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械辅助通气是临床抢救治疗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随着我院各科医疗飞速发展的诊疗和需求,呼吸机运用频率增加,呼吸机管路清洗不彻底,造成呼吸道感染已被我院感染科高度重视。目前国内呼吸机管路系统管理和消毒尚无统一规范、呼吸管路更换时间及消毒方法不尽相同,但我们主张7小时更换消毒一次,以自动清洗机清洗热力消毒,保证呼吸管路清洗消毒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变迁,以指导临床防治. 方法 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采取综合感染防治措施前后3个不同阶段(2006年2月1日至2007年1月31日为第一阶段,2008年8月1日至2009年7月31日为第二阶段,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为第三阶段)使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48 h,并在NICU住院≥5d的患儿的相关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对发生VAP患儿的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进行病原菌检测,用琼脂扩散敏感试验法测定病原菌耐药性.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个阶段共纳入491例患儿,其中发生VAP共92例,VAP发生率为27.3/1000个呼吸机使用日.采取综合感染防治措施后新生儿VAP发生率逐渐下降,3个阶段VAP发生例数分别为38、22、32例,VAP发生率分别为48.8/1000个呼吸机使用日、25.7/1000个呼吸机使用日和18.5/1000个呼吸机使用日(x2=26.19,P=0.000).VA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95.5% (63/66).其中鲍曼不动杆菌是VAP最主要的致病菌,占65.2%(43/66);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占15.2%(10/66);大肠埃希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各占6.1%(4/66).3个阶段相比,第一阶段致VAP鲍曼不动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全部耐药,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率为57.9%,有8株多重耐药菌株;第二阶段分离到的病原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敏感率上升至75.0%(x2 =16.39,P=0.000),且无耐碳青霉烯类菌株及多重耐药菌株;与第二阶段相比,第三阶段病原菌对头孢菌素及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率分别下降至5.0%(x2 =11.76,P=0.001)和20.0%(x2=6.72,P=0.01),出现10株多重耐药菌株. 结论 VA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采取综合感染防治措施可降低新生儿VAP发生率,但VAP病原菌种类逐年变迁.定期监测和分析NICU患儿VAP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变迁,对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控制VAP发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Bear750Psv婴儿呼吸机是为那些肺部有病症的新生儿(体重500g以上)和小儿(体重30kg以下)提供临床护理和通气支持而设计的。本文就Bear呼吸机在临床使用中出现的常见故障检修进行介绍。1气源供应报警出现此故障,首先要检查空气和氧气气源是否降到了24±2PSIG以下,排除气源供应故障后,确认气源在监测窗口中的显示压力。若外部气源压力正常,则需检查空气气源接水瓶堵塞否,如堵塞,则更换琪过滤芯。其次,要排除空、氧压力传感器故障,如损坏,则需要更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部物理疗法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儿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而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肺部物理疗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组患儿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显效率,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儿的无效率明显高于干预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物理肺部护理患儿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收集重症监护室内行机械通气患者170例,其中符合VAP诊断标准51例,男性30例,女性21例;年龄最小的4岁,最大的83岁,最短通气时间4小时,最长同通气时间1512小时.对其进行临床资料、病原菌分布情况分析。结果:重症监护室VAP发生率33.53%,病原菌的阳性率100%,其中G-菌占96.05%。结论:积极做好重症监护室内常规护理的同时,应严格掌握有创机械通气指征,提倡早期无创机械通气及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是减少重症监护室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呼吸机可以维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纠正缺氧、防止二氧化碳在体内的蓄积,是治疗各种原因导致患儿呼吸衰竭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但人工气道的建立,使气道失去了去除细菌的作用,气道管理的诸多危险因素也严重威胁着患儿生命,做好气道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提高危重患儿的抢救成功率。本文将对做好人工气道管理的关键环节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总结使用无创呼吸机救治的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方法。结果:30例中,无死亡病例,效果满意,顺利脱机,2例因出血病情危重行气管插管,改有创通气。结论: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能迅速纠正COPD的患者重度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改善病人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高危因素和防治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5年江门市妇幼保健院NICU呼吸机治疗的98例危重新生儿的临床资料。 结果VAP发生率为4694%;VAP与胎龄、出生体重呈负相关,与机械通气(MV)时间、插管次数、MV次数呈正相关(P<001);病原菌主要是耐药性条件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8039%),革兰阳性球菌次之(1373%);多次上机者还培养出2株真菌;继发VAP与否明显影响治愈率(P<005)。 结论VAP与胎龄、出生体重、MV时间、插管次数、MV次数密切相关;致病菌主要是耐药性条件致病菌;综合防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连续或脉冲式多普勒超声已用于研究血流,目前已从脐循环获得其血流速率多普勒超声信号,对其进行声频分析产生了血流速率波形,分析该波形可以获得有关胎儿与胎盘血管动力学情况。近来已有关于宫内生长迟缓(IUGR)时脐动脉速率波形异常的报道。为研究波形分析对于早期发现 IUGR 的临床效用,作者为两组孕妇检测了脐动脉速率波形、顶骨间径和腹围。其中20例为小于孕龄儿(SGA),出生时不足2,500g,另112例为适于孕龄儿(AGA)。研究从第21孕周开始,直至分娩,两组均未发现任何母并发症,均为单胎。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生儿急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机械通气在NICU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同时又不可避免出现各种不同并发症,如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 associated lung injury,VALI)、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影响患儿日后生存质量。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是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现就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surfactant-associated protein,SP)、  相似文献   

