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比较采用经直外侧入路与后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80名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其中直外侧入路组40名,后侧入路组40名,对两组之间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髋臼外展角、髋臼前倾角、偏心距恢复率、外展肌力恢复情况及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髋臼外展角、髋臼前倾角、偏心距恢复率、外展肌力恢复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直外侧入路与后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并无明显差异,选取术者熟悉的手术方式更能保证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髋前外侧C形入路与常规入路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行DHS治疗的10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入路将其分为常规入路组(n=46)和C形入路组(n=54)。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前和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C形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引流量、住院时间均短/少于常规入路组(P 0.05)。2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均优于术前,且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依次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各时间点C形入路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优于常规入路组(P 0.05)。C形入路组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常规入路组(P 0.05)。C形入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入路组(P 0.05)。结论与常规入路相比,采用髋前外侧C形入路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创伤更小,有利于术后关节早期功能锻炼,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阿尔茨海默病(AD)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A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直接前方入路(DAA)组42例,后外侧入路(PA)组36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指标,通过X射线片计算2组患者的髋关节脱位率、下肢长度差值,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的Harris评分、Charnley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DAA组的切口长度短于P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PA组,住院时间短于P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DAA组的首次下地时间、首次直腿抬高时间和弃拐独立行走时间均短于PA组(P 0. 05)。PA组的髋关节脱位率、下肢长度差值均高/大于DAA组(P 0. 05)。2组患者术后1个月及3个月的Harris评分、Charnley评分、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DAA组术后1个月的Harris评分和Charnley评分均高于PA组(P 0. 05); 2组术后3个月的Harris评分、Charnley评分、VAS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AD患者,采用DAA和PA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均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均较高,但DAA可减少术中损伤,患者术后早期恢复快,术后髋关节脱位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直接前路与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科诊治的老年单侧移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73例,其中采用直接前路36例(直接前路组),后外侧入路37例(后外侧入路组),分析其手术用时、切口长短及愈合时间、手术出血及伤口引流量、下床时间及住院天数,术后3天、7天疼痛视觉评分(VAS),术前、术后1、3、6、9、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后脱位发生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欧洲生活质量评分(EQ-5D评分)评价末次随访时患者健康生活质量。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7个月,平均13.6个月。直接前路组的手术用时、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小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两组下地行走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直接前路组术后3天、7天疼痛视觉评分优于后外侧入路组;术后1月、3月、6月直接前路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9、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Harris评分基本接近。两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健康生活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直接前路组1例患者出现伤口局部红肿,后外侧入路组1例患者出现假体脱位,1例出现切口周缘麻木,两组患者无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结论直接前路和后外侧入路均能有利于髋关节运动功能的恢复,早期临床疗效较好。直接前路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假体脱位发生率低,术后早期疗效好等优势,但直接前路手术对术者的手术技术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5.
文题释义: 直接前方入路:能够较好的保护髋关节周围肌肉及软组织,由传统的Smith-Peterson入路改良,经阔筋膜张肌与缝匠肌间隙,故经过此入路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能够使关节更加稳定,术后脱位率更低。但是该手术入路学习曲线较长,术中需要具备一定的经验,且对手术室硬件条件有相应的要求。 牛津髋关节功能评分:该系统是由6项疼痛相关和6项日常活动(如行走、穿衣服、睡觉等)内容组成,自2007年修改后,被广泛应用于骨关节外科领域。该系统更加客观易懂,更能有效量化患者主观感受,故在实际临床随访中能够更好的执行及随访。 背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能够显著缓解终晚期髋关节疾病患者疼痛,有效改善其关节功能。不同手术入路各有其优势及不足。作为近些年比较热门的直接前侧入路,通过阔筋膜张肌与缝匠肌间隙进入暴露髋关节,更符合微创手术的理念,同时具有软组织损伤小、置换后恢复快等优点;但其存在一定的学习曲线,需要主刀医师具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及硬件要求。 目的:基于置换后早期患者主观感受比较直接前侧入路及前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龄单侧股骨颈骨折的差异。 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中心收治的单侧股骨颈骨折患者42例(42髋),均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随机分为2组,直接前侧入路组21例患者(21髋),前外侧入路组21例患者(21髋)。