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①目的 探讨应用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检测筛查宫颈癌能否降低漏诊率,提高准确率.②方法 对2153例患者同时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及HPV-DNA分型检测,对其中236例液基细胞学异常者、或检出DNA异倍体和(或)有HR-HPV感染的病例行宫颈活检,将其检查结果进行比较.③结果 236例患者中,有HR-HPV感染和(或)出现DNA异倍体者共197例,行宫颈活检有异常者(CINⅠ及以上)为164例(83.2%),98例液基细胞学检查异常者行宫颈活检,有异常者为41例(41.8%),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④结论 HR-HPV感染可能导致细胞DNA异倍体的出现;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联合HR-HPV检测筛查宫颈癌可以减少漏诊率,提高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门诊妇科体检妇女进行宫颈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及DNA定量细胞学检测,提高宫颈病变检出率,降低漏诊率,对降低宫颈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液基制片两张,一张进行TCT诊断,一张通过全自动扫描系统进行细胞DNA定量分析,对两种检查结果阳性的患者,阴道镜下取宫颈活检确诊。结果 3 000例妇女经宫颈标本TCT及DNA细胞学检测,妇科疾病患病率为63.00%。查出DNA倍体异常者594例,异常率19.80%;TCT异常者205例,异常率6.83%。选取317例DNA异常者或TCT异常者阴道镜下取活检送病理诊断,确诊慢性宫颈炎37例,不典型鳞状细胞(AUSCUS)2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级148例,CIN 2级59例,CIN3级24例,宫颈癌21例。结论 DNA定量细胞学检测阳性率远高于TCT;两者联合检测,能提高宫颈病变阳性的检出率,有助于对宫颈癌及其癌变早期诊断,杜绝了宫颈病变的发生与发展,为重点人群及早管理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细胞DNA定量分析及液基细胞学两种检查方法对宫颈病变筛查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门诊6 793例妇女用宫颈刷取材,液基薄层制片2张,1张进行巴氏染色作TBS诊断,另1张进行Feulegn染色,并经全自动DNA图像分析系统做DNA倍体分析,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液基细胞学阳性检出率9.48%,显著低于DNA定量分析阳性检出率12.95%(P<0.05);宫颈检出液细胞和(或)DNA定量检测阳性者宫颈活检共1 043例,病理证实CIN1及其以上级别病变共183例中,以少量DNA倍体异常细胞作为活检标准,DNA定量分析方法敏感性97.81%,特异性为18.49%;以中量DNA倍体异常细胞作为活检标准,则该方法的敏感性89.62%,特异性为84.19%;若以LSIL作为活检标准,液基细胞学方法筛查敏感性72.13%,特异性90.47%.结论:DNA定量分析法和液基细胞学方法均可早期、有效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DNA定量分析法较液基细胞学方法灵敏度高,但特异性则低于液基细胞学方法,故两者结合可更有利于宫颈病变的筛查和诊断,可有效提高诊断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用细胞DNA定量分析方法与常规细胞学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效果。方法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参加"三查"活动的2000名妇女进行了子宫颈癌的筛查,用宫颈刷取材,进行液基薄层制片。巴氏染色做常规细胞学检查,DNA染色用全自动DNA倍体分析系统做DNA定量测定。对以上检查可疑的妇女在阴道镜下行宫颈组织学活检。结果常规细胞学检查发现167例(9.25%)异常,包括101例(5.59%)ASCUS、58例(3.21%)LSIL和7例(0.41%)HSIL。DNA倍体分析系统发现80例(4.43%)异常。101例妇女行宫颈组织学活检发现4例CINⅢ/CIS、10例CINⅡ。以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计算出DNA定量分析方法在筛查CINⅢ以上宫颈病变的敏感性为86%,特异性为71%;而常规细胞学方法则为57%和91%。结论用细胞DNA定量分析方法可在降低CINⅢ以上的宫颈癌病变的特异性情况下,明显提高宫颈病变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南丁DNA宫颈癌早期筛查包括常规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和DNA定量分析在宫颈病变早期筛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育龄妇女普查中给与南丁液基薄层细胞学和DNA定量分析,采用TBS分类法及DNA倍体定量分析诊断报告,将诊断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及以上病变均列为阳性病例,且在阴道镜下行宫颈组织活检,将DAN细胞学检测结果与活检病理结果作对比分析,回顾分析阳性病例.结果 TCT及DNA阳性及阴道组织病理活检阳性者共162例.南丁液基细胞学与DNA定量筛查检查结果与阴道镜下组织活检符合率平均84.9%.