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总结二尖瓣成形术(MVP)治疗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IMR)的经验。方法21例冠心病合并IMR患者在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同时行MVP,其中交界环缩4例、人工瓣环成形术7例、双孔成形术5例、腱索修复术3例、双孔成形术+交界环缩术2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其余痊愈出院。出院时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13例、Ⅱ级5例、Ⅲ级1例。术中及术后早期超声心动图左室舒张末径和左房内径均较前缩小(P均〈0.05)。结论中度反流以上的IMR应进行积极MVP手术治疗,MVP术式的选择取决于瓣膜病理改变和心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2.
非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成形术后二尖瓣再次关闭不全是成形手术失败的常见原因,但术后二尖瓣狭窄非常罕见。该文报道了4例因粘液变性或缺血性二尖瓣返流患者二尖瓣成形术后的二尖瓣狭窄。 方法 研究对象为1990年1月~1999年12月行二尖瓣成形术后的478例二尖瓣粘液变性及40例缺血性二尖瓣返流患者。术中、出院前及术后每年均行心脏彩超检查。随访时间12  相似文献   

3.
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具有创伤小、疗效佳、相对安全且术后恢复快的优点,成为二尖瓣狭窄(MS)的首选治疗方法。本文对130例60岁以上老年MS患者的PBMV术进行总结。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6年1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的住院60岁以上的风湿性MS患者130例,男56例,女74例,年龄60~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38例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实施二尖瓣成形术38例,其中,后叶矩形切除9例,"双孔法"13例,后叶腱索转移3例,后叶矩形切除 "双孔法"2例,后叶腱索转移 "双孔法"3例,前、后交界环缩2例,单纯放人工瓣环4例,瓣叶穿孔修补2例.本组35例植入人工瓣环.结果术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二尖瓣反流消失或微量反流32例,少量反流6例.1例术后第一天发生瓣膜撕裂,行二尖瓣替换术后痊愈.1例术后第九天因消化道出血,继发肾功能衰竭死亡.36例术后早期超声复查,二尖瓣舒张期流速0~1.9m/s,平均(1.23±0.39)m/s.跨瓣压差0~14.4mmHg,平均(6.61±3.56)mmHg.36例随访2~70个月,心功能Ⅰ级31例,Ⅱ级5例.结论对于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术中准确判断二尖瓣的病变,采用相应的成形技术,可以取得良好的早、中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保留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替换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至今 ,我们观察了 17例以二尖瓣关闭不全 (MI)为主的病人行保留全部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替换术 ,并与同期行常规切除瓣膜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替换术的病人比较 ,前者术后恢复良好 ,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17例病人中 ,男 12例 ,女 5例 ,年龄 2 9~ 5 3岁 (平均 39岁 ) ,全部以MI为主 ,全部植入人工机械瓣-美敦力单叶瓣 (MedtronicsHall) 2 5~ 2 7号 ;与同期行常规切除瓣膜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替换术的 15例病人进行比较。 表 1 临床资料对照表组别例数性别男女年龄 (岁 )(平均 )二尖瓣病变MSMIP 1712 5 2…  相似文献   

6.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球囊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观察经皮球囊成形术(PBMV)对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临床疗效,对293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病人进行PBMV治疗。结果表明:(1)PBMV的成功率为99%,术后即刻血流明显动力学明显改善,其中52例外科术后再狭窄和45例并存二尖瓣、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患者也获得了与原发性狭窄和单纯性狭窄相似的临床效果。(2)105例病人并发心房纤颤,103例PBMV成功,无1例发生栓塞并发症,术后102例接受复律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应用二尖瓣成形环行瓣环环缩术治疗缺血性二尖瓣返流的手术效果。方法 选择2000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行二尖瓣成形术的缺血性二尖瓣返流并发室壁瘤的患者72例,根据二尖瓣病变部位及性质选择成形方案,其中33例使用二尖瓣成形环进行瓣环环缩术。回顾性分析手术的近期、远期治疗效果。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4例(6%)。术后二尖瓣返流程度较术前明显改善,中度及中度以上二尖瓣返流1例(1%)。术后随访(5±3)年,随访期死亡11例(16%),出现中度及中度以上二尖瓣返流12例(18%)。是否使用成形环进行瓣环环缩术后早期二尖瓣返流程度无统计学差异,但远期成形环环缩组较对照组二尖瓣返流程度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缺血性二尖瓣返流并发室壁瘤的患者中,二尖瓣成形术可安全、有效地重建二尖瓣功能。使用成形环进行瓣环环缩可改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8.
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的疗效评价杜修海1张明旭1张卫泽1胡静泠1王艳春1马茂儒2李志玫2(1兰州军区总医院心内科兰州7300502乌鲁木齐总医院心肾科)关键词二尖瓣狭窄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以下简称风心病)...  相似文献   

