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囊型脑膜瘤是一种罕见的脑膜瘤亚型,WHO(1999)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正式将其列入脑膜瘤分类中[1]。因其无经典型脑膜瘤结构,组织形态特殊,病理诊断易误诊为胶质瘤,故本文报告1例,并结合文献探讨该肿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具有透明细胞形态的肺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选择60例具有透明细胞形态的肺肿瘤,对其临床资料、病理形态特点及免疫组化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7例具有透明细胞形态的肺腺癌CK7、TTF-1、Napsin A阳性,15例肺透明细胞性鳞状细胞癌CK5/6、p63、p40阳性,两者免疫组化表达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6例肺透明细胞癌(肺大细胞癌亚型)肿瘤组织分化差,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多见,且不具有明确的肺腺癌及肺鳞状细胞癌分化特征。9例转移性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与3例肺透明细胞瘤(肺"糖瘤")病理形态相似,均为大量透明细胞及丰富的薄壁血管,但前者巢状结构比较清晰,间质内含较多纤细的薄壁血管,常见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Vim、CK-L阳性,而肺透明细胞瘤的薄壁血管穿插在肿瘤细胞间,有时可形成鹿角样结构,免疫组化HMB45、S-100阳性,PAS染色阳性。结论具有透明细胞形态的肺肿瘤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需结合病理形态、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型脑膜瘤的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对1例透明细胞型脑膜瘤标本进行HE染色、过碘酸-希夫(PAS)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并复习近10年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结果肿瘤病理组织学特征、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均证实为透明细胞型脑膜瘤。肿瘤切除后未行放疗,随访12个月后肿瘤复发。结论透明细胞脑膜瘤是WHOⅡ级的肿瘤,诊断应结合病理组织学特征、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该类型脑膜瘤术后易复发,影像学定期随访十分必要,对手术切除不完整者建议术后辅助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类似卵巢性索肿瘤的子宫肿瘤的病理特点及生物学行为。方法收集临床资料、观察HE切片、行免疫组化检测,对病例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果 2例临床上分别表现为子宫内膜息肉及腺肌瘤。例1于息肉内见多样的形态改变,且细胞核级别高,部分细胞黄素化,免疫组化CD10、inhibin均(+);例2组织形态单一,于平滑肌束间见肿瘤细胞条索分布,细胞温和,可见核膜折叠或核沟,免疫组化CD10(-),inhibin散在弱(+)。结论类似卵巢性索肿瘤的子宫肿瘤诊断需注意结合形态及免疫组化标记,其分化与成熟度可能具有预后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理及临床分析。方法将15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总结。结果根据血管、平滑肌和脂肪在肿瘤中所占比例及分布不同,其形态各异分为经典型、肌瘤样型、脂肪瘤样型、血管瘤样型。根据平滑肌细胞形态可分为上皮样细胞型、中间细胞型、梭形细胞型、单形性细胞型及多形性细胞型。结论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较为少见,组织形态变异大,或对其认识不足,临床和病理诊断误诊率较高。进行了详细的病理描述,并指出临床病理表现的多样性,和与常见疾病鉴别以及免疫组化在鉴别诊断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PEH)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应用HE和免疫组化染色对3例孤立性PEH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 PEH表现为肺内孤立性结节,镜下肿瘤呈明显分带,肿瘤周边细胞丰富,中央硬化,肿瘤细胞为圆形或多角形,具有上皮样细胞形态,呈巢状、条索状、腺样结构,肿瘤间质玻璃样变性或黏液样变性。瘤细胞胞质内见空腔形成。肿瘤细胞血管内皮标记(+)。结论 PEH是低度恶性血管源性肿瘤,其病理形态具有一定特征,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确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MP-9和VEGF在脑膜瘤中的表达水平,考察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8例脑膜瘤患者标本血清中MMP-9和VEGF蛋白表达含量,根据患者的临床参数,分析MMP-9和VEGF表达与脑膜瘤病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VEGF与MMP-9的表达水平在不同级别的脑膜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随脑膜瘤的恶性程度升高而增强,与脑膜瘤向周围组织浸润侵袭具有正相关性;本研究中脑膜瘤的侵袭与VEGF表达具有相关性,恶性脑膜瘤中表达水平较非恶性高。结论MMP-9和VEGF在肿瘤恶性转化和浸润、瘤周水肿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脑膜瘤中MMP-9和VEHGF的表达检测可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等提供依据,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第Ⅲ脑室内脑膜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观察其组织类型和来源。方法通过光镜、电镜和免疫组化方法与脑室内其他肿瘤鉴别。结果3例第Ⅲ脑室内脑膜瘤中2例为纤维型,1例为过渡型;3例免疫组化上皮膜抗原(EMA)和波形蛋白(vimentin)均(+)。纤维型脑膜瘤超微结构显示瘤细胞梭形、平行排列,而过渡型脑膜瘤细胞质交织成旋涡等复杂结构,瘤细胞之间可见桥粒。结论第Ⅲ脑室内脑膜瘤罕见。免疫组化和电镜对脑膜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9.
