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金霞 《当代医学》2014,(32):127-128
目的:观察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重症肺炎儿童50例,以随机方法将50例患儿平均分成2组(n=25)。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采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观察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对比2组患儿的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肺脏CT感染灶吸收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总的治疗有效率为64.0%,观察组总的治疗有效率为88.0%;观察组抗生素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要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肺脏CT感染灶吸收率为23.9%,对照组的肺脏CT感染灶吸收率为12.6%,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共出现不良反应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重症肺炎治疗中采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能缩短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岑兴鸣  姜玲  李晓莉 《当代医学》2011,17(22):103-104
目的探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68例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34例。在糖尿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予以抗生素降阶梯治疗,使用万古霉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对照组予以常规升级治疗,使用头孢噻肟钠、苯唑青霉素,两组患者均根据细菌学检查和药敏试验结果针对性选用窄谱抗生素。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4.71%、35.29%,两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时间、肺脏CT感染灶吸收率、平均住院日、并发症控制时间、病死率等指标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降阶梯治疗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减少了不适当抗生素治疗的比例,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糖尿病重症肺炎的救治水平,同时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和医疗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3.
侯秋苹 《中外医疗》2016,(26):134-136
目的:探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方便筛选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小儿重症肺炎患儿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其中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以及抗生素应用时间、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平均抗生素应用时间(18.9±5.2)d、感染控制时间(10.5±3.8)d、住院时间(14.9±5.2)d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抗生素应用时间(24.3±6.1)d、感染控制时间(17.2±2.9)d、住院时间(19.8±6.9)d,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77.0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可有效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并且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较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进行治疗的重症肺炎患儿9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应用抗生素的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肺脏CT感染灶吸收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5例患儿中,痊愈29例,显效11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45例患儿中,痊愈18例,显效16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能有效缩短抗生素的应用时间和治疗时间,对于改善抗生素应用效果、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和研究在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诊疗过程中,采用抗生素降阶梯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选重症肺炎患儿106例。按照抽签法平均的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53例。分别给予常规升级方法和抗生素降阶梯方法进行临床治疗,并就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情况和效果进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结果:临床对比显示,观察组在感染控制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在临床总有效率(88.68%)上明显高于对照组(64.1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诊疗中采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治疗时间短,因而是一种有效、理想、安全、科学的临床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对于重症肺炎患者临床治愈率、不良反应及气管插管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重症肺炎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生素升级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愈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52.17%、93.48%,均优于对照组的28.26%和78.2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抗生素使用时间为(11.32±2.89)d,平均住院时间为(15.67±3.23)d,均短于对照组的(16.78±3.77)d、(20.23±4.19)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管插管率为15.22%,死亡率为2.1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2%,均低于对照组的30.43%、17.39%、19.5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重症肺炎患者,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降低患者的气管插管率,有效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抗生素使用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抗生素降阶梯治疗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84例。分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3.8%,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9%,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以及并发症控制时间,观察组患者均显示明显的优越性,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组患者病死率,观察组要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治疗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与常规抗生素治疗方法相对比,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措施效果更显著,有效降低病死率,减少抗生素使用时间,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均分为2组(n=35)。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抗生素使用时间与ICU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中显效28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中显效20例,有效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2.9%。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ICU住院时间与抗生素使用时间分别为(5.18±1.29)d、(10.36±5.39)d,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采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患儿疾病症状有明显改善,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减轻了患儿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柏月兰 《中外医疗》2014,(22):121-122
目的探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从2012年1月—2014年3月所收治的COPD合并重症肺炎患者12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均治疗基础疾病与并发症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抗生素降阶梯疗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生素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抗生素应用时间、并发症控制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评定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抗生素使用时间治疗组(21.8±2.5)d,对照组(36.1±3.6)d;并发症控制时间治疗组(5.5±1.6)d,对照组(9.7±1.8)d;、平均住院时间治疗组(21.2±4.0)d,对照组(33.1±5.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均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恶心呕吐2例,瘙痒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对照组恶心呕吐2例,皮疹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降阶梯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有较佳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避免抗生素滥用,因此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抗生素降阶梯疗法在老年重症肺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探讨老年重症肺炎抗生素应用的治疗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120例,按照治疗方法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n=60)与对照组(n=60),研究组患者予以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的抗生素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66%,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2.03%,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住院时间、平均机械通气( MV)时间以及感染的控制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抗生素降阶梯疗法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地控制老年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1.
