结肠镜检、粘膜活检及钡剂灌肠等检查确诊。临床表现 :有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粘液血便 ,腹痛 ,伴有不…  相似文献   

11.
1995年以来,笔者应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64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64例均按1993年太原会议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经纤维结肠镜或粘膜活检确诊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其中男28例,女36例;年龄25~40……  相似文献   

12.
朱斐 《天津中医药》2006,23(5):423-425
慢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以直、结肠表浅性非特异性溃疡病变为主。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消瘦等,病程多缓慢,反复发作。笔者近年来运用连梅芍药汤结合患者自我点穴治疗治疗脾虚型结肠炎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共68例,均为本院门诊病例,均符合《实用内科学》中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经肠镜或X线钡剂灌肠确诊为慢性肠炎。68例患者年龄为32~68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男28例,女10例,病程平均3a。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病程平均2~5a…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及其实验室相关检查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l68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史资料,运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症状以腹泻159(94.64%)例、腹痛144(85.71%)例,黏液和(或)脓血便139例(82.74%),里急后重121例(72.02%)为主;病变部位多在直肠乙状结肠52例(30.95%),左半结肠39例(23.21%);镜下以黏膜充血水肿血管纹理模糊156(92.86%)、糜烂116(69.04%)、溃疡99(58.93%);病理检查多见黏膜慢性炎症164(97.62%),多种炎细胞浸润124(73.81%),隐窝结构异常、炎症和(或)脓肿92(54.76%);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病情轻度与重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C病变类型以直乙结肠型、左半结肠型为主;结肠镜及病理检查仍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对本病的诊断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对评价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有一定的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益气活血清肠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坚 《中医药导报》2005,11(3):24-25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清肠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的68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其中治疗组给予益气活血清肠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固肠止泻丸。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综合疗效,临床症状改善以及纤维结肠镜检查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活血清肠汤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15.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炎性肠病 ,为慢性难治性疾病之一。笔者1994 -2002年采用中草药直肠点滴、内服草药散剂治疗此病 ,收到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选择年龄18 -70岁 ,符合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的病例 [1]。病情严重程度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分轻、中、重三型[2]。全部病例均进行纤维结肠镜检查、病理活检、大便培养。排除其他肠道疾病患者 ,有严重心、脑、肺、肾、肝疾病及妊娠、药物过敏者 ,有肠道梗阻手术者和肿瘤患者。1.2一般资料入选83例 ,其中68例为住院病例 ,15例为门诊病例 ,随机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张东岳教授运用益气活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从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及组织学等方面证明其疗效的可靠性,使之成为一个成熟的治疗方案向临床推广。方法将符合诊断的120例气虚血瘀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0例)运用益气活血法,给予口服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口服固肠止泻丸,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益气活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7%,治疗组在临床综合疗效、临床症状改善以及纤维结肠镜检查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是治疗气虚血瘀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方法,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1997年 3月~ 2 0 0 2年 6月 ,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40例 ,效果显著 ,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共 80例 ,均符合 1993年太原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其中 ,男 3 6例 ,女 44例 ;年龄 18~ 63岁 ,病程 2个月~ 13年。均做大便培养和结肠镜检查 ,并结合活检确诊。病变部位多为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结肠镜见粘膜充血、水肿、粗糙呈颗粒状 ,连续性糜烂、浅溃疡 ,少数可见假性息肉。病理检查有急性炎性细胞浸润 ,隐窝脓肿。80例按住院时间顺序 ,1997年 3月~ 2 0 0 0年 1月收住的 40例…  相似文献   

18.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肖昭佳(江西省遂川县人民医院遂川343900)30例溃疡性结肠炎均根据1978年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而确定。病程1a以下者3例,1~5a18例,5a以上者9例;病变程度轻者11例,中者17例,重者2例;内...  相似文献   

19.
一般资料本组160例中男性68例,女性92例;年龄19~79岁,平均40岁;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肛肠学会1987年全国肛肠学会溃疡性结肠炎学术研讨会上讨论通过的关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苦参30g、莪术15g、炒地榆30g、没药15g。上药煎水浓缩成100~150ml的溶液,冲人珍珠层粉3g于溶液中,每日晚10时灌肠保留到次日晨6时,15天为一疗程。治疗效果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除,肠镜等检查,肠粘膜病变恢复正常;好转:临床症状减轻,肠镜等检查,肠粘膜病变较前明显改善,大便常规检查有少量红、白细胞;无效…  相似文献   

20.
我们从1973~1985年以锡类散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24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本组24例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15~60岁,平均32.6岁。病程2个月~20年,平均2年。诊断系根据1978年全国消化会议拟定的"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草案"。全部病例均经纤维结肠镜检查,病变均为活动期。属初发型6例,慢性持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