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体的免疫首先是由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APC)捕获抗原,经其加工、处理后将抗原信息传递给T、B淋巴细胞,并通过APC膜表面所表达的共刺激分子向T、B淋巴细胞提供第二信号进而诱发特异性免疫应答.APC是机体免疫反应的首要环节,能否进行有效的抗原呈递直接关系到免疫激活或免疫耐受的诱导.  相似文献   

2.
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哮喘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衡和功能紊乱等理论已被证实。免疫耐受的破坏是哮喘发病的重要环节,而T淋巴细胞的活化对机体免疫耐受的形成起重要作用。T淋巴细胞的活化有赖于双信号和细胞因子的作用[1,2];T淋巴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来自人T细胞受体(TCR)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第二信号来自抗原递呈细胞(APC)上共刺激分子与T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的相互作用。第二信号使初步活化的T淋巴细胞进入完全活化和增殖分化阶段,以发挥免疫效应,因此共刺激分子也就成为哮喘发病和防治的研究重点。其中CD40和CD40L是T细胞与APC细胞表面一对重要共刺激分子。现将近几  相似文献   

3.
正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目前已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其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刺激初始T细胞增殖,是机体适应性免疫的始动者,在适应性T细胞免疫应答的诱导中具有独特的地位。1 DC概述DC来源于骨髓CD34+造血干细胞,按其来源的前体细胞不同可分为髓系来源的DC(mDC)和浆细胞样DC(pDC)两大类。DC除了呈递抗原外,还参与调节免疫细胞分化、发育、活化、移行及效应等。此外,DC还参与免疫耐受,一方面未成熟DC不表达共刺激分子,反而诱导T细胞失  相似文献   

4.
耐受性树突状细胞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体内最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具有摄取、处理和提呈抗原至T细胞的功能。以往认为DC是激活T细胞初始免疫反应的细胞,随着人们认识逐渐深入,DC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成为研究热点,并提出耐受性树突状细胞(tolerogenic dendritic ceils,tDCs)的概念。但tDCs在机体含量少,因此,若能体外定向诱导生成tDCs,利用tDCs诱导抗原特异性免疫耐受并维持其耐受状态,对移植后排斥反应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树突状细胞在器官移植中诱导移植耐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为体内专职抗原提呈的细胞,能激活T细胞,参与移植排斥反应,在诱导免疫耐受方面也发挥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器官移植领域中的应用已受到广泛关注。文中综述树突状细胞诱导移植耐受的研究进展,初步探索树突状细胞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前景,为临床建立移植耐受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6.
树突状细胞 (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 (APC) ,有别于其它APC ,DC最大的特点是能激活初始型T细胞 ,而巨噬细胞、B细胞仅能刺激已活化的或记忆性T细胞 ,因此DC是机体免疫反应的始动者 ,在免疫应答的诱导中具有独特地位[1] 。DC作为一种目前已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 ,可以在体内外向T细胞提呈抗原并诱发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TL)反应。 90年代开始 ,DC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近年来 ,在DC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应用肿瘤的各种抗原 ,诸如肿瘤特异性抗原、肿瘤相关抗…  相似文献   

7.
王晓光  严金海 《医学综述》1999,5(9):396-397
<正>1 什么是共刺激信号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淋巴细胞的激活需要两个信号系统的共同作用。一是T细胞受体同CD3/MHC抗原多肽复合物的结合;另一个是辅助刺激分子同其配体的结合,协同淋巴细胞的激活,此为第二信号,又称共刺激信号。辅助分子的特点是:T细胞上的辅助分子通常特异地结合表达在其他细胞,如抗原递呈细胞、靶细胞或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配体。其单一构型是不可变的,因而不能识别多变的抗原分子。由于这些分子仅与其他细胞表面特异配体结合,加强了T细胞和抗原递呈细胞  相似文献   