石群立  周晓军  金行藻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1,8(1):4-9,T005,T006,T007
软组织黏液样肿瘤(myxoid tumors of soft tissue)是一种具有明显的、含有大量细胞外黏液基质特征的病变。这组肿瘤有明显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包括安全良性肿瘤、具有局部复发但没有转移的肿瘤和亚性肿瘤。这组肿瘤在临床和形态上似科很相似,因而使本组疾病的,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带来了困难。显微镜观察仍然是病理诊断的基础,随着电镜、免疫组化和分子细胞遗传学不断地发展和改进,提供新的辅助诊断资料,使新的诊断标准得以发展,从而使本组疾病更易于得到正确的诊断。本文对最常见的、伴有明显黏液基质软组织肿瘤的临床特点`人性病变的物质特征及组织学形态进行描述,并讨论其鉴别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嗜酸细胞变异型伴桥本甲状腺炎的病理形态学特征.方法 对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嗜酸细胞变异型伴桥本甲状腺炎进行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分析,复习该病变的相关文献并讨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组织学形态主要表现为乳头状癌间质中有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癌细胞嗜酸性变.免疫组化示肿瘤组织CK19、HBME-1、CK、TG、TTF-1和EMA呈弥漫或大部分(+),calcitonin、p53和Ki-67均(-).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嗜酸细胞变异型伴桥本甲状腺炎具有比较独特的组织学形态,在临床病理诊断中很容易误诊为桥本甲状腺炎伴滤泡上皮嗜酸变等形态结构相近的良、恶性病变.形态学上乳头状癌癌细胞特征性核改变及免疫组化CK19和HBME-1(+)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内不典型脑膜瘤的MRI表现特点并与组织病理对照,分析误诊原因,以提高脑膜瘤的MRI诊断准确率。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22例,术前第一诊断均误诊为其他肿瘤,所有病例术前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将MRI表现与病理分级分型对照。结果 22例误诊病例MR征象:酷似脑内肿瘤的脑膜瘤8例,少见发病部位的脑膜瘤8例,常见部位的脑膜瘤6例;信号不均匀15例,形态不规则、具有侵袭性改变12例。术后病理特点:WHOⅠ级12例,WHOⅡ级4例,WHOⅢ级6例。结论因肿瘤组织学结构复杂、生物学特性差异及少见特殊发病部位,导致了脑膜瘤的不典型MRI表现,充分认识不典型脑膜瘤的MRI表现及其与病理分级分型的相关性,对提高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研究CT和MRI诊断非典型脑膜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诊断证实为非典型脑膜瘤患者23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及术前CT、MRI诊断资料,观察并分析不同诊断方法获得的影像学特征。结果:非典型脑膜瘤的边缘多不规则,密度不均匀,经强化扫描后,CT和MRI均表现出不均匀强化的情况。同时,通过MRI检查能够观察到肿瘤内流空的血管影与脑膜尾征的存在。结论:在非典型脑膜瘤的诊断过程中,虽然其影像学表现并无显著特异性,但是通过CT或MRI均可以对其主要影像学表现进行有效识别和判断,二者各有优势,特别是通过MRI检查能够对肿瘤进行准确定位,并充分了解肿瘤的血供情况、肿瘤与相邻组织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发生在小肠、具有旋涡状结构的恶性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生物学及电镜特点。方法对1例具有脑膜瘤样特征的GIST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研究,行常规病理检查、免疫组化、电镜观察及PCR扩增和DNA测序检测。结果镜检示瘤细胞似"脑膜瘤"样排列,细胞质丰富,核梭形,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化示瘤细胞CD117(+);PCR产物直接测序显示c-kit基因外显子均无突变;电镜示瘤细胞间可见桥粒连接。结论 GIST形态学上具有"脑膜瘤"样结构特征,免疫组化具有经典GIST的特征,电镜检测有助于确定诊断。  相似文献   

14.
