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叠前时间偏移在三维转换波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昭军  唐建明 《石油物探》2007,46(2):174-180
在转换波资料处理中,共转换点道集的抽取和倾斜时差校正等是处理的难点,而叠前克希霍夫时间偏移技术不需要进行共转换点道集抽取、倾斜时差校正和叠后偏移等处理,就能实现三维转换波资料的全空间精确成像。为此,探讨了叠前克希霍夫时间偏移技术在转换波资料处理中的应用。论述了建立叠前时间偏移初始速度场的方法原理——根据转换波的特点,在转换波散射旅行时方程中引入各向异性参数,针对转换波速度和各向异性参数,利用“三谱”分析技术建立叠前时间偏移初始速度场;论述了建立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的方法原理——通过对共成像点道集的偏移、反正常时差校正处理、交互迭代解释速度和各向异性参数等,确定最佳的偏移速度场。将该技术应用于XC气田的三维三分量转换波资料处理,处理后的三维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剖面成像清晰,归位准确,地质形态细致。  相似文献   

2.
三维多波地震勘探是地震勘探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其转换波处理中的极化滤波去噪、三分量旋转、三维转换波转换点定位、四参数速度分析和叠前时间偏移等技术,给出了三维转换波处理的总流程和对胜利油田垦71地区单点数字检波器采集的三维转换波资料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转换波地震勘探已成为当前地震勘探研究的热点。通过对转换波处理当中的转换波静校正问题、方位旋转方法、共转换点道集抽取方法、转换波各向异性四参数速度分析方法以及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等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并形成一套转换波地震资料处理流程。将上述方法与技术应用于苏里格地区实际地震资料,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LMD地区三维三分量(3D3C)地震资料为研究对象,较为系统地总结了三维转换波地震资料成像处理技术,如坐标旋转、叠前去噪、静校正、叠前时间偏移等,并给出了纵波、转换波联合处理流程;同时指出了Z分量、R分量联合处理与R、T分量联合处理在流程上的差异。通过实际应用,提高了三维转换波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为三维三分量地震资料解释提供了较好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在转换波数据处理中,采用叠前时间偏移技术时不进行共转换点道集抽取和倾斜时差校正也能较好地解决复杂构造成像的难题。基于喇嘛甸油田的转换波资料,阐述了叠前时间偏移初始速度场和初始伽马场的建立方法,给出了最佳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和伽马场的调整流程。在喇嘛甸油田的应用结果表明,经过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后的转换波剖面上断点、断面更清晰,解决了倾斜层归位和绕射波收敛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三维转换波处理方法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多分量全数字地震仪的迅速发展和采集方法技术的改进,三维转换波地震勘探在全球的油气勘探中呈现上升趋势,但从实际的勘探效果上看尚未取得理论上可预期的成果。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三维转换波自身的特殊性,不能采用常规的纵波处理方法来实现,而三维转换波处理技术尚待进一步完善。为此,对三维转换波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与应用,包括由采集坐标到处理坐标的坐标旋转方法、根据信号和噪音不相关性进行去噪的矢量滤波方法、共检波点叠加法的转换波静校正方法、四参数各向异性速度分析方法和转换波叠前克希霍夫时间偏移方法。这些方法中,最重要的技术就是用叠前时间偏移代替常规转换波“抽CCP道集—NMO—DMO—叠加—叠后偏移“处理步骤,从而实现了三维转换波的精确成像。将这些三维转换波处理方法应用于实际地震资料处理,得到了成像清晰、归位准确的转换波剖面。  相似文献   

7.