2组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对比2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时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及主观牛津髋关节功能评分;并观察假体位置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与结论:①直接前侧入路组患者较前外侧入路组患者术后出院时间更早(P < 0.001);手术切口长度直接前侧入路组小于前外侧入路组(P < 0.001);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比较,直接前侧入路组大于前外侧入路组  (P < 0.001);②术后第1,2天,直接前侧入路组患者1 min内行走距离均大于前外侧入路组(P < 0.001),疼痛目测类比评分低于前外侧入路组(P < 0.05);③术后3个月随访时,2组患者髋臼假体外展角及前倾角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术后1周时Harris评分及主观牛津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直接前侧入路组均高于前外侧入路组(P < 0.05);术后3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及牛津髋关节功能评分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⑤直接前侧入路组1例、前外侧入路组2例患者切口周围出现滑囊炎,患者感疼痛不适,经局部封闭注射后,症状均消失;1例直接前侧入路组患者术后出现切口血肿,术后3周时自愈;1例直接前侧入路组患者术后出现大腿切口内侧缘皮肤感觉麻木;⑥结果表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患者主观感受前外侧入路组较直接前侧入路组更具优势。直接前侧入路虽然具有切口小、术后早期疼痛较轻、恢复更快等优点,但有一定的学习曲线,早期开展时手术时间较长,失血量较多。 ORCID: 0000-0003-1981-7259(米尔阿里木·木尔提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不同入路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术对患者疼痛应激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胸腔镜下肿瘤切除术的前纵隔肿瘤患者120例,根据入路方式分为经侧胸入路组(60例)和经剑突下入路组(60例)。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疼痛情况、疼痛应激、生活质量、中转开胸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最大直径、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经剑突下入路组术后首次下地时间、术后止痛药使用时间短于经侧胸入路组(P 0. 05)。2组术后2 d、3 d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P 0. 05),且经剑突下入路组低于经侧胸入路组(P 0. 05)。2组术后3个月健康生活量表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较术前均升高(P 0. 05),且经剑突下入路组高于经侧胸入路组(P 0. 05)。2组术后7 d的5-羟色胺(5-H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TCH)、前列腺素E2(PGE2)、神经肽Y(NPY)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 0. 05),但经剑突下入路组低于经侧胸入路组(P 0. 05)。2组中转开胸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与经侧胸入路相比,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术可获得相当的临床效果,同时还能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析微创直接前方(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与传统后外侧(Direct lateral approach,DLA)入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至2018年在我院骨科行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的6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微创DAA组与传统DLA组(n=30)。DAA组行微创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DLA组行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Harris评分与VAS评分、并发症、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等指标。结果:DAA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DLA组(P0.05)。术后DAA组患者1个月和3个月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DLA组(P0.05)。DAA组综合满意度优于DLA组(P0.05)。DAA组与DLA组髋臼外展角、前倾角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髋置换术中,DAA与DLA相比具有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关节恢复快、及患者满意度高等优势,值得在基层临床中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创直接前侧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与传统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情况。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65例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2组:DAA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平均年龄(65.6±9.7)岁;后外侧入路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63.8±12.3)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的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评估术前术后Harris评分及VAS评分情况。结果 2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术中出血量2组患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0.05)。2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前及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0.05)。2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前及术后1个月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0.05)。DAA组有2例大转子骨折,1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发生;后外侧入路组有2例髋关节后脱位发生。结论 DAA入路具有切口短、损伤小、术后疼痛轻的优点,可以实现快速康复,短期内优势明显,但长期效果与后外侧入路相比优势不明显。另外,DAA手术技术要求高,早期并发症多,学习曲线较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Wiltse入路联合选择性关节突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及手术节段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98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不同入路分为Wiltse入路组和后正中入路组,各49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卧床时间、引流量、手术前后伤椎后凸Cobb角、VAS评分、JOA评分、取出内固定后椎间活动度等指标。结果 98例患者获得6~42个月随访,平均15. 8个月。Wiltse入路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均少于后正中入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术后VAS、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除术后2 d Wiltse入路组VAS评分低于后正中入路组外(P 0. 05),2组间术后VAS评分、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1周和术后3个月,2组患者伤椎椎体Cobb角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取出内固定患者未融合节段活动度明显高于术后18个月取出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处理胸腰椎骨折时,选择性融合终板损伤节段并适时取出内固定能够保留非融合节段的运动功能,而Wiltse入路较传统后正中入路具有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Nevaiser入路联合肩峰下滑囊入路双注射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接受肩关节穿刺注射治疗的147例冻结肩患者,根据不同穿刺入路分为前方穿刺入路、改良Nevaiser入路、肩峰下滑囊入路和改良Nevaiser入路联合肩峰下滑囊入路,比较不同入路穿刺成功率以及注射治疗后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前方穿刺入路、改良Nevaiser入路、肩峰下滑囊入路、改良Nevaiser入路联合肩峰下滑囊入路穿刺成功率分别为62. 