结论 南丁DNA宫颈癌早期筛查诊断(包括液基薄层细胞学和DNA倍体定量细胞学检查)与阴道镜下组织活检病理符合率很高.是一种简便、准确的宫颈癌早期病变筛查方法,为宫颈癌防治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用DNA倍体定量分析和活检病理相结合方法进一步验证TCT诊断结果。方法对458名液基细胞学异常的妇女用宫颈刷取材,进行FeulganDNA染色用全自动DNA倍体分析系统做DNA定量测定。同时在阴道镜下行宫颈组织学活检。结果 458例液基细胞学异常标本中,DNA倍体分析发现大量异倍体细胞者15个以上>5C细胞的44例。458例活检病例中有14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CINⅡ)或CINⅡ以上级别改变,均可见DNA倍体异常。而液基细胞学检查发现391例ASCUS患者中DNA正常者238例有异倍体者153例(39.13%),41例LSIL患者有异倍体者32例(78.05%),23例HSIL患者有22例皆有异倍体异常(95.65%),而3例SCC皆有大量异倍体出现。458例活检病理的CIN阳性率分别ASCUS为41.94%、LSIL为87.80%、23例HSIL患者出现异倍体异常95.65%,3例SCC为全部异常。结论用DNA倍体分析对宫颈病变进行宫颈病变筛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宫颈液基细胞学、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系统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通过对1054名妇女妇科检查,对阳性者再进行阴道镜下活检,比较液基细胞学、DNA倍体定量分析结果与组织性结果。结果 TCT检查的1054例患者中,阳性180例,阳性率17.1%,并进行病理组织活检,符合率70.6%;对TCT及DNA综合阳性269例,阳性率25.5%的患者进行病理组织活检,符合率87.4%。结论对妇女进行TCT及DAN定量分析,并综合其结果,能使宫颈病变的检出率明显提高,尤其是对早期诊断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具有一定的价值,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DNA定量分析结合液基细胞学诊断方法进行宫颈癌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9年10月~2010年4月参加我院宫颈癌筛查的5 886例妇女,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和细胞DNA定量分析诊断,在细胞学诊断≥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或细胞DNA分析有≥3个异倍体细胞,建议做宫颈病理组织学活检,以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结果:液基细胞学诊断阳性285例,阳性率为4.84%(285/5 886);细胞DNA异倍体检出阳性486例,检出率为8.25%(486/5 886);细胞DNA定量分析结合液基细胞学诊断检出阳性525例,总阳性率为8.92%(525/5 886)。525例患者需做宫颈组织活检,活检结果:阳性375例,阳性率为71.4%(375/525)。结论:细胞DNA定量分析结合液基细胞学诊断方法,能明显提高宫颈癌筛查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将DNA定量分析和常规细胞学相结合而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方法:对3266例妇女用宫颈刷取材,液基薄层制片。巴氏染色做常规细胞学检查。DNA染色做全自动DNA倍体分析系统。常规细胞学和DNA倍体分析系统可疑的妇女在阴道镜下行宫颈组织学活检。结果:3266例宫颈癌标本中,常规细胞学发现42例ASCUS,9例LSIL及1例HSIL。DNA倍体分析发现3个或3个以上〉5C细胞的35例。32例活检病例中有14例CIN2或CIN2以上级别改变,这14例细胞标本中均可见DNA倍体异常。而常规细胞学发现1例正常,8例ASCUS,4例LSIL和1例HSIL。结论:将DNA倍体分析结合常规细胞诊断可提高宫颈细胞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HPV DNA)及组织学活检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检出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8月—2014年5月进行的1 827例宫颈癌筛查的已婚女性进行TCT液基细胞学检查和HPV DNA检测,对TCT或HPV阳性者进行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检查,并以宫颈组织病理学结果作为确诊标准与TCT及HPV DNA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827例中TCT阳性者226(12.37%)例;HPV DNA检测高危阳性者193例(10.56%);宫颈活检CINⅠ43例,CINⅡ27例,CINⅢ12例,SCC 15例。结论TCT联合HPV DNA检测及宫颈活检能大大提高宫颈疾病的检出率,对早期筛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细胞DNA定量分析方法和TBS常规细胞学方法进行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以提高宫颈癌普查的准确性.方法:对进行宫颈癌普查的9 600例妇女用Autocyte prep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细胞DNA定量分析和TBS检查方法,对宫颈病变进行早期筛查.液基薄层制片后分别进行DNA染色和巴氏染色,对DNA染色片进行全自动细胞扫描诊断,对巴氏染色进行TBS常规细胞学诊断.结果:所有468例DNA定量分析阳性者均行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病理诊断.以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细胞DNA定量分析法在筛查CINⅡ以上宫颈病变的灵敏度为82%,而常规细胞学方法为60%.结论: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细胞DNA定量分析法有较高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2.