8.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一大类专职的抗原提呈细胞(APC),其分布广但数量较少,抗原提呈能力却最强,是唯一能激活初始T细胞的APC。作为专职的APC、DC具有以下特点:①能高水平表达MHC-11类分子;②具有一些相对特异性的表面标志,能加工、提呈抗原,刺激初始T细胞增殖活化。是免疫应答的始动者。由于DC提呈抗原的高效性,因此在移植排斥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免疫治疗、感染以及免疫赦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研究者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9.
CD3、CD28抗体增强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CD3、CD28抗体对淋巴细胞转化的增强作用,以期了解与评价应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扩增淋巴细胞时双抗体作用特性及抗原提呈细胞(APC)数量对扩增的影响。方法:利用淋巴细胞转化实验3H-胸腺嘧啶(3H-TdR)掺入法、细胞培养技术及流式细胞术(FCM),以包被CD3抗体、CD28抗体诱导PBMC中淋巴细胞转化,增加抗原提呈细胞(APC)浓度,以CD3抗体刺激PBMC(正常APC)中淋巴细胞转化为对照,以各组刺激指数(SI)来计算各因素对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及分析CD8^+CD25^+细胞占总转化细胞的百分比变化。结果:正常APC浓度的淋巴细胞转化组,CD3抗体可增加淋巴细胞转化,CD28抗体有协同作用;去APC组,CD3抗体增强淋巴细胞转化作用明显下降,CD28抗体仍有协同作用;4倍APC组,CD3抗体可以明显增强淋巴细胞转化作用,CD28抗体协同作用不明显。CD28抗体单独无增加淋巴细胞转化作用。流式细胞仪结果与SI结果平行。结论:CD28抗体可协同CD3抗体模拟体内第一、二信号增强诱导淋巴细胞转化,CD28可替代APC的第二信号作用,但APC有其它独立活化淋巴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T细胞的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参与:一个是TCR接受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s,APC)传导的MHC-抗原肽信号,另一个是细胞膜表面黏附分子提供的协同刺激信号(或称第二信号).缺乏第二信号,不仅不能使T细胞充分活化,反而会诱导T细胞无能或引发其程序性死亡[1].  相似文献   

11.
中性粒细胞不仅参与天然免疫,在获得性免疫中也发挥重要作用。中性粒细胞能够作为一类新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提呈抗原并诱导T细胞分化;脾脏边缘区的中性粒细胞可通过激活边缘区(Marginal zone,MZ)B细胞,诱导非T细胞依赖性的B细胞免疫应答;中性粒细胞中一类具有特殊表型的细胞(CD11cbright/CD62Ldim/CD11bbright/CD16bright)在急性炎症时能够抑制T细胞的激活。对中性粒细胞这些作用的认识,有助于研究慢性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的发生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2.
T细胞活化需要双信号:T细胞抗原受体(T cell antigen receptor,TCR)识别由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通过MHC分子提呈的抗原肽形成第一信号,T细胞与APC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co-stimulatory molecule)相互作用形成第二信号(协同刺激信号)。T细胞活化后,出现协同抑制分子(co-inhibitory molecule)的表达或上调,负性调节T细胞的功能。协同刺激分子和协同抑制分子来源于两个家族———B7:CD28家族和TNF:TNFR家族,它们在适当的时间和部位表达,为T细胞提供正性信号和负性信号,调控T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和功能成熟。协同抑制分子在T细胞的动态平衡中起重要的作用。在移植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T细胞向着过度活化方向发展,如果能够通过诱导协同抑制分子过表达加强抑制作用,将可能在新的高度,重新建立平衡关系;反之,在肿瘤、持续性病毒感染等疾病中,T细胞的功能可能被肿瘤或病毒感染细胞表达的协同抑制分子所抑制,通过阻断抑制信号,将有利于肿瘤的治疗。因此,以协同抑制分子为靶,为上述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人工制备的与协同抑制分子相关的药物,包括单克隆抗体、与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重链形成的融合蛋白,以及病毒表达载体,将为上述疾病的治疗提供手段。目前已有多种相关药物正处于临床实验阶段。本文就新发现的协同抑制分子、协同抑制分子的新认识作一追踪并介绍其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肝患者树突状细胞表型和抗原提呈能力的测定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比的表现和功能及其与免疫耐受的关系。方法:选择正常人和慢性HBV感染者,从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用细胞贴壁法富集DC,流式细胞术测定DCHLAⅡ和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同位素掺入法测定DC的抗原提呈能力,ELISA方法测定抗原提呈过程中Th1和Th2类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慢性HBV感染者HLAⅡ和共刺激分子表达水平、抗原提至能力和Th1类细胞因子的水平均低予正常(P<0.05),而Th2类细胞因子的水平与正常相似(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与DC的缺陷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孕晚期Balb/c小鼠脾脏巨噬细胞抗原提呈功能与母体Th2>Th1免疫偏倚的关系.方法 选取孕晚期Balb/c小鼠作为研究对象,以动情期小鼠为对照.将Balb/c小鼠脾脏巨噬细胞经抗原激发后作为抗原递呈细胞(APC),一部分(1°APC)用于致敏小鼠T细胞,然后分离致敏T细胞,再将另一部分巨噬细胞(2°APC)与致敏T细胞混合培养.采用淋巴细胞抗原特异性转化实验检验孕晚期小鼠脾脏巨噬细胞抗原提呈功能的改变,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4、CD8、IL-10和IFN-γ在反应后T细胞上的表达. 结果以孕晚期Balb/c小鼠脾脏巨噬细胞作为1°APC致敏动情期小鼠,再以孕晚期Balb/c小鼠脾脏巨噬细胞作为2°APC体外诱导致敏T细胞增殖的强度与对照组作为2°AP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动情期Balb/c小鼠脾脏巨噬细胞作为1°APC,再以孕晚期Balb/c小鼠脾脏巨噬细胞作为2°APC诱导致敏T细胞增殖的强度则低于对照组作为2°APC时的增殖强度(P<0.05).孕晚期小鼠脾脏巨噬细胞作为2°APC可诱导更多IL-10 T细胞产生(P<0.05);IFN-γ T细胞的比例与1°或2°APC的类型无关. 结论孕晚期Balb/c小鼠脾脏巨噬细胞不是一种有效的APC细胞,可诱导孕期母体的Th2型免疫,并使Th1型免疫维持一定水平,对正常妊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朱春富  吴文溪 《医学综述》2009,15(21):3201-3204
树突状细胞(DCs)不仅是免疫应答的启动者,而且是免疫应答的调节者。不成熟树突状细胞(iDCs)因其低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和共刺激分子而在诱导和维持机体免疫耐受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在器官移植前将供体来源的或负载供体抗原的受体iDC输入受体体内可以诱导抗原特异性的移植免疫耐受。然而,有关iDC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结果并不一致,甚至出现相反的报道,而其中的原因目前尚无定论。本文对iDC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研究的热点、难点以及存在的分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病症之一,尽管手术、放疗、化疗技术在不断进步,但恶性肿瘤患者仍不能得到痊愈.肿瘤的免疫疗法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尤其随着对免疫应答T细胞活化机制认识的逐渐深入,宿主抗原提呈细胞(APC)对肿瘤抗原的提呈机制越来越受到重视.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由DC激活的T细胞介导的CTL反应在机体抗肿瘤免疫中起主导作用,故DC近年成为了抗肿瘤免疫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尸体移植肾组织中共刺激分子B7—1及HLA—DR的表达规律,探讨阻断共刺激途径诱导免疫耐受在预防和治疗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56例尸体移植肾及5例正常供肾组织中B7—1及其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急性排斥组移植肾组织中B7—1及HLA—DR强烈表达,并伴有大量CD^+4及CD^+8T细胞的浸润,与其余各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O.01)。结论在发生移植排斥反应时。肾小管上皮细胞等作为抗原提呈细胞,主动表达B7-1,为T淋巴细胞的活化提供了协同刺激信号;通过阻断共刺激途径诱导移植免疫耐受,为寻找新型免疫抑制剂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前 ,器官移植的最大障碍是免疫排斥 ,移植抗原通过双信号、双识别启动了宿主的免疫系统而产生免疫排斥。其中第一信号是移植抗原与T细胞受体的结合 ,第二信号是B7与CD2 8/CTLA4的结合 ,若只有第一信号 ,而第二信号被阻断时 ,则出现T细胞的无能或凋亡 ,无免疫排斥发生。毒性T细胞相关抗原 4(CTLA4)是T细胞激活的抑制性信号 ,国外已合成了CTLA4的可溶性分子─CTLA4 Ig ,通过阻断B7/CD2 8的结合 ,成功地诱导了啮齿类动物器官移植的免疫耐受[1] ,但在骨移植方面的研究还少见报道。我们设想 ,CTLA4 Ig对于免…  相似文献   

