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要真正解决一些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的油气资源乱开乱采的情况,有必要在油气领域推进变资源国家无偿划拨为采矿权人有偿购买开采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吐哈盆地煤系地层油气聚集特征,指出油气藏在平面上主要沿湖盆岸线.剖面上主要在生油门限上下分布;构造运动对煤系排烃有着重要作用,导致主排烃期和油气主成藏期与挤压构造运动对应;断层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易生高丰度油气藏,而砂层也可侧向输导油气,但距离短,所形成油气藏规模小;煤沼环境生储油气易产生构造-岩性复合型油气藏。应围绕主力生油区的主力生储油段,加强对“四条线三个面一门限”的勘探。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复合油气系统特征、演化与油气勘探方向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1  
复合油气系统是同一区域内多个油气系统的复合与叠加,其范围内的不同油气系统一般不是独立的,储集层和盖层往往是共有的,所形成的油气藏为多油源混合的结果。准噶尔盆地发育包括16个油气系统的4个复合油气系统,一般具有多套烃源岩,具有多生烃期以及油气多源多期混合成藏的特点,同一复合油气系统内多个油气系统的连续性和继承性演化是油气富集的重要因素。玛湖-盆1井西复合油气系统包括佳木河组油气系统、风城组油气系统和下乌尔禾组油气系统;昌吉复合油气系统由株罗系油气系统和中二叠统油气系统组成;东道海子-大井复合油气系统由石系油气系统和二叠系平地泉组油气系统组成。这3个复合油气系统含油气丰度高,应是目前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应坚持富油气系统内继承性正向构造单元及其斜坡区勘探,并应加强株罗系的勘探力度。  相似文献   

4.
在简要回顾和总结准噶尔盆地40年油气勘探历程和取得的地质认识的基础上,展望了盆地油气勘探的前景。指出,立足于已发现的油气聚集带,不断扩大勘探成果;加强对已发现了大型圈闭的研究及钻探,力争有新的发现,是高效快速增长盆地油气储量的两个重要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第十五届世界石油大会关注的一些问题:石油资源和勘探方向;油气勘探必须以区域构造为背景,首先解决宏观上的找油气问题;大力加强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工作;提高采收率;关于重油油藏的开发;关于高新技术,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是提高勘探开发效果的基础等方面。面对21世纪,世界的油气资源是很丰富的,若以现在的油气储量计算,2050年之前,油气资源是可以满足需要的。  相似文献   

6.
����ʯ����Ȼ��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油气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阐明了能源系统的演化规律与趋势,认为在21世纪前期油气在世界能源系统中还将占据主导地位。根据各国石油天然气生产和消费特征,将世界各国划分为3大类型:油气净出口国、油气净进口国、油气生产与进口大国。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国家的石油天然气战略之异同点。结果认为:国家要实现油气有效、稳定和价格合理地供给,在油气上下游市场引入竞争机制和推进自由化是必要的;油气基础设施是实现油气供给安全稳定和价格合理的基础,因此要加大油气管线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鼓励私有资本参与其中;国家政治外交等措施是各国在全球范围内配置油气资源的重要手段。鉴于中国的油气生产与消费情况同美国极为相似,故中国的油气战略制定可以借鉴、参考美国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以含油气系统理论为指导,论述了组成西湖凹陷含油气系统的基本特征,分析了控制油气系统发育的主要因素,并探讨了该凹陷的油气勘探远景与方向。研究表明,西湖凹陷发育4个含油气系统,多属凝析油与天然气系统,其中平湖组—花港组系统为最主要的含油气系统,是本区油气勘探的主要对象。含油气系统发育受源岩、储层、盖层、构造演化、输导网络及保存条件等多种因素的联合控制;凹陷具备形成大、中型气田的基本油气地质条件,具广阔的油气勘探前景;应在寻找平湖组含油气系统和构造型油气藏的同时,加强对深部层系与非构造油气藏的油气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8.
近10多年来,我同油气资源形势日益严峻,油气开采难度不断增大,供需缺口逐渐加大。此种情况下,有必要加快包括石油行业存内的垄断行业改革,进一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允许具备相关资质的非公有制企业依法平等取得矿产资源的探矿权、采矿权,鼓励非公有资本进行商业性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政府为了能够实现油气稳产,主要采取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1)力争保持油气能源的平衡;(2)建立新的油气开采基地;(3)确定油气勘探的发展方向;(4)提高油气勘探的效率。文中对这四方面的措施分别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资源,勘探重大科技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从世界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的油气分布规律,以及形成大型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田的基本条件两个方面,总结了世界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油气资源的勘探成果和石油地质条件;重点针以地塔里木,华北及扬子三大古生代克拉通碳酸盐岩分布区,分析了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资源潜力,勘探状况和困难;指出中国海相油气勘探若干重大科学问题及研究对策;最后分析了制约中国海相油气勘探的主要技术难题,并结合笔者的实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FCC粗旋与顶旋连接方式对顶旋气量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闭式直连的FCC两级旋风分离系统内的三维流场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通过选用不同湍流模型对单个旋风分离器内的强旋流动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与实验数据对比确立了可以用于两级旋风分离器研究的模型和计算方法。随后,采用已确立的模型和计算方法考察了不同连接方式对两级旋风分离系统内流动的影响,得到了不同直连方式下粗旋排出油气在左、右顶旋间的分配比例。以两顶旋间油气量合理分配及高效分离所需正常入口气速为考察基准,确定了既可以平均分配进入左、右顶旋的油气量,又能有效利用粗旋出口油气的旋转能量减小系统压降的合理连接方式。  相似文献   

