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是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在所有的排放源中,固定排放源排放的二氧化碳气体是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将直接测量排放量方法列为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统计的最高等级,以提高数据统计精度。为了实现排放量的精确测量,固定排放源浓度直接测量至关重要。基于分析吸收光谱建立了相对于纯气体的测量方法,通过多次反射直接吸收光谱技术,建立了精确测量二氧化碳浓度的相对法装置,测量了293 K和0~13 kPa下二氧化碳在6 362.5 cm-1的(30012)←(00001)R20e跃迁谱线,通过与纯二氧化碳吸收面积的比较得到15%,35%,50%和75%二氧化碳混合物的浓度。结果表明与天平称重法得到的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相对扩展测量不确定度在0.7%以下(k=2)。  相似文献   

2.
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是目前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根本出路。农业生产与全球气候变化息息相关,是温室气体的第二大重要来源。如何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并探寻减排方法己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从当前现代农业面临的问题出发,提出了发展低碳农业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 由温室气体引起的地球气候变暖是人类社会未来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因而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与关注,并为此做出了持续的努力.在1992年的巴西里约热内卢全球峰会上,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这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一个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4.
<正>一、建筑材料领域发展现状和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气候变化是当前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全球性问题,事关各国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气候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与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有关,而温室气体(主要指CO2等气体)的排放量主要来自煤炭、石油  相似文献   

5.
<正>一、前言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成为我国当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任务,其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进新的产业革命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于2011年12月1日印发了《"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要求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探索建立碳排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全球范围因二氧化碳(CO2)的过量排放导致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关注。电化学还原CO2转化为清洁能源和高价值化学品,不仅可以有效地缓解CO2导致的温室效应,而且有望为解决能源危机提供重要出路。本文简述了电化学还原CO2的反应原理,对近年报道的一些高选择性的二元金属催化剂进行分类归纳。综述了二元金属材料物质组成、原子配比、微观形貌、颗粒尺寸等物化性质对CO2还原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部分催化剂的选择性增强机理重点分析。最后,讨论了二元金属材料高效选择性电化学还原CO2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可能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7.
<正>现阶段,我国正面临着大气污染防治与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的双重压力。二者具有同源性、同介质和减排措施一致性的显著特征。我国不仅面临着由于二氧化硫(SO_2)、氮氧化物(NOx)、细颗粒物(PM2.5)等污染物排放而产生的大气污染防治压力,还要应对二氧化碳(CO_2)等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不断增加而带来的气候变化挑战。建立统一的监管大气常规污染物与温  相似文献   

8.
电站气体浓度测量对实现燃烧优化、提高燃烧效率和火焰品质、减少污染物排放具有重要意义。以CO2气体为例进行研究,基于近红外波段可调谐激光吸收层析成像技术,提出了基于径向基(radial basis function, RBF)神经网络的高温气体CO2浓度测量方法。通过实验获取不同浓度下的CO2吸收可调谐激光光谱信号,计算CO2吸收谱线和原始信号的差值,提取出描述该差异性的统计特征参数作为RBF神经网络的输入,CO2浓度作为RBF神经网络的输出,建立了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高温气体CO2浓度测量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与GRNN神经网络对比分析表明:RBF神经网络法可以有效提高CO2浓度测量精度,为生物质发电高温气体计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防伪报道》2009,(11):59-59
据悉,随意砍伐森林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每年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约五分之一。对于这个问题12月在哥本哈根举行的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会议上也将对其进行讨论。据世界银行估计,非法砍伐使得木材生产国每年损失大约100亿美元,这不仅使政府蒙受了税收损失,而且压低了合法的木材产品的价格。  相似文献   