75%、91. 67%、75. 68%、86. 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2. 262,P 0. 05);改良Nevaiser入路组、改良Nevaiser入路联合肩峰下滑囊入路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前方穿刺入路组、肩峰下滑囊入路组(P 0. 05),改良Nevaiser入路组成功率与改良Nevaiser入路联合肩峰下滑囊入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 351,P 0. 05);其中前方穿刺入路组穿刺成功率最低(62. 75%)。注射治疗后,改良Nevaiser入路联合肩峰下滑囊入路组VAS及CMS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其他3组(P 0. 05),其中肩峰下滑囊入路组VAS及CMS评分改善情况最差,前方穿刺入路组和改良Nevaiser入路VAS、CM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85. 73/439. 72,P 0. 05)。结论肩关节腔穿刺治疗冻结肩过程中,较单一前方穿刺入路、改良Nevaiser入路和肩峰下滑囊入路而言,改良Nevaiser入路联合肩峰下滑囊双注射入路在保证较为理想的穿刺成功率前提下可使药物充分浸润盂肱关节、肩峰下滑囊,有利于患者疼痛缓解和肩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对髋臼假体放置角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9例,根据手术时入路方式将患者分为改良前外侧入路组32例(前外组)、传统后外侧入路组37例(后外组),两组患者术前资料具有可比性。术中用Murray法,以X线透视测量髋臼假体的前倾角、外展角及髋关节中立位的最大屈曲角和后伸角,观察脱位情况,分析Harris评分。结果前外组髋臼假体放置前倾角8~20°,外展角30~40°;后外组髋臼假体放置前倾角15~30°,外展角35~45°。前外组髋关节最大屈曲角为(110±10)°,后外组(100±9)°;髋关节最大后伸角前外组(15±3)°,后外组(24±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后前外组与后外组患者髋关节脱位率分别为3.1%、18.9%,两组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0.05);术后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前外组和后外组在术中对髋臼假体放置角度有影响,前外侧组前倾角和后伸角较小,且前外组可显著降低髋关节脱位率,但这种角度差异对疗效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全髋置换术患者采用直接前方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并进行近期临床疗效的对比。方法选择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全髋置换术患者57例(57髋),其中男性33例,女性24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7.66岁。研究组为接受直接前方入路术式置换治疗的患者24例(24髋),对照组为接受后外侧入路术式置换治疗的患者33例(33髋)。统计分析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人工髋臼角度等。对比患者术后各阶段髋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切口长度:(8.96±1.03) cm vs (14.27±1.04) cm;t=-16.54,P=0.000。术中出血量:(234.93±36.85) mL vs (385.06±48.16) mL;t=-9.40,P=0.000]。研究组术后随访3个月Harris评分各项分值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组患者12个月时Harris评分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小(8.33%vs9.09%),且均可及时解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全髋置换术时,使用DAA有利于提高术后近期临床疗效,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具有高效、稳定、微创的优势,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文题释义:直接前入路:改良于Smith-Peterson入路及Heuter前入路,其实是一种改良的单切口Smith-Peterson入路,利用阔筋膜张肌、股直肌及缝匠肌之间的肌间隙直达髋关节,是一种真正从肌间隙进入的微创入路, 有着较好的肌肉保护、不易损伤运动神经、术后脱位率低、 康复快等先天优势。但采用直接前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有较长的学习曲线,与传统入路相比存在术后髋关节脱位、假体松动、神经损伤等发生风险。 加速康复外科:是指采用有询证医学证据的围术期处理一系列优化措施,减少手术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创伤应激,达到快速康复目的。其核心内容包括:①围术期多模式镇痛;②术后早期下床活动;③术后早期进食水;④避免或减少使用引流管等;⑤控制性输液,避免过多或过少的液体输注。其成效主要体现在: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患者安全康复;显著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整体医疗费用;减轻社会及家庭负担。 背景:后外侧入路是全髋关节置换的最常用手术入路。近年来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多,并获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 目的:比较仰卧位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2015年4月至2019年4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拟行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90例,其中男35例,女55例,年龄35-70岁,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直接前入路组(n=45)和后外侧入路组(n=45)。术后随访评估髋关节Harris评分、目测类比评分、假体初始固定质量、髋臼杯安全范围。试验干预及治疗方案获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结果与结论:①90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3-51个月,平均14个月;直接前入路组发生2例术中股骨大转子骨折、1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4例股神经损伤、20例阔筋膜张肌损伤,后外侧入路组未发生上述并发症;②直接前入路组术后1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目测类比评分均优于后外侧入路组(P < 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髋关节Harris评分、目测类比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直接前入路组44髋股骨假体位于中立位,1髋处于内翻位,全部假体初始固定质量优;后外侧入路组43髋股骨假体位于中立位,2髋处于内翻位,全部假体初始固定质量优,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直接前入路组髋臼杯位于Lewinnek安全范围的比率高于后外侧入路组(100%,82%,P < 0.05);⑤结果表明与后外侧入路相比,仰卧位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能显著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术后早期快速康复,获得更精准的髋臼假体角度,更有利于获得双下肢等长,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入路;但该技术操作有一定的技术难度,需要经历学习曲线,同时存在一些不同于其他入路的并发症。 ORCID: 0000-0002-6796-6438(李永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外侧入路(PLA)和直接前方入路(DAA)的安全性及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经PLA行THA的患者145例(PLA组),再选取同期经DAA行THA的患者153例(DAA组)。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髋臼假体影像学结果、并发症及术后Harris评分等。结果与PLA组相比,DAA组手术时间更长(P 0.05),而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更优(P 0.05)。