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赵艳娜  沈一丁 《功能材料》2011,42(3):533-536
以苯乙烯、丙烯酸丁IR,N-羟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酰胺为原料,用聚乙烯醇(PVA)作为胶体保护剂,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方式,制备苯乙烯-丙烯酸酯树脂乳液.同时以HDI三聚体与聚乙二醇单甲醚500(MPEG 500)为主要原料制备水分散聚异氛酸酯交联剂.用苯乙烯一丙烯酸酯树脂乳液与亲水改性聚异氛酸酯复合,制备纸张表面施胶增强剂...  相似文献   

2.
AMPS对环氧树脂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制备的改性环氧树脂不用中和即可在水中分散形成稳定的乳液。研究发现AMPS与环氧树脂原料摩尔比为1:0.75时,制备的改性树脂水分散乳液的粒径最小、粒径分布最窄。讨论了反应时间对改性产物特性粘数、反应体系的酸值、制备的乳液的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由红外光谱表征,AMPS-EP共聚物中保存了环氧树脂的环氧基,同时引入了亲水性的磺酸基。由DSC分析,AMPS-EP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40℃,高于原料AMPS均聚物与环氧树脂。实验结果表明了AMPS与环氧树脂的主要反应为:在自由基引发剂的作用下,环氧树脂主链上产生的链自由基,引发AMPS的丙烯酰胺基接枝反应,以及AMPS的磺酸基与环氧树脂的环氧基的酯化反应,及由此产生的环氧树脂的扩链反应。  相似文献   

3.
ε-聚赖氨酸抗菌剂的制备及其在食品包装纸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ε-聚赖氨酸、乳化剂OP-10、聚乙烯醇(PVA)、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SAE)为原料制成涂布乳液,并使用涂布法制备ε-聚赖氨酸抗菌食品包装纸。通过分析各种原料的用量对乳液涂布后纸张的抗菌性能的影响,确定了ε-聚赖氨酸抗菌剂水乳液各原料的质量分数:ε-聚赖氨酸抗菌剂为0.1%,乳化剂OP-10为2%,聚乙烯醇(PVA)为1%,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SAE)为2%。使用在该条件下制成的涂布水乳液在常温下对原纸进行涂布,可生产出抗菌效果良好的食品包装纸。  相似文献   

4.
采用低玻璃化转变温度、高分子量的丙烯酸树脂乳液与高玻璃化转变温度、低分子量的丙烯酸树脂分散体混合的方式,制备了无交联剂水性丙烯酸树脂复合乳液,用于彩印包装纸与塑料薄膜的热复合。以丙烯酸、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酸羟乙酯等为原料,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相对分子质量(1.48~1.84)×105、玻璃化转变温度(Tg)﹣20~﹣40℃的丙烯酸酯乳液。以丙烯酸、丙烯酸丁酯、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马来酸单酯等为原料,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了相对分子质量(1.34~1.65)×104、Tg20~45℃、软化点80~105℃的固体树脂,进一步采用自乳化方法将固体树脂制备成树脂水分散体。考察了不同Tg的丙烯酸酯乳液与水分散体以不同比例混配后的乳液混合体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Tg为﹣27.6℃的丙烯酸酯乳液与Tg为28.2℃固体树脂的分散体以质量比8:2混合后,用于PET膜-黑色印刷纸的热复合,剥离强度达到5.6 N/25 mm,持粘性达270 h,可以充分满足覆膜材料的...  相似文献   

5.
以溶胶-凝胶-模板技术制备了小粒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SNs),进一步接枝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制备出乙烯基硅单体(Vs)。以丙烯酸酯类单体为原料与Vs共聚,制备了一系列Vs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透射电镜(TEM)等手段对改性树脂及树脂膜材料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胶乳的贮存稳定性及胶膜的硬度、附着力等性能。结果表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表面接枝率可达到19.2%;制备的Vs改性树脂乳液粒径均一,胶乳分散性好,经过6个月静态储存基本稳定。当Vs加入量达到1%时,改性丙烯酸树脂胶膜性能最佳,硬度达到3H,附着力1级,涂膜拉伸强度达到7.4MPa,水接触角91.7°。  相似文献   

