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Sol—Gel工艺合成Bi4Ti3O12超微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一处新的溶胶-凝胶(Sol-Gel)技术成功地合成了Bi4Ti3O12超细粉末,用差热-热失重分析(DTA-TGA)和X射线的衍射研究了Bi-Ti干凝胶的晶化过程及晶相转变温度,发现在400-800℃的热处理过程中粉估经历了游离态氧化物--氧化物+焦绿石相--纯钱钛矿相Bi4Ti3O12的转变过程,450℃开始合成了B2Ti2O7相,550℃开始合成Bi4Ti3O12相,800℃全中转变为终了  相似文献   

2.
MgO-B2O3-SiO2三元系1000℃时,35%≤MgO%〈60%组成范围内平衡相均为固相,其相关系可由Mg3B2O6-Mg2SiO4-Mg2B2O5,Mg2B2O5-Mg2SiO4-MgSiO3,Mg2B2O5-MgSiO3-SiO2三个结线三角形表示。各平衡相量之间关系可应用XRD定量相分析或重心规则计算。  相似文献   

3.
CaO—BaO—SiO2—TiO2系统溶胶涂液的制备和凝胶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0.1CaO-0.1BaO-XSiO2-(0.8-X)TiO2和YCaO-(0.3-Y)BaO-0.3SiO2-0.4TiO2(X=0~0.5,Y=0~0.3摩尔分数)两组四元系统浸涂液。根据粘度变化和凝胶时间研究了组成、水和醋酸加入量对溶胶涂液稳定性的影响,得出了配制稳定期长的浸涂液的配比。利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XRD)探讨溶胶形成过程和凝胶向玻璃态转变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溶液中CH3COO-取代醇盐中的OR基团分别与Si4+和Ti4+配位,形成反应活性不同于原醇盐的新的前驱体醇盐;经500°C热处理后凝胶的红外光谱中出现由Ti—O—Si伸缩振动所引起的吸收带。XRD谱证实60°C干凝胶中有醋酸盐晶体,500°C热处理后,这种晶体消失,凝胶中生成Ba2TiO4晶相。  相似文献   

4.
选用三正丙胺为模板剂.采用水热晶化法合成AlPO4-5分子筛。在Pr3N-P2O5-Al2O3-H2O体系中研究了水热晶化条件──模板剂用量、反应混合物pH值、晶化时间和晶化温度等。对AlPO4-5分子筛晶相形成和产物结晶度的影响。通过XRD、IR、SEM及DTA、TG等分析手段,表征了AlPO4-5的结构和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系列NiO/γ-Al2O3,NiO/TiO2-Al2O3催化剂样品,用XRD,EXAFS等方法对这些样品进行了分析.XRD相定量方法测得NiO在γ-Al2O3载体上的最大分散量为0.065gNiO/100m2Al2O3,而NiO在TiO2-Al2O3载体上的最大分散量为0.081gNiO/100m2TiO2Al2O3。EXAFS分析结果表明:TiO2的引入改变了NiO在载体表面上的分散状态.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四氯化钛、氯化钡、氯化锶分别作为钛、钡、锶源,用草酸作沉淀剂,首先在65℃反应制得Ba_(1-X)Sr_XTiO(C_2O_4)_2·4H_2O先驱物,在5O℃烘干后,再于800℃的烧1小时,得到Ba_(1-X)Sr_XTiO_3白色粉末。经X─射线衍射分析证明,当x分别为0和1时,产品分别为四方晶系钛酸钡和立方晶系钛酸锶,其它为由四方晶系向立方晶系过渡的固溶体。晶胞参数计算可知,该固溶体为完全互溶固溶体,结果符合Vegard定律。电镜形貌分析证明粒度为0.3~0.5μm。制陶试验证实,BaTiO_3纯相掺锶后,居里点普遍前移,介电常数均有所提高,当产品组成为Ba_(0.9)Sr_(0.1)TiO_3时,居里点前移20℃,介电常数为7400,比钛酸钡纯相的介电常数提高了4倍。  相似文献   

