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有效方法。方法对HBsAg、HBeAg双阳性孕妇接种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及对其所生的婴儿接种乙肝疫苗。结果阻断组婴儿12月龄时乙肝两对半检测:全阴性者9例,HBsAb单阳性者114例,HBsAg单阳性者4例,HBsAg、HBeAg双阳性者2例,乙肝病毒母婴阻断率为95.3%;观察组婴儿12个月龄时乙肝两对半检测:全阴性者19例,HBsAb单阳性者53例,HBsAg单阳性者12例,HBsAg、HBeAg双阳性者5例,婴儿乙肝感染率为19.2%;经统计学方法分析,χ2=11.65,P〈0.00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采用HBIG与乙肝疫苗结合使用是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乙肝免疫球蛋白在妊娠晚期注射阻断乙型肝炎宫内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8例HBsAg(+)孕妇,其中有18例HBeAg(+),自孕28周开始每4周肌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200IU,分娩后新生儿采脐血5ml,检测乙肝病毒标记物(HBVM)。结果68例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者占10.3%,其中HBsAg、HBeAg双阳性者占5.9%。50例仅HBsAg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率为4%(2/50),18例HBsAg、HBeAg双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率为27.8%(5/1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BsAg(+)孕妇孕晚期注射HBIG,阻断宫内HBV感染的效果显著;HBeAg(+)孕妇宫内感染的危险性较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有效方法。方法对HBsAg、HBeAg双阳性孕妇接种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及对其所生的婴儿接种乙肝疫苗。结果阻断组婴儿12月龄时乙肝两对半检测:全阴性者9例,HBsAb单阳性者114例,HBsAg单阳性者4例,HBsAg、HBeAg双阳性者2例,乙肝病毒母婴阻断率为95.3%;观察组婴儿12个月龄时乙肝两对半检测:全阴性者19例,HBsAb单阳性者53例,HBsAg单阳性者12例,HBsAg、HBeAg双阳性者5例,婴儿乙肝感染率为19.2%;经统计学方法分析x^2=11.65,P〈0.0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采用HBIG与乙肝疫苗结合使用是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杨翠丽  王斯  马文阁  王向红 《河北医药》2008,30(10):1493-1494
目的 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的最佳剂量及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预防乙肝宫内感染的作用,探讨免疫失败的原因和对策.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7年4月初在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乙肝母婴阻断产科产前检查、分娩、随访的HBsAg阳性母亲及新生儿839例,根据新生儿出生后接种乙肝基因疫苗(HBac)剂量不同分成2组,A组:269例,孕期注射HBIG;B组:570例,其中孕期注射HBIG组496例,未注射HBIG组74例.观察、比较2组新生儿12月龄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率,乙肝母婴阻断率,观察、分析HBIG的宫内阻断效果.结果 A组269例,免疫失败6例.乙肝母婴阻断率97.77%,12月龄HBsAb阳性率84.39%;B注射HBIG组496例,免疫失败11例,乙肝母婴阻断率97.78%,12月龄HBsAb性率87.70%;B未注射HBIG组74例,免疫失败5例,乙肝母婴阻断率93.24%,12月龄HBsAb阳性率85.14%.A组和B注射HBIG组比较,乙肝母婴阻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性意义(P>0.05),12月龄HRsAb阳性率分别为84.39%、87.70%,B注射组HBsAb阳性率高于A组;B注射HBIG组与未注射组比较,乙肝母婴阻断率分别为97.78%、93.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剂量加倍,12月龄HBsAb阳性率增加;孕20周始注射HBIG可提高乙肝母婴阻断率.母亲血乙肝病毒含量<103拷贝/ml,孕期可不注射HBIG,新生儿出生后接受联合免疫即可;乙肝母婴传播与母血乙肝病毒含量有关,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是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同时血HBV-DNA阳性的母亲经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后所产婴幼儿的免疫效果。方法 214例双阳性孕妇分为孕期阻断组(A组)(126例),孕妇于孕28周始每4周肌内注射高效免疫球蛋白HBIG200U,共3次;孕期未阻断组(B组)(88例),孕期未进行任何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干预。所有分娩的新生儿于出生6h内注射HBIG100U,并按照0、1、6免疫程序接种乙肝疫苗,5μg/次。随访至12个月,检测婴儿血清乙肝标志物。另外,根据孕妇HBV-DNA载量不同分为:HBV-DNA>1E+5copies/ml组(C组)和HBV-DNA<1E+5copies/ml(D组),分析其婴儿免疫阻断效果。