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观察严重胸部创伤后肺泡(AM)及间质(IM)巨噬细胞两类亚群MHC—Ⅱ表达的不同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建立严重胸部创伤模型,支气管肺泡灌洗,机械结合酶消化法分离、培养肺泡及间质巨噬细胞,动态检测创伤前、创伤后2,4,8,16、24h以及复合LPS攻击后肺泡及间质巨噬细胞MHC—Ⅱ的表达水平。结果利用小型多功能生物撞击机以400kPa驱动压力对大鼠右侧上胸壁进行致伤,能够建立稳定可靠并符合临床特点的严重胸部创伤模型;IM的MHC-Ⅱ表达强于AM,创伤复合脂多糖(LPS)刺激能抑制它们的MHC—Ⅱ表达,AM在伤后4h最低,伤后24h恢复正常,IM在伤后8h即恢复正常并持续增高。结论严重胸部创伤对AM、IM的MHC-Ⅱ表达具有不同影响,它们在创伤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的过程中具有不同作用,本研究为创伤性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和内毒素(LPS)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CD14膜蛋白(CD14)和mRNA基因表达变化的影响,以及抗CD14抗体拮抗前后AM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及调控作用.方法 (1)体内部分:取成年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烧伤组、烧伤对照组、LPS组和LPS对照组,烧伤组和LPS组各42只,两组各分为1 h、2 h、4 h、6 h、8 h、12 h共7个时相点,每时相点6只大鼠.烧伤对照组和LPS对照组各6只大鼠,只检测一个时相点.烧伤组和LPS组分别在大鼠20%Ⅲ度烧伤和LPS注射后各时相点抽取外周血后立即处死行全肺在体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分离提取相应各组AM.外周血检测外周血LPS浓度,各时相点灌洗提取的AM分别用RT-PCR方法观察相同时相点CD14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蛋白含量变化;(2)体外部分:取成年SD大鼠168只,随机分为烧伤血清组、血清抗体组、LPS组、LPS抗体组,每组42只,每组再分为1 h、2 h、4 h、6 h、8 h、12 h共7个时相点,每时相点6只大鼠.另设烧伤对照组和LPS对照组,各6只成年SD大鼠.各组大鼠行全肺在体支气管肺泡灌洗分离AM,并按时相点分别进行体外培养,前四组分别加入烧伤血清、烧伤血清+抗体、LPS、LPS+抗体,在以上相同时相点终止培养,RT-PCR、免疫组化及ELISA方法分别检测四组肺泡巨噬细胞在各时相点CD14mRNA表达、蛋白表达及分泌TNF-α和IL-6的变化.结果 (1)体内部分:烧伤组及LPS组注射后大鼠各时相点外周血LPS浓度均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P<0.01).在体大鼠AM各时相点CD14 mRNA表达与烧伤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高(P<0.01);(2)体外部分:烧伤血清组与烧伤对照组比较,LPS组和LPS对照组比较发现,烧伤血清组、LPS组大鼠AM各时相点CD14 mRNA表达、蛋白表达均明显增高,AM培养上清中TNF-α和IL-6浓度亦相应显著增高(P<0.01).以烧伤血清与AM培养1 h后,烧伤血清组培养上清中TNF-α和IL-6浓度即显著增加.与烧伤血清组比较,血清抗体组肺泡巨噬细胞在各时相点CD14 mRNA表达、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TNF-α和IL-6浓度亦显著降低(P<0.01).与LPS组比较,LPS抗体组肺泡巨噬细胞在各时相点CD14 mRNA表达、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TNF-α和IL-6浓度亦显著降低(P<0.01).结论 严重烧伤后外周血LPS浓度增加,在体肺泡巨噬细胞CD14 mRNA表达显著增加,离体肺泡巨噬细胞CD14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使LPS对免疫系统的激活作用显著增大,AM分泌TNF-α和IL-6明显增加,而抗CD14抗体可以明显拮抗AM合成和分泌炎性介质.提示严重烧伤后通过调节CD14的作用而减少炎性介质的合成和分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neumocysitis carinii pneumonia,PCP)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AM)TNF-α、IL-1β、IL-6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AM体外培养技术,应用RT-PCR法分别测定脂多糖(LPS)诱导的AM中TNF-α、IL-1β、IL-6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肺泡巨噬细胞受LPS刺激后,PCP模型大鼠TNF-αmRNA在1、4 h表达高于正常组(P<0.05),IL-1βmRNA表达在4、8 h时表达高于正常组(P<0.01),IL-6mRNA表达在8 h时PCP高于正常(P<0.05),表达峰值都提前,并且在4 h达到峰值。结论LPS刺激后,PCP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在早期可能更易分泌TNF-α、IL-1β、IL-6作为免疫分子,起免疫防御和免疫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脂多糖(LPS)对吸烟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肺泡Ⅱ型上皮细胞Fas/FasL系统表达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和免疫荧光标记技术,检测不同时期LPS对吸烟大鼠肺泡巨噬细胞PCNA表达和肺泡Ⅱ型上皮细胞Fas/FasL系统表达的影响。