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响应面法优化沙棘黄酮的提取和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沙棘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以自培育17 a命名为中华长白山27号新品种的沙棘果实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分别对料液比、提取次数、乙醇体积分数和温度4个因素进行研究,通过响应面优化沙棘黄酮的提取工艺得到最佳提取条件:乙醇体积分数90%,提取3次,料液比(g/m L)1∶60,提取温度80℃,在该条件下黄酮提取率为2.665 0%。体外抗氧化能力主要是通过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还原能力的测定等方法进行评价,用最佳工艺条件下提取的沙棘黄酮进行抗氧化试验,质量浓度在0.001~0.005 mg/m L之间的沙棘黄酮清除羟基自由基IC50=0.001 5 mg/m L,Vc的IC50=0.005 6 mg/m L,该条件下沙棘黄酮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强于Vc。同时沙棘黄酮的总还原力IC50=0.197 0 mg/m L,Vc的IC50=0.083 9mg/m L;沙棘黄酮DPPH清除力的IC50=0.089 7 mg/m L,Vc的IC50=0.031 3 mg/m L;沙棘黄酮的总还原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力小于Vc,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大,抗氧化活性均呈上升趋势。证实沙棘黄酮具有一定抗氧化作用,为新品种沙棘综合开发利用和相关基础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升麻多糖的提取及其体外抗氧化能力。方法:用水提醇沉法从升麻中提取多糖,并采用ABTS法测定升麻多糖的总抗氧化能力,应用比色法研究升麻多糖对DPPH?的清除能力。结果:当升麻多糖浓度为1.6 mg/mL时,其总抗氧化能力达到了0.64 mmol/L,对DPPH?的清除率也达到了67.94% 。结论:升麻多糖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有望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得到开发。  相似文献   

3.
研究香菇多糖中半乳糖醛酸的含量测定和抗氧化作用。采用硫酸-咔唑比色法与间羟基联苯法测定半乳糖醛酸的含量,采用羟基自由基、总还原力、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考察5种不同体系香菇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标准半乳糖醛酸质量浓度在26.15~78.45μg/m L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4,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7%,RSD为0.11%,最低检出限为4.086μg/m L,糖醛酸含量为30.25μg/mg;香菇多糖质量浓度在0.2~1.0 mg/m L范围内抗氧化作用大小依次为羟基自由基、总还原力、DPPH,超氧阴离子和ABTS没在IC50范围内。硫酸-咔唑比色法简便易行、准确性高、重现性好,且多糖5种体系验证香菇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4.
锦灯笼宿萼总黄酮体外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NaNO_2-Al(NO3)_3-NaOH法测定锦灯笼宿萼提取液中的总黄酮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锦灯笼宿萼总黄酮提取液的还原力及其对各种自由基、NaNO_2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锦灯笼宿萼总黄酮提取液对DPPH·、·OH、O-2·、NaNO2、ABTS+·均有一定的清除能力,且随总黄酮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质量浓度为0.6mg/mL时,对DPPH·、·OH的清除率分别为89.00%、54.20%;质量浓度为0.12mg/mL时,对O-2·、ABTS+·的清除率分别为58.74%、94.25%,还原力为0.938,与维生素C相当;质量浓度为0.20mg/mL、用量1.8mL时,对NaNO2的清除率为89.49%。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硒化肽聚糖(Se-PG)的结构与抗氧化能力,以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胞壁肽聚糖(PG)和亚硒酸钠为原料,利用HNO3-Na2SeO3法对PG进行硒化修饰,制备Se-PG复合物。通过紫外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研究Se-PG结构特征,从对DPPH、ABTS、·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Se-PG的硒含量为369.32μg/g,傅里叶红外光谱在890 cm-1有吸收峰,表明形成亚硒酸酯键;Se-PG对DPPH、ABTS和·OH自由基清除率具有质量浓度依赖效应,当质量浓度达到5 mg/mL时,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39.51%±0.26%、39.47%±0.98%、48.38%±1.42%,显著高于亚硒酸钠和PG(P<0.05)。结构表征表明B.subtilis PG可进行硒化修饰且不改变PG的基本结构。Se-PG具有优越的体外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抗氧化活性,可作为功能性抗氧化剂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提醇沉、醇提和加热回流等方法对托盘的干燥果实进行提取,对其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托盘果中总黄酮、总皂苷、总酚酸、总氨基酸、总多糖的含量,并测定了托盘果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托盘果提取物中的总黄酮、总皂苷、总酚酸、总多糖、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 31%、0. 