结果 A组孕妇所分娩婴儿12月龄时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5.56%,HBV阻断率为94.66%,HBsAb阳性率89.68%;B组88例婴儿中,婴儿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11.36%,阻断率为88.64%,HBsAb阳性率为78.41%;2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HBsA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2.39,P=0.132;χ2=5.178,P=0.023)。然而,孕妇组婴儿12月龄时乙肝感染率为14.29%,HBV阻断率为85.71%,显著低于C组的94.7%(χ2=4.91,P=0.027)。结论 HBsAg伴HBV-DNA双阳性孕妇HBV母婴阻断成功与否与孕妇HBV-DNA高病毒载量有关,而与母亲孕期应用HBIG阻断是否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乙肝标志阳性的孕妇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在预防乙肝母婴传播中的作用。方法将80例HBsAg和(或)HBeAg阳性的孕妇分成两组,治疗组(用药组)和对照组(未用药组),用ELASA检测孕妇HBV血清标志物和新生儿的血清HBsAg。结果用药组7%(3/42)新生儿HBsAg检出率明显低于未用药组37%(14/38),并且用药组的孕妇用药后HbsAg滴度及HBV-DNA水平较用药前明显下降。结论对乙肝标志阳性的孕妇于孕晚期给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可有效地降低新生儿HBV感染率,表明干预性治疗可有效阻断HBV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与HBV-DNA水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式反应(FQ-PCR)法对351例乙肝患者血清样本进行血清标志物及HBV-DNA含量检测。结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HB-cAb)(+)"组(1组)和"HBsAg(+)、HBeAg(+)"组(2组)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和含量最高。"HBsAg(+)、乙肝e抗体(HBeAb)(+)、HBcAb(+)"组(3组)、"HBsAg(+)、HBeAb(+)"组(4组)、"HBsAg(+)、HBcAb(+)"组(5组)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HBcAb(+)、HBeAb(+)"组(6组)血清中HBV-DNA的检出率分别为31.4%,8.3%,23.7%和4.5%。结论:患者血清HBV-DNA的阳性率与HBV血清标志物的存在状态相关,定量检测HBV-DNA能真实反映乙肝病毒的复制情况,对临床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少华 《抗感染药学》2019,16(7):1281-1283
目的:评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与乙肝疫苗联用预防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疗效及其对不同HBV-DNA载量的孕妇对母婴传播阻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94例资料,按用药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50例和B组44例,其中干A组孕妇实施孕期干预阻断(于孕妇孕期28周后每隔4周注射HBIG,连续注射3次),B组孕妇孕期内未实施干预阻断;比较两组孕妇在分娩后6 h给予新生儿注射HBIG,并按照0、1、6月免疫程序接种乙肝疫苗,随访新生儿12月,检测其乙肝标志物水平(HBs Ag、,HBsAb)阳性率的差异;另根据孕妇乙肝病毒基因(HBV-DNA)载量的不同将其分为C组28例和D组66例,比较C组和D组HBV母婴传播HBsAg阻断的差异。结果:A组和B组孕妇婴儿12月月龄时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b阳性率高于B组(P<0.05);D组孕妇母婴传播阻断率高于C组(P<0.05)。结论:采用联合接种HBIG和乙肝疫苗能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但其阻断效果与母体HBV-DN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及HBV携带孕妇初乳中HBV感染性标志物(HBV-DNA)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年5月至2006年7月在我院产科门诊定期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HBsAg阳性孕妇300例,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80例(HBsAg携带者58例、小三阳57例、大三阳65例)于孕28、32、36周肌注HBIG200U,对照组120例(HBsAg携带者40例、小三阳43例、大三阳37例)不用药。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新生儿乙肝五项指标,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法检测产妇初乳中HBV-DNA情况。结果(1)两组产妇的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率分别为12.8%和2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乙肝大三阳产妇两组新生儿的脐血HBeAg阳性率为6.2%和10.8%,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产妇初乳中HBV-DNA感染率分别为36.1%和45.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BIG能够阻断小三阳和乙肝携带者孕妇的母婴传播,但不能阻断大三阳孕妇的母婴传播;HBIG对HBV携带产妇初乳中的HBV-DNA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母婴垂直传播的最佳方法. 