结果:吸烟大鼠AM上PCNA表达在第3、4月达高峰,LPS刺激的各组PCNA表达明显高于不加LPS组(P<0.01);肺泡Ⅱ型上皮细胞Fas/FasL系统表达在加入LPS组表达显著高于未加LPS组(P<0.01),且与AM上PCNA表达的变化相平行。结论:吸烟引起气道AM增殖速率加快,AM在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损伤与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肺泡巨噬细胞(AM)活化过程和共刺激分子CD40表达变化,探讨其在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ALI)模型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BALB/c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LPS处理组。光镜观察24、48h肺组织病理变化;RT-PCR测定活化巨噬细胞(activated macrophage,AMφ)中TLR4表达;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检测AMφ核提取物中NF-κB的活性;Northern blot检测CD40 mRNA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CD40蛋白表达;ELISA测定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MIP-2及IL-1β的含量。结果小鼠吸入LPS后,肺泡隔断裂、肺间质充血及肺泡腔中性粒细胞浸润,并检测到AMφ表面TLR4的表达、核转录因子NF-κB活性增强、共刺激分子CD40mRNA和蛋白显著表达,并随着时间延长出现增加趋势,BALF中炎症因子释放增加,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LPS诱导的ALI中,AM活化和共刺激分子CD40上调,导致瀑链式炎症反应,造成肺急性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创伤后不同时相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分化表型与吞噬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创伤失血模型,运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大鼠巨噬细胞标志性抗原ED1、分化抗原ED2的表达情况,并用无色孔雀绿法测定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变化。结果 创伤后大鼠pM中分化表型ED2表达比例降低,于创伤后12h至最低,伤后第2天有短暂升高,但严重创伤后至第7天仍未完全恢复至正常,无单纯的ED2表达;无色孔雀绿法测定创伤后非特异吞噬功能下降,于创伤后第1天达最低点,LPS刺激可持续减弱吞噬功能。结论 创伤影响巨噬细胞的分化状态,伴随表型改变而出现的分化状态不同可能是吞噬功能减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体外研究内毒素对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γ(MIP-2γ)表达的作用。方法:选用小鼠单核-巨噬细胞株RAW264.7及原代培养的BALB/c小鼠肾脏细胞用LPS刺激,以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不同时间点MIP-2γ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RAW264.7细胞在LPS刺激后2h,MIP-2γ mRNA表达水平快速到达峰值(较正常水平增加约7倍),以后缓慢下降,至刺激后16h基本恢复正常水平。原代培养肾脏细胞经LPS刺激后12h,MIP-2γ mRNA表达水平增长约50倍。结论:LPS在体外可明显诱导单核-巨噬细胞和肾脏细胞MIP-2γ mRNA的表达,提示MIP-21参与了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GS)对巨噬细胞的免疫激活作用,探讨GS活化巨噬细胞及免疫调节机制。方法:在体外培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GS后,观察巨噬细胞一氧化氮(NO)合成及MTT比色法检测活化后的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巨噬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观察巨噬细胞表面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HCⅡ)的变化;以特异性荧光探针Fluo-3/AM负载细胞,应用LSCM检测巨噬细胞内Ca2+浓度。结果: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经GS作用后,细胞形态发生活化性改变,杀瘤活性增强,细胞表面MHCⅡ表达增加并增强对H22细胞杀伤活性;GS作用细胞4小时后,25~200 mg/L GS细胞内Ca2+浓度升高,并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结论:GS在体外能激活小鼠巨噬细胞,促进其发挥免疫防御功能,其免疫调节机制可能与细胞内Ca2+浓度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9.
