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雷公藤内酯醇降低T淋巴细胞核因子—kB的活性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对T淋巴细胞核因子-kB(NF-kB)活力的影响,进一步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免疫抑制作用的机制。方法:和凝胶迁移率实验(EMSA)检测不同浓度的雷公藤内酯醇对于普通培养状态下和同时使用佛波脂/植物血凝素(PMA/PHA)激活的Jurkar细胞中NF-kB活力的影响。结果:在普通培养状态下和同时使用PMA/PHA激活的Jurkat细胞中均存在一定活力的NF-kB,使用PMA/PHA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醇对炎症因子刺激下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产生的影响。方法:以IFN-γ(200μg/L)及TNFα(20μg/L)联合刺激人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细胞MCP-1蛋白含量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上清中MCP-1的分泌量以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细胞MCP-1 mRNA含量采用半定量RT-PCR法进行测定。结果:普通培养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及培养上清中有少量MCP-1分泌,IFN-γ(200μg/L)及TFNα(20μg/L)联合刺激24h,人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合成MCP-1明显增加。雷公藤内酯醇可以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MCP-1分泌,并使细胞MCP-1 mRNA含量明显降低,该抑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可以抑制炎症刺激下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合成MCP-1,这可能  相似文献   

3.
雷公藤内酯醇对Bcl—2基因转染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比较转染Bcl-2(+/+)及未转染bcl-2(-/-)原癌基因的2B4细胞,在雷公藤内酯醇作用下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的差别,探讨了该化合物诱导淋巴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以bcl-2(+/+)2B4细胞及bcl-2(-/-)2B4细胞为研究对象,结合流式细胞仪,DNA凝胶电泳,及^3H-TdR掺入等方法,评价雷公藤内酯醇对此两种细胞的作用,结果:(1)雷公藤内酯醇只能促使bcl-2(-/-  相似文献   

4.
雷公藤内酯醇通过细胞凋亡阻人T细胞增殖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通过观察雷公藤内酯醇是否能导致人外周血T细胞发生细胞凋亡,探讨该化合物阻止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机理。方法:选择被PHA-P,佛波脂,及白介素-2(IL-2)等丝分裂原刺激的人T细胞为研究对象,以吖啶橙染色细胞的形态,DNA片断的测定,和DNA凝胶电泳作为判断细胞出现细胞凋亡的标准。结果:(1)未发现雷公藤内酯醇能使处于静止状态的T细胞出现细胞凋亡;(2)雷公藤内酯醇与有丝分裂原同时作用于T细胞后,其  相似文献   

5.
雷公藤内酯醇通过细胞凋亡阻止人T细胞增殖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22  
目的:通过观察雷公藤内酯醇是否能导致人外周血T细胞发生细胞凋亡(apoptosis),探讨该化合物阻止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机理。方法:选择被PHAP,佛波脂(PMA),及白介素2(IL2)等有丝分裂原刺激的人T细胞为研究对象,以吖啶橙染色细胞的形态,DNA片断的测定,和DNA凝胶电泳作为判断细胞出现细胞凋亡的标准。结果:①未发现雷公藤内酯醇能使处于静止状态的T细胞出现细胞凋亡;②雷公藤内酯醇与有丝分裂原同时作用于T细胞后,其3HTdR掺入率明显降低的同时,只有少量的T细胞呈细胞凋亡的表现,DNA片断检测也无显著变化;③对已活化的T细胞,雷公藤内酯醇可使大量T细胞呈细胞凋亡样变化,此时其DNA片断的测定和DNA凝胶电泳均证实活化的T细胞已发生了细胞凋亡;而且,作者还证实活化的T细胞细胞凋亡的发生与雷公藤内酯醇呈浓度依赖性。活化的T细胞3HTdR掺入明显减少。结论:雷公藤内酯醇阻止活化T细胞增殖的效应与其诱导细胞凋亡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6.
雷公藤内酯醇对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对人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mNRA表达及VEGF生成与分泌的影响,进一步探讨雷公藤内酯醇降低肾小球肾炎患者尿蛋白的作用机制。方法:对人内皮细胞系ECV-304为研究对象,利用RT-PCR,流式细胞仪,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不同剂量雷公藤内酯醇对佛波脂(PMA)诱导的内皮细胞VEGF mRNA表达及VEGF生成与分泌的影响。结果:雷公藤内酯醇可以抑制  相似文献   

7.
雷公藤内酯醇对T细胞功能的影响与cAMP/PKA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醇是否能够影响淋巴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及依赖cAMP蛋白激酶(PKA),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影响了T细胞功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以人外周血T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酶底物显色法测定细胞内cAMP水平及PKA酶活性。 结果:(1)雷公藤内酯醇能够明显增加T细胞内cAMP水平,同时细胞内PKA酶活性也明显增强,并且与雷公藤内酯醇的浓度密切相关;(2)应用腺苷酸环  相似文献   