方法采取2002年1月至2003年6月在本院妇产科门诊进行产检的孕妇,对82例确诊HBV携带孕妇随机分为两组,A组 41例, 从妊娠26周后使用HBIG 200IU肌注,每4周1次,共3次; B组41例于婴儿出生后2 h内使用HBIG 200IU肌注;两组婴儿出生后12h内均使用乙肝疫苗针5μg肌注,第2个月、第6个月再加强1次,1岁时测定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酸(HBV DNA)及肝功能. 结果 (1) 两组婴儿在分娩方式、出生体重、1 min阿氏评分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 (2) A组 41例均无肝功能受损,HBsAg阳性5例 , HBV DNA阳性5例 . (3) B组 41例中肝功能受损6例 ,HBsAg阳性13例 , HBV DNA阳性14例.(4)两组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孕妇产前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能较好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1.
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8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晓君 《医药导报》2004,23(8):0538-0538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用于预防宫内感染的有效性。方法:将156例HBsAg阳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预防组86例,于孕30,34,38周给予HBIG 3次,每次200 U,im,对照组70例不给予药物。结果:预防组宫内感染率1.2%,对照组宫内感染率50.0%,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给HBsAg阳性孕妇孕期肌内注射HBIG,是降低HBV垂直传播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邱伟  莫奕彩  黄艳 《河北医药》2009,31(13):1598-159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孕妇及其新生儿行被动免疫对阻断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方法选取HBsAg(阳性)孕妇118例分为2组,A组60例,于孕28、32与36周分别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B组58例,仅作常规产前检查及监护。A组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HBvac)5μg和HBIG100U;B组新生儿只注射HBvac5μg。分别检测2组新生儿及6月龄婴儿血清中HBsAg、HBVDNA、HBsAb。结果A组较B组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血清中HBsAg阳性率降低,HBsAb阳性率升高(P均〈0.05);A组较B组的6月龄婴儿HBsAg阳性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HBsAg阳性孕妇应用HBIG被动免疫,可有效阻断HBV垂直传播,新生儿出生时应用HBIG和HBvac联合免疫,可以显著提高6月龄婴儿HBsAb阳性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母体对胎儿进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被动免疫预防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效果。方法:以在太原市传染病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及分娩的HBsAg阳性孕妇96例作为HBIG注射组(自妊娠28周起多次肌肉注射HBIG 200IU),同期分娩但未进行产前检查HBsAg阳性孕妇59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新生儿出生24 h内且未注射HBIG的股静脉血,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分析比较注射与未注射HBIG的HBsAg阳性孕妇及注射HBIG孕妇不同注射次数间其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HBIG注射组HBV宫内感染率(12.5%,12/96)、HBsAg阳性率(10.2%,7/96)、HBV DNA阳性率(7.3%,7/96)均低于未注射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将注射次数分为0~1次、2~3次和4~5次三个等级进行分析,HBV宫内感染率、HBsAg阳性率和HBV DNA阳性率随HBIG注射次数增加而减少,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初步提示HBsAg阳性孕妇产前注射HBIG及增加HBIG注射次数可能降低HBV宫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疗效。方法将100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随机分为预防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预防组于孕28周起开始予以HBIG200U肌内注射,每4周1次,共3次;对照组产前未注射HBIG。检测并比较2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预防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及新生儿均未见不良反应,且新生儿无出生缺陷。结论孕妇于妊娠晚期多次注射HBIG进行被动免疫,可有效阻断乙肝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5.