睾丸肿瘤的免疫组化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就睾丸肿瘤诊断而盲,光镜仍然是睾丸肿瘤诊断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免疫组化、细胞遗传学、DNA倍体性和其他分子检测方法可对常规光镜进行补充,从而丰富了对睾丸肿瘤诊治、预后判断等方面的内涵。近年来,免疫组化在睾丸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就睾丸病理学中具有独特作用的免疫组化标记及其主要皋丸肿瘤的免疫组化表现做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15.
腹部间质细胞瘤大多数起源于胃肠道,少数亦可起源于网膜、肠系膜和腹膜间隙,过去常把这类肿瘤归于平滑肌类肿瘤范畴,由于免疫组化和电镜技术发展,对它们生物学特性的认识得以改善,引起了病理学家和临床医师的广泛注意。近年来这种肿瘤的病理学报道逐渐增多,但其影像学报道较少。本文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的腹部间质细胞瘤患者的CT诊断及表现,探讨CT在诊断和判断预后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外间叶性软骨肉瘤(MC)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MC进行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 2例MC分别位于胰腺和肺。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和咳嗽、气短。影像学表现为边缘清晰的高密度肿瘤。组织学显示肿瘤由原始未分化小细胞和分化较成熟的透明软骨小岛构成。免疫组化显示未分化小细胞胞膜CD99呈不同程度(+),vimentin(+);软骨S-100蛋白(+)。结论 MC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结合组织病理形态特征及免疫组化染色对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7.
李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8):7005-7006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IST)临床特点,病理诊断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对16例胃肠道问质瘤标本临床资料及病理学形态进行分析,观察肿瘤部位,大小,核分裂像及异型性等,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117,CD34等表达情况。结果:GIST平均年龄52.2岁,发生在食管2例,胃5例,小肠8例,大肠1例。镜下基本形态为上皮细胞型,梭形细胞型,混合细胞型。免疫组化:CD117阳性,CD34阳性。结论:GIST形态结构多样,肿瘤大小,细胞异犁性,核分裂等作为判断良恶性依据,免疫组化CD117,CD34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18.
针吸细胞学的诊断是以病理组织学为基础,通过“微观”肿瘤细胞的变化特点来确定其性质的一种诊断手段,其原则与组织学诊断相似,适应于多样性的标本来源及病变种类,其诊断主要通过观察单个细胞的形态,以及细胞团内细胞的排列和生长方式,既能对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疾病做出诊断和鉴别诊断,又能对肿瘤的良、恶性及其组织学类型做出判断。目前,针吸细胞学做为临床肿瘤性疾病的细胞学的确诊手段,已在体表及软组织、乳腺、胰腺、卵巢、肝、肾等肿瘤的诊断方面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RMM)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ARMM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对其形态学、免疫组化、相关治疗及预后进行观察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5例ARMM中,男女之比为3∶2,中位年龄68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肛门赘生物及进行性排便困难伴出血。镜下肠黏膜下见肿瘤呈多形性片状,大部分由类圆形细胞构成,核异型,可见核分裂,其中2例见黑色素沉着。免疫组化示瘤细胞HMB45、S-100、vimentin和melan A均(+),4例Ki-67灶状(+),CK和EMA各2例(+)。结论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属于较为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且临床表现无特征性,病理形态较为复杂,易误诊且预后较差。诊断需根据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综合判断,手术和化疗联合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在对肿瘤进行外科病理检查的过程中,其检查方式一般为"多取材、细观察",一般情况下,利用HE染色切片就可以对肿瘤的具体情况作出明确的判断。不过对于组织结构以及细胞形态与正常组织十分相似的肿瘤,其诊断的过程较为复杂。因此,在对此类肿瘤进行诊断的过程中,仅靠HE染色切片很难作出准确的判断,必须借助于其它的一些方法来对其进行辅助检查,例如电镜观察法、免疫组织化学法、组织化学法等。本研究将对肿瘤病理诊断过程中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情况展开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