96%、0. 44%、0. 55%、1. 39%。托盘果醇提物对DPPH、ABTS、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值分别为0. 087 mg/m L、0. 260 mg/m L、2. 230 mg/m L、2. 120 mg/m L。本试验表明托盘果提取物中含有黄酮类、皂苷类、酚酸类、氨基酸类、多糖类成分,且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秋茄叶总黄酮的大孔树脂纯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以总黄酮吸附量和解吸率为指标,考察大孔树脂纯化秋茄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DPPH自由基、还原力体系,检测了秋茄叶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HPD722树脂纯化效果最佳,经最佳工艺条件纯化后,提取物中总黄酮质量分数可达77.48%.秋茄叶总黄酮具有良好的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和还原能力,EC50分别为21.8 μg/mL和1.09 mg/mL.HPD722树脂纯化秋茄叶总黄酮的效果显著,秋茄叶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玉米苞叶多糖的提取、初步纯化和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玉米苞叶多糖;三氯乙酸法和透析法纯化玉米苞叶粗多糖;以维生素C(Vc)为阳性对照,测定玉米苞叶多糖的总还原力、清除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能力,综合比较分析纯化前后玉米苞叶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纯化后多糖含量由25.08%上升至55.48%。玉米苞叶多糖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随质量浓度增加,呈良好量效关系;纯化可能破坏多糖结构,纯化后抗氧化活性不及粗多糖。玉米苞叶中含有多糖,且有一定抗氧化活性,具有一定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9.
将新会柑普茶与普洱茶、毛尖、滇红几种常见的茶叶品种进行成分和功效比较,为这一茶叶家族新成员的健康功效提供科学依据,为其产业发展提供科学指导。以没食子酸为标准品,运用福林酚比色法比较柑普、普洱、滇红和毛尖的多酚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测试4种茶的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从而评价4种茶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以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采用分光光度法测试了茶乙醇粗提物对α-淀粉酶的抑制效果,初步评价4种茶的降糖活性。结果表明:4种茶提取物的多酚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毛尖(369.5 mg/g)、滇红(237.0 mg/g)、普洱(200.5mg/g)、柑普(194.8 mg/g);4种茶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从强到弱依次是毛尖(IC50=4μg/mL)、滇红(IC50=6μg/mL)、普洱(IC50=15μg/mL)和柑普(IC50=18μg/mL);4种茶提取物清除ABTS自由基的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毛尖(IC50=2μg/mL)、滇红(IC50=3μg/mL)、柑普茶和普洱茶(IC50=7μg/mL);以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4种茶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从强到弱依次为毛尖(IC50=12.9 mg/mL)、滇红(IC50=19.0 mg/mL)、普洱(IC50=21.0 mg/mL)和柑普(IC50=24.9 mg/mL),α-淀粉酶抑制能力均优于阿卡波糖(IC50=26.7 mg/mL)。4种茶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且这两种生理活性与多酚含量呈正相关,在保健食品开发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将玉米须黄酮提取物分为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和水萃取物4个不同极性部分,考察粗提物及其各萃取物的还原力和对自由基DPPH·、·OH和O2-·的清除效果,比较玉米须不同极性萃取物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玉米须黄酮不同极性萃取物均有抗氧化活性,且各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均与黄酮含量呈显著的量效关系.正丁醇萃取物的还原力和对自由基DPPH·和·OH的清除作用最强,而乙酸乙酯萃取物对O2-·的清除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1.
以益阳黑茶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02萃取技术提取黑茶中的茶多酚和咖啡碱,采用正交试验对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夹带剂浓度和夹带剂用量等因素进行优化(固定萃取时间为2h).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中茶多酚和咖啡碱的含量,根据正交试验极差分析结果得出茶多酚的最佳萃取条件:萃取温度50℃,萃取压力20MPa,夹带剂采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适宜用量为100mL/150g,得率为(0.190±0.004)%.咖啡碱的最佳萃取条件: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20MPa,夹带剂采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适宜用量为300mL/150g,咖啡碱得率为(0.457±0.036)%.  相似文献   

12.