细胞DNA定量分析方法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阚延静  申艳  童华  华荃 《吉林医学》2011,(3):430-432
目的:评价细胞DNA定量分析系统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及预测作用。方法:通过对8670名妇女妇科筛查,对其中351例结果异常的患者给予阴道镜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比较细胞DNA定量分析结果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计算细胞DNA定量分析结果对宫颈病变的阳性预测值。结果:TBS分级ASCUS以上、DNA定量分析可见或可见大量DNA倍体异常细胞。对CINⅡ/Ⅲ级以上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预测值:ASCUS以上者70例,敏感性26.70%,特异性74.71%,阳性预测值27.38%;可见大量DNA异倍体细胞84例,敏感性81.05%,特异性18.42%,阳性预测值87.56%;细胞学结合DNA定量分析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2.45%、7.47%、93.05%。结论:细胞DNA定量分析方法对CINⅡ、CINⅢ以上的宫颈病变有较高的敏感性,有利于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和预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DNA倍体技术筛查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10月5 291例在该院行宫颈癌筛查者,均行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和DNA倍体检查,任一阳性行阴道镜活检,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种方法在CIN中的准确性.结果 5 291例受检者中,TCT和DNA倍体检查阳性分别为489例和579例.病理结果显示,炎性184例CIN Ⅰ 368例,CINⅡ~Ⅲ84例,宫颈癌15例.489例TCT阳性者有356例CIN;162例阴性者有111例CIN,其中1例为宫颈癌.579例DNA倍体检查阳性者有403例CIN,72例阴性者有64例CIN.DNA倍体检查与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高于TCT(61.91% vs.54.69%,P<0.05).结论 DNA倍体技术能够及早检测宫颈脱落细胞异常变化,检出率和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符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650例同时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和阴道镜活检的病例.结果:本研究462例细胞学阳性的患者中宫颈活检病理诊断为CIN的有256例,其中CINⅠ114例,CINⅡ69例,CINⅢ73例,鳞癌11例,腺癌1例.结论: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650例同时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和阴道镜活检的病例.结果:本研究462例细胞学阳性的患者中宫颈活检病理诊断为CIN的有256例,其中CINⅠ 114例,CINⅡ 69例,CINⅢ 73例,鳞癌11例,腺癌1例.结论: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细胞DNA定量分析与巴氏染色细胞学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效果。方法接受宫颈细胞学检查者共1327例[正常1299例,宫颈炎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Ⅰ3例、CINⅡ5例、CINⅢ6例、宫颈癌11例]。两种检查结果任一出现阳性即建议病患进行阴道镜病理活检,共34例行病理活检。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别计算巴氏染色细胞学检查和细胞DNA定量分析法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巴氏染色细胞学诊断共检出27例(2.0%)阳性病例,细胞DNA定量分析法共检出28例(2.1%)阳性病例,细胞DNA定量分析法诊断CINⅢ以上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巴氏染色细胞学诊断结果,但两者特异度、阳性预测值相差不大。结论细胞DNA定量分析法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灵敏度较巴氏染色细胞学诊断高,且两者特异度相当。  相似文献   

17.
