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矫形支具是康复医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辅助用具,已得到十分广泛应用.目前支具的加工过程较为复杂,使许多医院由于条件限制而无法开展,只能在大城市的假肢矫形器制作工厂和少数医院内的康复医学工程科或支具制作室进行.使许多患者由于没有机会及时佩戴支具而引起关节畸形和异常运动模式的形成,严重影响肢体功能的恢复.因此,作者应用高分子矫形支具纤维材料制作了简便、韧性好、强度高,透气性能好和不影响X线检查,能够在基层医院和城市大医院应用的半成品高分子纤维矫形支具.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观察个体化截瘫行走支具对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方法: 将44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支具组22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进行综合性的系统康复治疗, 支具组在综合性的系统康复治疗基础上根据康复治疗效果评估后装配不同的截瘫行走支具并进行功能训练。 结果: 经过3个月的康复训练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分均得到有效提高, 且支具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支具组22例患者装配截瘫行走支具训练后平均行走距离达470m(四分位数间距为:162.50m—900m),其中达到治疗性步行6例,家庭性步行10例,社区性步行6例。而对照组无一例有步行能力。 结论: 早期规范康复介入可明显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针对患者的具体状况装配个体化截瘫支具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步行能力的改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指屈肌腱损伤患者改良Kleinert支具后对手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30例患者69指按收治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15例30指,施行的支具设计方案为目前流行的Kleinert支具方案,即装配动力性腕背侧低温热塑支具,将腕关节固定于屈曲45°,掌指关节屈曲70°,指间关节伸直;观察组15例39指,施行的支具设计方案是对Kleinert支具进行了改良,即装配动力性腕背侧低温热塑支具,将腕关节的屈曲角度加大到70°左右,使掌指关节伸直位,指间关节伸直位。两组患者均在支具保护下通过连接于患指指甲与前臂近端间的橡皮筋进行被动屈、主动伸直至挡板的动作,每小时15次。经6周康复治疗后,采用国际手外科学会推荐的肌腱总主动运动度测定(TAM)评定方法评估每组患者的肌腱功能。 结果康复治疗6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间的TAM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屈指肌腱均为优和良,优良度达100%,而对照组的优良度为67%,两组间的优良率经2检验,P<0.01,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改进Kleinert支具后患者早期TAM评定优良率较高,改进Kleinert支具的康复方案对改善手屈指肌腱的功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对26例采用不同手术固定方式后的双胫骨骨折患者早期结合负重功能支具治疗,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提高支具治疗认知度,患肢康复锻炼保持肌肉力量,掌握支具使用时机进行负重行走练习,保护患肢软组织减轻肿胀,出院后定期复查调整支具。  相似文献   

5.
康复医学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敏海 《中国康复》1999,14(2):116-117
世纪之交,医学领域由于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的快速成长,各学科间竞争日益激烈化,由此而发展衍生出许多亚学科与边缘交叉学科,许多传统学科由于未跟上发展步伐,生存空间与业务范围日益萎缩。在这种状况下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科应当怎样生存与发展是康复医学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只有正确分析与判断学科发展的内外环境因素,结合各地各医院实际情况才能够扬长避短,使学科在21世纪进入发展快车道。1当前促进康复医学发展的有利因素l.l“医改方案”的实施是康复医学发展的重要契机医疗制度改革的主要内涵是控制医疗费用非理性增长,尤…  相似文献   