不同剂量脂多糖预处理对哮喘小鼠肺部炎症的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脂多糖(LPS)通过诱导肺泡巨噬细胞(AM)Toll样受体4(TLR4)的高表达, 探讨其对哮喘小鼠肺部炎症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哮喘模型组(OVA)A, 低剂量LPS处理组(0.1 mg/L LPS OVA)B, 高剂量LPS处理组(100 mg/L LPS OVA)C, 对照组(生理盐水)D.用卵白蛋白(OVA)致敏与激发建立小鼠哮喘模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上清中IL-4、IL-5、IL-13和IFN-γ的含量,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AM的TLR4的表达, 光镜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A组相比较, B组BALF上清中IL-4、IL-5和IL-13的水平显著增高(P<0.05), 而IFN-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组BALF上清中IL-4、IL-5和IL-13的水平显著降低, IFN-γ显著增高(P<0.05);与A组相比, B组与C组AM的TLR4mRNA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 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光镜下, A组支气管黏膜下水肿, 黏液腺增生, 可见大量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B组与C组上述情况未见减轻, 并出现肺泡腔及间质充血, 中性粒细胞等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 D组管腔内无黏液栓, 气道周围无炎症细胞浸润, 肺泡壁结构完整.结论:低剂量LPS(0.1 mg/L)诱导哮喘小鼠AM的TLR4高表达, 使肺部炎症加重, 而高剂量LPS(100 mg/L)可能会减轻变态反应症状.  相似文献   

10.
IL-10对小鼠肺泡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及CD14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研究旨在观察IL-10对肺泡巨噬细胞(AM),清道夫受体(SR),CD14表达的影响。探讨IL-10在内毒素血症时防止AM由免疫防御向炎症效应转变中的作用。分离培养小鼠AM,以不同剂量(0,0.01,0.1,1,10,100μg/L)IL-10刺激细胞16h或以100μg/LIL-10刺激细胞不同时间(0,2,4,6,8,12,16h),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及RT-PCR方法观察SR,CD14表达变化。结果显示低至10μg/LIL-10刺激16h或100μg/LIL-10刺激12-24h能显著增强SRmRNA并抑制CD14mRNA表达,SR蛋白表达也显著增强,但CD14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IL-10刺激下对SR蛋白表达的增强能降低AM对LPS的反应性,在内毒素血症时防止AM由免疫防御型向炎症效应型转变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小RNA-146a(miR-146a)在大黄素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肺泡巨噬细胞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去致热源培养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株NR8383分为空白对照组、LPS处理组和大黄素+LPS处理组,细胞培养6 h后收集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细胞中miR-146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LPS作用后细胞中miR-146a、TNF-α和IL-6表达量明显升高;与LPS处理组相比较,大黄素+LPS处理组中miR-146a表达量显著上调,而TNF-α和IL-6表达量显著下调。结论大黄素可上调肺泡巨噬细胞中miR-146a的表达,大黄素可抑制巨噬细胞中TNF-α和IL-6的表达,miR-146a可能参与调控大黄素抗肺泡巨噬细胞炎症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当归与硝苯吡啶对慢性支气管炎(慢支)肺泡巨噬细胞胞浆游离钙水平的影响。方法:对慢支缓解期患者7例和正常对照者6例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得的肺泡巨噬细胞经分离、纯化后,加Fura-2/AM负载,以Fura-2荧光比值法测定加当归、硝苯吡啶及LPS后胞浆游离钙的水平。结果:慢支组肺泡巨噬细胞胞浆中基础钙水平(189.47±23.69)nmol/L较正常对照组(99.65±32.21)nmol/L明显增高(P<0.01);LPS促进慢支组肺泡巨噬细胞包括胞内钙库释放引起的胞浆游离钙水平升高(基础钙189.47±23.69nmol/L;LPS组235.53±30.30nmol/L)(静息钙228.41±27.36nmol/L;氯化钙+LPS组288.47±43.68nmol/L)(P均<0.01);当归及硝苯吡啶均抑制LPS对慢支组肺泡巨噬细胞胞浆游离钙水平的升高作用(静息钙228.41±27.36nmol/L;氯化钙+当归+LPS组236.68±28.60nmol/L;氯化钙+硝苯吡啶+LPS组252.64±37.05nmol/L)(P均>0.05)。