三维转换波地震资料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洋  魏修成 《天然气工业》2006,26(12):72-74
纵波震源激发、三分量检波器接收的三分量地震勘探,因在岩性、裂隙和流体识别等方面获得成功,而备受关注。在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资料处理中,对于反射纵波资料可以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处理;而对于反射转换波资料,由于其传播路径的非对称性,转换波共中心道集不再是共反射点道集,转换波时距方程也不是双曲方程,因此不能采用常规纵波处理方法来处理转换波资料。基于三维转换波传播特点,对三维转换波资料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包括水平分量旋转、三维转换点计算、三维转换波双曲速度分析与动校正、三维转换波非双曲速度比分析与动校正等。三维转换波非双曲动校正和常规双曲动校正结果对比表明,非双曲方法优于双曲方法。应用所建立的三维三分量地震资料处理流程,对某实际地震资料进行了处理,得到了较高质量的三维转换波速度比谱,转换波非双曲动校正和叠加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前大多数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PSTM)算法只考虑了VTI各向异性介质对转换波旅行时的影响,而具有垂直裂缝的HTI各向异性介质具有较强的速度方位各向异性特点,不同传播方向的速度按照椭圆规律变化,仅使用VTI各向异性参数而不考虑速度方位变化对旅行时的影响,将导致多方位三维转换波叠前偏移成像质量下降。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正交各向异性介质的多方位三维转换波PSTM偏移算法,其转换波旅行时计算公式同时考虑了VTI和HTI各向异性参数,更加接近于地层介质的实际情况。由于转换波还受到映射在水平径向分量(R)和切向分量(T)的快、慢横波影响,因此需要在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之前进行R,T分量的快、慢横波分离。在常规三维转换波资料处理的基础上,利用基于正交各向异性介质的多方位三维转换波PSTM偏移算法对西南地区某实际资料进行了测试处理,结果表明,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结果在构造解释上更加合理,地层特征更加清晰,证实了算法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转换波数据处理较常规纵波数据处理更为复杂,在复杂区表现尤为明显,主要表现在静校正问题突出,信噪比低,振幅补偿及成像难度大,共转换点(CCP)叠加方法难以实现转换波的正确成像。本文利用配套的静校正技术逐步解决静校正问题,对于各种噪声采用针对性的手段压制,经过振幅补偿和叠前反褶积等处理,形成一套转换波迭代的静校正、叠前去噪、偏移速度分析及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的处理流程。实际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运用这套处理流程,获得了较好的三维转换波成像数据体,为纵波、转换波数据联合解释、提高油气识别精度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从2007年度EAGE年会看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方位或宽方位的三维采集技术,能够改善地震资料的照明、去除多次波和提高横向分辨率,因此,相对窄方位采集的资料,在成像方面有明显的改进。在地震速度建模方法中建立短波长的速度模型,可以提高速度场的分辨率。复杂地质体建模加入地层倾角变化和各向异性的影响,使得速度模型更加适应地下复杂构造。在构造倾角大于90°和射线多路径成像问题中,可以采用逆时偏移方法实现高陡构造的成像。纵波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应用表明,在偏移处理中即使采用最简单的各向异性参数,也比使用各向同性参数处理的效果好,各向异性参数应尽早引入处理流程。对比转换波资料的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和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能够改善成像道集和剖面的质量。S波分裂中的慢S波在含水地层的振幅响应为弱振幅,且S波分裂现象明显,而含油地层的S波分裂不明显。这些观测表明了用S波分裂进行油水识别的可行性。多分量地震资料中PS波的振幅信息能够提升PP波在河道砂岩识别中的精度,速度比和各向异性参数的应用能精细刻画地层裂缝发育。在四维地震资料处理中,叠前时间偏移和叠前深度偏移获得的不同差值剖面可能会改变对剩余油分布的判断,显示出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的重要性。用时移地震资料监测断层的移动,可以规避钻井穿越活动断层时的风险。贝叶斯方法能够有效地计算出AVAZ反演产生的不确定性,可视化显示后可为AVAZ反演效果提供评估依据。叠前地震资料反演的属性参数能用于储层预测。  相似文献   

11.
消除P-SV波大静校正量的方法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由于低速带横向不均匀,横波速度很低,造成了P-SV转换波静校正量大且横向变化剧烈。一般说来,这种大的静校正量不可能通过一次校正完全消除。因此,本文采用了分步消除静校正量的方法:①基准面校正;②利用优化共接收点叠加道相干来确定短波长的静校正量;③利用"井旁参考道外推法"求取剩余静校正量。用该方法能较满意地解决P-SV波的大静校正量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弯线地震勘探可以避开各种障碍物、因地制宜地优选激发与接收条件以提高采集资料品质,在复杂地区油气勘探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①黄土塬区采用弯线地震勘探技术,沿沟谷布设炮、检点,避开巨厚黄土层对地震波激发和接收的影响;②在碎屑岩与碳酸盐岩交互出露地区,采用弯线避开裸露灰岩而选择在碎屑岩中进行激发、接收;③采用弯线布设可避开村镇、悬崖、水库等大型地表障碍物,有利于落实构造和施工安全;④弯线地震施工可以采用比较灵活的炮、检点分布,能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和节约勘探成本。但另一方面,弯线施工中炮检中点分散,对共面元道的可叠加性和剖面的可信度构成威胁。本文从满足弯线共中心点面元叠加的时间、空间条件出发,从采集和处理两个环节分析控制炮检中点分散范围的具体方法,以便在充分发挥弯线地震勘探优点的同时,保证成果剖面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3.