8.
α—干扰素致甲状腺自身免疫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阐明α-干扰素(IFN-α)致甲状腺自身免疫的机制,应用IFN-α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体外培养系统,观察在不同浓度的IFN-α作用下,6例正常人和9例AITD患者的T细胞、T细胞亚群、B细胞、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变化以及甲状腺自身抗体的产生,发现IFN-α对体外的T淋巴细胞呈普遍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在抑制性T细胞(CD8/CD11b)亚群表现的尤为显著。IFN-α的这种抑制和刺激作用同样表现在AITD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不具有选择性。根据免疫系统T细胞亚群调节平衡学说,临床应用IFN-α诱致的甲状腺自身免疫作用可能与抑制性T细胞功能低下有关。IFN-α有刺激B细胞和巨噬细胞增生作用,而B细胞、巨噬细胞功能的亢进可能也是导致甲状腺自身免疫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T辅助细胞1,2型因子的表达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4T细胞内T辅助细胞1,2型(Th1/Th2)因子,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表达情况,以测定Th0/Th1/Th2细胞的百分数,探明Th1/Th2细胞在慢性HB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常规分离PBMC,在佛波二酯(PMA),Ionomycin,Monensin的刺激下,采用流式细胞检测仪(F  相似文献   

10.
抗肺癌单克隆抗体ING-1和干扰素IFN-a对LAK细胞活性和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效应的影响陈茂森HankJASurfusJschillerJHArbaigeYsondelPM临床上单独应用白细胞介素-2(IL-2)或联合应用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LAK...  相似文献   

11.
程晓明  王长征  钱桂生 《中华内科杂志》2001,40(5):342-343,T001
通过对致敏小鼠活化T淋巴细胞 (CD2 5)与白细胞介素(IL) 5mRNA表达相关性的观察 ,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对T淋巴细胞活化和IL 5mRNA表达的影响 ,同时就雷公藤内酯醇的作用机制与氟美松进行比较。一、材料与方法1.动物模型建立及分组 :4~ 6周健康BALB/c小鼠 (第三军医大学动物所提供 ) 2 4只 ,雌雄不限 ,体重 16~ 2 0g。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6只。 (1)A组 :致敏组 ,以卵蛋白 (OVA)致敏和激发[1] 建立致敏模型 ;(2 )B组 :雷公藤内酯醇组 ,每次激发前 1h腹腔注射雷公藤内酯醇 40 μg/kg体重 ;(3)C组 :氟美松组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淋巴丝虫感染中T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机制。方法:检测安徽省班氏丝虫病流行区人群及感染马来丝虫的长爪沙鼠体外诱生的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结果:对非特异性有丝分裂原PHA及ConA的刺激,各组人群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产生IL-2及IFN-γ水平无显著差异。对马来丝虫成虫抗原的刺激,微丝蚴血症者PBMC产生IL-2及IFN-γ水平比流行区无症状、无微丝蚴血症者显著低下,长爪沙鼠实验结果与人群的相似。结论:本实验提示,班氏丝虫病流行区微丝蚴血症者及马来丝虫微丝蚴血症长爪沙鼠的T细胞对丝虫抗原处于一种低应答状态,且这种受抑制的T细胞主要是Th1亚群细胞。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后系膜细胞AngⅡ受体基因表达和分泌纤维连接蛋白(FN)的情况。方法:从6月龄人胎肾培养系膜细胞,经AngⅡ刺激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胎肾系膜细胞AT1和AT2受体mRNA的表达情况,分别用ELISA和RT-PCR方法检测系膜细胞产生的FN和基因表达。结果:①经10-8、10-7、10-6和10-5mol/L的AngⅡ刺激48h后,系膜细胞的AT1受体mRNA表达均有升高,并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而AT2受体mRNA仅在10-5mol/L浓度的AngⅡ刺激下才有微弱表达。②10-7、10-6和10-5mol/L的AngⅡ能明显促进系膜细胞产生FN和FN的mRNA表达的上调,并与AngⅡ刺激浓度呈正相关。结论:AngⅡ刺激后可使系膜细胞的AT1受体基因表达和FN的产生明显增加,并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而AngⅡ高浓度可以使AT2受体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14.
细胞因子对树突状细胞抗肝癌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研究人血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TNF,GMCSF或IFNγ联合DC对淋巴因子和PHA激活的杀伤细胞(LPAK细胞)体外杀伤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L组(LPAK),D组(LPAK+DC),T1组(LPAK+DC+TNF5000kU/L),T2组(LPAK+DC+TNF500kU/L),G1组(LPAK+DC+GM-CSF500kU/L),G2组(LPAK+DC+GM-CSF100kU/L),I1组(LPAK+DC+IFNγ500kU/L)和I2组(LPAK+DC+IFNγ100kU/L).每组效靶细胞比分别采用5∶1和10∶1两种.培养48h后用中性红比色法检测细胞毒活性.结果L,D,T2和T1组的细胞毒活性依次增强,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G1和G2组均高于D组(P<001),但G1,G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I1,I2组与D组相比,也无显著性差异.随效靶比增加,各组细胞毒活性均相应增强.结论DC能增强LPAK细胞对肝癌细胞BEL7402的细胞毒活性;TNF或GMCSF与DC联用,两者有协同作用;但与IFNγ联用,则无进一步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过氧化氢(H2O2)对肾小球系膜细胞-中性粒细胞(GMC-PMN)粘附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用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与不同浓度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或H2O2作用,并以各类拮抗剂观察其对GMC-PMN粘附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H2O2促进GMC依赖性PMN粘附,以10-2mol/L浓度的作用最强,使PMN粘附率增强2.2倍。用PAF受体拮抗剂预处理PMN对粘附无影响。预处理GMC可显著降低粘附率,磷酯酶A2抑制剂对溴基苯酰基溴、钙调蛋白抑制剂氯丙嗪和钙离子螯合剂EGTA预处理GMC,均能降低H2O2引起的GMC-PMN粘附。结论:H2O2可促进GMC与PMN的粘附。H2O2的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PAF介导的。  相似文献   

