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3.0T MRI肩撞击综合征影像征象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3.0T MRI对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影像征象及损伤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肩撞击综合征患者的MRI表现及临床症状.结果 ①直接征象:30例MRI均显示冈上肌肌腱信号和形态的改变,其中6例冈上肌肌腱完全撕裂;13例冈上肌肌腱的部分撕裂;11例表现冈上肌肌腱表面的信号异常、混杂;②间接征象:9例肩峰下滑囊增厚、肩峰下-三角肌下囊积液及15例关节囊积液;③继发征象:5例关节盂唇撕脱,于关节造影时显示较好,5例冈上肌萎缩、2例三角肌萎缩、4例Bankart病变;④病因征象:本组患者肩峰形态分别为平直型(4/30)、弧形(7/30)、钩型(19/30);肩峰下通道(AHI)7例<5 mm,23例为5~10 mm之间.结论 高场强3.0T MRI能够有效显示肩撞击综合征的影像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42例肩袖损伤的影像表现,探讨MRI在肩袖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患者行横断位T2WI,斜矢状位T1WI,斜冠状位脂肪抑制(STIR)、T1WI、T2WI、分析磁共振扫描与影像表现,结合临床症状诊断及关节镜检查,分析MRI诊断肩袖损伤在临床中的意义。结果:冈上肌腱36例部分撕裂,5例完全撕裂,1例未见异常。19例显示冈下肌腱态和信号异常,12例部分撕裂,7例完全撕裂。肩胛下肌损伤6例。喙突下滑囊积液19例,盂唇损伤12例,骨损伤20例。其中斜冠状位能把冈上肌、冈下肌腱全长及肱骨干长轴显示于一幅图像中,显示最为清晰。结论:斜冠状位脂肪抑制(STIR)序列在肩袖损伤的显示效果及结果均优其它序列。MRI对肩袖损伤有较高的诊断率,对患者的初步诊断,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肩峰撞击综合征(SIS)患者与健康人群肩峰下滑囊(SAB)的超声图像特征,探讨一种简便而准确的SAB超声评估方法。方法:选取确诊为SIS的患者58例(病例组)共65个患肩,以及无任何肩关节不适的健康志愿者50例(正常对照组)共50个优势肩。均行肩关节超声检查,观察SAB是否增厚、有无积液等,并分别在肩胛下肌腱长轴及短轴切面、冈上肌腱长轴及短轴切面测量SAB厚度。结果:病例组滑囊增厚、积液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265,P<0.001;χ2=15.345,P<0.001)。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冈上肌腱短轴切面测得的SAB平均厚度均大于肩胛下肌腱长轴、短轴及冈上肌腱长轴切面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能准确评估SIS患者SAB增厚、积液扩张等病理改变,冈上肌腱短轴切面测量SAB厚度简单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的经皮超声引导下肩峰下滑囊造影(PUSB)表现。方法 对150例经临床诊断为SIS患者行PUSB检查,动态观察造影剂在滑囊内的弥散情况及是否进入肩袖、关节腔。结果 53例造影剂在滑囊内呈线状均匀分布,诊断为单纯性肩峰下滑囊炎。97例造影剂在滑囊内分布不均匀,诊断为粘连性肩峰下滑囊炎。40例可见造影剂由滑囊进入肩袖肌腱,但未达肱骨头表面;32例可见造影剂由滑囊进入肩袖肌腱,到达肱骨头表面;78例造影剂未进入肩袖肌腱。结论 PUSB可实时动态评估肩峰下滑囊炎、滑囊粘连、肩袖损伤等情况,对SIS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治疗巨大肩袖撕裂(MRCT)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1例巨大肩袖撕裂患者行肩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术前均拍摄肩关节正位和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并均行肩关节MRI检查,了解肩袖撕裂口大小、肩袖回缩程度、肌肉萎缩及脂肪浸润情况。关节镜下手术方式:2例单纯行肩峰下滑囊切除及有限肩峰成形术;2例行肩峰下滑囊切除及有限肩峰成形术加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固定术;4例行肩峰下滑囊切除及肩峰成形术加肩袖完全修复术;3例行肩峰下滑囊切除及肩峰成形术加肩袖部分修复术。采用视觉模拟法(VAS)疼痛评分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4~30个月,平均12.2个月。关节镜下见11例患者全部有冈上肌腱和冈下肌腱撕裂。其中,1例还有小圆肌腱撕裂,另1例还有肩胛下肌腱撕裂。术前VAS评分为(6.9±1.2)分,末次随访时为(1.6±1.1)分。术前UCLA肩关节评分为(9.8±3.1)分,末次随访时为(29.1±2.6)分。术前与末次随访时各项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巨大肩袖撕裂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治疗方式。术中完成肩袖修复对技术要求较高,疗效与肩袖回缩程度、肩袖肌肉萎缩及脂肪浸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MRI不同序列对肩袖损伤诊断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肩袖损伤在MRI不同序列上表现的病理基础,比较各种序列对肩袖损伤的检出效果.方法 24例患者,采用1.5 T MR机,肩关节线圈,常规斜矢状位T1WI,横轴位T2WI,斜冠状位PDFS, SPGR和STIR;层厚4 mm,层距0.1 mm.判断标准:依据肩袖的形态、信号,确定肿胀、断裂、萎缩.根据信号特征区分水肿、出血、纤维化、钙质沉积的病理基础.依据图像质量和显示的解剖细节确定不同序列的检出率,分为优、良、差三级.结果冈上肌腱损伤18例次,水肿4例次;冈下肌腱损伤5例次;肩胛下肌腱损伤4例次;小圆肌腱损伤2例次;肱二头长头肌腱损伤4例次;腱鞘炎1例次;肩关节积液4例次;肩峰下滑囊肿胀3例次;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3例次;大结节骨折1例次.经卡方检验,各序列之间检出率差别显著(χ2=17.134,P<0.05),PDFS序列对肩袖损伤的显示最佳.结论 MRI是诊断肩袖损伤的重要手段,信号的差异可反映不同的病理特征,建议肩袖损伤应首选PDFS序列.  相似文献   

7.