7.
通过传统熔体冷却方法确定了高Bi2O3低B2O3含量的PbO-Bi2O3-B2O3系统形成玻璃的最少B2O3引入量;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研究了由Pb3O4,Bi2O3单一氧化物、高Bi2O3含量的PbO-Bi2O3二元系统及高Bi2O3低B2O3含量的PbO-Bi2O3-B2O3三元系统经熔融冷却而获得物质的结构特点,探讨了少量B2O3的引入对该三元系统形成玻璃的作用和形成无定形结构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8.
中温烧结BaTiO_3基多相铁电瓷料X7R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铋钛低熔物降低BaTiO3基资料的烧结温度。当加入量约0.05mol时,可实现中温烧结,此过程存在过渡液相烧结。改性添加物La2O3、Nb2O5等在固-液烧结过程中溶-析及A、B位缺位补偿因溶,使主晶相BaTiO3晶粒形成“核-壳”结构。从ε-T特性和微观结构分析,探讨了不均匀分布的BaTiO3基多相铁电瓷料具有X7R特性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通过传统熔体冷却方法考察了P2O5-PbO-Bi2O3系统的玻璃形成,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考察了该系统两种不同类型玻璃的结构差异.结果表明,P2O5-PbO-Bi2O3系统存在两个玻璃形成区;在低P2O5区(<46%,摩尔分数)形成的玻璃中,存在不含P=O双键且A1(σ1)被激活的[PO4]四面体;在高P2O5区(>50%,摩尔分数)形成的玻璃中存在聚磷酸盐型[PO4]阴离子团,这些阴离子团通过Pb2+,Bi3+联接而形成层状玻璃结构.  相似文献   

10.
F~-离子和Ti~(4+)离子在CaO-Al_2O_3-SiO_2系玻璃晶化时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CaO-Al2O3-SiO2(CAS)系玻璃中单独引入F-离子或Ti4+离子,以及同时引入F-离子和Ti4+离子,通过DTA(差热分析)、XRD(X-射线衍射)、Raman、XPS(光电子能谱)和SEM(扫描电镜)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CAS系玻璃中一部分F-离子取代非桥氧离子处于玻璃网络内部,另一部分F-离子处于玻璃网络间隙,F-离子能促使CAS系玻璃分相,在稍高于Tg的某一温度热处理时,CaF2晶体首先从玻璃中析出;Ti4+离子对玻璃晶化影响不大,在稍高于Tg的某一温度热处理时,加Ti4+离子和不加Ti4+离子的玻璃首先析出的晶相均是钙长石(CaAl2Si2O8);在CAS系玻璃中同时引入F-离和Ti4+离子时,在稍高于Tg的某一温度热处理后首先析出的晶体是CaF2和钙长石(CaAl2Si2O8),F-离子和Ti4+离子混合使用能更好地促进CAS系玻璃的晶化。  相似文献   

11.
用化学掺杂方法合成了Ba1-xSrxTiO3和Ba09Sr01TiO3·yLa2O3(0≤x≤1,0≤y≤03)系列固溶体超细粉末。XRD证实,当x=1,y=0时,为四方晶系BaTiO3纯相,当0<x<1,0<y≤03时,得到一系列完全互溶固溶体,结果符合Vegard定律。SEM观察粒子为球形,大小均匀,粒度02~03μm,制陶实验发现,钛酸钡经化学掺杂后,室温介电常数显著提高,当x=01,y=002时,ε可达30000,比BaTiO3纯相的室温介电常数提高20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玻璃的稳定性参数△T、H'、析晶激活能E等参量的考察,研究了TiO2对CaO-P2O5-Al2O3-SiO2系玻璃析晶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TiO2的引入能显著降低本系统玻璃的稳定性,减少析晶激活能,并能提高玻璃的析晶数量.  相似文献   