蔡楚兰 《吉林医学》2013,34(18):3596-3596
目的:探讨抗生素降阶梯用于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考察。方法:选择重症肺炎患儿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其中观察组给予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5.7%)明显高于对照组(76.2%),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染控制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降梯度治疗能及时控制感染、针对性用药,减少不适当抗生素的比例,缩短感染控制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儿应用抗生素降阶梯方案治疗的优势。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90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对象根据抗生素用药方法分组,各有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用药方案,降阶梯组应用抗生素降阶梯方案治疗。比较两组重症肺炎治疗效果;抗生素治疗天数、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天数。结果降阶梯组重症肺炎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降阶梯组抗生素治疗天数、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儿应用抗生素降阶梯方案治疗优势在于可快速促进症状消退,减少抗生素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更好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抗生素降阶梯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04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抗生素方案治疗,研究组采取抗生素降阶梯方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6.15%(50/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77%(4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降阶梯治疗重症肺炎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采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的疗效。方法: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采用抗生素降阶梯疗法,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抗生素降阶梯治疗的治疗组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C反应蛋白、治疗后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低于传统抗生素治疗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呼吸衰竭指数(RFI=PaO2/F iO2)均高于传统抗生素治疗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降阶梯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肺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梁建华 《大家健康》2016,(12):94-94
目的:探究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4例小儿重症肺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抗生素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对比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40.48%,总有效率为85.71%,而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14.29%,总有效率为59.52%,无论是治愈率还是总有效率观察组都明显比对照组高,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实践中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人血丙种球蛋白在小儿重症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18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人血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相关临床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4.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咳嗽、肺部啰音和心衰症状的消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血IgG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人血丙种球蛋白可有效提高小儿重症肺炎的治疗有效率和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朱湘芸 《吉林医学》2011,(24):4977-4977
目的:探讨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60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0例采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治愈率依次为63%、43%,总有效率(治愈+显效)分别为90%、63%,两组间治愈率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感染控制时间、平均MV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肺炎采取抗生素降阶梯治疗能尽快控制病情的发展,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重症肺炎采用抗生素降阶梯疗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78例重症肺炎患者,以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常规给药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抗生素降阶梯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肺炎症状消失时间和用药总时间、药物不良反应、重症肺炎控制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患者肺炎症状消失时间和用药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仅有1例药物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6例(P0.05);重症肺炎控制总有效率达到94.9%,高于对照组的79.5%(P0.05)。结论重症肺炎采用抗生素降阶梯疗法进行治疗,能够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缩短病情控制时间和用药总时间,使肺炎药物治疗效果提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重症监护病房重症肺炎临床治疗中应用抗生素降阶梯方案具有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重症监护病房重症肺炎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抽选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联合抗生素降阶梯方案治疗。对比两组炎性因子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炎性因子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炎性指标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抗生素降阶梯方案对重症监护病房重症肺炎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且可有效缓解患者炎性反应促进康复,可在临床中酌情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降钙素原清除率(PCT%)在小儿重症肺炎诊疗及预后评价中的应用。方法:纳入于我院诊疗的60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我院治疗的60例轻症肺炎患儿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和对症处理。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3d、5d和7d后两组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计算PCT%。记录两组患儿抗生素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分析PCT%与患儿病情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儿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3d、5d、7d后,两组患儿的PCT水平均呈明显递减趋势,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儿PCT3%和PCT5%与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呈正相关性(均P<0.05)。结论:PCT%是反映重症肺炎患儿病情及预后的较好指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