研究香菇、苦瓜两种多糖复配物的抗氧化性. 采用水提醇沉法获得香菇多糖、苦瓜粗多糖,用Sevage试剂除去蛋白质得到精多糖. 比较两种多糖及其复配物对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香菇多糖和苦瓜多糖复配比例为1:1、1:2、1:3、2:1、2:3、3:1、3:2. 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多糖及其不同比例复配物对3种自由基均具有良好的清除能力,当复配比为2:1时,复配物对羟基(·OH)、超氧阴离子(·O2-)、DPPH 3种自由基的清除率的IC50值分别为3.447、2.006、0.500 mg/mL,其清除效果优于两种多糖单独使用或其他比例复配时,此时其抗氧化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黑茶的抗氧化性作用.方法:采用溶液超声波提取法提取出黑茶的乙醇提取物,再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浓度的黑茶乙醇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抑制率以及还原能力.结果: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黑茶提取物的含量增加其对自由基的抑制作用以及还原能力都逐渐增强.当提取液体积为0.20 mL时,提取液对羟基自由基的抑制达到最大为51.70%.在黑茶提取液体积达到0.16 mL时,其对DPPH自由基的抑制达到最高为87.44%.黑茶提取物的还原能力,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现正相关性A=0.040 3+2.007 4V,相关系数为0.999 6.结论:黑茶乙醇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14.
玉竹多糖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玉竹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清除自由基作用,采用体外化学体系研究玉竹多糖对超氧阴离子(O2-·)、羟自由基(·OH)、1,1-二苯基_2苦苯肼自由基(DPPH·)和过氧化氢(H2O2)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玉竹多糖对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和1,1-二苯基-2-苦苯肼自由基(DPPH·)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其EC50值分别为0.38mg/mL(Vc为O.09mg/mL)、0.65mg/mL(Vc为0.70mg/mL)和0.43mg/mL(Vc为0.06mg/mL);但对羟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较弱,其EC50值为14.7mg/mL(Vc为0.34mg/mL)。玉竹多糖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体积浓度为70%的乙醇提取裂蹄木层孔菌中的黄酮类物质,以芦丁为对照品,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裂蹄木层孔菌中的总黄酮含量,并研究了裂蹄木层孔菌中黄酮类化合物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在510 nm处,芦丁浓度在0.002~0.040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 5),裂蹄木层孔菌中总黄酮含量为38.2 mg/g; 裂蹄木层孔菌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对清除自由基有一定的作用,其清除效果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总黄酮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6.
美拉德反应广泛存在于食品热加工和储藏过程中,能够改变食物的色、香、味,赋予食物更好的口感和外观。虽然美拉德反应的具体机制尚未清晰,还会产生有害衍生物,但是许多研究已经表明美拉德反应产物(MRPs)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作为天然功能性成分,能有效阻碍美拉德反应有害产物的生成。以葡萄糖-半胱氨酸为模型,采用DPPH法、ABTS法、总还原能力等抗氧化性测定方法,考察了EGCG参与下,加热时间、反应温度、体系pH值、羰氨物质的量比对模型产物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0 m L葡萄糖-半胱氨酸体系中,当反应温度130℃、加热时间1.0 h、p H 6.0、羰氨物质的量比1.5∶1(葡萄糖0.029 7 g)、EGCG添加量为1.5 mg时,所得MRPs的抗氧化能力最强,为大宗食品加工和抗氧化型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多汁乳菇子实体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辅助超声破碎提取多糖,经Sevage除蛋白得到多汁乳菇多糖,并通过体外实验比较多汁乳菇多糖(refined polysaccharide from Lactarius volemus Fr.,RPLV)、白玉菇多糖(refined polysaccharide from White Hypsizigus marmoreus,RPHM)、姬菇多糖(refined polysaccharide from Pleurotus cornucopiae,RPPC)对·OH、·O-2、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及还原力来评价三者的抗氧化活性. 结果显示,RPLV的糖含量为66.44%,蛋白质含量为3.57%; RPLV、RPHM、RPPC均可较好地清除·OH、·O-2、DPPH自由基、增强还原力,且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抗氧化活性从强到弱依次是RPPC、RPHM、RPLV. 研究结果表明,3种食用菌多糖尤其是RPPC均有望开发成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8.
以板栗加工的废弃物板栗壳为原料,以未加工板栗壳为参照,对比经水煮、烤制、炒制3种方式处理后板栗壳的主要成分及提取液自由基清除能力。结果表明:未加工板栗壳中水溶性蛋白质和原花青素含量最高,分别为40.58 mg/g和28.70 mg/g,经过3种方式处理后其含量均有所下降;未加工板栗壳中黄酮含量为14.04 mg/g,经水煮、烤制及炒制后黄酮含量均有所升高,分别为15.59、22.00、28.58 mg/g;未加工的板栗壳多酚含量最低(9.21 mg/g),烤制板栗壳的多酚含量最高(17.05 mg/g),水煮和炒制板栗壳的多酚含量较未加工板栗壳的也明显上升。板栗壳提取液对DPPH自由基及羟基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其中未加工板栗壳提取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较低,分别为55.69%和43.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