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对口腔正畸患者口腔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86例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外弓加强支抗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比较两组口腔的结构和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上中切牙凸距、上中切牙倾角均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磨牙移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咬合力、咀嚼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传统疗法相比较,微型种植体支抗对口腔正畸患者的疗效较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口腔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6例给予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正畸治疗方法,观察组采取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磨牙位置、上中切牙倾角情况、凸距差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磨牙位置、上中切牙倾角情况、上中切牙凸距差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517,P=0.006)。结论: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口腔正畸,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微型种植体支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70例,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磨牙移位、上中切牙倾角差以及上中切牙凸距差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正畸治疗中微型种植体支抗的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应用于口腔正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于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口腔正畸患者则108例作为资料进行研究,依据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分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正畸方法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磨牙移位、上齿槽座角、下齿槽座角、尖牙间宽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30%,与对照组83.33%比较明显更高,疗效明显更好(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70%与对照组18.52%比较明显更低,安全性更高(P 0.05);治疗后观察组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磨牙移位、上齿槽座角、下齿槽座角、尖牙间宽度等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口腔正畸治疗中选择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和临床指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治疗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少,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应用于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口外弓加强作为支抗,观察组予以微型种植体作为支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成功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应用微型种植体能够提供理想的支抗,正畸治疗效果满意,且操作简便、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传统正畸方法与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口腔正畸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正畸方法,实验组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治疗成功率。结果实验组治疗成功率为92.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上中切牙凸距差为(4.02±1.24)mm,上中切牙倾角为(27.63±4.25)°,磨牙移位为(3.42±0.46)mm,上齿槽座角为(-1.85±0.76)°,下齿槽座角为(1.36±0.44)°,尖牙间宽度为(1.72±0.83)mm,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口腔正畸患者效果确切,临床指标能够显著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能够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青少年口腔正畸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襄阳市中医医院口腔科100例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传统正畸疗法组对就诊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根据以往的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正畸治疗,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组则采用的是微型种植体支抗进行口腔的正畸干预。比对两组疗效;患者对牙齿矫正后外观的满意度评分;施治前后患者磨牙出现移位的距离、上中切牙倾角以及凸距的差值;牙齿松动发生比例。结果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组疗效、患者对牙齿矫正后外观的满意度评分、磨牙出现移位的距离、上中切牙倾角以及凸距的差值相比传统正畸疗法组有优势,P<0.05。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组牙齿松动发生比例低于传统正畸疗法组,P<0.05。结论对于需要进行正畸治疗的患者而言,在治疗过程,选择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其进行正畸治疗的效果更为满意且不良情况出现率更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微螺钉种植体在口腔正畸临时支抗中的应用。方法将86例双颌前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3例。均行直丝弓矫治技术正畸,其中治疗组采用微螺钉种植体临时支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时支抗,术后24个月行X线两组间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有效率为86.05%;治疗组上中切牙唇倾角(U1-SN)和下中切牙-MP平面角(L1-MP)均小于对照组,上下中切牙角(U1-L1)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完成治疗且未出现支抗脱落、松动及手术区感染等。结论微螺钉种植体在正畸时作为临时支抗与传统支抗相比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微型种植体支抗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口腔正畸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M组(n=20)和N组(n=20)。N组进行常规正畸治疗,M组进行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M组的治疗效果优于N组;M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5%)低于N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0%),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常规矫正与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临床的对比。方法纳入医院50例2013年5月—2018年11月口腔正畸治疗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常规矫正治疗方法组对口腔正畸治疗患者选择常规矫正治疗方法治疗,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组对口腔正畸治疗患者则选择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比对两组疗效;疗程时间;治疗前后患者上切牙前颅平面角度、下切牙下颌平面角度、磨牙移位水平;软组织水肿等的出现率。结果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组疗效、疗程时间、上切牙前颅平面角度、下切牙下颌平面角度、磨牙移位水平相比常规矫正治疗方法组有优势,P 0.05。