19.
超抗原与其抗肿瘤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锦平  郭大东  吕红线 《医学综述》2004,10(12):723-724
超抗原(superantigen,SAg)是一组由细菌或病毒编码的蛋白质分子,其特点是无需抗原提呈细胞(APC)加工处理,即可直接与APC膜上的MHCⅡ类分子的抗原结合槽外侧非限定性结合,以完整的蛋白质分子形式被提呈给T细胞,导致带有Vβ的T细胞大量活化增殖。超抗原的特点就是只需极低浓度(1~10ngmL)就可刺激大部分具有TCRVβ序列的T细胞增生,被激活的T细胞可达总数的5%~20%,从而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1 超抗原的分类及特点[13]1.1 超抗原的分类 根据超抗原与宿主的关系可将其划分为两大类,①外源性超抗原:主要是某些细菌的毒素,如金黄色葡萄…  相似文献   

20.
李用国  任红 《重庆医学》2002,31(1):25-26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在抗肿瘤免疫和抗病毒免疫中起主导作用 ,T细胞的致敏激活和扩增依赖于抗原提呈细胞(APC)提呈相应的抗原多肽和提供共刺激信号 ,分泌Th1型应答主导因子 ,诱导机体生成抗原特异性CTL ,并通过细胞溶解机制和非细胞溶解机制对肿瘤或病毒产生杀伤或抑制 ,因而APC是启动机体产生抗肿瘤免疫和抗病毒免疫的中心环节 ,能否进行有效的抗原提呈直接关系到免疫激活或免疫耐受的诱导。APC包括树突状细胞 (Dendritiecells,DC)、巨噬细胞、B细胞等 ,其中DC是机体最有效、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