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6 毫秒
1.
目的 调查北京市城区道路救护车通行能力,分析其影响制约因素,并探讨解决办法。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006年8月17至9月17日所有执行日常急救任务的救护车进行整群抽样调查。结果 北京市城区救护车平均行驶速度为32.07km/h,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出车时间救护车行驶速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北京市城区道路交通拥堵严重,救护车通行能力不理想,严重制约着120这条救急、救命线的快速通行,难以满足2008年奥运会的需求,急需相 关部门研究探讨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急救中心景山急救站院前急救539例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明 《临床误诊误治》2010,23(5):416-417
目的 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3月北京市急救中心景山急救站院前急救53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男女比例 1.05∶1; 老年患者237例(43.97%).位于前三位的疾病为骨折与创伤156例(28.94%)、脑血管疾病109例(20.22%)、心血管疾病65例(12.05 %).接诊时病情程度轻度占10.95%、中度占25.04%、重度占63.45%,车到已死亡者占0.55%,抢救成功率为97.39%.结论 控制好院前急救的各个环节,配备高素质的急救人员,完善必要的急救设备,缩短救护车到达及转运的时间,规范急救措施,是提高院前抢救成功率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3.
2007年自贡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反应能力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平  何静  苏明华 《华西医学》2010,(1):99-100
目的:通过分析2007年自贡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反应能力,探讨其影响制约因素及解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12月份自贡市急救中心院前出诊的全部有效病例呼救时间、出车时间、到达现场时间及出诊距离,计算出车准备时间、车辆行驶速度、应急反应时间、急救半径。结果:全年院前出诊共3336例,出车准备时间(2.06±0.93)min,车辆平均行驶速度32.17 km/h,应急反应时间(12.51±10.87)min,急救半径(5.60±5.35)km。结论:我市急救中心目前取得一定成绩,需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提高急救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120急救网络呼叫反应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以完善的急救体系迎接2008年奥运会,有必要了解北京市120急救网络院前急救呼叫反应时间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切人点探索北京市院前急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描述和分析北京急救中心2005年下半年的调度数据。结果北京市总体120急救网络呼叫反应时间中位数为16.5min,四分位数间距为14.3min;北京市总体120急救网络呼叫反应时间在5min内的占2.28%,而30min以上的占19.20%;城区、郊区和中心直属与非直属之间呼叫反应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北京市120网络院前急救呼叫反应时间过长,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进一步从不同角度探讨与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尹玉平  刘健  彭巧君 《护理学报》2012,19(16):29-31
分析2008-2011年乌鲁木齐市院前急救中心受理的102起投诉事件的原因有:不帮助搬抬患者共32起,占投诉总量的31.3%,居投诉首位,其次为急救收费高或对收费有疑问、急救车反应速度慢等;投诉事件所属站点分布中,网络急救站投诉事件最多,其次为直属急救站和急救调度指挥中心;投诉事件发生的民族主要分布于汉族、维吾尔族和其他民族.建议管理部门健全和落实院前急救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对院前急救护士进行业务培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网络急救站的监控力度;合理配置资源,对从事院前急救的人员分期进行双语培训,提高院前急救护理质量,营造和谐医患关系,从而使院前急救工作达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  相似文献   

6.
胡家杰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2):108-108
院前急救出车命令单是急救网络120指挥中心派发给各急救站的出诊依据.院前急救记录是院前急救患者在医疗救治过程的真实记录,是循证医学的重要依据.院前急救患者的呼救记录、派车单必须保存2年.目前我市各急救站设在各大医院,院前急救记录无统一规范.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2010年出车约2 500车次,每例患者院前急救有命令单、病情交接表、院前急救告知书、院前急救病历等,流程繁琐,导致医生不重视急救病历书写,且资料在保存中容易遗失,查找不方便.我科对院前急救记录单进行改进,经临床使用和不断完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东莞市120网络急救站院前急救医护人员的急救技能状况,为全市急救技能规范化培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随机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方式,对急救模式、现场处置、人员培训、有关急救技能规范的掌握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院前急救模式为指挥型,现场处置率为75.6%,80.5%医院能对急救人员进行常态急救技能培训,基层医院医护人员对有关急救技能规范的掌握良好率53.1%显著低于二级以上医院的74.5%(P<0.01).结论:东莞市院前急救采用指挥型模式能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各级医疗单位的资源,但院前急救技能水平普遍较低,应加强各级医疗单位,尤其是基层单位医护人员的急救技能培训和规范.  相似文献   

8.
院前急救是急救医学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到达急救现场的救护车及随车设备、相关人员构成了一个院前急救单元,院前急救团队通常由急救医生,院前急救护士和司机构成,根据各医院条件和情况不同,也可能配备担架员或其他辅助急救人员.院前急救护士作为团队中不可替代的一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关系,在院前急救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为提高救治水平和救治成功率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泉州市院前急救体系现状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分析我市院前急救体系的运作情况、临床效果及疾病谱的组成。方法 回顾总结 1997- 0 6~ 2 0 0 3- 0 3院前急救资料、泉州模式的特点以及计算机辅助院前急救价值。结果 智能化院前急救临床效果显著提高 ,抢救成功率分别从 80 .2 1%上升至 94 .6 1% ,6 4 .8%上升至 84 .5 3%。应急能力明显增强 ,到达急救现场时间半径 <5km从 4 5~ 10 5min缩短至 2 5~ 6 5min ,5~ 10km从 11~ 19 5min减少至 7~ 14min。疾病谱中外科居首位 ,占 5 5 .4 5 % ,以创伤外科为主 ,占 4 1.0 6 %。内科次之 ,占 34.4 % ,以心脑血管病为多占 2 3.97% ,急性中毒 9.0 2 %。结论 泉州市院前急救体系符合我市实际 ,运作效果好 ,实现急救服务社会化 ,指挥现代化 ,反应快速化 ,管理科学化 ,技术专业化 ,结构网络化 ,适应中小城市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体会.方法:总结2011年3月~ 2013年3月1500例院前危重患者抢救中选用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的急救护理经验.结果:本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成功率达97%,其余3%的患者由于自身血管及环境、救护车动态行驶等因素,导致穿刺失败.结论:静脉留置针在院前急救中能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药液外渗率低,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院前急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临床护士心理压力源与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玉芬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0):921-922,924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面临的主要心理压力源,为护理管理者有效地帮助护士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评式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内江市2所三级乙等医院287名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士的心理压力源依次来源于工作强度、职业需求、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家庭经济收入等方面。其中来源于工作强度、人际关系及家庭方面的压力源,不同年龄组护理人员在其压力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存在着多种心理压力源,这些压力源是导致护士工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也是护理的安全隐患之一,护理管理者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定期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及时帮助他们调整心理状态,减轻和消除压力,从而提高护士对本职工作的满意度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15.
精神疾病患者家属教育的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精神疾病患者家属教育的调查,探讨家属教育的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采用自拟问卷对参加系列教育的家属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患者和家属接受教育次数越多,对疾病知识了解越多;在患者的亲属中患者的父母参加教育比率较大。结论:家属教育对治疗疾病起着积极的作用,应更具有针对性,同时还应该注意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