6.
使用苯乙烯、丙烯酸酯单体以及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醚(GMA)和交联单体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对中分子量的环氧树脂(E-20)进行接枝改性,并对改性的环氧树脂进行胺化、酸化、自乳化处理,从而制备出含有活性酮羰基的阳离子型乳液;以此乳液为基本成膜物质,选用己二酰肼(ADH)与体系中酮羰基进行交联,并进一步加入少量...  相似文献   

7.
以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原料,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OP-10复合乳化剂作用下,以氨水为催化剂制备水分散性功能化纳米SiO2粒子。采用乳液聚合法,在乙烯基功能化纳米SiO2表面接枝短氟链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合成纳米SiO2/含氟聚合物复合乳液,并通过红外光谱(IR)、粒径分析、热失重(TGA)等方法表征所得产物的结构及性能。结果表明,纳米SiO2/含氟聚合物复合乳液具有较好的分散稳定性及耐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以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丙烯酸正丁酯(BA)、2-甲基-2-丙烯酸十三烷基酯(TDMA)、硅酸乙酯(TEOS)和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为反应单体,聚四氟乙烯(PTFE)分散液作种子,通过原位聚合法和种子乳液法制备出纳米SiO_2、PTFE协同改性的丙烯酸酯(SiO_2/PTFE/PA)复合乳液。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和接触角/界面张力测量仪对复合乳液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当PTFE占体系中丙烯酸酯类单体总质量16%、纳米SiO_2用量为2.4%(质量分数)时,复合乳液平均粒径为151nm,胶膜表面水接触角为112.3°,吸水率为3.8%;在热失重5%和10%条件下,纳米SiO_2/PTFE/PA胶膜热分解温度分别为347.7℃和375.5℃,相比改性丙烯酸酯胶膜热分解温度分别提高了59.6℃和27.7℃,疏水性和耐热性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以苯乙烯和丙烯酰胺为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单分散表面富含酰胺修饰的苯乙烯聚合物功能微球(PSAM),采用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和透射电镜(TEM)对样品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微球的制备条件以及形成和热稳定性增强机理。结果表明,产物微球表面富含氨基功能基团,通过乳液聚合,可制得粒径分散均一、表面光滑和热稳定性较高的单分散功能高分子微球。  相似文献   

10.
采用乳液聚合法,以丙烯酸酯类单体和不饱和硅油大单体为聚合单体,并加入有机改性后的纳米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制备出硅丙树脂/LDH纳米复合乳液,对其成膜进行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力学性能、阻燃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该材料为纳米复合材料,MgAl-LDH粒径为70nm,均匀地分散在聚合物中,其力学性能明显提高,抗氧指数比普通树脂高出7 .5个单位,具有优异的阻燃性。  相似文献   

11.
赵艳娜 《功能材料》2012,43(11):1472-1475
以聚乙烯醇为保护胶体,以含双键的纳米SiO2粉体与丙烯酸酯类单体通过原位无皂乳液聚合合成了苯乙烯-丙烯酸酯树脂/纳米SiO2核壳乳液。通过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和接触角测试对杂化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纳米SiO2和丙烯酸酯之间产生了化学键的结合,两者复合达到分子水平。材料力学性能和耐水性均好,其中拉伸强度最高可达5.5N/mm2,断裂伸长率可达到102%;耐水性最低为12.5%。  相似文献   

12.
以丙烯酸(AA)、丙烯酸异辛酯(EHA)和苯乙烯(St)为单体通过自由基溶液共聚制备了阴离子型丙烯酸共聚物PESA,利用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醚(GMA)与PESA上羧基的开环反应合成一系列不同酸值的光敏共聚物G-PE-SA,经三乙胺(TEA)中和、去离子水乳化后成阳极电泳乳液。用核磁共振氢谱(1 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TGA)、粒度分析仪考察了共聚物的结构和性能、乳液的粒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合成了目标产物G-PESA,初步研究了以光敏共聚物G-PESA为主体的负型光致抗蚀剂的应用性能,分辨率可达40μm。  相似文献   

