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合并肺栓塞(pulmonary emb o lism,PE)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110例COPD合并PE老年患者纳入COPD+PE组,选取同期1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老年患者纳入AECOP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COPD严重程度、合并症、吸烟史、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和胸痛、咯血、咳嗽、呼吸困难、胸导联T波变化、窦性心动过速患者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COPD+PE组患者静脉血栓史、卧床时间≥1周、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晕厥、下肢非对称性肿胀、下肢血栓形成、心电图S_ⅠQ_ⅢT_Ⅲ表现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AECOPD组(均P <0.05),长期服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患者占比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均显著低于AECOPD组(均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静脉血栓史和卧床时间≥1周均是老年COPD患者合并PE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结论静脉血栓史和卧床时间≥1周均是老年COPD患者合并PE的独立危险因素。如老年COPD患者出现晕厥、下肢血栓形成或非对称性肿胀、心电图S_ⅠQ_ⅢT_Ⅲ表现、D-二聚体水平升高、PaCO2降低时,需警惕PE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高耐药性肺癌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156例行PICC化疗的高耐药性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高耐药性肺癌患者PICC置管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156例高耐药性肺癌患者中,发生PICC相关性深静脉血栓18例,发生率为11.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头静脉置管、PICC留管时间>1个月、纤维蛋白原水平>4 g/L、D-二聚体水平>0.5 mg/ml及腺癌是高耐药性肺癌患者PICC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性别、穿刺静脉、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留管时间以及病理类型为高耐药性肺癌患者PICC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临床需予以重点关注和及早预防,以降低PICC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入院就诊的先后顺序将本院收治的130例剖宫产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产妇针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大腿、小腿周径差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1%,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对产妇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减轻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程度,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神经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及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2023年2月于德化县医院收治的8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以术后3 d是否形成血栓将患者分为血栓组(n=39)和非血栓组(n=41),比较两组病历资料及术前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2α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神经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PAIC、TAT、PIC、TM对神经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年龄、右下肢肌力、卧床时间、下肢深静脉穿刺、下肢制动、白细胞(WBC)、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t-PAIC、TAT、PIC、TM、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Caprin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下肢制动、D-D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经皮椎间孔镜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台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43例经皮椎间孔镜术后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下肢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将入组患者分为DVT组和非DVT组。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在入组的343例LDH患者中,术后共39例发生DVT,发生率为11.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DH患者术后发生DVT与年龄、体重指数(BMI)、术中输血、凝血四项、D-二聚体、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及血栓家族史等因素有关(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卧床时间长于非DV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BMI≥28 kg/m2、凝血四项≥2项异常、卧床时间、D-二聚体异常、吸烟史是引发LDH患者术后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年龄、BMI、凝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270例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DVT将其分为DVT组和非DVT组,记录影响术后DVT发生的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其危险因素。结果 27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中有10例术后发生DVT,发生率为3.70%;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手术时间> 2 h、下腹及盆腔手术、术中头高脚低位、术后卧床时间≥30 h、术后1 d、3 d血浆D-二聚体水平≥0.5 mg/L均是腹腔镜手术后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结论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发生DVT与年龄、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术中体位、术后卧床时间、术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密切相关,临床上应予以重视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危险因素及预后,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DVT的预防及诊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08年7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接受化疗的18例合并DVT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与同期87例不存在静脉血栓栓塞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腺癌、存在并存疾病、D-2聚体增高、白细胞计数增高、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ctive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缩短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发生DVT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腺癌、存在并存疾病、D-2聚体增高、白细胞计数增高、APTT缩短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DVT患者生存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腺癌、存在并存疾病、D-2聚体增高、白细胞计数增高、APTT缩短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DVT提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STEMI患者的资料,将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按有无并发HAP分为研究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研究与HAP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经Logistic回归分析,≥75岁、合并COPD、卧床时间≥3 d及未行PCI与并发HAP存在相关性。结论≥75岁、合并COPD、机械通气≥48 h、卧床时间≥3 d及未行PCI是并发HAP的五项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影响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本院行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的1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发生DVT的21例患者纳入DVT组,术后未发生DVT的165例患者纳入非DVT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kg/m~2患者占比、合并高血压患者占比、合并糖尿病患者占比、病灶位置、手术时间、术中肝血流阻断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血小板计数、术后白细胞计数、有肝切除史患者占比、肝切除量、术后第3天D-二聚体(D-dimer,D-D)水平、术后第7天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住ICU天数、术后住院天数的差异,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后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BMI≥25 kg/m~2患者占比、合并高血压患者占比、合并糖尿病患者占比、手术时间、术中肝血流阻断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血小板计数、肝切除量、术后第3天D-D水平、住ICU天数、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第7天血清ALT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差异(P_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肝血流阻断时间> 14.39 min、术中失血量≥1000 ml、肝切除量≥35%、术后第3天D-D水平≥0.5μg/ml、术后第7天血清ALT水平> 231.42 U/L均为影响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后出现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_均<0.05)。结论术中肝血流阻断时间> 14.39 min、术中失血量≥1000 ml、肝切除量≥35%、术后第3天D-D水平≥0.5μg/ml、术后第7天血清ALT水平>231.42 U/L的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后患者出现DVT的风险相对较高,重视上述情况并及时予以低分子肝素等预防措施对降低DVT发生风险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外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对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此次收治的108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54例;对照组:对患者术后进行常规的预防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预防和治疗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针对性预防和相关的治疗。结果经过预防和治疗之后,试验组患者术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和住院时间以及医疗费用都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进行必要的治疗,有效地避免和防止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加速患者的康复,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和家属的负担和经济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