拉米夫定在阻断母婴传播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拉米夫定能有效地阻断母婴垂直传播乙型肝炎。方法对87例HBsAg、HBeAg阳性的孕妇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A)45例与对照组(B)42例,A组45例在妊娠24周口服拉米夫定100mg,每日1次至分娩后停药。B组42例孕妇在28周、32周、36周各肌肉注射100U乙肝免疫球蛋白。两组中所生的新生儿在分娩2小时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U,6小时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5μg,并且在分娩后1、6个月按时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5μg。结果A组45例孕妇所生的1岁婴儿中外周血清检测1例HBsAg阳性,阻断率97.78%。B组42例孕妇所生的新生儿的1岁婴儿中外周血清检测6例HBsAg阳性,阻断率85.71%。结论A组阻断率明显高于B组,拉米夫定能降低母婴传播乙型肝炎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携带乙型肝炎病毒的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母婴宫内传播临床疗效。方法: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自孕28周起多次肌注HBIG60例为预防组及未注射的50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母血HBsAg及其新生儿血HBsAg、抗HBs、HBVDNA。结果:预防组60例新生儿中有54例血清抗HBs阳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预防组新生儿血HBsAg、HBVDNA检出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经母亲对胎儿行被动免疫可有效预防乙肝病毒宫内传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孕期注射HBIG及新生儿HBIG联合乙肝疫苗对乙肝病毒母婴阻断的效果。方法对100例乙肝病毒携带者孕妇在妊娠28、32、36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 IU,新生儿出生后12 h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100 IU,加乙肝疫苗(10μg),出生后第4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100 IU,并自满月按照1、2、7的程序全程接种乙肝疫苗(5μg),出生后第8个月取静脉血测乙肝两对半。结果检测100例婴儿仅2例HBsAg阳性,婴儿获得保护率98%,100例中有93例获得保护性抗体HBsAb,免疫成功率达93%(93/100)。结论联合免疫有助于减少母婴垂直传播,提高婴儿保护率和免疫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孕晚期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HBV宫内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孕妇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减少新生儿在产前宫内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67例乙肝"大、小三阳"孕妇分为治疗组(A组86例)和对照组(B组81例),均在妊娠28周时抽取静脉血,采用血清学检测、血HBV-DNA检测。A组自28周开始每4周肌注1次HBIG 200 IU直至分娩,B组不给予上述药物,新生儿出生后即抽取脐静脉血检测HBV-DNA。结果产前使用HBIG的86例孕妇分娩87例新生儿中仅1例新生儿HBV-DNA阳性,宫内感染率1.1%,而产前未使用HBIG的81例孕妇分娩81例新生儿中11例发生宫内感染,宫内感染率13.6%,治疗组新生儿HBV-DNA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HBIG能有效降低乙肝"大、小三阳"孕妇的宫内感染率,HBV-DNA检测可以作为是否应用HBIG的指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2004年1月~2007年1月选择梅州城区HBsAg阳性孕期从未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的孕妇所生的婴儿168例,116例婴儿为观察组,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10μg乙肝疫苗;52例婴儿为对照组,常规接种5μg乙肝疫苗。在12个月龄时进行乙肝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观察组婴儿HBsAg阳性控制率(94.83%)明显高于对照组(67.31%),无效率(5.17%)明显低于对照组(32.69%),两组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母婴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HBV感染者PreS1并与乙肝血清标志物进行比较,进一步探讨PreS1在乙肝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ELISA方法测定225例HBV感染者PreS1及乙肝血清标志物。结果高复制组(HBsAg、HBeAg、HBcAb三项阳性)的PreS1阳性率为852%;低复制组(HBsAg、HBeAg、HBcAb三项阳性)的PreS1阳性率为487%,两组差异显著。PreS1与HBeAg具有一致性,但HBeAg阴性感染者中存在36%的PreS1阳性。急性乙肝患者、慢性乙肝患者及无症状病毒携带者的PreS1阳性率分别为957%、487%和146%。PreS1阳性和阴性患者的转氨酶水平(ALT和AST)差异显著。结论PreS1做为一种新的HBV感染、复制和乙肝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的标志物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