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3 毫秒
1.
甬优12抽穗动态调查及稻曲病预防适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曲病已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对水稻生产危害严重,不但影响产量还降低其品质。稻曲病发生后(出现稻曲球)就很难防治,只能预防不能治疗。适时打药是高效预防稻曲病的关键。本研究结果表明,对籼粳杂交稻甬优12而言,在破口前10~13 d用专化杀菌剂预防1次、破口期再预防1次的处理防治效果最好,穗防效和病情指数防效分别为94.59%和98.33%;仅在破口前10 d或13 d喷1次药预防的处理,穗防效分别为86.95%和87.36%,病情指数防效分别为94.98%和95.99%。鉴于在实际生产中很难准确确定具体哪一天是破口前的第10 d或第13 d,本研究采用水稻生理学性状"叶枕平"(剑叶叶枕与倒数第2叶叶枕持平,或叶枕距为零)界定为最佳打药期,即稻田中1/3~1/2水稻植株处于叶枕平为第1次打药预防稻曲病的适期,第2次打药适期为破口前。  相似文献   

2.
稻瘟病是最主要的世界性水稻病害,化学防治是目前最为有效的防控措施。通过室内生测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测试了多个特效药剂和广谱药剂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探讨了稻瘟病的最优防治适期和穗颈瘟、稻曲病兼防的可能性。结果表明,三环唑仍然是预防穗颈瘟的特效杀菌剂,而嘧菌酯、肟菌酯·戊唑醇和嘧菌酯·苯醚甲环唑等广谱杀菌剂对叶瘟表现出更好的防控效果。始穗期是防治穗颈瘟的关键时期,在发病严重的情况下在齐穗期再施1次药是必要的。如果选用合适的药剂,破口前施药对穗颈瘟也有一定的防控作用。由于防治稻曲病的最佳施药时期是破口前,因此,一次施药兼防穗颈瘟和稻曲病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南方粳稻稻曲病防治药剂及防治适期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南方粳稻生产上危害日益严重的稻曲病,在大田重点开展了防治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拿敌稳(病指防效为76.82%,下同)、爱苗(73.18%)、菌刀(69.21%)及头等功(68.54%)4个药剂防效相当,极显著优于阿米妙收(48.68%)、井冈霉素(49.01%)和好立克(42.05%)的防效,这4种药剂处理较对照增产4.38%~7.89%。破口前10 d、破口前3 d和齐穗后各施药1次的处理(S1)稻曲病病指防效显著优于破口前和齐穗后各施1次药的处理(S2)以及齐穗后施1次药的处理,实际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破口前和齐穗后各施1次药的处理与齐穗后施1次药的处理防效相当,实际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籼粳杂交稻甬优12在6个不同生育期防治稻曲病的防效进行比较,发现在全田10%~20%植株剑叶完全抽出(即破口前16 d)时施药对稻曲病的预防效果最佳,校正防效达95.54%,如推迟至破口前12 d、破口前5 d和破口期进行防治,防效逐步下降,而提前到破口前21 d,防效也没达到理想效果。因此认为,预防籼粳杂交稻稻曲病应在全田10%~20%植株剑叶完全抽出(即破口前16 d)时进行防治最为适宜,药剂可采用30%苯甲·丙环唑EC。  相似文献   

5.
试验结果表明,应用好力克SC和爱苗SC防治水稻稻曲病的效果极显著优于井冈霉素AS,井冈霉素AS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满穗SC.同时30%爱苗SC及井冈霉素AS,在孕穗末期及齐穗期两次用药的防效极显著优于在孕穗末期用1次药的防治效果;而43%好力克SC及20%满穗SC在孕穗末期用1次药与在孕穗末期、齐穗期各用1次药的防治效果相当,因此在防治水稻稻曲病时需根据具体药剂决定施药次数。  相似文献   

6.
稻曲病大发生关键因子及药剂防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稻曲病在水稻生产上危害日趋加重的现状,2002-2005年对引起该病大发生的关键因子及药剂防治技术进行了连续4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感病品种(组合)和水稻孕穗至抽穗期间5d以上降水天气是引起稻曲病大发生的二个关键因子‘同时,稻曲病为害程度还与水稻栽培方式、种植密度、肥水管理及施药水平等因素有关。稻曲病药剂防治技术关键:一是选用有效药剂。二是抓住施药适期施药。筛选出防治稻曲病的有效药剂有30%爱苗EC,43%好力克SC和62.25N仙生WP。稻曲病施药适期是水稻分蘖末期、破口前3~7d、始穗期3个时期。  相似文献   