王泉  李玉强  范友谊  高立勇 《重庆医学》2013,42(20):2398-2399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联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筛查宫颈病变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该院导流杂交技术检测452例宫颈疾病患者宫颈细胞内感染21种HPV基因型,TCT作为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细胞学筛查,同时进行阴道镜检查并取组织活检,以宫颈组织病理学结果为确诊标准。结果高危型HPV在452例患者中总检出率为49.3%,其中在212例宫颈组织学阳性患者中的检出率为84.4%,两者均显著高于TCT技术阳性率(P<0.05)。高危型HPV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患者中的感染率分别为76.9%(70/91)、85.9%(61/71)、92.3%(24/26)和100%(24/24),随宫颈病变程度地加重感染率升高。以组织诊断学为标准,高危型HPV与TCT联合检测(平行试验)对CIN、宫颈癌等高级别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5%、74.6%、77.6%和99.4%,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均较单独高危HPV及TCT检测显著提高(P<0.01)。结论 HPV基因分型检测联合TCT技术能显著提高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更加有效地筛查宫颈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颈脱落细胞DNA定量分析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门诊及住院病例885例,同时行宫颈脱落细胞DNA定量分析及液基薄层细胞学(TCT)两种方法筛查宫颈病变,将其筛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85例病例中DNA定量分析方法筛查的阳性病例77例,其阳性检出率、病理诊断的符合率、阳性预测值、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70%、74.03%、96.61%,74.03%和75%;TCT法筛查的阳性病例34例,其阳性检出率、病理诊断的符合率、阳性预测值、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3.84%、70.59%,43.64%、70.59%、39.22%。结论 DNA定量分方法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阳性预测值、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液基薄层细胞学方法,是宫颈病变筛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DNA定量分析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 194例患者进行DNA倍体检测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对其中501例液基细胞学阳性和DNA异倍体者进行宫颈活检,分析DNA倍体检测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价值。结果 1)液基细胞学检查阳性率和DNA异倍体检出率为9.79%和1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DNA异倍体细胞数增加,液基细胞的检测阳性率相应增加。2)在DNA异倍体细胞检出少量异倍体细胞时,活检阳性率为3.29%,检出中量异倍体细胞时活检阳性率为41.00%,检出大量异倍体细胞时,活检阳性率为76.59%。3)以DNA异倍体出现作为活检标准时,敏感性为97.72%,特异性为19.13%,以中量DNA异倍体细胞出现作为活检标准时,敏感性为87.50%,特异性为83.05%。结论 DNA定量分析在宫颈疾病筛查中,能够减少漏诊,达到早诊断的目的。可作为宫颈疾病筛查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宫颈细胞DNA与液基细胞检查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取宫颈癌早期筛查患者12630例,入院后患者均行宫颈细胞DNA倍体定量检测和液基细胞学联合测定完成早期筛查.对1146例宫颈癌细胞DNA倍体定量测定或液基细胞学筛查阳性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 :1728例DNA定量分析阳性,占13.68%;1133例液基细胞学检查阳性,占8.97%.DNA定量分析中10902例未见,1063例DNA细胞少量异常;液基细胞学检查中11497例正常或炎症;575例为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365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1146例液基细胞学检查DNA定量分析异常行阴道镜检查活检,5阳性率为50.61%,诊断敏感性为89.14%(517/580),特异性为75.80%(429/566);1070例液基细胞学检查阳性,以宫颈活检为标准,液基细胞学检查敏感性为73.28%(425/780),特异性为76.50%(433/566).结论 :液基细胞检查与宫颈细胞DNA定量分析均为早期宫颈癌常用的筛查方法,且两者联合筛查能提高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