徐增成 《临床医学》2006,26(4):86-86
肩袖是附着于肱骨大绱肯的冈上肌、冈下肌、小园肌和附着在肱骨小结节上的璃胛下肌构成的袖口状组织,包裹于肱骨上,其上方为肩峰、肩锁关:悔、喙肩韧带构成的喙肩弓,两者之间为肩峰下滑囊。肩袖在肩关节运动中起支持。稳定肩胧关节的作用,维持肱骨头与关节盂的正常支点关系。肩袖的撕裂是肩关节中常见的损伤,多发生于冈上肌腱。肩袖损伤将影响患者肩关节的功能,出现疼痛,甚至丧失劳动力,随着创伤机会的增多,肩袖损伤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本院自2000年共收治肩袖损伤22例,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有关诊断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肩峰肱骨距离、冈上肌肌腱厚度以及肩、颈姿势进行评估,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患者肩峰下空间变化的机制进行探讨。方法:纳入试验组SIS患者20例,同期招募的年龄、性别、体重均匹配健康人对照组20例(试验组及对照组均为右利手)。使用超声测量肩峰肱骨距离(AHD)以及冈上肌肌腱厚度。使用GPS姿势分析系统分析头前伸姿势(FHP)和肩前伸姿势(FSP)。分别测量颅椎角(CA)和肩前伸角度(FSA)联合上述两种方式对肩峰下空间变化的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试验组冈上肌肌腱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之间AHD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冈上肌厚度与AHD比值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试验组FSA小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CA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FSA与AHD两者间存在中度相关(P0.05,R=0.62)。CA与AHD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SIS与试验组患者相比,冈上肌肌腱更厚且肩前伸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骨损伤状态下腘肌及腘肌腱(PMT)损伤后的MRI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关节镜或手术证实的33例PMT损伤患者,对全部病例均行膝关节外旋15° MR检查,28例行X线检查,15例行CT检查。将不同程度骨损伤时PMT的表现分为4型,观察其MRI表现。结果 Ⅰ型单纯腘肌、腘肌腱损伤(不伴有膝关节骨质异常)10例,3例MRI显示单纯性PMT内T2WI高信号改变;7例为PMT内T2WI不均一高信号改变伴PMT部分撕裂。Ⅱ型PMT损伤伴腓骨近端骨折4例,MRI显示为PMT内部T2WI不均一高信号改变,2例显示腘肌斜行撕裂,2例PMT多发撕裂。Ⅲ型PMT损伤伴胫骨近端骨折12例,1例为单纯性T2WI高信号改变,11例显示为T2WI不均一高信号改变,同时伴PMT多节段撕裂。Ⅳ型PMT损伤伴胫腓骨近端多发骨折7例,7例均显示PMT内T2WI高信号改变,同时伴PMT多节段撕裂。结论 PMT损伤的MRI影像特征表现为T2WI不均一高信号改变,同时多伴PMT撕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研究磁共振(MR)平扫与MR关节造影在肩袖损伤及其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肩袖损伤患者的MR平扫与MR关节造影结果,并与其手术或者临床症状进行对比。结果:92例患者中包含有冈上肌肌腱完全撕裂7例;冈上肌肌腱不完全撕裂61例(包括:部分全层撕裂21例,肌腱内撕裂11例,关节面撕裂15例,滑囊面撕裂14例);肩袖间隙撕裂12例;肌腱变性、水肿12例。两种检查在对于冈上肌肌腱和肩胛下肌肌腱完全撕裂的诊断没有明显差异(P0.05);MR平扫在肌腱内撕裂、滑囊面撕裂、肌腱变性水肿方面的诊断准确性结果明显优于关节造影(P0.05);而MR关节造影在部分全层撕裂、关节面撕裂及肩袖间隙撕裂的诊断准确性高于MR平扫(P0.05)。结论:MR平扫联合MR关节造影能准确的对肩袖损伤进行诊断,且能更好的明确分型,为肩袖损伤的临床治疗能有效的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改良前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的疗效,探讨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的方法。