13.
软包装用耐水丙烯酸酯胶黏剂乳液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成功合成了软包装用耐水丙烯酸酯胶黏剂乳液,并考察了乳化剂、引发剂、种子乳液以及交联单体对乳液性能的影响,测定了乳液平均粒径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各种功能单体、反应性乳化剂均参与了共聚,并且相应基团的红外光谱(FT-IR)特征吸收峰比较明显;当反应性乳化剂(COPS-1/AMPS=1∶1)用量(质量分数)为2.0%~2.5%,引发剂(APS)用量为0.45%,种子乳液用量为8%~10%,交联单体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HDDA)用量为8%左右时,丙烯酸酯胶黏剂乳液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4.
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及末端带有碳碳双键的功能化聚六亚甲基盐酸胍进行乳液聚合反应,得到具有抗菌性能的聚苯丙乳液。分别考察了单体配比、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及反应温度对聚苯丙抗菌乳液聚合反应的影响,以获得最佳的聚合条件。结果表明,在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4%~0.5%,乳化剂质量分数4%~6%,反应温度70~80℃的聚合条件下,可得到颗粒尺寸均匀适中、稳定的乳液。同时,通过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和激光粒度分析仪等对乳胶粒子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分别采用稀释法和扩散法测试了抗菌乳液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性能。稀释法实验表明,抗菌乳液的最低抑菌浓度可达4×10-6;扩散法实验表明,经提纯后的抗菌乳液的膜片不存在胍盐低聚物的溶出,但对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菌圈,实现了材料抗菌性能的长效性。  相似文献   

15.
在丙烯酸酯乳液无皂聚合过程中引入正硅酸乙酯,利用原位水解形成的纳米SiO2粒子制备了具有互穿网络结构的纳米SiO2/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透射电镜、粒度分析仪、热分析仪以及拉力实验机等表征了复合乳液的结构、形态、粒径、耐热性以及力学等性能。研究了反应型乳化剂对复合乳液的耐水性和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以及不同的正硅酸乙酯用量对复合乳液热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乳液的耐水性优异,粒径小、单分散性好。SiO2无机网络在丙烯酸酯聚合网络中起到了交联点的作用,并与有机相之间有良好的键合;复合乳液的热稳定性和摆杆硬度随着正硅酸乙酯(TEOS)用量的增加而增强,而拉伸强度、断裂延伸率则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16.
水性油墨用室温交联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卞喻  钟泽辉  徐军  孔繁辉 《包装工程》2013,34(3):116-119,141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为共聚单体,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为功能单体,采用半连续法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含有酮羰基的聚丙烯酸酯乳液。以己二酸二酰肼为交联剂,获得的丙烯酸酯乳液在室温贮存时不产生交联反应,而在干燥时由于体系pH值发生变化,在酸的催化下可固化成膜。结果表明,加入3%的DAAM制得的丙烯酸酯乳液,固含量达50%左右,粒径主要分布在68.1 nm左右,且分布范围较窄,室温交联胶膜透明度、光泽度高,成膜速度快,各项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17.
高羟基含量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制得了高羟基含量的四元共聚乳液,考察了羟基含量对乳液聚合的影响,用红外光谱(IR)分析了共聚乳液的结构,用透射电镜(TEM)观察了乳胶粒子形态,用激光散射粒度分布仪测试了乳胶粒子粒径及其分布,用综合热分析仪测试了共聚物的耐热性能。结果表明在羟基含量大于10%时,随着羟值的增加,凝聚物呈上升趋势,乳胶粒子呈凝聚状态,乳胶粒平均粒径增加,耐热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18.
用合成的含羧基端羟基聚氨酯树脂,通过强外力乳化可形成稳定的水性聚氨酯乳液,与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等单体共聚,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接枝乳液,通过接枝乳液和共混乳液的性能差别对比,及DSC,FT-IR,粒径分析及力学性能测试分析表明,在聚氨酯-丙烯酸酯接枝乳液中,聚氨酯与丙烯酸酯发生部分交联形成稳定的核-壳结构,文中还对聚氨酯-丙烯酸酯接枝乳液的交联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单一变量法,选择醋丙乳液、纯丙乳液、苯丙乳液、硅丙乳液分别改性EVA乳液胶黏剂,研究丙烯酸酯乳液与EVA乳液的共混效果,以及不同类型的丙烯酸酯乳液对EVA乳液胶黏剂黏结性能的增黏效果。热力学、差示量热扫描、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丙烯酸酯乳液能够与EVA乳液互溶。剥离强度、高温黏结性能、低温黏结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经丙烯酸酯改性的EVA乳液胶黏剂的黏结性能整体得到提高,其中,经醋丙乳液改性的EVA乳液胶黏剂的综合性能最优,能够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