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述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方法:收集有关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近年的研究资料加以综合归纳.结果:对治疗方法的种类以及各种治疗方法的具体应用、治疗效果等作了阐述.结论:综合治疗或多种疗法已成为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与机体自身机能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正确认识机体的免疫对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其治疗的效果。方法:阅读国内外文献,总结颌面部恶性肿瘤细胞免疫中T淋巴细胞的作用及体液免疫中血清抗体的浓度。结果:细胞免疫在颌面部肿瘤免疫中起主要作用,体液免疫主要通过刺激血清中IgA升高对肿瘤产生作用。结论:在口腔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充分注意调整机体的免疫状态,提高机体免疫机制,从而提高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口腔颌面部黑色素瘤手术联合生物免疫治疗效果。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5例手术联合生物免疫治疗的口腔颌面部黑色素瘤患者,对临床病例资料、治疗方法及随访结果进行总结。结果:5例患者手术扩大切除原发灶后联合生物免疫治疗过程中均无发热、感染、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随访过程中均无肿物复发及转移。结论:生物免疫治疗对口腔颌面部黑色素瘤具有一定效果,联合手术治疗,能有效控制肿瘤复发及转移,且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颌面部骨软骨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 2017 内蒙古医科大学
附属医院口腔科收治的颌面部骨软骨瘤病人共10 例,总结其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结果: 10 例病人均行手术治
疗。病人在手术治疗后随访6~ 24mo,疗效均满意。结论: 颌面部骨软骨瘤是临床罕见疾病,其病因目前尚未完
全明确,临床上CT 三维成像可明确肿瘤所在部位、大小,指导手术设计,手术是治疗颌面部骨软骨瘤的唯一有效
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分析口腔颌面部常见良性、恶性肿瘤的CT影像特征,评估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19年1月—2021年6月住院行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确认的良性肿瘤患者120例、恶性肿瘤患者90例,结合患者术前CT影像,对比分析CT与病理诊断的差异,探讨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良性、恶性的诊断效能。结果:CT对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的诊断正确率为86.7 %,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诊断正确率为84.4 %。CT检查对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肿瘤的良性、恶性均有较高的诊断率,平扫CT结合增强CT能有效减少漏诊率,增强诊断效能。结论:CT检查是诊断口腔颌面部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和总结颌面部骨折的临床特点并探讨颌面部骨折的治疗情况。方法:收集我科1995年1月以来228例颌面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年龄、性别、致伤原因、骨折分布情况及合并全身损伤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总结各种治疗方法的特点和效果。结果:男性患者多于女性,高发年龄组为20~40岁,致伤原因以交通伤最常见。骨折分布以下颌骨骨折最为常见,其中颏部骨折发病率最高,合并伤中以上颌骨及颧骨、颧弓骨折最多。治疗方法包括急救、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和颌骨骨折的治疗。结论:本文总结的颌面部骨折的临床特点,治疗以恢复咬合关系为主,理想的方法是采用坚固内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平分两组,治疗组都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都给予放射治疗.结果:用手术治疗的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明显好于采用放疗的对照组(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少,但是要强调预防与护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多种治疗方法,对其中的激光治疗方法及优点进行总结。方法:用Nd:YAG激光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结果:激光治疗血管瘤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手术时间短、费用少、疗效好。结论:激光治疗颌面部血管瘤手术风险小,损伤组织少,术后不出现组织缺损,不影响功能和面容,操作简单,疗效高,治疗次数少,术后溃疡较少发生,因此是当今治疗血管瘤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坚强内固定治疗颌面部骨折的护理特点及方法。方法:总结137例施行口内入路坚强内固定术治疗颌面部骨折的病例的术前和术后护理。结果:施行口内入路坚强内固定术治疗颌骨骨折的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正确的护理方法能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方敏  王玲 《吉林医学》2012,33(18):3957-3958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有效防治方法与措施。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对收治的32例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患者,依据其临床表现、肿瘤部位、性质、大小等进行不同的治疗方法,且辅以对其家长进行心理干预支持治疗,观察其疗效、住院时间及随访1年复发率。结果:32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有效率为87.5%,平均住院时间(12.5±2.5)d。随访1年,复发率为31.25%;再次手术者7例,另外3例转院治疗。结论:手术治疗为主,辅助其他治疗措施,多管齐下的综合治疗对于提高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有效率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和总结瘤内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疗效。方法:采用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加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如一次注射治疗未愈的,间隔4~6周重复给药,4次为一个疗程,醋酸曲安奈德总量不超过100mg,平阳霉素总量不超过40mg;观察肿瘤消退情况。结果:84例患儿,经1年随访,治愈率(90.4%),显效率(7.1%),无效率(2.4%)。