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探讨5年新会陈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6例入选对象随机分为陈皮散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每组28例,分别用5年的陈皮散及该陈皮散加西药治疗,在第1、第2疗程治疗结束时随访记录患者症状与体征改善等情况,根据症状评分综合分析2组的疗效。结果:第1疗程绝大部分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第2疗程全部症状和体征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总有效率是中西医结合组(89.29%)优于陈皮散组(75.00%)。结论:5年新会陈皮治疗FD有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贮存20年的新会陈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2例随机分为陈皮散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分别用贮存20年的陈皮散和陈皮散加西药治疗,在第1和第2疗程结束时随访记录患者症状与体征改善等情况,根据症状评分综合分析2组的疗效.结果:陈皮散组、中西医结合组各种临床症状径2疗程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且第2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9例与西药对照组40例,治疗组予柴胡疏肝散配合多潘立酮、雷尼替丁治疗,对照组仅予多潘立酮、雷尼替丁口服,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74.00%,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FD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超激光穴位照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超激光穴位照射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针刺治疗。每天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2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7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疗程后,2组JO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疗程结束后,2组JOA评分与第1疗程结束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结合超激光穴位照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够改善患者的颈部症状、体征及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5.
聂莹 《新中医》2014,46(6):143-14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治疗组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予单纯西药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0%,对照组为66.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症状体征总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改善白带量、色质、阴部瘙痒灼热、阴道黏膜症状、外阴皮肤、口苦纳差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赵洁  杨育慈  唐英  徐潇蓉  赵虹 《新中医》2017,49(9):122-124
目的:观察针刺、中药、针药结合3种方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按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3组各30例。针刺组予风池(双),印堂,迎香(双),合谷(双),足三里(双),肺俞(双),脾俞(双),肾俞(双)等针刺治疗;中药组予中药汤剂通窍方治疗;针药结合组予针刺结合中药治疗,针刺治疗同针刺组,中药治疗同中药组。观察3组各疗程症状及体征并给予评分,进行3组临床疗效比较。结果:第1疗程结束时针刺组和针药结合组治疗症状积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疗程结束时的中药组和针药结合组与第1疗程结束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疗程结束时,3组症状积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结合组改善情况优于中药组及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疗程针药结合组疗效高于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疗程各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疗程针药结合组疗效高于优于中药组及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组相较优于中药组及针刺组,每个疗程的症状改善最明显,针刺组第1疗程疗效和针药组相当,中药组症状情况从第2疗程开始明显改善,第3疗程针刺组和中药组疗效相当,且针药结合组的疗效优于中药组及针刺组。  相似文献   

7.
吕英  杨京华 《新中医》2010,(12):79-80
目的:观察肺炎外敷散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结合安慰剂外敷治疗,试验组采用基础治疗结合肺炎外敷散治疗。疗程10~14天。结果:总疗效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发热病例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音消失时间比较,试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胸片表现异常者疗程结束后恢复正常病例数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肺炎外敷散治疗小儿肺炎,能够促进肺部炎症的吸收,提高肺炎治疗的疗效,明显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8.
钟艳萍  黄东辉  陈俊曦 《新中医》2014,46(4):133-135
目的:观察通窍散枕用配合辨证分型治疗儿童急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采用辨证分型、鼻腔负压置换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通窍散枕用治疗,疗程均为10天。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84.00%,对照组为70.8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鼻塞及头痛症状改善迅速,在治疗3天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10天时治疗组鼻塞、鼻涕、头痛症状积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窍散枕用配合辨证分型治疗儿童急性鼻窦炎效果良好,并对鼻塞、头痛症状减轻作用迅速。  相似文献   

9.
陈国祥 《新中医》2014,46(12):139-14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急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儿童急性鼻窦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克拉霉素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苓白术散颗粒以及自拟中药治疗,观察2组的症状、体征变化,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为95%,对照组为8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满意率为90%,对照组满意率为62%,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急性鼻窦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分期疗法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全程予西药GINA方案,治疗组予中西医结合方案分期治疗。两组疗程均约为4个半月、随访1年,观察临床疗效,比较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及肺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并采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问卷(C-ACT)评分评估与比较哮喘的长期控制水平。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87.5%;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存在优于对照组的趋势,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与治疗1个半月、疗程结束时组内比较,两组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1个半月时,治疗组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已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疗程结束时,治疗组主要症状体征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疗程结束时、随访6个月、随访1年与治疗前组内比较,两组C-ACT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随访1年与疗程结束时组内比较,对照组C-ACT评分明显降低(P0.05),而治疗组C-AC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随访1年比较,治疗组C-ACT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治疗前与疗程结束时组内比较,两组FEV1%、PEF%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明显升高(P0.05)。组间疗程结束时比较,FEV1%、PE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全阶段,中西医结合分期疗法与全程西药疗法的临床疗效相当,但中西医结合分期疗法在慢性持续期、临床缓解期改善患儿症状与体征,随访期哮喘控制的远期疗效方面存在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玉屏风散加味结合本体感觉促通术(PNF)治疗难治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难治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与对照组20例,对照组予以PNF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玉屏风散加味口服。观察治疗后2组Portmann简易评分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91%,对照组为50.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2组Portmann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第1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第2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玉屏风散加味结合PNF治疗难治性面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健脾疏肝降逆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予健脾疏肝降逆方(陈皮、半夏、白术、香附、元胡、枳壳、郁金等)口服.对照组50例,口服吗丁啉、奥克,疗程4周,观察2组疗效及症状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3%,对照组74.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此方具有健脾疏肝、和胃降逆之功效,治疗FD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2014年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84例F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泮托拉唑、多潘立酮、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差值为(40.5±5.8)分,对照组为(30.7±3.3)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为71.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其他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FD患者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靳三针结合屏风鼻宁散治疗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针刺+中药组采用靳三针结合屏风鼻宁散治疗,1次/d,10次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西药组采用口服H1受体拮抗剂治疗(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5mg,1次/d,20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症状与体征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针刺+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3.33%,西药组为73.3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体征评分及总评分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针刺+中药组评分低于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靳三针结合屏风鼻宁散治疗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疗效较好,且优于西药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谢有权 《新中医》2014,46(6):137-13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更年期抑郁症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8例。2组均给予尼尔雌醇和帕罗西汀,观察组加用疏肝补肾安神汤治疗。4周为1疗程,均治疗2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汉密尔顿抑郁症状评定量表(HAMD)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85.4%,对照组68.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抑郁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陈利坚 《新中医》2014,46(6):71-7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郁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肝郁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50例,对照组服用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观察组服用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和疏肝理脾汤,2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及产生的不良反应。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6.0%,对照组74.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恶心、烧心、反酸等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4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5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10%,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肝郁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显著,有助于减轻患者恶心、腹部胀气、反酸、上腹疼痛、烧心、餐后饱胀等症状,收效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用多潘立酮治疗,治疗组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14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前后消化不良症状积分(FDI)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1个月两组FDI与治疗前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对FD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和多潘立酮治疗FD均有效,但是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郭华明 《新中医》2006,38(7):61-6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4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8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麻杏石甘合桑白葶苈汤加减(处方:生麻黄、石膏、苦杏仁、葶苈子、桑自皮、生甘草)治疗。疗程为1~2周。观察临床疗效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3%,对照组为79.2%,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养阴润肠汤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STC)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ST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31例)。观察组给予养阴润肠汤治疗,对照组给予聚乙二醇4000散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行2个月随访,观察组治疗结束第30、60天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阴润肠汤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能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加强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予理气健脾消胀方结合多潘立酮治疗,对照组40例仅予多潘立酮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P〈0.01),两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FD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