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组软组织水肿等的出现率低于常规矫正治疗方法组,P 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口腔正畸治疗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上切牙前颅平面角度、下切牙下颌平面角度、磨牙移位水平,缩短疗程,且可减少并发症的出现,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与传统支抗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口腔正畸的青少年患者1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传统横腭杆增强支抗方法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研究组给予微型种植体支抗方法进行口腔正畸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1次/月门诊随访,为期12个月,随访期间密切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随访结束后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矫治有效率分别为82.14%和92.86%(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2.38%和9.52%(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满意率分别为65.48%和84.52%(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在保证不接触及损伤牙根的情况下治疗青少年口腔正畸临床效果明显,有效降低患者矫治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矫治后的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微型种植体支抗对青少年安氏Ⅱ类1分类病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8年2月在包头市中心医院口腔门诊初次就诊的13~18岁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40例,根据所选支抗的不同,分为微型种植体支抗组(A组,20例)以及横腭杆支抗组(B组,20例),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时间及头颅定位侧位片上软硬组织各指标的差异。结果A组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患者的SNA、U1-SN、U1-NA距、U6-Y治疗前后变化差值均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患者的Ls-E、鼻唇角治疗前后变化差值均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患者的上中切牙切端内收的平均速度明显快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传统的横腭杆作为强支抗相比,微型种植体可以更有效地控制磨牙支抗,内收切牙,改善青少年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的面型突度,缩短疗程,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的口腔正畸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治疗错颌畸形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非种植支抗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组显效10例(50%),有效9例(45%),无效1例(5%),总有效率95%。对照组显效5例(25%),有效11例(55%),无效4例(20%),总有效率8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螺钉种植体支抗运用于口腔正畸中,效果得到明显提高,并且安全可靠,缩短了治疗时间,其价格低,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种植体支抗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3年5月来我院进行就诊的120例正畸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对患者的支抗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种植体支抗治疗组(60例)和普通支抗治疗组(60例)。探讨种植体支抗治疗法的治疗效果。结果种植体支抗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96.7%高于普通支抗治疗组75.0%,不适症状发生率5.00%低于普通支抗治疗组26.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种植体支抗应用于正畸治疗中,有着相对较高的治疗有效率和相对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在口腔正畸矫正治疗中应用微型种植体的临床效果与价值。方法参考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本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62例行口腔正畸治疗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实验组患者实行微型种植体治疗,参照组患者实行常规矫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X线头影测量值、总有效率。结果数据统计表明,实验组行口腔正畸治疗患者的OJ、OB、U1/L1、SNA、ANB、SNB、Z/Angle、总有效率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微型种植体应用在口腔正畸矫正治疗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对牙周炎患者实施口腔正畸联合牙周组织再生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90例牙周炎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应用口腔正畸联合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对照组(45例,应用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炎症因子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7.78%)高于对照组(8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L-6、IL-8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5.56%)与对照组(17.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牙周炎患者实施口腔正畸联合牙周组织再生术的疗效更佳,有助于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对改善患者病情具有较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7月我院治疗的60例口腔正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直丝弓固定矫治器,观察组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美观舒适度、咀嚼功能、语言功能、便捷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治疗口腔正畸均有一定程度的疗效,这两种治疗方法进行比较,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疗效明显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局部正畸联合微螺钉支抗在对颌牙伸长邻牙倾斜种植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11日—2017年8月11日我院颌牙伸长邻牙倾斜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化分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传统修复方式治疗和局部正畸联合微螺钉支抗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00%),并发症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颌牙伸长邻牙倾斜患者实施局部正畸联合微螺钉支抗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择本院在2018年3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口腔修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纳入对象,按照硬币法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实验组60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对照组予以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正畸治疗对实验组予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3%,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口腔修复患者实施正畸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成人牙齿错牙合应用口腔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科室2014年12月—2016年6月收治的86例成人牙齿错牙合患者予以分组研究,根据抽签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口腔正畸治疗,观察组予以口腔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9.1%,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成人牙齿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更加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