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军  王占勇  杨硕 《新中医》2016,48(1):83-85
目的:观察推拿整脊配合针刺通臂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推拿整脊合针刺通臂穴组(治疗组)与推拿整脊配合针刺肩三针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疗程后田中靖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症状部分(颈肩部疼痛与麻木感、上肢部疼痛与麻木感、手指疼痛与麻木感)评分。以及各治疗时间点田中靖久量表总评分、治疗2疗程后2组周围血液中P物质浓度变化情况。结果:2组组内各观察时间点田中靖久量表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疗程后,2组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后,2组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疗程后,2组颈肩部疼痛麻木感、上肢疼痛或麻木感、手指疼痛与麻木感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2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疗程后,2组组内P物质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推拿整脊配合针刺通臂穴能更好地改善颈椎内外平衡,缓解神经根卡压症状,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穴位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6月本院78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刺穴位联合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刺穴位治疗,10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血清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有效率为82.05%,两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6.2158,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F-MPQ评分、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刺络药物罐结合激光穴位照射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的肩周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刺络药物罐结合激光穴位照射组(治疗组)和普通针刺结合激光穴位照射组(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刺络药物罐结合激光穴位照射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结合激光穴位照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Constant-Murley量表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疼痛症状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及总评分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肌力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评分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愈显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刺络药物罐结合激光穴位照射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明显优于普通针刺结合激光穴位照射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关节活动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颈部康复训练与针刺联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性。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针刺加颈部康复训练治疗。两组疗程为21日。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椎病功能评定表(ASCS)进行疼痛和颈椎功能综合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疼痛程度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下降,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疼痛程度V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ASCS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ASCS量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颈部康复训练与针刺联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不但能够帮助患者改善疼痛症状,而且还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项四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项四针速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两组每周均治疗5次,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田中靖久症状量化表20分法评分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80.0%(P0.01)。两组治疗后20分法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20分法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20分法量表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四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且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治疗,对照组单用针刺疗法,2组均治疗1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日常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后的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87%(31/32),对照组为90.63%(29/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2组VAS评分治疗24h、72h及治疗1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72 h及治疗1周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CASCS及日常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针刺结合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治疗方式,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埃塞俄比亚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把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选取风池、大椎、肩井、病变神经根出口处颈夹脊穴、病变经脉所过穴位进行针刺,留针30 min;对照组选用干扰电治疗仪(型号:LGT-2800V2),选取颈肩上肢敏感压痛点放置电极,20 min/次,两组均1次/天,10天为1个疗程。治疗后进行疗效判定、VAS评分比较和颈椎病症状量表比较。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5.6%和7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比较,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埃塞俄比亚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穴位敷贴配合针法治疗,对照采用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NPQ、N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有效镇痛,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腕踝针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腕踝针为主治疗,对照组采用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结果:两组均能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程度,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能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及体征,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总体疗效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腕踝针法和颈夹脊穴针刺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但腕踝针法具有取穴方便、不易发生针刺不良反应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运用针刺调补脾肾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腹部取穴组)和对照组(常规取穴组),分别于1个疗程和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症状体征积分、疼痛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疗程后治疗组起效更快,止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3个疗程后,两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疼痛评分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调补脾肾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止痛方面较常规取穴治疗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穴位贴敷结合针刺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及疼痛的改善情况。方法:将6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应用穴位敷贴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独应用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疼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2周后等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存在显著性差异且P0.05。结论:给予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穴位贴敷结合针刺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朱琏抑制Ⅱ型针刺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治疗,治疗组采用朱琏抑制Ⅱ型针刺手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81.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颈痛量表(NPQ)评分及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朱琏抑制Ⅱ型针刺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较常规电针疗法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纯针刺组37例,采用针刺方法(选穴:颈夹脊、大杼、肩井、曲池、外关、后溪)治疗;针推结合组39例,在针刺基础上加用推拿方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单纯针刺组为89.19%,针推结合组为94.87%,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视觉模拟(VA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止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颈夹脊穴配合梅花针刺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采用针刺颈夹脊穴的基础上加梅花针叩刺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针刺颈夹脊穴治疗。两个疗程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AS)、麻木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26/30),对照组为83.3%(25/30),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均P0.01),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麻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均P0.01),治疗组治疗患肢麻木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梅花针叩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对缓解患肢麻木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穴位敏化理论探讨敏化状态腧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敏化状态腧穴诊断界值的128例患者分为穴位敏化组96例、穴位非敏化组32例,因2组一般资料不均衡而重新匹配,最终纳入23例为穴位敏化组、23例为穴位非敏化组.2组均采用针刺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A)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12)评分.结果:2组治疗后及随访时的VAS评分、CASCA评分、SF-12评分组间比较及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针刺相同穴位的情况下,穴位敏化组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优于穴位非敏化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刃针阿是穴定点散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以刃针阿是穴定点散刺法,每周治疗1次;对照组用毫针穴位针刺治疗,每周治疗5次。两组均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治疗后治疗组评分(17.67±2.02)高于对照组(15.96±1.7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评分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刃针阿是穴定点散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与传统毫针针刺治疗相比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石氏痰瘀通络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组予石氏痰瘀通络汤。两组疗程均为28天,观察临床疗效,比较颈椎病症状体征评分及疼痛VA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1)最终完成试验者114例,治疗组59例,对照组55例。(2)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1.53%和72.73%;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各周与治疗前组内比较,两组颈椎病症状、体征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治疗后各周比较,颈椎病症状、体征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治疗后各周与治疗前组内比较,两组疼痛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治疗1周后比较,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3、4周组间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石氏痰瘀通络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其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项八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项八针"法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治疗,两组每星期均治疗3次,1星期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个疗程后进行Northwick Park Questionnaire颈痛(NPQ)评分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治疗1、2个疗程后NPQ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1、2个疗程后NPQ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项八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痛症状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且疗效优于牵引疗法。  相似文献   

19.
陈建慧  孙星标 《新中医》2014,46(1):157-159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联合扶阳宣痹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6例,辨证均属风寒痹阻证合并肝肾亏虚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针刺、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扶阳宣痹汤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2.45%,对照组75.4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刺、推拿联合扶阳宣痹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可靠,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与针刺深度的关系。方法选择10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穴位深刺治疗。比较两组疗效、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目测类比评分(VAS)、Northwick Park(NPQ)颈痛量表评分、安全性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观症状评分、适应能力评分、临床体征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NPQ评分比较有时间效应(P0.05),即两组NPQ评分有随时间变化而降低的趋势,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两组治疗前后NPQ评分比较有组别效应(P0.05),即两组NPQ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存在时间与组别的交互作用(P0.05),即两组NPQ评分差异有随时间变化降低的趋势。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不同针刺深度与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疗效有关,深刺效果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