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7 毫秒
1.
目的了解南海区养老院内老年人跌倒的发生情况.方法南海区福利中心养老院及随机抽取南海区下属15家养老院其中3家的在院老年人中,选择年龄≥60岁(1945年1月1日及以前出生),2005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内在被调查养老院居住的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过去1年跌倒情况及跌倒的后果.结果442人中,85人在过去12个月共发生跌倒112次,跌倒发生率为19.2%,其中女性23.5%,男性12.3%;跌倒导致挫伤46人次,擦伤35人次,骨折15人次, 昏迷2人次.结论南海区养老院内老年人跌倒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养老院应该采取相应措施预防老年人跌倒.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了解养老机构老人护理安全情况。方法:抽取福州市台江老人公寓等7家养老院的170例老年人,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56份。结果:经常发生安全问题的老人1例,时有发生的5例,偶尔发生的7例,很少发生的17例,另有126例未发生安全问题。发生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跌倒42例和坠床9例。结论:养老机构老人发生安全问题的主要表现为跌倒和坠床。  相似文献   

3.
颜文  张雪梅  陈茜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9):2356-2360
背景 害怕跌倒在养老机构和住院老年人中发生率高。由于害怕跌倒,老年人会自我强加活动限制,形成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从而使其身体功能下降,增加跌倒、社会隔离、焦虑、抑郁以及住院的发生。目的 调查成都市养老机构老年人跌倒效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8—9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应用一般资料问卷、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老年人跌倒环境安全因素评估表和健康调查 12 条简表(SF-12)对成都市3所养老机构的300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养老机构老年人跌倒效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278份,有效回收率为92.7%。老年人跌倒效能得分为(106.62±34.22)分。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过去1年内有无跌伤史、日常生活中有无活动限制、有无老伴一同入住养老机构、24 h睡眠时间、Barthel指数得分、老年人跌倒环境安全因素评估表的室内卫生间维度评分及SF-12的躯体健康评分和心理健康评分是其跌倒效能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成都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的跌倒效能处于中等水平,可针对不同的老年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其跌倒效能,从而预防跌倒。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泗泾镇社区老年人跌倒的流行特征,为预防老年人跌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我镇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1721人,入户调查老年人过去12个月跌倒的情况。结果 1611人中,12个月中发生跌倒417人,年跌倒发生率为25.88%;其中男性178人,发生率为23.42%,女性239人,发生率28.08%,女性高于男性(χ~2=4.5512,P0.05)。发生跌倒的417人中共跌倒513人次,人次跌倒发生率为31.84%。其中349人跌倒1次,占跌倒人数的83.69%;46人跌倒2次,占11.03%;22人跌倒3次及以上,占5.28%。跌倒者在各年龄组所占的比例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389,P0.01)。跌倒的417人中,最常见的受伤性质是浅表伤和骨折,分别占64.74%和20.23%。害怕再次跌倒者及导致日常活动减少者分别61.63%和35.73%;产生过低落等消极情绪者占37.65%。结论城镇社区老年人跌倒发生率较高,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及心理健康,需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人跌倒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医疗负担。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石家庄市两个社区的1609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过去一年跌倒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180人发生跌倒,年跌倒发生率为11.2%。女性(12.5%)高于男性(9.1%)(X2=4.618,P=0.032〈0.05)。跌倒282人次,人次跌倒发生率为17.5%。跌倒发生在家中占48.0%,家外小区内占25.6%,小区以外占38.8%;跌倒自身原因,以运动中没有保持平衡(22.9%)和注意力不集中(22.1%)为主。跌倒环境因素中,24.0%没有保护措施,18.0%地面不平,12.0%路滑,10.8%物品挡路。跌伤率36.5%。跌倒后4.8%住院,8.2%到门诊急诊处理;住院天数中位数为23d,在家卧床天数中位数为30d。受伤中骨折最多,占43.4%。跌伤后12.7%活动能力明显下降。跌倒后的医疗花费中位数为510元。结论社区老年人跌倒对健康危害较严重,造成一定的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沈阳市养老院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现状,研究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方法: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沈阳市5所公办养老院老年人及居家老年人各160名,对符合入选条件者使用问卷调查,问卷包括老年人一般情况表和老年人生活质量评定表。