16.
过氧化氢在老化红细胞调节T淋巴细胞分泌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备老化红细胞模型,测定老化红细胞的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利用丝裂原激活的小鼠脾细胞方法测定T淋巴细胞IL-2的分泌水平,并利用抗氧化剂进一步探讨。结果表明:0.5×10-3mol/L、1×10-3mol/LH2O2能明显降低老化红细胞的CAT活力(P<0.01),丹酚酸B5μg、15μg能明显提高老化红细胞的CAT活力(P<0.01)。5×105/ml、1×106/ml、5×106/ml老化红细胞对T淋巴细胞IL-2的分泌水平有明显的提高作用。经过0.5×10-3mol/LH2O2温育后的老化红细胞明显降低T淋巴细胞IL-2的分泌水平(P<0.01);再经过丹酚酸B5μg温育后的老化红细胞明显提高T淋巴细胞IL-2的分泌水平(P<0.01)。由此说明H2O2可能介导老化红细胞调节T淋巴细胞IL-2的分泌活动。  相似文献   

17.
感染乙型肝炎病毒MT2淋巴细胞表达Fa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测T淋巴细胞-MT2细胞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敏感性,了解病毒感染对淋巴细胞表达Fas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MT2细胞,用HBV DNA阳性血清直接感染,用酶联免疫和斑点杂交,PCR法检测感染后的细胞病毒复制与表达状况,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了Fas抗原表达。结果:MT2细胞于阳性血清感染后第八天可测到HBeAg,HBsAg和HBVDNA同时出现Fas表达信号,结论:MT2细胞对HBV易感,HBV  相似文献   

18.
应用笠原法检测19例肺结节病患考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BALF-ACE)水平,并将灌洗液中的淋巴细胞%,T辅助细胞/T抑制细胞(T_H/Ts)比值与BALF-ACE含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二者之间有明显正相关(r=0.4453,P<0.05和,r=0.7085,P<0.01)。活动性肺结节病随激素治疗病情好转,BALF-ACE水平逐渐下降。提示BALF-ACE是诊断肺结节病及判定其活动性又一敏感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应用杆状病毒穿梭质粒载体与HBVX表达质粒共转染HePG2细胞,研究HBVX蛋白对杆状病毒载体中的NFкB启动子和增强子反式激活作用,作为进一步杆状病毒载体应用研究的基础。 1.材料与方法:(1)为构建NFкB启动子和增强子驱动的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报告基因质粒,合成寡核苷酸引物 F1含NFкB启动子、增强子序列(30 bp)及 CAT启动于 5’末端序列(20bp),引物 F2含 CAT基因 3’端序列,以pcDNA 3.1/CAT(Invitrogen)质粒为模板, PCR扩增获得NFкB启动子…  相似文献   

20.
利用工程菌PWR-1/JM109以融合蛋白的形式表达人工合成的恶性疟重组基因pfCMR。经培养、IPTG诱导后收集菌体、超声波破菌、透析、电泳纯化等步骤,分离表达蛋白。结果在SDS-PAGE中显示65kD蛋白诱导BALB/c小鼠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纯化后的蛋白免疫鼠血清能与表达产物粗提物产生特异的免疫反应,其抗体滴度高达1∶5102;Westernblot在65kD处亦产生特异免疫反应;另在体外用PHA和粗提物以及纯化蛋白刺激免疫鼠脾细胞,其T淋巴细胞转化率分别高达44.20±5.26%、24.00±4.74%和33.50±3.84%。提示融合蛋白中含有恶性疟原虫抗原T-/B-细胞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