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针对现有特高压自动发电控制(AGC)策略存在省网调缺乏协调、特高压联络线功率存在长时间波动现象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PI控制的抑制特高压联络线功率波动策略。该策略在设置网调调节死区的基础上,结合网调和省调机组的实际出力,计算出区域控制误差(ACE)作为新的网调调节目标,不断调整比例、积分增益参数,使其随着ACE的变化而变化,进一步提高抑制特高压联络线功率波动的能力。对华中电网的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特高压输电工程的投运,对自动发电控制系统进行有效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数字仿真是进行系统分析的有效手段,但是,在全过程仿真程序中,还没有一种合适的特高压联络线控制策略模型。针对华北—华中互联电网的1 000 kV特高压交流联络线功率控制动态仿真问题,结合以联络线功率控制为目标的AGC控制性能评价标准——T标准,根据特高压联络线控制的要求和现场运行经验,借鉴CPS标准控制策略模型,根据特高压联络线的输送功率偏差与区域控制偏差ACE的乘积,以及乘积量在电网送端控制区和受端控制区的不同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T标准的自动发电控制策略模型。在全过程动态仿真程序PSD-FDS中进行了模型开发实现。使用实际电网数据证明该模型的有效性,证实T标准策略的控制效果比CPS标准策略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电网自动发电控制系统AGC的任务是依据电网的实时信息及时合理地进行发电调整,将系统频率和联络线交换功率维持在计划值或额定值允许的偏差范围内,同时对电网负荷的波动做出最快的响应,保证电网安全、经济、优质的运行。在省调电网运行中如何做好AGC运行控制,并与网调AGC控制策略协调和配合,提高全网的AGC运行水平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结合甘肃电网AGC系统实际运行情况,分析了省网AGC基于联络线和频率偏差控制(TBC)模式下的省调自动发电控制策略及协调技术,并对AGC控制实行CPS性能标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1000kV长治-南阳-荆门特高压联络线功率控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00kV长治-南阳-荆门特高压联络线运行期间的功率控制情况进行了分析,针对采取水电厂定联络线功率的AGC控制模式时特高压功率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改进措施,最后对网、省(市)调AGC协调控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省级电网AGC的特高压闭锁策略在电网频率调整方面的不足。在特高压闭锁策略基础上,提出一种结合特高压功率偏差与电网频率偏差的省级电网AGC复合闭锁策略。该策略在电网频率偏差调整与特高压功率调整相矛盾时,判断电网频率是否越限。若频率越限,开放省级电网AGC,优先恢复电网频率。频率恢复至限值内或频率未越限时,闭锁省级电网AGC,减小特高压功率偏差。基于Matlab/Simulink的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能更快恢复电网频率,且不会过多增加特高压功率偏差,能兼顾电网频率调整与特高压功率调整。  相似文献   

6.
特高压互联电网联络线功率控制(一)AGC控制策略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结合中国1 000 kV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套完整的、适应特高压联络线功率控制的自动发电控制(AGC)控制策略。新的控制策略以各省级电网有功功率的就地平衡为基础,实现互联电网各网、省调控制区在紧急情况下的相互支援,在华北、华中电网及其各省级电网实施后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即将形成的华北、华中、华东特高压同步电网的特点,探讨各控制区的构成及相应的AGC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7.
含大规模风电系统的非AGC与AGC机组高峰协调控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规模风电接入使得电网在高峰运行时段可能面临较大的调峰与调频压力.提出了一种高峰运行时段非自动发电控制(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AGC)机组、按期望运行点调整(base load off-regulated,BLO)型AGC和按区域控制偏差(area control error,ACE)自动调节(base load regulated,BLR)型AGC三类机组的协调控制策略.首先根据BLO和BLR型AGC机组在每个预调度时段末期机组总体调节容量情况,判断是否启动控制策略;若策略启动后,BLR型AGC机组根据负荷与风电功率预报偏差概率分布信息,整定其在下一个在线调度时段的基点功率值,使其具有合理概率意义上的正负调节能力;非AGC机组一般按经济计划点运行,在BLO型AGC机组正备用匮乏,或系统频率出现较大偏差时适度调整非AGC机组的出力,以增补BLO型AGC机组的正备用;BLO型AGC机组在每个在线调度时段及时恢复BLR型AGC机组的调节能力,在整个控制策略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算例结果表明,该协调控制策略正确可行.  相似文献   