结论:当归与硝苯吡啶通过抑制慢支患者肺泡巨噬细胞胞浆游离钙水平升高,影响肺泡巨噬细胞的活化,对于慢支气道内的非特异性炎症可能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单核细胞在含内毒素的微环境中分化时表型与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单核细胞在含内毒素 (LPS)的微环境中分化成巨噬细胞时 ,其表型与功能的变化。方法 以含LPS的介质体外培养纯化的正常人循环单核细胞 ,在其分化为巨噬细胞的不同阶段观察形态、超微结构、细胞表面HLA DR、补体 3受体 (C3R)和甘露糖受体 (MR)的表达以及细胞分泌超氧离子 (O-2 )、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的变化。结果 与在自身血清中分化的巨噬细胞相比 ,(1)在含LPS介质中发育的巨噬细胞体积较小 ,但具有正常巨噬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 ;(2 )在分化早期 (第 1天 ) ,其HLA DR的表达明显上调 ,而在成熟阶段 (第 5天 )表达下调。LPS对C3R和MR的表达无明显作用 ;(3)在含LPS介质中分化的巨噬细胞 ,其在佛波醇肉豆蔻乙酸盐刺激下生成O-2 的能力得以保持。自发分泌IL 1β和TNF α的水平明显高于在血清中分化的巨噬细胞。结论 在含LPS微环境中分化的巨噬细胞具有与正常单核细胞衍生的巨噬细胞所不同的功能特征 ,表现为MHCⅡ类抗原的表达降低 ,促炎症介质的生成增加。  相似文献   

14.
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SR)是细胞膜上的一类重要防御性受体,在LPS的摄取与降解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早期研究显示,内毒素血症时机体在高表达多种致炎与抗炎因子如TNF-α、IL-10的同时,多种组织巨噬细胞的SR表达下调.目的研究致炎与抗炎细胞因子对小鼠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AM)SR、CD14表达的影响.[HTH〗方法分离昆明种小鼠肺泡巨噬细胞,培养24h后以不同浓度TNF-α、IL-6、IL-10刺激不同时间(0、2、4、8、12、16、24h),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及RT-PCR方法分别检测SR/CD14蛋白及mRNA表达变化,所有实验重复3次.数据(光密度分析)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代表差异显著,P<0.01代表差异非常显著.结果①TNF-α及IL-6单独刺激AM均能以剂量-时间依赖关系增强CD14的表达,但抑制SR的表达.刺激后2h可检测到CD14/SR蛋白及mRNA的表达变化(P<0.05),随刺激时间增加变化更趋明显,12h时变化最为明显,CD14表达达高峰(P<0.01),SR表达至低谷(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均有P<0.01),TNF-α浓度在0-100μg/L范围内及IL-6浓度在0-1000μg/L范围内对CD14/SR表达的影响具有剂量依赖关系,刺激剂量越大,影响越明显;②IL-10刺激AM6h后能增强SRmRNA的表达并部份抑制CD14mRNA表达(P<0.05),刺激16h对SR/CD14的影响最为明显(P<0.01),免疫组化同样显示出IL-10增强SR的表达(P<0.01),但对CD14表达没有明显影响.结论①致炎细胞因子TNF-α、IL-6刺激小鼠肺泡巨噬细胞能以剂量-时间依赖关系从mRNA及蛋白水平上调CD14、下调SR的表达.②抗炎细胞因子IL-10能以时间依赖关系从mRNA及蛋白水平上调SR表达,同时能在mRNA水平下调CD14表达.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在脂多糖(LPS)处理后parkin表达及对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无菌分离并原代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200 ng/ml LPS作用巨噬细胞,JC-1标记线粒体,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RT-PCR检测巨噬细胞parkin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arkin及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的表达水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别检测巨噬细胞在LPS处理前后parkin在细胞内的分布及与LC3和线粒体三者的共定位情况。结果:JC-1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LPS处理后,巨噬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并随LPS作用时间延长呈持续下降趋势;parkin mRNA在LPS处理6 h内仅有少量的增加,但parkin蛋白水平在LPS刺激6 h后增加明显;parkin在巨噬细胞定位结果表明,未受LPS处理时parkin呈弥散均匀分布,而LPS刺激后parkin呈明显的点状聚集;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巨噬细胞在LPS刺激后,LC3Ⅱ/LC3Ⅰ比例增大,表明巨噬细胞发生明显的自噬;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巨噬细胞在LPS刺激后,parkin、LC3和线粒体三者存在共定位关系。