方法 2006年8月-2012年12月,对32例(32肩)肩峰撞击综合征的患者采用关节镜治疗,所有术前均采用MRI检查及冈上肌出口位X线检查,并根据UCAL(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术中关节镜下切除肩峰下滑囊、肩峰前下外侧部分及增生骨赘以及喙肩韧带,扩大肩峰下间隙,术后定期随访并再次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分为优(34~35),良(28~33),可(21~27),差(≤20)。根据患者术前、术后评分进行自身t检验。结果 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最长随访时间24个月,最短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术后UCAL评分优18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手术前后自身t检验结果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关节镜下改良前肩峰成形术是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的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0.35TMRI各方位各序列扫描对肩袖撕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0年3月2011年4月就诊的38例肩关节疼痛患者,分别在斜冠状位、斜矢状位及横轴位行T1加权像(T1weighted image,T1WI)、T2加权像(T2weighted image,T2WI)、质子密度加权像(proton density weighted image,PWI)及脂肪抑制像(turboinversion recovery magnitude,TIRM)扫描。将38例患者的冈上肌及冈下肌肌腱合并为A组、肩胛下肌及小圆肌肌腱合并为B组进行研究,分别比较A、B组采用各方位的扫描表现;再将A组患者分为斜冠状位T1WI+T2WI组与斜冠状位PWI+TIRM组,将B组患者分为横轴位T1WI+T2WI组与横轴位PWI+TIRM组,分别比较各序列组的扫描表现。结果 A组患者在3个方位扫描像以及斜冠状位T1WI+T2WI组与PWI+TIRM组之间诊断准确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斜冠状位诊断肩袖撕裂的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81.8%,准确度为86.8%,为最佳扫描方位,而PWI+TIRM组诊断肩袖撕裂的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90.9%,准确度为89.5%,为优选扫描序列;B组患者在3个方位扫描像以及横轴位T1WI+T2WI组与PWI+TIRM组之间诊断准确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横轴位诊断肩袖撕裂的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86.4%,准确度为86.8%,为最佳扫描方位,而PWI+TIRM组诊断肩袖撕裂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83.3%,准确度为94.7%,为优选扫描序列。结论低场MRI诊断冈上肌、冈下肌肌腱撕裂以斜冠状位PWI及TIRM扫描序列为首选,诊断小圆肌、肩胛下肌肌腱撕裂则以横轴位PWI及TIRM扫描序列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超声对肩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肩袖及非肩袖病变患者111例进行超声检查,结果与关节镜手术对照.结果 肩关节镜结果显示111例患者共发现病变153个,其中67个冈上肌腱撕裂(包括全层撕裂和部分撕裂),5个冈下肌、肩胛下肌腱损伤,10个钙化性肌腱炎,2个肩胛切迹周围囊肿,34个肩峰下滑囊炎,1个滑囊内游离体,13个肱二头肌长头腱断裂或脱位(不包括上盂唇起点处撕脱),21个盂唇撕脱损伤.超声评价各种肩关节软组织病变准确性分别为:冈上肌撕裂92%,冈下肌、肩胛下肌腱损伤97%,钙化性肌腱炎96%,肩胛切迹附近囊肿100%,肩峰下滑囊炎88%,肱二头肌长头腱脱位100%,盂唇损伤81%.结论 超声能够有效地评价肩关节病变,是一种可靠的无创性影像学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低场MRI在跟腱损伤诊断及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5例跟腱损伤患者经低场四肢专用磁共振多序列检查,其中7例行缝补术后随访,分析其低场MRI表现,并与5例正常跟腱比较.结果 5例正常跟腱矢状面各序列显示呈条带状均匀低信号.1例利器切割伤显示跟腱下段大部分中断,断面整齐.5例部分撕裂显示跟腱增粗,内部信号不均匀,部分纤维束连续.9例完全性撕裂均显示跟腱连续性完全中断,2例表现为肌腱普遍增粗、形态不规则,T1WI 、T2WI上信号弥漫增高,7例表现为肌腱局部增粗、断裂,断端回缩呈"杵"状改变或扭曲,T1WI 、T2WI上中断处呈高信号.7例术后随访显示高信号强度逐渐下降.