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变化及与冠脉病变范围的关系。方法8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9例,稳定型心绞痛(SAP)16例,20例冠脉造影阴性者(对照组)。检测AMI患者发病16-20h以及其他研究对象入院时的血浆BNP浓度,比较各组间BNP的差异。结果AMI、UAP、SAP和对照组血浆BNP浓度分别为(504.5±182.1)pg/ml、(248.1±171.7)pg/ml、(39.6±22.9)pg/ml、(21.2±16.0)pg/ml。AMI组平均BNP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P〈0.01),UAP组平均BNP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SAP组高于对照组(P〈0.05)。多支病变组平均BNP高于单支和0支病变组(P〈0.01)。结论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的血浆BNP浓度存在差异,其水平高低与冠心病的病变范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初发型及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梗患者冠脉病变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初发型心绞痛(NAP)、无并发症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和以急性心肌梗塞(AMI)为冠心病首发症状患者的冠脉病变的严重性和范围,以探讨急性冠脉综合症与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无并发症的SAP组冠脉病变明显重于AMI与NAP组,无论是病变血管数、狭窄数、闭塞数还是病变范围,前者均重于后两组。SAP组81.3%为2支和3支血管病变,而AMI和NAP组大多数为单支血管病变(两组分别为88.2%和60.0%),各组冠心病危险因素相似。结论: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冠脉病变的严重性无法预测能否发生急性冠脉综合症。  相似文献   

3.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并比较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EET),同位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ECT)对冠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以WHO的诊断标准为依据,把243例冠心病患者分为SAP组(83例),UAP组(108例)和AMI组(52例),所有患圪都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部分患者行EET,ECT并与CAG进行对照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同冠脉病变的相关性并与对照组(57例)比较,结果:AMI,UAP以单支(狭窄大于等于50%)血管病变占绝大多数(80.1%和62.8%),而SAP以2支和3支血管病变更常见(占83.6%),EET检出冠心病的特异性(84.6%)比ECT(53.8%)高(P<0.05),而ECT检出冠心病的敏感性(93.6%)高于EET(80.9)。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和冠心病家族史与冠脉病变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55和0.413(P<0.05),结论:SAP的冠脉病变明显重于AMI,UAP(P<0.05),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ECT>EET, 而特异性EET>ECT,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和冠心病家族史为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D-D)水平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的变化。方法 116例CHD患者其中单支血管病变组39例,双支血管病变组46例,多支血管病变组3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4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7例,稳定性心绞痛(SAP)35例与对照组77例,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浆Fg、D-D水平,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Fg、D-D含量较非冠心病者明显升高(P0.01);且与冠脉病变程度及类型相关,3支病变者血浆Fg、D-D高于2支和单支病变者(P0.01)。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血浆Fg、D-D水平较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及非冠心病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血浆Fg、D-D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及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对预测心血管事件和判断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于海侠  徐峰  陶斯阳 《山东医药》2011,51(25):67-68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与其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ACS患者93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40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0例(UAP组),稳定型心绞痛(SAP)23例(SAP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PAPP-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脑利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并与21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ACS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 AMI组、UAP组发病12 h内PAPP-A、BNP、hs-CRP均高于SAP组、对照组(P均〈0.01);AMI组、UAP组PAPP-A与BNP、hs-CRP呈正相关(r分别为0.71、0.74,P均〈0.01)。冠脉单支、双支、三支病变患者的PAPP-A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PAPP-A、BNP、hs-CRP均明显升高,其均可作为评价ACS患者不稳定斑块的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vWf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止血标志物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分别对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和16例健康人清晨空腹采血3毫升,以ELISA方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水平。结果AMI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vWf水平显著高于UAP患者(P〈0.05),UAP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vWf水平显著高于SAP患者和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存在显著的凝血纤溶系统激活和内皮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可溶性Fas配体(sFasL)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入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塞(AMI)30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0例(UAP组),另有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0例为SAP组,30例健康对照者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sFasL水平,并比较其结果。结果:(1)血浆sFasL水平在AMI组[(100.56±30.61)pg/ml]和UAP组[(51.13±23.46)pg/ml]显著高于SAP组[(7.08±1.20)pg/ml]和健康对照组[(6.19±1.11)pg/ml],P均〈0.01;(2)病程观察显示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3h内血浆sFasL水平迅速下降,此后再次上升,而SAP患者则否;(3)冠状窦内sFasL水平明显高于外周血[(210±40)pg/ml∶(78±21)pg/ml,P〈0.05];(4)体外研究表明FasL信使核糖核酸表达在AMI患者离体单核细胞上调,低氧可刺激离体单核细胞sFasL释放。