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西科学》2010,(1):67-67
20世纪全球地表温度增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标志。生长热带海洋珊瑚包含着很好的气候记录的代用指标,其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系统变化影响的研究中。过去的珊瑚古气候研究主要是分析珊瑚骨骼化学元素同位素或地球化学的代用指标,大都只能重构一种环境与气候变量信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LUCC对气候影响的生物地球物理途径角度阐述其对气候系统的影响机制,并且结合多项研究结果归纳了诸如森林砍伐/造林活动、城市化、农业发展等人类LUCC活动在区域尺度的气候效应.气候模式是研究LUCC对区域气候及其变化最重要的试验工具之一,本文概括了气候模式经历了大气环流模式、区域气候模式、耦合的大气-陆面模式等一系列发展过程及其特点,提出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气候模式中的地面生物物理参数可以大幅提高模拟精度.最后,评论了目前LUCC气候效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研究应着手降低区域气候模式模拟的不确定性,引入景观生态学理论与方法等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进而制定适应气候变化的区域土地系统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3.
大气科学是研究地球及其他星体大气的特性、组成、结构、分布、时空演变、物理现象、化学反应、运动规律及揭示天气气候运转规律、气象自然灾害成因、人类活动影响效应等问题的学科.21世纪以来,大气科学发展的一个主流特征是突出多圈层及其相互影响,注重从大气圈拓展到水圈、生物圈、冰雪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来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及气候系统的运动和过程,探讨不同时空尺度的气候变率,分析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解决季节、年际特别是未来50~100年气候变化趋势预估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变化加剧举世关注产业革命以来200多年的人类活动,特别是近代和现代工业及交通事业的发展,矿物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大量使用,使二氧化碳、氧化氮、甲烷等温室气体大幅度增加,这一切都使自然界本已存在的温室效应加重,严重地破坏了地球气候系统的热量平衡,导致气候发生不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变化。目前的研究表明,近百年来,全球平均地面气温已经升高了0.3-0.5℃。特别是8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持续升高,1988年、1990年和1991年为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最高的3年。如不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加以  相似文献   

5.
人们从是长时期天气资料的积累中来认识气候的,而天气则处在经常不断的变化之中。作为物理系统的气候有它自己的形成、运劝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它是一个自然地理因子,与其他自然地理因子互相制约、互相作用着,并和其他自然地理因子一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气候本身又处在变化之中,在地球上的气候发展史中,不但有过渐变,而且还有过剧烈的气候突变。因此,必须从变化性与稳定性的辩证关系中去认识气候系统。气候工作者当前的重要任务是掌握在变化性与稳定性的对立统一中发展着的气候演变规律,从而预报出由自然原因或人类动活可能引起的气候变化,趋利避害,为生产建设和保护人类的生活环境服务。  相似文献   

6.
气候作为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条件,其变化必然会对人类的生存产生影响。气候变化通常是指气候要素(如温度、降水等)和气候系统所出现的显著变化,即气候在较长时间尺度上的平均状态或变率范围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改变,或者两者同时具备。气候的这种变化可以由气候系统自身的内部过程的改变或外部因素的变化所引起。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问题和重要内容.本文在对温室效应理论简介的基础上分析了人类活动、温室效应增强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复杂作用机理,结合前人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温室效应并不都是负面影响,温室效应是地球上生命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而人类活动引起温室效应增强造成的气候变化将对全球环境带来重大影响;气候变化是指气候指标的平均状态和离差以及概率三者中的一个或两个、三个出现了统计意义上显著的变化;人类活动对温室效应的影响是十分复杂的,既有增强的效应也有减弱的效应;人类活动是造成近百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气候需要精心呵护,人类共同努力可以有效地控制气候的变化.人类并不是对温室效应增强、气候变化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8.
 过去全球变化研究是人类认识气候与环境变化事实与规律,客观评价现代环境在气候与环境发展历史中位置的重要手段,能够为未来气候与环境变化的预测提供科学的检验工具。介绍了湖泊沉积物环境代用指标与气候要素关系定量化的研究,简要回顾利用湖泊沉积物重建高原最近2万年环境变化历史研究成果,阐述高原湖泊沉积对气候变化的敏感响应。  相似文献   