9.
闭式二尖瓣分离术62例临床体会山东电力医院(250001)王荣光,王骏芬,姜先洲,路才尚我们对62例患者施行闭式二尖瓣分离术,现报告并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62例中,男23例,女39例;年龄18~49岁。心悸气短病史1~20年。有咯血史(1个月~11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mitral valve replacement,MVR)与二尖瓣成形术(mitral valvuloplasty,MVP)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Ⅲb型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schemic mitral regurgitation,IMR)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90例冠心病合并中、重度Ⅲb型IMR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41例行CABG同期MVR治疗为MVR组,49例行CABG同期MVP治疗为MVP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前及术后出院时超声心动图参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房内径、二尖瓣反流面积]。统计术后1年IMR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移植血管支数、左乳内动脉使用率及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住院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VR组和MVP组围术期病死率分别为2.44%、4.0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院时及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LVEDD、左心房内径、二尖瓣反流面积均较术前显著降低,术后1年时LVEF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LVEF、LVEDD、左心房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VR组的二尖瓣反流面积、IMR程度显著低于M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BG同期行MVR和MVP治疗冠心病并发Ⅲb型IMR患者的围术期安全性、病死率及术后心功能恢复差异不明显,MVR纠正反流的效果更好,MVP术后有复发中、重度IMR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老年患者二尖瓣成形术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1月至2006年7月老年患者二尖瓣成形术46例的资料。二尖瓣关闭不全病因包括:二尖瓣脱垂18例,二尖瓣缺血性9例、感染性7例、退行性6例、风湿性3例,扩张性心肌病3例。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二尖瓣返流的情况。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亡率2.17%),其余患者均顺利出院。随访39例,随访时间6~48月。术后6个月NYHA心功能Ⅰ级29例,Ⅱ级7例,Ⅲ级1例,Ⅳ级2例;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二尖瓣无反流24例,轻度反流10例,中度反流2例,重度反流3例。结论:二尖瓣成形术对二尖瓣脱垂及退行性者疗效较好;扩张性心肌病,不宜成形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治疗老年性二尖瓣狭窄(MS)伴中度二尖瓣返流疗效。方法用Inoue球囊导管行PBMV治疗老年性二尖瓣狭窄伴中度返流患者29例。比较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术后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球囊扩张前后二尖瓣面积、跨膜压差、左房平均压及心功能比较有明显的变化(P<0.01)。左室最大前后径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只要掌握好病例选择,严格掌握操作技术,把握球囊扩张终点,球囊充盈时机,球囊直径,老年性二尖瓣狭窄伴中度返流患者PBMV术后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相应之下,二尖瓣反流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据统计,65岁人群中其发病率为6.4%,75岁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9.3%,使二尖瓣反流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病。严重二尖瓣反流的传统治疗方法为外科二尖瓣修复术或换瓣术,但手术的风险大,术中有一定的合并症。近年来,二尖瓣夹技术已成为严重二尖瓣反流治疗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36例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实施二尖瓣成形术36例,其中后叶矩形切除13例,“双孔法”3例,后叶腱索转移1例,后叶矩形切除+“双孔法”4例,前、后交界环缩2例,单纯放人工瓣环11例,瓣叶裂修补1例,二尖瓣肿瘤切除1例。28例置入人工瓣环,其中Edward软环19例、Medtronie软环9例。结果术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二尖瓣反流消失或微量反流26例,少量反流10例。1例术后第10天发生心律失常死亡。患者术前心脏彩超检查:左房(LA)(49.06±13.79)mm,左室(LV)(59.79±11.23)mm。术后心脏彩超检查:左房(39.47±6.63)mm,左室(50.21±5.07)mm。术后3个月随访心脏彩超检查:左房(35.26±5.42)mm,左室(45.18±4.25)mm。35例随访1~18个月,心功能I级31例、Ⅱ级4例。结论二尖瓣关闭不全采用相应的成形技术,可以取得良好的早、中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二尖瓣成形术与二尖瓣置换术治疗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MR)患者的近中期临床结果,探讨其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2010年至2017年,成人冠心病合并重度IMR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二尖瓣成形/置换术共106例,其中二尖瓣成形56例,二尖瓣置换50例。研究主要终点为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二级终点:死亡、中风、二尖瓣再次手术、心力衰竭、NYHA分级恶化、二尖瓣再次反流、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术后30 d、1年复合心脏事件终点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术后1年LVESVI及LVEF改善、基于SF-12评分的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二尖瓣成形组再发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明显高于二尖瓣置换组(P=0.002)。结论:对于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二尖瓣成形或置换术均可获得较好的近中期临床效果;全瓣保留二尖瓣置换术更低的远期中重度二尖瓣反流发生率可能使患者更多的获益,但要权衡人工瓣膜置换的利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治疗非单纯性二尖瓣狭窄(MS)的效果。方法使用超声心动图检测65例单纯性MS,MS合并轻、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MR)和MS合并轻、中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R),3组患者PBMV术前及术后复查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和心脏房、室内径大小变化。结果3组PBMV后复查LVEF值较术前明显增大(P〈0.01);左室内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MS组和MS合并轻、中度AR组PBMV术后复查时左房内径比术前明显减小(P〈0.05);MS合并轻、中度MR组PBMV术后左房内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单纯性MS患者PBMV术后心功能有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7.
将66例二尖瓣狭窄患者首次行PBMV和18例外科分离术后再狭窄患者行PBMV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者扩瓣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数有明显差异(P<0.001),但将两者术后相应的血流动力学指数进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外科二狭分离术后再狭窄患者成功地进行PBMV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风湿性二尖瓣病变行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因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治疗的13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6例患者行二尖瓣成形术(观察组),87例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对照组)。观察组中男性10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53.80±8.87)岁;对照组中男性25例,女性62例,平均年龄(56.54±9.88)岁。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前超声结果、围手术期资料、随访资料(术后6个月),分析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效果。 结果 观察组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较对照组短[(9.4±1.6)h比(12.9±1.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 6个月左房内径[(41.00±8.00)mm比(46.75±10.13)m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45.49±5.90)mm比(47.87±5.6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二尖瓣成形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早期临床效果满意,有利于心脏重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经皮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术已有近30年的历史,经过不断发展,因其具有很好的安全性、有效性,近期、远期结果满意,逐渐取代外科闭式或直视式二尖瓣分离术,成为二尖瓣狭窄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现就其现状和未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二尖瓣反流是成人心脏瓣膜病最常见的类型,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目前二尖瓣反流诊断技术不断提高,通过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及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人们对二尖瓣结构的认识更加深入。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外科及介入手术治疗推陈出新,以Mitral Clip缘对缘修复术为代表的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提升了疗效及安全性,使更多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