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sFasL水平显著升高提示Fas/FasL系统活化,可能参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探讨炎症标志物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6例(包括AMI组26例、UAP组30例),以同期住院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正常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血清sICAM-1和hs-CRP水平,并记录每例患者狭窄程度>50%的冠状动脉病变数.结果血清sICAM-1浓度在AMI组明显高于UAP组及对照组,在UAP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hs-CRP浓度在AMI组明显高于UAP组及对照组,但UAP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ICAM-1水平与受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数相关,而hs-CRP水平与受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数无相关关系.结论炎症参与了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炎症因子sICAM-1血清水平升高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范围和程度相关,可以作为监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情的指标,而hs-CRP水平升高主要与其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CAG)严重程度及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方法 以随机抽取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89 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91例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血浆BNP水平,同时检测CAG程度和LVEF,分析血浆BNP水平与CAG程度及心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MI组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UAP组.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血浆BNP水平逐渐增高,两者呈正相关(r=0.813,P〈0.01);随着左室射血分数的降低,血浆BNP水平逐渐升高,两者呈负相关(r=-0.846,P〈0.01).结论 UAP/AMI患者在发病48 h内血浆BNP水平越高其冠脉病变程度越重,心功能越差.多元逐步回归显示,血浆BNP水平对UAP/AMI患者在发病48 h内的冠脉病变程度及心功能有独立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尿酸(uA)与冠状动脉病变累及范围、狭窄程度积分、斑快形态的相关性。方法检测80例不稳定心绞痛(UAP)、56例稳定性心绞痛(SAP)、3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和72例对照组(无冠心病者)的血uA水平。所有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采用Gensini积分评定冠脉狭窄程度,综合Ambrose及Lo等的分型方法将斑快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结果AMI组、UAP组和SAP组血U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型斑块间的血UA水平无差异;冠脉单支、双支、三支病变患者血U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单支、双支、三支病变患者间血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U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但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NT—proBNP、Hcy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0例AMI患者、50例UAP患者、50例SAP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NT—proBNP、Hey水平进行比较分析。ACS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并对其病变程度进行评估。结果AMI组和UAP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0.05),而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SAP组血浆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随着冠脉病变支数增加,ACS患者血浆NT—proBNP、Hcy水平逐渐升高(P〈0.05)。ACS患者中,心血管事件组血浆NT—proBNP、Hcy水平明显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浆NT—proBNP、Hcy水平均与冠状动脉粥样化病变程度密切相关,是ACS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 ET-1)和血清C型利钠肽( CNP)、胱抑素C、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 PAPP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1例为冠心病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 SAP)患者35例( 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33例( UAP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23例( AMI组);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健康者35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浆ET-1和血清CNP、胱抑素C、 PAPPA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浆ET-1和血清CNP、胱抑素C、 PAP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0.05)。 SAP组、 UAP组、 AMI组血浆ET-1和血清CNP、胱抑素C、 PAP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UAP组、 AMI组均高于SAP组, AMI组高于UAP组(P<0.05)。直线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血清PAP-PA水平与血浆ET-1(r=0.592)和血清CNP (r=0.602)、胱抑素C (r=0.593)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ET-1和血清CNP、胱抑素C、 PAPPA水平明显升高,且随着冠心病严重程度加重而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 ET-1)和血清C型利钠肽( CNP)、胱抑素C、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 PAPP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1例为冠心病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 SAP)患者35例( 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33例( UAP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23例( AMI组);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健康者35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浆ET-1和血清CNP、胱抑素C、 PAPPA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浆ET-1和血清CNP、胱抑素C、 PAP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0.05)。 SAP组、 UAP组、 AMI组血浆ET-1和血清CNP、胱抑素C、 PAP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UAP组、 AMI组均高于SAP组, AMI组高于UAP组(P<0.05)。直线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血清PAP-PA水平与血浆ET-1(r=0.592)和血清CNP (r=0.602)、胱抑素C (r=0.593)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ET-1和血清CNP、胱抑素C、 PAPPA水平明显升高,且随着冠心病严重程度加重而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大内皮素(Big ET-1)、N末端脑钠肽(NT -pro BNP)、超敏C反应蛋白( hs - CRP)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老年ACS合并T2DM患者及非糖尿病(NDM)患者各60例,每组根据病变程度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亚组和不稳定心绞痛(UAP)亚组各30例,分别检测血浆Big ET -1、NT - pro BNP、hs - CRP,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分析冠脉病变情况.