6.
数字卡盘调节式支具在膝关节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数字卡盘调节式支具在膝关节康复中的应用王予彬王惠芳刘威王兵王华东张伟佳现代关节支具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关节伤及其手术后的治疗效果〔1〕。我院在开展关节外伤与重建手术后康复计划的临床研究中,成功地应用数字卡盘调节式膝关节支具(以下简支具),为膝关节损伤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腰段外固定支具在脊柱融合内固定术后康复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85例行脊柱融合内固定术后胸腰段应用外固定支具固定的患者均进行支具佩戴前宣教和下肢活动训练,同时讲解佩戴和卸取的具体方法、佩戴支具的注意事项、佩戴后正确的上(下)床方法及支具的保养等。结果患者均达到固定和矫正的目的,应用支具辅助后患者均能早期下床活动,疗效满意,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脊柱外固定支具具有良好的固定功效,增加脊柱的稳定性,缩短卧床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制支具在下肢骨折患者股四头肌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锻炼法,观察组采用自制支具进行锻炼,观察比较两组锻炼效果、舒适度及接受度。结果:观察组锻炼效果、舒适度及接受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自制支具对骨折患者康复功能锻炼起主要辅助的作用,可减少因骨折疼痛拒绝锻炼而引起的股四头肌粘连、膝关节僵硬等多种并发症,达到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目的。  相似文献   

9.
范晓君  王子彬 《现代康复》1999,3(9):1046-1047,105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后康复护理的方法和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术后必须配戴关节支具,提出应用支具的原则.使用支具时患肢的正确位置及预防可能出现有关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根据术后半月板早中晚期愈合机理及康复训练目的和内容的不同,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后的临床康复护理可分为两部分:关节活动支具的应用和护理;早中晚期康复训练时的临床护理配合。结论:87例半月板缝合术只1例出现术前症状。康复护理对于促进康复训练计划的顺利进行,确保手术的成功率和治愈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系统康复后特别是使用支具、功能支具对烧伤后手畸形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1992-01/2002-12对整复外科1880例烧伤后手畸形患者进行手法治疗,分别给予蜡疗、超声波治疗仪治疗、并辅以特定的中药处方以药离子导入方式治疗,重要的是对每位患者特制支具或功能支具,佩戴2周~8个月,并制订了严重烧伤手畸形治疗后的评估标准。结果:随访10年,随访189例患者,其中158例手畸形患者手功能恢复,每个手动作基本正确,外形明显改善。结论:烧伤后手畸形通过手术治疗同时必须通过3个月以上的综合康复治疗,其中功能支具的使用对于手功能恢复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相似文献   

11.
医院是各种患者集中诊断、治疗和康复的场所,也是许多感染性病原体容易传播的地方。各种病原菌种类多、分布广,许多细菌呈高度耐药性,加之一些医院较多地重视人与人之间直接感染的预防,忽略了环境及医疗物品间接感染的预防,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发生。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作为医院感染检测和控制中的一支生力军,应充分发挥其作用,对医院环境细菌密切监测,及时反馈相关科室,有效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后康复护理的方法和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术后必须配戴关节支具,提出应用支具的原则,使用支具时患肢的正确位置及预防可能出现有关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根据术后半月板早中晚期愈合机理及康复训练目的和内容的不同,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后的临床康复护理可分为两部分:关节活动支具的应用和护理;早中晚期康复训练时的临床护理配合。结论:87 例半月板缝合术只1 例出现术前症状。康复护理对于促进康复训练计划的顺利进行,确保手术的成功率和治愈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风康复医疗有效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风康复医疗有效吗?高谦1过去数十年,围绕着中风康复疗效问题,存在许多不肯定的意见。1989年,Reding〔1〕认为:评价中风康复疗效的最得力的工具是支具及辅助器械,如偏瘫病人不能步行,教给病人使用拐杖,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是否有效,去掉拐杖就可...  相似文献   

14.
中风康复医疗有效吗?过去数十年,围绕着中风康复疗效问题,存在许多不肯定的意见。1989年,Reding[1]认为:评价中风康复疗效的最得力的工具是支具及辅助器械,如偏瘫病人不能步行,教给病人使用拐杖,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是否有效,去掉拐杖就可证明。...  相似文献   