结论:巨噬细胞在LPS刺激后,parkin表达增加并介导线粒体自噬形成,参与对损伤线粒体的清除,可能在巨噬细胞参与的炎症反应中发挥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microRNA-126(miR-126)基因敲减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功能变化,初步探讨其意义。采用real-time PCR检测LPS刺激前后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iR-126表达变化,CCK8法检测其增殖情况;观察miR-126基因敲减(knock down,KD)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形态变化,并用real-time PCR检测miR-126表达变化;CCK8法检测LPS刺激下miR-126KD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增殖变化;FACS检测巨噬细胞表面MHCⅡ类分子和CD86分子的表达变化;最后,real-time PCR检测巨噬细胞表达炎症因子IL-6、TGF-β和Ⅰ型精氨酸酶(arginase 1,Arg-1)等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WT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在LPS刺激后miR-126表达水平下调,显著低于未刺激组(P0.05),而增殖能力明显增强(P0.05);与WT小鼠相比,miR-126KD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miR-126表达量明显下调(P0.05);形态上,WT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有较长伪足,多呈梭形,而miR-126KD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多呈圆形,细胞边缘光滑较少见伪足;LPS作用48h后,miR-126KD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强于WT小鼠(P0.05);且其膜MHCⅡ类分子和CD86分子表达也较WT小鼠显著上调(P0.05);LPS刺激下,miR-126KD小鼠腹腔巨噬细胞CCL-1表达显著增加,而IL-6、TGF-β和Arg-1的表达水平显著减少(P0.05)。这些结果提示,miR-126基因敲减可显著影响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功能相关分子的表达,提示miR-126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功能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探讨姜黄素对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P.acnes)/LPS诱导的小鼠爆发性肝炎的影响。实验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和姜黄素组。分别给予赋形剂或姜黄素治疗,7d后处死小鼠,评价治疗效果及检测相关免疫学指标。结果显示,和对照组相比,姜黄素给药显著提高小鼠生存率,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降低肝脏CD4+T细胞数量和BrdU表达,降低巨噬细胞MHCⅡ、CD80和CD86表达。结果表明,姜黄素能缓解P.acnes/LPS诱导的爆发性肝炎,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D4+T细胞浸润、增殖及巨噬细胞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HSPgp96与LPS对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激活作用。方法: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组用PBS、HSPgp96和LPS诱导后,在不同时间用酶法测定NO生成量。按效靶比10:1加入H22肝癌细胞,24h后靶细胞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染色观察。在不同时间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测巨噬细胞MHC-Ⅱ和CD86的表达。结果:LPS和HSPgp96促进巨噬细胞NO生成的作用相当,并随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巨噬细胞攻击后的靶细胞呈现DNA损伤后的彗星现象。LPS和HSPgp96均促进巨噬细胞MHC-Ⅱ和CD86的表达,但HSPgp96诱导组表达更快更强。结论:与LPS相比,HSPgp96活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细胞毒活性的作用相当,而诱导抗原提呈功能的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生理状态下不同部位单核/巨噬细胞功能的异质性。方法:健康Wistar大鼠以灌洗法分离肺泡巨噬细胞(AM)和腹腔巨噬细胞(PM),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Mo)。采用无色孔雀绿比色法、流式细胞仪及放免法,分别测定不同部位单核/巨噬细胞的非特异性吞噬功能,IA抗原的表达及IL6、IL10的分泌水平。结果:AM的吞噬功能最强,Mo最弱。PM可高表达IA,而AM及Mo的表达量较低。PM分泌IL10的水平最高,Mo分泌IL6的水平最高。结论:生理状态下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及表型存在异质性。AM在天然免疫中有重要作用。PM可能在获得性免疫及拮抗炎症反应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