结果 DM - AMI和NDM - AMI亚组血浆NT-pro BNP、hs-CRP显著高于DM - UAP和UDM - UAP亚组(P<0.01或P<0.001);DM - AMI和DM - UAP亚组血浆big ET -1高于NDM - AMI和NDM-UAP亚组,但无统计学意义;DM - AMI和DM - UAP亚组在冠脉重度狭窄和弥漫病变方面显著重于NDM - AMI亚组和NDM - UAP亚组(P<0.01);DM-UAP亚组在冠脉病变累及三支以上(含三支)与NDM - UAP亚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老年ACS合并T2DM患者血浆Big ET -1、NT-pro BNP、hs-CRP可能参与以上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分析判断病情、预后及疗效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等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中高敏C反应蛋白(h—CRP)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其裂解酶(vWF-cp)水平,探讨它们在AC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相互联系。方法:研究对象分UAP组和AMI组(入院即刻采血),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正常对照组(于入院次日空腹采血),各组均17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vWF浓度和hs-CRP含量,以残余胶原结合力试验测定血浆vWF-cp活性水平。所有入选对象均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结果:①UAP组和AMI组血浆hs-CRP与vWF水平均高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②UAP组和AMI组血浆vWF—cp活性水平均低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③ACS患者血浆hs—CRP与vWF水平间呈显著正相关(r=0.67,P〈0.01),而血浆vWF-cp与vWF、hs—CRP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①血浆hs—CRP、vWF水平升高可能是预测ACS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的指标;②血浆vWF—cp活性降低在ACS血栓形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ET)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3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各40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各25例;多支血管病变58例,单支病变72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50名为非冠心病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ET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冠心病各组血浆ET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对照组(P均<0.01);STEMI组、NSTEMI组血浆ET水平显著高于UAP组和SAP组[(95.6±14.7) pg/ml、(89.6±11.2) pg/ml比(67.2±8.5) pg/ml比(35.7±5.8) pg/m门,且UAP组显著高于SAP组(P均<0.01),STEMI组和NSTEMI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冠心病组中多支血管病变组血浆ET水平显著高于单支血管病变组[(81.3±12.6) pg/ml比(64.5±10.3) pg/ml],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内皮素水平显著升高,其检测对于观察病情、判断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以34例冠脉造影正常,心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采用荧光免疫抗原抗体结合方法测定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人院后第二天清晨及82例ACS患者症状发作后24h内的血浆BNP水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所有患者人院第二日清晨血浆Hey水平。结果:ACS患者血浆BNP浓度分别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0.01)。心肌梗塞(AMI)组BNP浓度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P〈0.05)。ACS组的Hey水平分别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均〈20.01)。结论:ACS患者血浆BNP和Hey水平明显升高,AMI的较UAP的更高,提示两者在ACS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外周静脉及冠状动脉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作用.方法 选取150例冠心病(CHD)患者为试验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6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50例,另设健康对照组20名.分别测定外周静脉及冠状动脉血清MMP-9、PAPP-A水平,比较各组的差异及其在CHD组中的相互关系.结果 UAP组和AMI组的MMP-9、PAPP-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亦显著高于SAP组(P<0.05~<0.01).CHD组MMP-9与PAPP-A水平显著相关(P<0.05).结论 MMP-9、PAPP-A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密切相关,测定其水平有助于ACS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脑钠尿肽前体(proBNP)浓度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并评价采用血清proBNP浓度诊断冠脉狭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效能。方法 将163例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非冠心病组(冠脉狭窄程度<50%)、冠心病冠脉狭窄单支组、双支组和多支组(冠脉狭窄程度≥50%)。另外根据冠心病的临床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所有患者均测定血清proBNP浓度,并比较两种分组情况下各组血清proBNP浓度的差异。结果 单支组、双支组和多支组血清proBNP浓度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随冠脉狭窄支数增多,proBNP浓度增高。SAP组、UAP组、AMI组proBNP浓度高于非冠心病组,AMI组proBNP浓度高于SAP组和UAP组,UAP组proBNP浓度高于SAP组(均P<0.05)。血清proBNP浓度诊断冠脉狭窄的最佳截断值为94.01 ng/L,ROC曲线下面积为0.845,灵敏度73%,特异度89%。诊断ACS时最佳截断值为123.3 ng/L,ROC曲线下面积为0.850,灵敏度88%,特异度71%,系列联合试验检测proBNP和CK或CK-MB可提高特异度。结论 血清proBNP浓度对冠脉狭窄与ACS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20.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并比较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EET)、同位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ECT)对冠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以WHO的诊断标准为依据,把243例冠心病患者分为SAP组(83例)、UAP组(108例)和AMI组(52例),所有患者都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部分患者行EET、ECT并与CAG进行对照,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同冠脉病变的相关性并与对照组(57例)比较.结果AMI、UAP以单支(狭窄≥50%)血管病变占绝大多数(80.1%和62.8%),而SAP以2支和3支血管病变更常见(占83.6%).EET检出冠心病的特异性(84.6%)比ECT(53.8%)高(P<0.05),而ECT检出冠心病的敏感性(93.6%)高于EET(80.9%).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和冠心病家族史与冠脉病变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55和0.413(P<0.05).结论SAP的冠脉病变明显重于AMI、UAP(P<0.05).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ECT>EET,而特异性EET>ECT.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和冠心病家族史为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