12.
阳信洼陷油气分布规律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阳信洼陷油气成因和分布规律复杂,为指导油气勘探,对油气资源、储集条件与储盖组合、油气藏类型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多种油气源、多类型储层与多种圈闭条件构成了洼陷油气富集的重要因素,纵向上油气呈成熟油、低熟油、生物气的分布规律,平面上多成因油气叠合连片;沙四段上亚段的成熟油和沙-段生物气是今后勘探的方向,斜坡带鼻状构造和断裂带的鼻状构造则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3.
矿产资源属国家所有、加速勘探、合理开采、保护资源、依法治矿,是《矿产资源法》的宗旨。矿权转让涉及的因素很多,转让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探矿、采矿法人企业依法取得探矿权和开采权即“矿权”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实物工作量和投资额的法定义务。如果法律准予矿权人在有效期内,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勘探开发成果的优势以及自身需要,来实行矿权转让,这对转让者和受让者以及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搞活矿业市场都是非常有利的  相似文献   

14.
地理信息系统辅助油气管道安全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马立平  李允 《石油学报》2006,27(3):126-129
介绍了通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平台的基本组成和空间分析功能及油气管道安全可靠性分析的内容。运用GIS技术重构了油气管道分布状况及进行油气管道安全可靠性分析。阐述了油气管道属性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的建立方法。此外,在进行管道安全可靠性分析时,运用失效树分析法。同时还应用数据结构中树型结构的遍历搜索的处理算法,并结合油气管道安全可靠性因素的检测结果数据库、属性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对油气管道安全可靠性进行了自动推理演算,并将结果可视化表达给用户,为油气管道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分析资料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部低电阻率油气层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吐哈盆地不仅油气藏类型丰富,而且油气层电阻率显示特征也纷繁复杂,既有高电阻率水层,也有低电阻率油气层,同时也有正常的高电阻率油气层。其中,低电阻率油气层因其电性特征与水层及其围岩差别甚小,最难识别,往往容易忽视而被漏失掉。通过近几年对台北凹陷西部老井复查解释,不仅发现了一批低电阻率油气层,而且对此类油气层的识别也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技术,系统总结低电阻率油气层的特征、形成机理及其测井评价方法,对今后这种类型油气层的解释、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研究了准尔噶尔盆地腹部主要烃源岩特征,分布及其油气运移规律的基础上,指出了不同类型烃源岩生烃凹陷控制着其生成油气的分布范围:中央隆起以南为侏罗系油气主要分布区、以北为二叠系油气主要分布区;中央隆起则为二者共存区。  相似文献   

17.
包裹体在确定成藏年代中的应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介绍了包裹体方法确定成藏年代的原理和方法。在包裹体测温和单井热史、生烃史恢复的基础上,运用包裹体方法分析了天东19井、磨13井和平昌1井的油气充注期次和充注时间。天东19井和磨13井发生了三期油气充注,其中天东19井三次油气充注时间分别为早三叠世、中侏罗世早期和中侏罗世晚期;磨13井三次油气充注时间分别为早中侏罗世、中晚侏罗世和晚白垩世―早第三纪早期。平昌1井发生两次油气充注,充注时间分别为中晚侏罗世和晚侏罗世―早第三纪。最后指出了运用包裹体确定成藏年代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中存在众多的多层油气藏,发为有层间窜流和无层间窜流两大类。无层间窜流的多层油气藏中存在压力差异衰竭和井内窜流现象,这会使多层气藏在开采中造成地层压力的大量耗,从而使一些油气层的产能很快丧失。有层间窜流的多层油气流在开采过程中,可以当作一个完整统一的气藏,当各产层的特性差异较突出时,也可能会在某一段时间和某一局部范围内出现差异衰竭现象。因此,在多层油气藏开采中,要应用电缆式地  相似文献   

19.
马志宏 《复杂油气藏》2011,4(1):19-21,32
划分油气藏类型对于预测基岩油气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对已知基岩油气藏进行解剖,发现基岩油气藏的形成与烃源岩关系密切.根据基岩与源岩的接触关系将辽河坳陷基岩油气藏分为三类二亚类.并立足于已知基岩油气藏,对不同类型的基岩油气藏的特征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用维布尔分布法逼近含油气盆地中油气田的总数量。采用了反映油田数量的统计学特征与帕列托截断分布参数有关的公式。介绍了在已查明的几个大型油气田储量的基础上,计算油气田数量的方法,并确定了它们的统计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