8.
互联电网AGC分层控制与CPS控制策略   总被引:38,自引:16,他引:22  
通过分析网调和所辖各省调构成的中国互联电网的特点,提出了基于联络线和频率偏差控制(TBC)模式下的网省调自动发电控制(AGC)分层控制与协调技术;重点讨论了CPS考核标准下新的AGC控制策略。这些处理方法有利于提高电网频率控制质量,并体现在紧急情况下各AGC控制区域之间的相互支援,在多个网省调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电力网络源流路径电气剖分的联络线功率调控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涛  易善军  于继来 《电网技术》2008,32(11):24-29
为公平有效地实施联络线功率调控,提出了一种联络线调控方法。该方法由两个调整阶段构成:第一阶段根据关联自动发电控制(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AGC)机组的调节容量和联络线功率偏差信息,确定送、受端网络中的机组调整对象;第二阶段基于电力网络源流路径电气剖分法确定相关机组的功率调整因子实施联络线功率偏差调控,通过对送、受端网络中与联络线关联路径链的剖分,定量获得在某一网络状态下与联络线关联的源流实际利用情况和相互之间的供求路径电气信息,从而进一步获得送、受端电网中相关机组集合的功率调整因子。文章在确定功率调整因子时充分考虑了机组是否需要在非AGC机组辅助调节情况下修正调整因子。根据联络线功率偏差情况及功率调整因子可进行相关机组调节。最后以新英格兰10机39节点系统为例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调整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现有关于网省两级自动发电控制(AGC)优化调度的研究未充分考虑网省调的上下级关系以及网/省调AGC机组的调频责任和调节特性。为此,根据中国电网网省调管理规程和控制性能标准(CPS)考核办法,提出网省两级AGC机组协调调度的二层规划模型。该模型以"网调分配调频任务、省调优化调节功率"为核心机制,上层网调模型主要负责省间AGC资源的协调,以全网AGC总调节费用最小为目标,考虑频率和联络线偏差等约束;下层省调模型负责省内AGC机组的协调,以本省调节费用最小为目标,考虑CPS指标等约束;上、下层模型通过各省调节功率分配和调节费用反馈实现互动。以含有5个省级控制区的网省两级电网为算例,考虑负荷小幅/大幅变动两个场景,通过对比所建模型和省级电网独立调度模型,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提高实时发电计划闭环运行水平,实现区域电网和省级电网调度协调稳定运行,提出了广义联络线模式的实时发电计划模型。首次引入广义联络线计划的概念,并对区域电网和省级电网分别建立数学模型。两级数学模型通过跟踪各自广义联络线计划,实现实时计划偏差调整量在区域电网和省级电网间的协调分配,保证地理联络线执行率。另外,区域电网采用两阶段优化实现控制区溢出功能,分析各个控制区广义联络线计划跟踪情况。  相似文献   

12.
特高压交流示范工程投运后华北电网AGC策略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特高压联网示范工程运行的要求,对华北电网AGC的控制策略进行了改进。运行试验证明了该控制策略对于特高压联络线功率控制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该控制策略的投入为特高压联络线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首先分析了目前T标准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性能标准(CPS)与T标准的串联实施方式,即根据特高压电网所处运行状态的不同实时切换CPS和T标准,并针对特高压电网的4种典型运行状态设计了兼顾特高压联络线功率偏差与系统频率偏差的4种控制方式。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在CPS与T标准的串联实施方式下,控制区之间不会出现功率调节矛盾,且能兼顾特高压联络线功率偏差与系统频率偏差。  相似文献   

14.
重点分析了针对特高压直流双极闭锁后以及重大事故导致受端电网出现大功率缺失时,传统人工方式下进行省地联合负荷协同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省地两级分解协调的负荷并发协同闭环控制方法,并根据该方法设计开发了相应的系统。阐明了系统的总体结构、关键技术实现方法及安全防误方式,建立了省地一体化的负荷协同控制体系,实现了省地的批量负荷控制信息交互与闭环控制,并结合在特高压送受端相关调控中心的工程实践,对其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宁东直流山东侧电网稳定控制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宁东直流双极故障对华北—华中电网同步安全稳定性的影响,在理论分析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静态稳定极限基础上,对宁东±660 kV直流工程与特高压联络线输送功率的耦合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直流双极闭锁对特高压联络线潮流峰值的影响。基于实际电网算例,指出山东电网负荷模型是影响计算结果的重要因素,提出了宁东直流投运后山东电网稳定控制措施及配置实施方案,通过仿真验证了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提出了采用直流调制的方法提高华北—华中电网稳定水平。研究成果可为今后跨区电网稳定控制系统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特高压互联电网联络线功率控制(二)AGC性能评价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结合中国1 000 kV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适应特高压联络线功率控制的新的自动发电控制(AGC)性能评价指标,称之为"责任度",以正确评价华北和华中电网对特高压联络线功率波动应承担的责任和所做出的贡献,在特高压线路投运后取得了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一套以联络线功率为控制目标的新的AGC性能评价标准,称之为"T标准".最后,针对即将形成的华北、华中和华东特高压同步电网的特点,对A标准、CPS标准和T标准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