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影响沈阳市养老院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身体健康状况、智力水平、社会活动参与情况;通过与居家老人生活质量的比较,发现养老院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及社会活动参与情况均低于居家老人。结论:与居家老年人相比,沈阳市养老院老年人生活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提出了提高养老院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对策建议,供养老行业管理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石河子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应用简明键康调查量表(sF-36),在石河子市11家养老机构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SF-36量表测得石河子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加权总平均分为56.57±19.71。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自理能力、居住意愿、智力状况、性别、对养老院满意度、退休前职业、健康变化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得分较低者所占比重大,机构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群体,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个体、机构、家庭、社会的多方面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邵阳市城市社区老年人跌倒的流行特征,为预防老年人跌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我市大祥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1 092人,入户调查老年人过去12个月跌倒的情况。结果:1 092人中,12个月中发生跌倒257人,跌倒发生率为23.5%;其中女性151人,发生率为58.8%,男性106人,发生率为41.2%人,女性高于男性(χ2=4.181,P<0.05)。跌倒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χ2=10.232,P<0.01)。跌倒的257人中,最常见的受伤性质是浅表伤和骨折,分别占31.91%和28.01%。害怕再次跌倒者及导致日常活动减少者分别占62.65%和34.63%;产生过低落等消极情绪者占35.80%。结论:城市社区老年人跌倒发生率较高,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及心理健康,需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1 2005年~2007年我院医疗保险拒付情况 2005年~2007年医疗保险拒付情况见表1。因2007年出院人数较上年递增30%。分母增大,拒付增高,但人均拒付呈下降趋势或持平。从拒付人次来看,我院医保拒付呈现逐年减少的良好趋势:在拒付金额方面,2007年的拒付额有所反弹。近3年从全市三级定点医疗机构65家拒付情况对比看,拒付3328人次,拒付金额209.94万元,拒付金额比上年同期减少84.64万元。拒付金额在50000元以上的有17家.拒付最高值15.19万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养老院内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28例在敬养老院内获得的下呼吸道感染者患者的48株致病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在养老院内获得的下呼吸道感染分离出48株致病菌,革兰阴性杆菌占70、8%,革兰阳性菌占16.7%,真菌占12.5%。革兰阴性杆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38.2%),大肠埃希菌(23.5%)、肺炎克雷伯菌(20.6%)和不动杆菌(11.8%)最为常见。亚胺培南总的药物敏感性最高,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次之。结论治疗养老院内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应首选亚胺培南;其次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或头孢吡肟、头孢他啶。  相似文献   

11.
龚勤峰  杜斌  许湘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10):1689-1692
目的 了解本地区老年人跌倒在老年人院前急救中所占比例及跌倒后受伤情况,探讨老年人常见病与跌倒之间的关系及社区宣教在降低老年人跌倒致创伤方面的作用。 方法 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的方法,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2014年12月南昌市青云谱区内所有因跌倒相关问题呼救“120”的老年人,按时间段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实验组: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2014年在青云谱区所辖50个社区进行了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及跌倒后救护相关知识的宣教,收集2组跌倒老年人院前急救病例,并对其在医院内检查、诊断、住院、手术情况继续进行追踪。 结果 2014年与2013年相比,青云谱区老年人增加了0.64%,呼救“120”的老年人增加了8.45%,然而经过社区宣教,因跌倒相关问题呼救“120”的老年人减少了14.75%;2组呼救“120”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44,P=0.034),老年人跌倒至呼救“120”的时间明显提前;2组创伤人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62,P=0.046),社区宣教后跌倒致颅脑伤及骨折人数显著减少,但扭伤及肌肉拉伤有所增加;2组患病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15,P=0.266),社区宣教不能改变跌倒老年人所患基础病种类;但某些疾病与跌倒关系密切。 结论 社区宣教可以降低跌倒致创伤率,尽早的专业救护和治疗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二次损伤及合并症的发生。