15.
尹芝华  何清义  许建中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5):7993-7993,7995
目的探讨胸腰段外固定支具在脊柱融合内固定术后康复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85例行脊柱融合内固定术后胸腰段应用外固定支具固定的患者均进行支具佩戴前宣教和下肢活动训练,同时讲解佩戴和卸取的具体方法、佩戴支具的注意事项、佩戴后正确的上(下)床方法及支具的保养等。结果患者均达到固定和矫正的目的,应用支具辅助后患者均能早期下床活动,疗效满意,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脊柱外固定支具具有良好的固定功效,增加脊柱的稳定性,缩短卧床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脊柱侧凸后路截骨矫形术后,佩戴支具护理的方法及意义。方法对11例截骨术治疗的脊柱侧凸畸形患者(Cobb角>100°)进行支具佩戴护理与指导。结果 9例于术后3 d佩戴支具下床行走;5例4 d佩戴支具下床行走;2例术后5 d佩戴支具下床活动。11例患者随访6个月,都达到骨性融合,无手术并发症和支具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脊柱侧凸畸形后路截骨矫形术后佩戴支具,进行有效护理和康复指导,可使患者早期离床活动,促进截骨愈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Ⅱ区指屈肌腱修复术后应用支具配合康复护理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将我科2007年6月~2011年7月收治的40例49指Ⅱ区指屈肌腱修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35指和对照组10例14指,观察组术后使用支具配合系统康复护理,对照组为因经济原因早期出院使用石膏托固定未行系统康复护理的患者。结果:术后随访6~8个月,按手指总活动功能评测法评测患指功能,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屈肌腱修复术后使用支具配合康复护理,能有效避免肌腱粘连,显著提高手功能恢复的优良率。  相似文献   

18.
屈指肌腱修复后滑动牵引支具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屈指肌键断裂吻合术或肌位移植术后的肌健粘连是影响术后手指功能恢复的主要原因。如何加速修复肌腱的愈合,防止粘连,恢复功能,一直是肌健外科和手康复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除了改进缝合材料、缝合方法和精细地手术操作外,配合术后弹性活动支具,令患者主动伸指、被动屈指活动,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目前广泛用于临床的Kleinert氏滑动支具,其被动屈指的动力来自橡皮筋,牵拉力不易调节[1];而电动支具又存在对拇、小指功能上的不足[3]。作者于1997乍7月,自行研制一种新型的滑动牵引支具,弥补了上述支具的不足,临床应用30例32指…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儿童医院于一九九○年十二月建立以小儿神经专业医师为主,包括中医师、理疗师的神经康复科。主要开展临床诊断、评估、传统医学治疗和理疗等项目。经过五年的不断发展,引进现代康复技术,开展新技术和新项目,现今已完善了诊断、评估项目,开展了体疗(PT)、作业治疗(OT)、语言治疗(ST)、矫形支具制作和早期干预等项目。目前除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外,还开展了儿童精神行为、运动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我们重视对残疾儿童进行全面康复和采用综合方法进行康复治疗,以提高康复疗效。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病房和门诊相结合、医院和家庭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定期的康复治疗,使患儿得到有效、经济和持续的治疗。鉴于康复效果与治疗时机密切相关,我们开展了对高危新生儿的早期评估和干预项目,从而明显地降低了病残率和减轻病残程度。  相似文献   

20.
膝关节结构复杂, 当患者发生膝关节损伤后, 为防止再次损伤, 需使用膝关节支具给予固定并制动。多角度可调式膝关节支具属康复护具类产品, 有轻便、透气、可随时拆卸等特点, 但患者穿戴支具下地走动时, 支具受重力作用向下滑, 导致支具位置改变, 增加膝关节再次损伤的风险。目前临床上为防止支具下滑, 会在两侧设计牵引带挂于患者颈部, 但牵引带不仅影响整体美观性, 还容易将患者颈部皮肤压出勒痕, 甚至导致皮肤破损。为此, 笔者设计了一种膝关节限位支具, 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