11.
产前应用地塞米松使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提高了早产儿抢救成功率.Buimer等[1]发现接受呼吸机治疗的早产儿长期接受地塞米松治疗会抑制甲状腺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行床边手术治疗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索早期行床边外科治疗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7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早产儿,男4例,女3例,均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在新生儿监护室(NICU)内行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并对手术注意点、术后呼吸机使用情况、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均治愈出院。其中6例于术后3—5天撤离呼吸机,1例于术后30天撤离呼吸机。全组无气胸、喉返神经损伤、乳糜胸等术后并发症,无高血压、术后并发感染等情况。复查心脏B超均未见分流信号,心功能正常。结论: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在药物治疗不能关闭PDA或无法使用消炎痛等药物及时关闭PDA时,早期行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效果好,能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重症早产儿的PDA宜采用床边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是新生儿期极为危重的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现在某些NRDS患儿呼吸机治疗时,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本研究旨在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或传统通气策略(大潮气量通气)治疗NRDS的并发症,及其对外周血炎症介质的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我院1983~1987年产道血肿145例分析,发现99%的产道血肿在产后12小时内临床发现,左侧居多.初产、双胎.孕37周以下产妇及第二产程延长者血肿发生率高,妊高征、肝功能损害、中重度贫血者血肿发生率高.产道血肿处理原则是切开缝扎,术毕用浸有50%硫酸镁甘油纱条填塞.腹膜外或阴道上血肿且病情稳定者可考虑保守疗法.对有易发生血肿倾向者应注意产前纠正,产时可肌注维生素K_1及静脉滴抗血纤溶芳酸.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TIC)形态和定量参数在卵巢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利用编码相位反转技术对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30例常规超声检查发现附件区囊实混合性肿物或实性肿物的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TIC曲线形态和定量参数变化特征.结果 良性组TIC表现为"缓升缓降"型;恶性组表现为"速升缓降"型.卵巢肿瘤峰值时间、峰值强度、增强速率在良性组、恶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卵巢肿瘤的超声造影TIC形态及定量参数为卵巢肿瘤良恶性的鉴别提供了更客观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在人们印象中,男人似乎应该比女人更理智、更坚强,然而科学研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更害怕孤独 虽然孤独感对每个人的大脑都会产生影响,但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科学家发现,老年男人最害怕孤独.孤独时,男人比女人更少寻求帮助,进而加重孤独感,还会损伤大脑.  相似文献   

17.
产时胎儿监护对于保障胎儿分娩期安全、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缺氧和减少新生儿近远期不良结局的发生至关重要。产时电子胎心监护是国际普遍推荐使用的产时胎儿监护措施。正确掌握产时电子胎心监护的临床应用主要包括胎心率基本波形的定义、胎心率波形的生理病理意义以及针对胎心率波形的临床处理原则3部分内容。文章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指南,对产时电子胎心监护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影响。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急救中心收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机械通气策略,观察组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其他治疗相同。观察治疗后的呼吸机参数主要包含吸气峰压、呼吸末正压、平均气道压、吸入氧浓度、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分析;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吸气峰压、平均气道压、吸入氧浓度的参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呼吸末正压、呼吸频率参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pH、PaO_2显著低于对照组,PCO_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经过治疗后呼吸机肺损伤、脑室内出血、动脉导管开放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能够优化呼吸机参数,改善患儿动脉血气值,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胎儿滋养层对母体组织的浸润对于成功妊娠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母亲螺旋动脉浸润不充分将增加先兆子痫、IUGR和胎盘早剥等滋养层疾病的危险性。为研究子宫动脉异常波形消失的时间与出生体重及妊娠并发症的关系,探讨子宫动脉波形晚正常化对生物学及临床的影响,对1 524例妊娠19~21周妇女进行常规超声筛查。4MHz连续波探头评价其子宫动脉的多普勒波形。若单侧或双侧子宫动脉出  相似文献   

20.
对早期卵巢癌强调系统手术探查分期,注意发现高危区微小转移及亚临床灶,并结合肿瘤分化等全面考虑,使治疗更有针对性;对晚潮卵巢癌提倡持积极态度,争取切净或近乎全部切净肿瘤,使残余癌缩减到最小,以利提高术后化疗或放疗效果。政善存活率是近年卵巢癌手术治疗的总趋势。对手术分期,术式选择,细胞减灭术的要求、特点、可行性、并发症、疗效等进行了阐述,并指出需要继续研究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