7.
通过10年的观察、调研,并结合田间试验,明确了浙南山区青田县水稻稻曲病发生、为害规律,防控技术和方法。结果表明,中浙优1号、中浙优8号、甬优1540等品种在田间能较好抗(耐)稻曲病,适宜在浙南山区种植;稻曲病的发生程度与孕穗-破口期至灌浆初期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适温(26℃~28℃)高湿(80%以上)条件特别有利于该病害发生;施肥特别是氮肥对稻曲病有加重或减轻作用;穗大粒多着粒密度大的品种(组合)易感稻曲病。防治稻曲病以打2次药预防效果最好,防治药剂最好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防治水稻稻曲病的高效药剂,同时验证在孕穗末期—破口初期施药对稻曲病的防效,2019—2020年连续2年开展了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稻曲病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9%啶氧·丙环唑SC 70 mL/667 m2、125 g/L氟环唑SC 50 mL/667 m2、40%咪铜·氟环唑SC 30 mL/667 m2、25%噻呋·嘧菌酯SC 40 mL/667 m2平均病指防效分别为89.95%、89.85%、87.05%、85.60%,体现了较高防效;75%肟菌·戊唑醇WG 15 g/667 m2,平均病指防效为81.30%,也有较高防效;而36%丙环·咪鲜胺SC 50 mL/667 m2平均病指防效仅为78.20%,防效稍差。前5种药剂可结合稻瘟病防治,在水稻孕穗末期—破口初期使用,能有效控制水稻稻曲病为害。  相似文献   

9.
2005—2006年在稻瘟病重发区及不同栽培条件下进行了超级杂交中稻主要病虫药剂防治新技术(以下简称药剂防治新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药剂防治新技术可有效防控稻瘟病重发区、3种施肥水平及2种耕作(免耕、翻耕)条件下超级杂交中稻的主要病虫危害,且防效和稻谷产量高于常规施药技术;稻瘟病重发区应用药剂防治新技术在分蘖末期、破口前3~7d、始穗期施药时,除选用30%爱苗EC、5%锐劲特SC、25%阿克泰WG等新药剂外,还应加入52.5%F ilia SE或20%三环唑WP等稻瘟病防治专用药剂,才能有效防治稻瘟病,其中52.5%F ilia SE对稻瘟病防效更好,防效高达94.11%~95.17%;应用药剂防治新技术在超级杂交中稻大田生长期只需施药4次便能有效控制病虫危害,与常规施药技术相比,药剂防治新技术施药次数减少2次,用药量减少86%以上,购药成本相当,节本增效明显,同时可降低农药对稻谷和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0.
选择合适的防治药剂和防治次数是减轻稻曲病危害的关键。本研究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2为材料,比较了6种药剂和3种喷施次数对稻曲病的防控效果和产量性状差异。结果表明,在6种药剂中,阿米妙收处理的病穗率防效和病指防效最好,分别达到91.53%和96.63%,但与其他药剂无显著性差异。在防治次数上,爱苗和拿敌稳均为防治3次的处理病指防效最好,分别为81.73%和80.15%,显著高于防治次数3次以下的处理。阿米妙收处理的产量最高,达11 719.52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1.
水稻发生稻曲病不仅造成产量损失,而且对人畜健康产生威胁。根据多年来对江苏稻区稻曲病的调查研究,阐述稻曲病的发生危害特点,提出适合江苏稻区稻曲病的农业和药剂防控措施,重点介绍穗期防控稻曲病的时间和药剂品种,并对稻曲病的发生规律进行分析及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福满门为新一代三唑类杀菌剂,具有高活性、杀菌谱广、持效期长等优点。为验证福满门防治水稻主要病害的效果,进行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福满门对水稻稻瘟病的穴防效为19.6%,穗防效为72.4%;对稻曲病的穴防效为61.6%,穗防效为80.2%,防治效果较好。施药区产量550.4 kg/667 m2,比对照区增产92.4 kg/667 m2,增产16.8%。  相似文献   

13.
两系杂交稻稻曲病综合防治农艺措施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栽培密度、施氮量、施氮期、施药期、施药量为参试因子.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两系杂交稻组合“培两优待青”稻曲病综合防治的农艺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因子对稻曲病病指控制作用大小依次为施药期、施氮期、施氮量、施药量、栽培密度。经计算机模拟寻忧.将稻曲病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内(病指在0~0.5726之间)的优化农艺措施组合为:每公顷栽插密度20.7万~21.3万丛.施纯氮量183~192kg,5%井冈霉素用量639~672g。交互作用显示。施氮期与施药期适当提前,病情减轻,反之,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14.
就30%爱苗乳油对杂交制种稻后期病害防除效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纹枯病发病初期和破口期用药(间隔15 d左右),每667m2用15 ml对纹枯病具有良好防效;在剑叶叶枕与倒二叶枕重叠和破口期每667m2用15ml各1次防治稻粒黑粉病,具有极好的防效。且能促进植株生长发育,增加结实率,提高种粒光鲜度。  相似文献   