13.
用差热分析和X射线粉末衍射等方法研究了BaB2O4-CaB2O4赝二元系的相平衡关系.在该体系中发现了一个新的化合物2BaB2O4·CaB2O4,该化合物在1117±3℃同成分溶化.2BaB2O3·CaB2O4对BaB2O4和CaB2O4均为共晶体系,其共晶温度分别为1076±3℃和1046±3℃,共晶.点组成分别为13.9mol%CaB2O4和67.18mol%CaB2O4.文中还对该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4.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核磁共振(NMR)研究了BaOSiO2B2O3TiO2系统玻璃。结果表明该系统玻璃中Ti4+的配位数以[TiO4]为主。根据其Ti2p电子结合能值的变化可认为:随TiO2含量的增加,[TiO4]有向[TiO6]转变的趋势。这种转变发生在TiO2摩尔分数约为20%处。NMR研究结果显示玻璃样品中,随TiO2和B2O3含量的增加四配位硼所占的比例N4值下降,且玻璃中Ti4+形成四配位的能力大于B3+。  相似文献   

15.
用水热方法以TiO_2为钛源,BaCl_2为钡源,合成粉体BaTiO_3,并采用后处理方式除去Ba-TiO_3中的杂相BaCO_3。通过XRD粉末衍射分析了杂相的存在及除去,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未经处理和处理后的BaTiO_3样品表面进行了观察。与反应前往体系中通入N_2的方法相比,对BaTiO_3样品进行后处理的方法具有操作方便、除杂效果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采用动态差示扫描量热法( D S C) 和 X 射线衍射法( X R D) 研究了快淬 Nd Fe B合金的晶化行为。非晶态 Nd8 .5 Fe86 B5 .5 合晶化由三个过程组成,各转变有效晶化激活能分别为4 .8e V、15 .2e V 和5 .4e V。非晶态 Nd7 .5 Dy1 Fe85 B45 Ga2 合金直接由非晶态转变为α- Fe和 Nd2 Fe14 B 相,有效晶化激活能为5 .8e V。  相似文献   

17.
采用玻璃晶化法制备适合磁记录用的Co-Ti替代型钡铁氧体BaFe_(12-2x)Co_xTi_XO_(19)(x=0,0.5,0.6,0.7,0.8,0.85,0.9)微粉。动态(变温)X射线衍射和DTA曲线分析表明,在非晶薄片基体的晶化过程中,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首先晶化出BaB_2O_4和Ba_2B_2O_7相,随后出现钡铁氧体相;温度到达850℃后,非磁性相消失,仅剩有磁性的钡铁氧体相.晶化过程为先成核而后长大。有关晶化条件对钡铁氧体微粉粒子尺寸及分布的影响、对形貌的影响也作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BaTiO3铁电玻璃陶瓷结构和介电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BaTiO3铁电玻璃陶瓷,选择材料组成成份分别Ba-Ti-Si-O和BaTi-Al-Si-O。利用XRD分析了上述两体系的均匀凝胶在热处理后的结晶结构。借助SEM观察了微晶形貌。最后测试了这种玻璃陶瓷在不同的温度和频率下人的介电常数和损耗,结果表明此类材料具有良好的介电性能。  相似文献   

19.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核磁共振研究了BaO-SiO2-B2O3-Ti2系统玻璃。结果表明该系统玻璃中Ti^4+的配位数以「TiO4」为主。根据其Ti2p电子结合能值的变化可认为:随TiO2含量的增国,「TIo4」有向「TiO6」转变的趋势。这种转变发生在TiO2摩尔分数约为20%处。  相似文献   

20.
利用水热合成法首先制备立方相BaTiO3过滤除杂后,再采用微波辐射法将立方相BaTiO3转变成高含量四方相BaTiO3。通过对XRD谱图及XRD2θ=45°附近的精细衍射谱图分析,证实了该方法不仅可以完成由立方相到高含量四方相的转变,同时也达到了两种合成方法优势互补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