转换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路径是不对称的,常规的共中心点道集抽取方法并不能满足共转换点叠加的需求,因此,针对转换波研究共转换点(CCP)道集的抽取方法十分必要.目前应用的共转换点道集抽取方法主要有渐近线方法和目的层方法.在对这2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某工区转换波地震数据,进行了共转换点道集的抽取,并对所得到的叠加剖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目的层共转换点道集抽取方法优于渐近线方法,该方法能够灵活针对任一深度的目的层位计算转换点位置,在转换波数据处理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转换波速度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志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1,(4):570-575,667,494,495
对P-SV转换波作动校正叠加需要纵波速度和横波速度以及转换点的位置信息,而转换点位置则与纵横波速度及其比值有关,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给速度分析带来困难。从另一方面看,转换波由下行纵波与上行横波组成,纵波速度信息包含在下行纵波半支曲线里,横波速度信息包含在上行横波半支曲线里,通过纵横波速度确定转换点位置,根据纵横波速度与转换点位置计算两个半支曲线的传播时间之和。因此,转换波速度分析迭代循环过程归结为:转换波时间-纵横波速度-转换点位置—转换波时间。本文阐述两种能直接从转换波数据里求取纵波和横波速度的方法:其一是纵横波速度谱迭代方法;其二是纵横波速度联合扫描方法。它们在求取纵横波速度的同时,可动态地确定转换点位置。借助于零炮检距纵波反射时间tPP0和零炮检距转换波反射时间tPS0这两个时间尺度及其转换关系,可实现纵波与转换波在相同时间尺度下的动校正叠加,再通过速度分析自然地解决纵横波层位标定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共反射面元(CRS) 叠加与常规共中心点(CMP) 叠加相比是一种崭新的叠加方法。它是一种不依赖于宏观速度模型的零炮检距剖面成像方法,它的实现只依赖于3个波场属性参数的确定。共反射面元叠加通过将来自菲涅尔带范围内的反射波沿着叠加面求和,进而扩大叠加次数,达到增强反射信号能量、提高地震反射波的叠加成像质量的目的。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共反射面元叠加法能够提高剖面的信噪比、增加反射波同相轴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6.
转换波CCP道集的抽取及其速度分析是CCP叠加成像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提出一种快速抽取CCP道集的方法,该方法基于精确成像的转换波时距曲线公式,利用面元分割方法,快速抽取CCP道集。针对CCP道集的非对称性,利用设置虚拟震源和虚拟接收点的方法校正非双曲CCP道集。在非双曲校正后得到具有双曲时距特征的CCP道集,因此可用常规纵波处理系统完成转换波速度的分析和动校正及叠加。分别利用模型数据和实际数据抽取CCP道集和测试非双曲校正。结果表明,新方法获得的CCP道集速度谱能量团更加集中,且校正后的CCP道集同相轴更加水平,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且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7.
一种确定转换点的算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提出了在转换波资料处理中求取任意界面转换点位置的一种迭代算法。该方法在炮检距和横、纵波速度以及反射界面倾角已知的条件下,对任一转换波旅行时均可通过迭代方法确定其相应的转换点的位置,方法简单且有效,一般情况下,只需进行几次迭代就可得到精度很高的解,迭代过程稳定、收敛。该迭代方法不仅可直接用于转换波CCP道集抽取,还可直接用于相应的转换波速度分析及其动校正。  相似文献   

18.
在对转换点轨迹方程作二阶近似的基础上,导出了转换波DMO的椭圆近似方程,并在f-k域实现了转换波DMO的快速算法.该方法能同时完成共转换点(CCP)的水平位置校正.文中对转换波DMO的脉冲响应作了计算对比,证明方法是可靠的,其快速算法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细分线元地震采集方法在沙漠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线元细分观测系统是在常规二维观测系统三维面元理论基础上发展的一种全新的二维观测系统。通过合理地布设炮检点位置,达到线元可分的目的。该观测系统与常规二维观测系统相比,可以在不改变观测系统的前提下增强过障碍能力,还可通过变线元处理为资料解释提供多种不同覆盖次数的剖面。该方法适合于勘探程度低且地表复杂的地区应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QT的能量比法地震波初至拾取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能量比法拾取地震波初至的基本思路为:在初至到来之前地震波的振幅很小,而在初至到来之后,其振幅增加到很大,因此在初至附近的两时窗内的能量比值会很大,只要找到地震道上能量比的最大值点,此点对应的时间即为初至时间。本文在Linux工作环境下,以QT为开发平台,利用能量比法实现了SEG Y格式地震文件的读取,并以共炮点、共接收点和共炮检距的方式对初至时间进行交互式自动采集与检验校正,提高了初至拾取的效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