结论 低场磁共振能够明确地显示跟腱损伤的部位、程度及形态、信号改变,在跟腱损伤的诊断和术后随访方面能提供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闭合性跟腱损伤MRI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分析25例有踝关节外伤史、经临床及手术证实,MRI资料完整的闭合性跟腱完全或部分撕裂病例,总结MRI特征。结果 MRI诊断跟腱完全撕裂11例,MRI特征性表现为肌腱增粗、形态不规则,在T1WI、T2WI上其内呈混杂高信号;部分撕裂14例,MRI表现为肌腱增粗、宽径/前后径比例变小,在T1WI、T2WI上肌腱内局限性高信号,肌腱束部分毛糙、不规则,但在矢状位至少有1个层面是连续的。结论 MRI能准确诊断撕裂的部位和程度,对临床手术治疗提供较可靠的依据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 )又称肩疼痛弧综合征,是肩关节外展活动到一定范围时,肩部和上臂出现的疼痛综合征。任何引起肱骨头与喙肩穹反复摩擦、撞击的疾病均可引起SIS[1]。SIS是中老年人肩关节疼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2]。SIS的病理变化包括从肩峰下滑囊炎到肩袖肌腱全层撕裂的一系列变化[3]。目前,SIS已独立于肩痛类疾病,但其临床症状与肩关节周围炎、肩关节不稳、骨性关节炎等引起的肩关节慢性疼痛难以鉴别,需影像学检查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现将S IS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双斜冠状位MRI评价肩袖损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肩关节MR双斜冠状位扫描对肩袖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3例患者行前瞻性MR造影检查,除平行于冈上肌FS TSE T2WI斜冠状位扫描外,均加扫双斜冠状位,扫描方向分别平行于冈上肌腱和肱骨长轴.分析斜冠状位和双斜冠状位对肩关节解剖结构的显示效果及肩袖损伤的诊断结果 .结果 双斜冠状位可以100%(73/73)将冈上肌、冈上肌腱以及肱骨长轴同时显示于一幅图像,斜冠状位不能同时显示(0/73).双斜冠状位和斜冠状位对冈上肌腱评价结果 一致性好(K=0.736).双斜冠状位FS TSE T2WI诊断肩袖撕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59%(25/27)、85.71%(18/21);斜冠状位FS TSE T2WI分别为70.37%(19/27)、85.71%(18/21),双斜冠状位诊断的敏感性优于斜冠状位(P<0.05).结论 双斜冠状位能够清楚显示肩关节局部解剖结构,有利于对肩袖损伤做出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18.
冈上肌损伤又称冈上肌肌腱炎、肩痛症 ,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在中医学上属于“肩凝风”、“筋痹”的范畴。针刀对陈旧性冈上肌损伤疗效好 ,而且病程越长 ,疗效越好。1 局部解剖冈上肌是肩袖的一个组成部分 ,位于斜方肌的深层 ,相当厚 ,呈圆锥形。起于肩胛骨冈上窝内侧 2 / 3的骨面 ,肌束向外通过肩峰之下和喙肩韧带的下方 ,跨越肩关节 ,移行为短而扁平的肌腱 ,止于肱骨大结节最上的小面 ,其肌腱与肩关节囊紧密相连 ,该肌腱表面与肩峰深面之间有肩峰下滑液囊 ,该肌由肩胛上神经支配。在上臂整个的外展及屈曲动作中 ,能协助三角肌发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冈上肌腱撕裂超声声像图特征,评估高频超声诊断冈上肌腱撕裂的效能。方法纳入65例(65肩)超声诊断为冈上肌腱撕裂患者,以同期10名健康志愿者(20肩)为对照,对比超声与关节镜术中诊断结果,采用Cohen's Kappa系数分析二者诊断的一致性,评价超声诊断效能。结果冈上肌腱撕裂超声多表现为无回声、肌腱滑囊面凹陷及连续性不佳,据以诊断撕裂的敏感度分别为85.42%、89.58%及93.75%,特异度分别为76.47%、100.00%及76.47%;超声根据肌腱滑囊面凹陷诊断冈上肌腱撕裂与关节镜术中诊断的一致性最佳(Kappa=0.818),其次为肌腱连续性不佳(Kappa=0.716)及无回声区(Kappa=0.586)。超声根据上述特征诊断与关节镜术中诊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频超声可较准确地诊断冈上肌腱撕裂;根据滑囊面凹陷诊断与关节镜诊断冈上肌腱撕裂的一致性最佳;回声特点结合动态观察肌腱连续性有助于减少漏、误诊。  相似文献   

20.
<正> 肩袖是指肩关节囊的肌腱结构,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的肌纤维与肩关节囊混合构成,用以增加肩关节的活动性和坚固性。肩峰下损伤可以导致肩袖肌腱炎,肩袖本身也可发生急性撕裂。肩袖的病变可以引起成人肩痛和功能障碍。本文阐述该病的解剖、病理生理、诊断和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