9.
从MWP看20世纪全球变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暖已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正确的认识当前的气候变化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的主流观点虽然认为近几十年的升温是由人类活动导致的,但许多学者发现MWP时期的气温与现代相当甚至更暖.结合国内外学者对MWP的研究,对比了MWP与现代暖期的温暖程度,指出20世纪暖期并不是过去千年最暖的世纪,现代升温可能只是气候冷暖波动中的一次自然现象,是uA过后的正常回暖.因此对MWP的认识对于人们深入认识当前全球变暖的性质和原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是21世纪影响人类生活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但气候变化的原因,特别是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问题仍然是科学中的未解之谜。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高度重视气候变化对全球的影响研究,其对全球变化研究的资助遍及几乎所有部门,包括地球科学部,极地计划办公室,生物科学部,社会,行为与经济科学部,工程学部,国际合作办公室,数理科学部,教育与人力资源部,网络基础设施办公室,计算机及信息科学与技术部等,资助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9年8月,NSF主任办公室联合上述资助部门,发布了题为《破解谜题:研究气候变化对全球的影响》的报告,从天空、陆地、冰域、海洋、生命和人类等6个方面探讨了全球变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展示了NSF资助的相关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化是21世纪影响人类生活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但气候变化的原因,特别是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问题仍然是科学中的未解之谜。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高度重视气候变化对全球的影响研究,其对全球变化研究的资助遍及几乎所有部门,包括地球科学部,极地计划办公室,生物科学部,社会,行为与经济科学部,工程学部,国际合作办公室,数理科学部,教育与人力资源部,网络基础设施办公室,计算机及信息科学与技术部等,资助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9年8月,NSF主任办公室联合上述资助部门,发布了题为《破解谜题:研究气候变化对全球的影响》的报告,从天空、陆地、冰域、海洋、生命和人类等6个方面探讨了全球变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展示了NSF资助的相关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12.
全球气候变暖各地极端气候事件频发,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受到重大影响,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发展及未来预估工作亟需开展,尤其是极端降水的变化与生活生产更是密切相关.该文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基于未来各种排放情景,对极端降水的定义、预报方法以及演变趋势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以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描述地球系统科学产生、发展、学科概念和技术优势基础上,对地球系统科学认识论的基础和前提——地球系统的统一性展开了研究,提出了地表各圈层尽管都有各自的成因机制和演化过程,但却有统一的运动规律;对人类活动有直接影响又深受人类活动干扰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物理气候系统存在着密切关系。这种研究思路将为解释地球动力、地球演变、全球变化、人地关系等迫切需要解释的科学和实践问题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是在认识、适应自然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进步的,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和适应也不例外。明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们对当时的气候冷暖变化已经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知,而且这种行为得到官方的认可,成为文人群体对气候冷暖变化的一种认知,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在地方志的编纂中添加了"气候"条目。面对气候冷暖的变化,明人也逐渐形成一套适应措施,如面对严寒天气,不同阶层和地域的人群对衣着有不同的选择,以抵御寒冷;明人对气温变化的认识和利用还表现在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对天然冰进行取、藏。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对明人对气温的认识、适应和利用。  相似文献   

15.
 自工业革命以来,在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双重影响下,全球气候状况正经历着全球增温、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等一些列变化,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全球气候变化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气溶胶和云相互作用因对地气系统的辐射平衡、水循环和能量循环有着重要影响而成为气候和天气预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缺乏对其辐射过程、与大气环流作用等的深入了解,也使其成为了不确定性最大的部分,是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将深刻影响区域植被动态、陆地生态系统生物地化循环、气候反馈及其人类福祉.持续的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及自然和人为干扰的增加深刻地影响树木生长动态的时空格局.本文综述了近几十年全球气候变化的整体概况,着重探讨了气候变化对树木生长的影响机制以及树木生长对气候系统的反馈,并就树木生长响应气候变化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前景进行了探讨.提出未来树木生长响应气候变化关系的研究应考虑树木生长响应气候变化的时空差异,加强对树木死亡时空格局及内在机理的认识,重点关注不断增加的极端气候事件及火、虫灾干扰对树木生长的非线性影响机制,并融合地面观测、遥感及陆面动态植被模型模拟等多种分析手段综合分析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响应机制的尺度效应及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7.
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与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巨大挑战.作者阐述了全球变暖是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对造成气候变暖的自然原因和人类原因进行讨论.探讨气候变暖对自然灾害、水资源、农业生产、生物种类、疾病发生、海平面变化等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九七三”项目G19990434对北方干旱化研究的主要结果,提出了该领域未来研究的若干关键科学问题,特别是人类活动与干旱化的相互作用. 包括:(1)干旱/半干旱区大气过程、地表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2)干旱化进程的阶段性转折和突变的规律、机理和可预测性研究;(3)干旱化及其转折对我国粮食、水和土地资源安全的影响及适应对策;(4)地球系统亚洲区域模式的发展及其在干旱化趋势和转折预测、影响评估和人类适应对策研究中的应用. 上述问题作为即将启动的“九七三”延续项目的主要内容,其研究对于回答区域环境系统形成及其对全球变化响应的机理、人类活动和自然因子在环境变化,特别是阶段性转折和突变中的相对贡献等基础科学命题的挑战,以及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重大决策需求,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设计了一个非专业人士能够使用、最简化的气候敏感模型,用来研究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全球变暖的幅度问题.在1990年的第一次IPCC评估报告中,IPCC对其报告中预测的未来全球变暖幅度很有信心,但是随后的观测结果显示全球的变暖幅度只有预测的一半.而自2001年起,全球变暖出现停滞,但是仅仅考虑到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很少有模型能够模拟出这一变化.在已出版的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的草稿中,IPCC大幅度削减了近期变暖的幅度,并以专家评估代替了模型预测.但是报告中关于未来气候长期变化的预测仍被保留.如果把IPCC模型的总反馈从1.9 W m–2 K–1调整到1.5 W m–2 K–1,气候敏感模型中模拟的温度将从3.2 K降至2.2 K.同时由于反馈很可能是净负反馈,更合适的估计应该是1.0 K.1.0 K是一个能够实现的增幅,21世纪的实际变暖将会小于1 K.即使燃烧所有可开采的化石燃料也不会使全球变暖的幅度超过2.2 K,这一增加幅度也将趋于平稳.本文认为解决IPCC第四、五次报告中评估方法的差异非常关键.一旦这些差异得到解决,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在22世纪以及几个世纪以后的平稳态将有可能不会超过IPCC当前模型预测的1/3~1/2.  相似文献   

20.
全球气候变暖致使碳排放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饭店业发展对碳排放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国外关于饭店业碳排放理论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在基础理论研究和构建定量模型实证研究上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国内研究尚处起步阶段,以一般性理论阐述和普适性对策建议的文章较多,基于大样本的实证研究和系统性研究较缺乏.本文从低碳排放的企业发展观出发,在饭店碳排放特征与工程管理措施,定量模型与低碳对策,低碳节能的方式与路径,消费者认知和决策行为等方面进行了细致梳理,并构建了饭店业低碳节能的理论与实践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