术后1 d,2组髋臼前倾角、外展角的角度及安全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DAA组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高于PLA组(P 0.05),而2组术前及术后1年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PLA比较,经DAA行THA具有创伤小、美观度高、费用低的优点,且安全性较好,短期内对THA患者术后恢复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Hardinge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 2019年 4 月至2023 年 1 月本院收治的 75 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37 例)和观察组(38 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后外侧入路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Hardinge入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疗效、髋关节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术后 1 m、3 m 髋关节功能 Harris 评分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术后 3 m内,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不同入路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单侧入路手术的88例股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入路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外侧入路组(n=40)与后外侧入路组(n=48),分别采取股骨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和股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治疗费用,评估2组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的疼痛程度和大腿中段软组织肿胀情况,对比2组术后1年内膝关节功能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外侧入路组相比,后外侧入路组术中出血量较少,骨折愈合时间较短,住院费用和总费用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及手术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大腿中段软组织肿胀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外侧入路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1.67%,高于外侧入路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骨折愈合时间,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组织水肿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本研究旨在比较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和微创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piriformis-sparing approach,Mis-PLA)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 方法 44例高龄单侧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入路随机分为DAA组(n =22)和Mis-PLA组(n =22)。2组均完成术后2年随访调查,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早期疼痛及并发症情况、术后早期坐位的能力、弃拐独立行走的时间、术后6周及2年患者功能活动Harris评分及术后2年死亡率。 结果 (1)与Mis-PLA组相比,DAA组患者手术时间较长,术后72 h患肺炎的人数较少,术后24 h VAS评分减低,术后患者可坐位1 h的时间及弃拐独立行走的时间较早(P<0.05)。(2)术后6周,DAA组在穿袜系鞋带及坐椅子方面Harris评分优于Mis-PLA组(P<0.05),两组上楼梯方面Harri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年,两组患者在功能活动Harri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术后随访2年,2组患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DAA入路股骨头置换术在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可以较Mis-PLA入路更有效地降低术后长期卧床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更早更快地改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论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行THA并采取加速康复(ERAS)理念治疗的3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设为ERAS组,从同期行THA并采用传统康复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30例设为传统组。于术后24 h、48 h、72 h对2组患者进行VAS评分并计算其评分优占比;于术前、术后2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对2组患者进行Harris评分。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记录患者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末次随访满意度及遵医嘱情况。结果 ERAS组术后24 h、48 h的VAS评分优占比更高,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2组患者术后72 h的VAS评分优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术后2周、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术前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2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ERAS组Harris评分较传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ERAS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 7%,明显低于传统组的26. 7%,ERAS组患者住院时间(7. 4±1. 6) d明显短于传统组的(12. 2±2. 9) d,ERAS组满意度及遵医嘱情况高于传统组,2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行THA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运用加速康复外科管理,可以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同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胫骨骨折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髌上入路组及髌下入路组,每组各4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后不同时间的HSS膝关节评分及Johner-Wruhs评分优良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差异(P0.05);髌上入路组患者术中透视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髌下入路组(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HSS水平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手术后12个月时,髌上入路组患者HSS水平显著高于髌下入路组(P0. 05);髌上入路组患者术中"二次位移"率显著高于髌下入路组(P0.05)。结论髌上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临床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前外侧肌间隙入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的临床疗效及优缺点。方法自2009年1月~2011年10月52例病人采用前外侧微创入路行THR,对本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围手术期并发症、髋臼杯外展角、前倾角、术后Harris评分及影像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时间平均85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220ml。影像学评价51病例假体位置可,1例髋臼前倾角偏大,术后2天脱位后行翻修术。术后1、3、6月Harris评分平均85.1、87.2、90.8分。结论前外侧微创入路具有单一切口能完成髋臼和股骨假体安装,创伤少,真正肌间隙入路,术后早期功能恢复快等优点,但有一定的适应症,需要熟练的手术操作技术和较长的学习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