结论:本方法疗效可靠、副作用小、外观较满意,适合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背景 ]探讨坚固内固定技术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体会 .[病例报告 ]应用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 2 0 6例颌面部骨折 ,成功率为 91% ,失败率为 9% .[讨论 ]坚固内固定技术有操作简单、效果稳定、疗程短、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颌面部创伤伴发全身复合伤救治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我院2001~2006年期间救治严重颅脑、颌骨、四肢骨及其它部位复合伤计156例伤者的病历回顾、随访,使我们对全身复合伤在救治过程中抓主要矛盾,各科协同手术抢救,成功救治患者的过程提出我们的看法,以供同道借鉴和参考。方法:我们查阅了2001~2006年期间在我院因全身复合伤住院,并经过各科室协同抢救的156例病人的病历,对他们的预后恢复情况进行随访,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找出在抢救复合伤患者救治过程中手术操作的先后顺序对病人预后的影响,并进行分析。结果:156例患者经各科协同治疗,全部恢复了健康,特别是合并颅脑损伤的患者,经过开颅、降颅压后很快清醒,为后续治疗创造了条件。结论:颅颌复合伤的病人,首先应该治疗脑外伤,如情况允许,同时可进行颌面部外伤处理;如情况不允许,先控制休克;如出现脑出血等危重情况,待病情稳定,马上请其它相关科室辅助治疗。这样大大减少了死亡率和伤残率。因此,抢救顺序非常重要,有主有次的抢救原则,使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应用血管化游离前臂皮瓣修复颌面头颈部缺损的经验。方法对22例应用血管化游离前臂皮瓣修复颌面头颈部各类缺损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血管化游离前臂皮瓣具有许多符合颌面头颈部修复要求的优点,有多种用途和应用方法,修复效果满意,本组22例修复成功率95.5%。缺点是牺牲前臂的一条主供血管——桡动脉,供区遗有瘢痕,影响外观。结论血管化游离前臂皮瓣是一个多能优良皮瓣,适合于颌面头颈部各个解剖区域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是修复颌面头颈部软组织缺损的首选皮瓣。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口腔颌面深部金属异物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采用电磁铁吸出法及X线观察屏直视下异物取出术治疗口腔颌面深部金属异物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异物均被成功取出,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准确的定位、合理的治疗方法、细致的手术操作和并发症的预防,是口腔颌面深部金属异物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游离前臂皮瓣在修复口腔组织缺损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游离前臂皮瓣在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8月至2009年8月于我院行游离前臂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72例患者,所有的患者均定期按时随访,随访1-5年,统计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0例游离前臂皮瓣修复成功,成功率为97.2%。随访观察供区和受区恢复良好,部分患者皮瓣有不同程度的感觉恢复。结论:前臂游离皮瓣可较好的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的缺损,临床应用中应注意适应症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小儿颌面部血管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和总结颌面部血管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小儿颌面部血管瘤,一次未愈,间隔1~4周重复给药, 5次为一疗程,总量不超过80mg。结果334例患儿,经1~3年随访,治愈率61. 08 % ,显效率30. 54 % ,有效率7. 19 % 。结论本方法疗效可靠、副作用小、外观满意。尤其适合于小儿颌面部血管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下斜方肌皮瓣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大型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应用下斜方肌皮瓣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后的缺损进行同期整复12例,其中舌癌7例,口底癌3例,颊癌2例,皮瓣最小为6 cm×6 cm,最大为11 cm×10 cm.结果:12例皮瓣术后全部存活,颌面部形态及功能恢复基本...  相似文献   

19.
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大面积缺损及其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用前臂区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大面积缺损的经验及远期疗效观察。方法:对我科131例前臂区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并对其中37例病人进行了0.5-18年的随访观察。结果:前臂区游离皮瓣具有许多符合口腔颌面部修复要求的优点,本组131例成功率99.24%,共吻合动、静脉分别为131条和253条,随访观察供、受区恢复良好,部分患者皮瓣感觉有所恢复。结论:前臂区游离皮瓣是一种多功能的优良皮瓣,适合修复口腔颌面部各个区域的软组织缺损,其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评价外放疗联合碘-125(125I)粒子植入治疗头颈癌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和放射性损伤的有关结果。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0年7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头颈癌患者10例,其中鳞状细胞癌8例,低分化腺癌2例,均因全身疾病或局部晚期而不能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先接受常规分割外放疗,然后再行125I粒子植入增量放疗。外放疗总照射剂量(total dose,DT)为50 Gy(鳞癌)或70 Gy(低分化腺癌);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匹配周缘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 MPD)为60 Gy (TNM分期为Ⅰ~Ⅱ) 或80 Gy (TNM分期为Ⅲ~Ⅳ)。125I粒子活度为25.9~29.6 MBq/个。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急性放射性损伤、晚期放射性损伤、局部控制和生存情况。结果: 平均随访12个月(2~28个月),有1例出现软组织坏死,1例出现吞咽困难和局部大出血,余未见其他严重副作用。所有病灶均在6个月内完全消退,1例出现颈淋巴结转移,1例出现远处转移,余未见复发和转移。10例患者中有7例存活。结论:外放疗联合125I粒子植入是治疗不能根治手术头颈癌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