15.
稻小潜叶蝇在辽宁省各地稻田均见发生。田块低洼,周围为荒地、沼泽,禾本科杂草丰度较大的稻田发生较重;弯穗型品种较直立穗品种受害重。稻小潜叶蝇年发生4~5代,以第2代于水稻返青分蘖期发生为害水稻为主。登记药剂匮乏,以潜叶蝇、斑潜蝇登记药和防治返青分蘖期其他害虫的稻田常用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采用育秧播种前拌种、移栽前苗床施药带药移栽和本田返青期全田施药3种处理方式施药,其中,苗床施药带药移栽方式最为经济有效。考虑到兼治其他害虫,农药品种以呋虫胺和氯虫苯甲酰胺为最优,防治效果为87.12%~91.76%,对稻水象甲等害虫的兼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设计不同药液量、喷雾方法(细雾、粗雾)防治水稻后期发生的重要病虫害。结果表明,在药剂有效成分用量相同时,对于发生在稻株上部的穗颈瘟、穗腐病和稻纵卷叶螟,同一品种和相同药液量下,细雾喷雾防效最好,粗雾喷雾防效最差;第1次喷细雾第2次喷粗雾,或第1次喷粗雾第2次细雾防效相当。同一品种相同喷雾方法,以用药量675 L/hm2或750 L/hm2防效最好,其次是900 L/hm2、1200 L/hm2和450 L/hm2,最差的是225 L/hm2。对于发生在稻株中下部的纹枯病和稻飞虱,同一品种相同药液量时,2次粗雾喷雾防效最好,其次是第1次喷细雾第2次喷粗雾,再次是第1次喷粗雾第2次喷细雾,2次细雾喷雾防效最差。无论是发生在上部的病虫害,还是发生在中下部的病虫害,药液量和喷雾方法相同,对秀水09的防效均好于对甬优12。同一品种相同喷雾方法,以900 L/hm2药液量防效最好,其次是1200 L/hm2和750 L/hm2,药液量少于900 L/hm2时,防效随药液量减少而下降。225 L/hm2药液量且采用细雾喷雾,对纹枯病和稻飞虱的防效均低于50%,特别是对甬优12的防效更差。但在有效成分相同的情况下,并非药液量越多防效就越好。  相似文献   

17.
疑难解答     
《北方水稻》2007,(5):78-78
问:碱式硫酸铜能否用来防治水稻的稻曲病等真菌性病害?(江苏马波)答:在稻曲病病粒刚开始长出小菌块时喷施27.12%碱式硫酸铜悬浮剂,能使菌块脱落,减轻对周围健康稻粒的影响。但对感染稻曲病的病粒没有治疗作用。稻曲病关键在水稻破口前7d左右开始预防,错过这个时机,防效将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8.
翟宏伟 《北方水稻》2021,51(1):35-37,58
在防治水稻穗颈瘟和纹枯病上,尊保和稻清药剂的防治效果均可达85%以上.稻清(9%吡唑醚菌酯微胶囊悬浮剂)和尊保(23%醚菌酯氟环唑悬浮剂)能作为穗颈瘟的预防药剂使用,防治时间以破口期和齐穗期两次施用较佳.建议:在水稻破口期、齐穗期各喷一次.推荐用药量为:破口期尊保50 ml667 m2和齐穗期稻清60 ml/667 m...  相似文献   

19.
水稻多病虫害协同防控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晗  李志强  褚晋  徐晗  缪建锟  杨皓  董海 《北方水稻》2021,51(2):13-16,20
为了将水稻防治适期窗口叠加或相近的病虫害进行整合,集成水稻多病虫害协同防控技术,以减少施药次数、施药量和防治成本的目的,选择常规防治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化学药剂,开展多药剂兼施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浸种期可协同防控水稻干尖线虫、青立枯病和恶苗病,移栽前苗期可协同防控1代二化螟、稻水象甲和稻潜叶蝇,孕穗末期可协同防控稻瘟病...  相似文献   

20.
野生稻内生真菌稻镰状瓶霉在实验室条件下接种到水稻上,可以诱导水稻产生对稻瘟病的抗性。为了明确该内生菌田间不同时期施药对直播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2017年在浙江省桐庐县开展了田间试验。结果显示,稻镰状瓶霉不同时期施药对直播稻稻瘟病的防效与春雷霉素和芽孢杆菌相当,不同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施用菌剂的处理对叶瘟的防效均达到70%以上;稻镰状瓶霉播后7d、14d施药处理对穗颈瘟的防效亦达70%以上。由此可见,稻镰状瓶霉可用于直播稻稻瘟病防治,拌种或播后撒施1次即可有效防治稻瘟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