跌倒老年人患多有心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疾病、神经疾病、糖尿病、肺部感染疾病,特别是高血压,宣教时应把这些老年人作为重点,这样社区宣教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宣教内容除跌倒高危因素外,还应有跌倒致创伤的常用救护措施,其中要包括骨折、颅脑伤、颈髓伤的救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口服咪达唑仑复合笑气吸入镇静治疗儿童牙科恐惧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以在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科就诊、Frankl量表评分为1分的77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41例(咪达唑仑组)进行了78人次的口服咪达唑仑(0.50~0.75 mg·kg -1)镇静下治疗,36例(咪达唑仑复合笑气组)进行了 73 人次的口服咪达唑仑(0.40 mg·kg -1)复合30%~40%笑气吸入下镇静治疗。记录患儿的心率、血氧饱和度、治疗内容等。采用Frankl量表评估患儿治疗中的行为,Houpt量表评估患儿治疗完成情况,Ramsay量表评估治疗中儿童的镇静状态,治疗结束24 h后电话回访不良反应。结果 77例患儿生命体征平稳、安全,Ramsay评分为2分或3分。咪达唑仑组78人次治疗中,52人次(66.7%)的行为为合作,26人次(33.3%)的行为为不合作,62人次(79.5%)完成了既定治疗,16人次(20.5%)镇静效果不理想,仅完成部分治疗;咪达唑仑复合笑气组73人次治疗中,56人次(76.7%)的行为为合作,17人次(23.3%)的行为为不合作,64人次(87.7%)完成了既定治疗,9人次(12.3%)仅完成部分治疗;两组患儿的镇静成功率(χ 2=1.87,P= 0.17)和治疗成功率(χ 2=1.83,P= 0.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咪达唑仑复合笑气组的中位Frankl分值[3(3,4)分]明显高于咪达唑仑组[3(2,4)分](Z=2.647,P=0.008)。咪达唑仑复合笑气组的中位Houpt分值[5(4,6)分]也明显高于咪达唑仑组[5(3,5)分](Z=2.236,P=0.026)。咪达唑仑组78人次治疗中,烦躁不安7人次,复视3人次,呃逆2人次;咪达唑仑复合笑气组73人次治疗中,烦躁不安5人次,复视5人次,呃逆1人次,呕吐2人次;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5.4%和1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160,P=0.68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704,P=0.174)、剂量(OR=1.289,P=0.516)和治疗内容(OR=0.555,P=0.143)对治疗成功率均无明显影响;年龄是治疗成功率的影响因素,3岁以上儿童的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3岁以下儿童(OR=3.372,P=0.011)。 结论 口服咪达唑仑治疗牙科恐惧症儿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口服咪达唑仑复合笑气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在治疗中的行为。3岁以上儿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老年脑梗死后痴呆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1月到2011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18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彩超及头颅CT/MRI检查,用MMSE量表进行智能评定,先对研究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再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本组脑梗死后痴呆的发生率为28.9%(52/160)。统计学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的高低对脑梗死后痴呆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高血压及既往脑血管病病史为脑梗死后痴呆的相关危险因素,颈动脉狭窄、多发性梗死、优势侧半球梗死、双侧半球及大面积梗死与脑梗死后痴呆的发生相关(P〈0.05)。结论:老年脑梗死后痴呆由多种因素引起,应对引起痴呆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承德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发生和流行态势,提出防控策略。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Ig M对病例进行血清学诊断,用Excel和Epi info等统计软件分析疫情资料。结果承德市自1984年开始出现HFRS病例,截止到2006年共发生103例,死亡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124/10万,病死率为2.91%。2002年以来发病率逐年增高。平泉县和双桥区发病较多。发病以15-69岁人群为主,10-14岁人群也有发病。发病以农民为主,占发病人数的57.58%,男女比例为5.44:1。病例的血清学符合率达85%以上。结论根据疫情分析结果,加强发病发生集中地区的监测和灭鼠工作,坚持宣传与免疫并举的工作策略,针对重点人群采用不同的针对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上报的180例中药注射剂ADR病例报告进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ADR发生率为46.8%,其中男女比例为1.57∶1,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分布为4~88岁,60岁以上年龄段占46.54%,中老年患者ADR发生率相对较高,临床表现涉及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等,以全身性过敏反应最为多见。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和说明书,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天津市蓟州区非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ACOP患者,根据研究需要设计《非职业性ACOP患者登记表》,由当班医生对每位符合纳入标准的ACOP患者信息填写预先设计的登记表。