10.
黄叶飞 《认证技术》2013,(11):46-47
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世界的重要挑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2011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办气候[2011]2601号),目前,国内七省市碳交易试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核算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碳排放交易的基础工作,清单数据质量的准确性对整个排放管理及交易至关重要。从目前开展的企业温室气体清单核查中发现,一般工业企业(除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务院《“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的要求:加强温室气体计量工作,做好排放因子测算和数据质量监测,确保数据真实准确.构建国家、地方、企业三级温室气体排放基础统计和核算工作体系,加强能力建设.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要求:继续推进基础能力建设,研究制定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指南和排放报告制度.根据国务院的安排,2014年将对地方政府进行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考核.国家正在通过气候变化立法、建立全国性碳市场,促进形成一整套温室气体排放管理制度,使低碳制度长期可持续,不因经济形势的起伏而影响其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排放,共同成为当今社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国际社会亦纷纷采取措施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管理。温室气体核算标准是管理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本文比较分析了国际几个主要的温室气体核算标准,如温室气体议定书、ISO14064系列标准和PAS2050:2008等,为建立健全我国温室气体核算标准体系提供更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Na3Zr2Si2PO12(NASICON)固体电解质, 分别以Na2SO4-BaSO4混合盐和NaRe(SO4)2复盐为敏感电极材料制备了片式SO2非平衡态气体传感器。结果表明, 该类型传感器的输出电动势与SO2气体浓度的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在低温260℃具有最佳性能, 灵敏度分别达到了160 mV/decade和136 mV/decade。传感器在不同浓度的SO2气体中的交流阻抗谱测试结果显示, 气体在敏感电极的三相界面处电化学反应的活性随着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增强, 结合敏感电极结构, 对该类敏感电极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由于NASICON具有良好的低温钠离子导电性, 可以大幅降低传感器的工作温度; 由于Na2SO4-BaSO4混合盐和NaRe(SO4)2敏感材料具有更好的化学稳定性, 制备的传感器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基于非平衡态设计的传感器, 具有结构简单和成本低的优点。以上特性为该传感器在SO2气体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4.
协同治理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防治双重挑战的关键措施。但是,目前仍然没有一个合适的指标用于全面评估协同效应,现有的研究缺乏一个一致的框架用于比较相关研究结果。为此,本研究对协同指标进行了定义,指标意义为单位GDP的污染物产生量变化所带来的减排效应。通过耦合迪氏指数分解分析方法(LMDI)、排放-浓度响应曲面模型(RSM)和全球暴露反应关系模型(GEMM)构建综合分析框架,用来评估中国碳减排对大气污染物减排和公众健康的协同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协同效应对SO2、NOx和PM2.5(空气动力学直径不大于2.5μm的主要颗粒物)的减排作用越来越重要。具体而言,协同控制对SO2、NOx和PM2.5的减排量从“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的3.1 Mt、1.4 Mt和0.3 Mt增加到“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的5.6 Mt、3.7Mt和1.9 Mt。与无控情景相比,协同效应使得PM2.5年均浓度降低了15%,从而在20...  相似文献   

15.
本工作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毒害性气体NO、NO2和NH3在铁修饰MoTe2(Fe-MoTe2)单分子层上的吸附和传感行为,探究其作为电阻型化学气体传感器的潜力。首先,研究了Fe修饰在单层MoTe2上最稳定的几何构型和电子行为。结果表明,Fe原子掺杂剂可以稳定地吸附在单层MoTe2表面TMo处,修饰后体系的带隙减小并且电子密度增加,产生2.00μB磁矩。其次,Fe-MoTe2对NO、NO2和NH3气体的吸附能分别达到了-3.13 eV、-2.27 eV和-1.19 eV,总态密度图(DOS)以及分波态密度图(PDOS)的分析验证了Fe原子修饰对气体吸附性能的影响。能带结构和差分电荷密度分析为Fe-MoTe2作为电阻型化学气体传感器提供了基本传感机理。最后,灵敏度分析表明Fe-MoTe2  相似文献   

16.
《认证技术》2010,(8):64-64
培训机构BSI课程目标气候变化已被确定为未来几十年内各国家、政府、商业界和人类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人们通常从全球、国家、社团或组织层次上看待温室气体(GHG)排放,这些排放可能源于企业内部的运作、企业之间和国家之间的各类供应链,而商品和服务以及商品和  相似文献   

17.
正温室气体(GHG Greenhouse Gas):指任何会吸收和释放红外线辐射并存在大气中的气体。京都议定书中控制的6种温室气体为: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合物(HFCs)、全氟碳化合物(PFCs)、六氟化硫(SF6)。它们的作用是使地球表面变得更暖,类似于温室截留太阳辐射,并加热温室内空气的作用。这种温室气体使地球变得更温暖的影响称为"温室效应"。钢铁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仅指二氧化碳(CO2)气体排放核算。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已经成为当前综合性的全球问题。引出全球能源供应将继续以化石燃料为主,概述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和由此导致的全球温升预测。从二氧化碳年排放总量、人均排放量、年均增长率和能源消费结构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当前形势下必须节能减排,合理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二氧化钛/活性碳纤维(TiO2/ACF)复合材料处理有害气体的降解率,使用Fe3+对TiO2进行改性,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Fe3+-TiO2/ACF,通过荧光光谱(PL)、X射线衍射(XRD)、BET比表面积、扫描电镜(SEM)对材料进行性能表征,并以氨气(NH3)等气体为目标降解物,研究Fe3+-TiO2/ACF对目标降解物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经Fe3+掺杂改性的TiO2光催化活性显著提高,Fe3+∶Ti4+摩尔比为1∶200时,其光催化活性最高。随着Fe3+掺杂量的增加,TiO2的平均晶粒大小逐渐降低。负载Fe3+-TiO2后ACF的比表面积降低。使用Fe3+∶Ti4+(1∶200)...  相似文献   

20.
二氧化碳(CO2)排放问题深受关注,相比于其他处理方式,气体分离膜具有高效节能、环境友好等特点,但传统的聚合物膜问题显著。碳纳米管材料自身性能优异,但易团聚,对CO2气体本身并不具有很好的亲和性。通对碳纳米管进行表面及结构改性后将其添加到聚合物中或单独制备成膜,既可以很好协调纯聚合物膜渗透性与选择性之间的矛盾,又表现出优异的各项性能。介绍了碳纳米管材料改性方法及其在CO2气体分离膜中的研究进展,并对相关问题及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