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生时间、发生地点、中毒原因、严重程度、碳氧血红蛋白值、去向与转归等信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年共收治非职业性ACOP患者2 241例,2016—2019年中毒发生率分别为0.542‰、0.526‰、0.785‰、0.727‰;男性792例(35.34%)、女性1 449例(64.66%),男女比例1:1.83,女性中毒发生率大于男性,平均年龄在(51±18)岁,41~65岁有980例(43.73%)为最多;区域以渔阳镇494例(22.04%)最多;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为发病高发期;绝大多数中毒发生在农村及城乡结合部以煤炉燃煤取暖家庭;中毒患者单纯高压氧治疗由61.29%升至88.91%,普通病房治疗由38.06%降至10.46%;年龄与中毒程度的关系显示>65岁组与18~40岁组(P=0.000)及7~17岁组(P=0.004),41~65岁组与18~40岁组(P=0.000)及7~17岁组(P=0.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年龄段与中毒程度呈负相关(r=-0.194,P<0.05)。结论:2016—2019年天津市蓟州区非职业性ACOP患者虽然中毒发生率未降低,但中毒严重程度及住院率明显下降,其中年龄越大,中毒程度越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上海市闵行区2005—2016年梅毒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闵行区2005—2016年报告和监测的梅毒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6年闵行区共计报告梅毒11 394例,发病率42.9/10万,其中Ⅰ、Ⅱ、Ⅲ期、胎传、隐性梅毒发病率分别为10.3/10万、13.4/10万、0.3/10万、2.3/10万、16.6/10万。2009年为发病高峰,发病率为59.1/10万。报告的病例中本辖区人口占62.4%,外省市占37.6%;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1.1∶1;25~54岁报告最多,占61.1%,55岁以上年龄组呈明显上升趋势;按户籍分组后,本地以25~64岁为主,占74.2%,男女性别比1.3∶1;外省市以15~44岁为主,占79.1%,男女性别比0.8∶1。女性感染者较男性更为年轻化,15~34岁人群分别占比50.0%和29.3%。本市55岁以上男性、25~54岁女性及外省市15~44岁女性以隐性梅毒为主;本地55岁以下、外省市65岁以下男性以Ⅰ期、Ⅱ期梅毒为主。户籍、性别、年龄、梅毒类型两两经χ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上海市闵行区梅毒发病趋势呈先上升后下降并趋缓,需加强监测,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女性及本市老年人口梅毒的主动筛查力度,控制梅毒的蔓延和传播。  相似文献   

18.
王华  徐志鹏  韦祎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2):116-117,120
目的了解海口市琼山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与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上报的249例有效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9份ADR报告中,各年龄段均有分布,但老年人和儿童多见;引起ADR的主要用药途径为静脉给药,占86.35%;抗感染药引起的ADR最多,占76.31%(190例);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有123例(47.67%);新的、严重的ADR31例,占12.45%。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北京市平谷区3~6岁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制定调查问卷表,按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平谷区4个幼儿园3~6岁幼儿中进行问卷调查,由家长填写问卷,调查2008年1月到2008年12月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利用Ep idata3.1录入数据,导出数据后利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3组间计数资料用2χ检验、计量资料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平谷区3~6岁在园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为18.7%,影响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情况的主要因素有母亲孕期是否健康,幼儿家长是否有过敏史,幼儿是否为早产,幼儿是否有哮喘史等4项。结论影响北京市平谷区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该采取综合措施对该病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上海市长宁区2007—2016年户籍人口肺结核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针对性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长宁区2007—2016年户籍人口肺结核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6年长宁区登记户籍人口肺结核患者1 085例,其中涂阳患者517例,年均肺结核登记率17.82/10万。2007—2016年长宁区户籍人口肺结核登记率从22.57/10万下降到14.23/10万,年递降率为4.50%,登记率呈下降的趋势(P<0.05)。登记的肺结核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年均登记率分别为25.06/10万和10.71/10万,男女性别比为2.30(∶)1,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报告患者人数8月份最高,12月至次年2月患者总数最低。患者主要集中在15岁及以上年龄段,占总患者数的99.72%;85岁及以上年龄组登记率最高,为40.51/10万。离退人员在所有登记发病人群中患者数最多。结论 长宁区户籍人口肺结核登记率总体呈稳步下降趋势,男性、老年、离退人员、夏季等是长宁区肺结核高发因素,应加强对相应人群或因素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